今天是2023年9月4日
这是馒头说第 760 篇文章
新生入学

能享受的最高礼遇是什么?
由空降师护送算不算?
看似荣耀

背后却是令人唏嘘

今日由头
1957年9月4日
小石城事件爆发
1
1957年9月4日,小石城中央高中的开学日。

这所高中是美国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的一所综合性高中,大概有2000名学生。在漫长的暑假之后,它将重新迎接学生们的回归。

但这一天的开学日,校门口的景象却完全不同于往年:
校门口聚集着大批的白人民众,更让人感到有些惊恐的是,还有几百名步枪挂上刺刀的州国民警卫队士兵严阵以待。
是有一场规模浩大的抗议示威游行吗?

是,但又不是。

到了第一节课快要上课的时候,离校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出现了一个身影,等候已久人群顿时骚动了起来——他们今天要抗议和示威的主角登场了。

这位主角只是孤身一人,并非满脸横肉手持凶器的彪形大汉,也非奇装异服的异端,只是一个15岁的女孩。

这个女孩名叫伊丽莎白·艾克福德(Elizabeth  Eckford),是今年新转入小石城高中的一名新高一学生。
她一手提着书包,一手夹着上课的资料,先是四处张望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同伴,当她发现只有她孤身一人的时候,愣了一下,但还是毅然向校门口的方向坚定走了过去。

之前等候多时的人群开始向伊丽莎白靠近,有人开始对她喊叫,但她并不看他们,直到被一排国民警卫队的警卫拦住——他们伸出了明晃晃的刺刀,不让她通过。

伊丽莎白只能往后退,而身边的人群似乎更兴奋了,开始高声咒骂她,有人说要把她带到一棵树下吊死。伊丽莎白有些害怕了,慌乱之中,她试图寻找对她友善的面孔,她看到人群中有一位老妇人,于是试图向她靠拢,但那个老妇人走到她面前,向她吐了一口唾沫。
最终,伊丽莎白试图进入学校的努力失败了,她在人群的挟持下失去了方向,勉强逃到了一个公交车站站牌下。一位叫本杰明的白人记者坐到了她的身边——他后来回忆说伊丽莎白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对她说:
“坚持住,别让他们看见你哭。”
而另一位白人女子格蕾丝帮助伊丽莎白登上了公交车,带她离开了。

伊丽莎白并非什么恶贼,更非什么女巫,只是她的肤色和在场的每一个白人都不一样。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

伊丽莎白在白人的包围下,试图进入学校上课
2
即便是在1950年代,很多美国人——尤其在南方各州——依旧认为:黑人是不配和白人在一个学校读书的。

黑人不仅仅是不能和白人在一个学校里读书,同进一家餐馆吃饭,在公共汽车上坐一个区间,乃至上一个洗手间都是不被允许的。
但当时很多美国人并不觉得这是歧视,更不是违宪,而是基于“隔离但平等”的法理:
美国人中分为“欧裔美国人”(白人)和“非裔美国人”(黑人),白人和黑人之间由于肤色不同而形成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
奥斯卡获奖影片《绿皮书》曾真实反映过当年白人和黑人“隔离但平等”的各种场景
这种“隔离但平等”的认知直到1954年才被真正挑战。
那一年,著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宣判——这个诉讼案其实是一系列相关类似案件的总称,但其中以布朗案最著名。
案件的原告是堪萨斯州托皮卡市的一位黑人焊工奥利弗·布朗,她的女儿琳达·布朗和姐姐每天都要步行1.6公里到一个公交车站,然后搭车到8公里外的一所黑人小学上学。但其实离她家几个街区就有一所小学——但那所小学只允许白人学生入学。

琳达提出希望能够就近入学,但被拒绝了,因为她是黑人。
在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帮助下,奥利弗·布朗联合另外十二位有相似遭遇的家长以及他们20个孩子,在1951年一起对托皮卡教育局提起了诉讼,称“隔离但平等”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所保证的同等保护权,侵害了黑人的权益。
经过漫长的两年诉讼,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最终的裁定是:

以“平等但隔离”为由拒绝黑人学生入学是违宪的,黑人学生应该有资格进入白人学校就读。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胜诉后,一对黑人母女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是美国人权运动中的里程碑,但这座“里程碑”的树立却非一夜之间完成的——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只是要求各地应以“十分审慎的速度”改善,并未明确订定措施必须完成的限制期间,这也给了美国各州(尤其是南方)各种抗争和拖延的空间。
阿肯色州,就是南方各州中的一个代表。
3
阿肯色州的州长奥瓦尔·福布斯,最初是以“温和派”的形象出现的。
这位土生土长的阿肯色州人,一开始在“种族隔离”这件事上表现得并不激进,他甚至还赢得过不少当地黑人的选票。但作为一名正在谋求第三次连任的州长,他面临强大的压力——隔壁的阿拉巴马州,四个州长候选人都承诺绝不允许“黑人和白人学校融合”,其中一个甚至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入狱。
而在“种族歧视”同样严重的阿肯色州,福布斯批准提高公共设施和铁路票价已经激恼了一大部分选民,之后他又提高了税收,再次得罪了一大批人。如果他再支持“黑人白人学校融合”,他很清楚会带来什么后果——正如他后来对劝他不要采取过激行动的人说的一句话:
“我很抱歉,但我已经承诺过了。我将要争取再次连任,如果我不这样做,另两个州长候选人(都是种族主义者)会把我撕成碎片。”
阿肯色州州长奥瓦尔·福布斯(Orval Eugene Faubus)
那么,福布斯是怎么做的呢?
他在8月20日就去华盛顿拜访了司法部副部长威廉·罗杰斯将军,询问如果阿肯色州小石城中央高中在9月开学时,因为接纳黑人学生而引起暴动将如何应对?
事实上,小石城的市长伍德罗·曼已经为合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并规划了一个长达七年的计划,而小石城中央高中的校长维吉尔还专门制定了一个“开花计划”,逐步将黑人学生融入。
但福布斯还是得到了他想要的那句话——罗杰斯将军说:
“当地的暴动通常由当地的警察来处理”。
于是,在8月29日,福布斯就要求州法院阻止合校计划——理由是避免出现流血事件。但这项要求被美国地方法院否决,合校计划继续进行。
福布斯做出的应对是:派出阿肯色州国民警卫队,在学校附近拉起铁丝网和设置路障,避免即将到来的“暴动”。

9月2日晚上,福布斯现身小石城当地电视台,称城市已经“处于暴乱边缘”,他的理由之一就是城市商店里的刀具已经全部售空了,他称“主要卖给了那些黑人青年”——后来联邦调查局抽查了100家刀具和枪支商店,他们的销量其实比往日还要少一些。
尽管包括小石城市长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会发生暴乱,但在福布斯的鼓动下,大批白人民众在9月4日那天还是聚集到了小石城中央高中的校门口,准备“捍卫白人的权利”。
手持南部联邦旗帜的白人青年,抗议黑人与白人同校
于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就这样发生了。
按照原先的计划,伊丽莎白应该是和其他8名黑人学生一起前往学校的,但由于通知有误,伊丽莎白并不知道这个计划,她最终决定一个人勇敢地走向了校门。
在现场,除了白人们对她的谩骂和羞辱,并没有任何暴动和骚乱。
唯一出现的武器,就是阻止她进校的国民警卫队的M1步枪和刺刀。
4
9月4日的“小石城事件”震动了全美国,包括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
很快,地方法院的法官戴维斯就发出了传票,要求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于9月20日出庭当众说明情况。福布斯为此专门致电艾森豪威尔抱怨,后者给他的答复是:

“我能给你的唯一保证是,我将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一切合法手段,维护联邦宪法。”
而小石城高中的校方在9月9日就发表声明谴责州长部署国民警卫队导致局面激化,并呼吁9月12日全市市民为黑人学生呼吁和祈祷。

在这样的压力下,福布斯最终宣布撤回了国民警卫队,但他并没有在9月20日出庭受审,而且通过律师发表了声明,表示自己受到了迫害,而地方法官查问他是“毫无根据的行为”。

9月23日,包括伊丽莎白在内的9名学生乘坐两辆汽车,终于进入到了小石城中央高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白人学校读书的梦想成真了。

虽然校门口已经没有了国民警卫队,但依旧来了大批白人民众。小石城警察局的一位副局长很快看出了端倪——聚集的人超过一半并不是小石城的本地人。

这群人的领头者是阿肯色州体育委员会主席卡拉姆,谁都知道他是州长福布斯的密友。这位橄榄球运动员出身的主席率领着一帮体育圈人士,虎视眈眈地守在校门口,一看见有黑皮肤的人靠近就一拥而上。

他们最先围住了四名“黑鬼”,但他们把这四个人毒打一顿后才发现,那只是来采访的四名黑人记者——载有九名黑人学生的车辆,正是趁他们打人造成慌乱的间隙开进学校的。

看到学生已经进校,打手们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在现场已经找不到其他黑人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寻找白人下手了——三名来自《生活》杂志的记者被打伤,而所有没有南方口音的记者都成为了下一个被殴打的目标。

到了上午11点过的时候,小石城高中的校门口前已经聚集了近1000人的白人,无论是否有人背后策划和推动,一场暴乱看来在所难免。

学校外骚动的民众和试图维护秩序的警察
11点50分,小石城的市长伍德罗·曼只能选择妥协——他让9名黑人学生乘车离开学校。
聚集的人群很快得意地散去,而福伯斯州长随即就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小石城发生的暴动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但福布斯可能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番话语也彻底激怒了艾森豪威尔。

这位二战期间的欧洲盟军总司令、五星上将很快召集了其他四位南方州的州长,告诉他们:
“我从没有说过我对最高法院判罚的看法(指布朗案),但我的看法并不重要。事实是这是法律,而我作为美国总统,有责任落实法律,贯彻执行!”
之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就公开发表了一个严厉的声明:

“美国联邦法律和美国地方法院的判决……绝不能由任何人或任何暴力分子轻侮。我将动用美国的所有力量,包括任何必要的力量,制止违法行为,使联邦法院的判决得以贯彻执行。”
9月25日早上,在艾森豪威尔的指使下,美国国防部长威尔逊下令阿肯色州国民警卫队必须直接听从联邦政府的命令,而陆军参谋长泰勒将军调动了美军8架C-130型和C-123型运输机,命令向阿肯色州直接运送一支部队:

那是泰勒在二战期间自己指挥的功勋老部队——美军101空降师。
5
接下来,很多美国人就见到了一幕“活久都未必能见”的场景:

美军那支曾经在“诺曼底战役”中英勇无畏插入德军腹地的王牌空降师,很快在小石城高中网球场外面的空地上支起了帐篷,学校院子里的橡树之间拉起了野战电话线。

而这支精锐部队所要执行的任务只有一个:护送九名黑人学生安全进入校门。

9月25日,“决战”的那天终于到来。

清晨,天刚蒙蒙亮,小石城高中的门口再度聚集起了一批白人民众,而101空降师的一位少校站上了卡车,通过扩音器向大家喊话:

“请大家回去,否则我们就会将大家驱散!”
但围聚的民众似乎不以为意,嘲笑这群士兵是“爱黑鬼的家伙”,还有人称呼士兵是“苏联人”。而更多的人认为军队只是在虚张声势,他们不敢来真的。
但101空降师毕竟是纪律严明的军队。在少校发出一声命令后,士兵们立刻站成一排,举起装上刺刀的步枪,刺刀45度角向前,开始并排向前缓缓前进。
8点45分,小石城高中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路口不远处出现了一辆打头的军用吉普车,后面跟着一辆军用大卡车——里面坐着九名黑人学生——后面还跟着一辆殿后的军用吉普车。
在101空降师职业军人的严密护送下,九名黑人学生开始进入学校。
士兵护送下的九名黑人学生

当时的场景
人群中,一位白人妇女忽然高喊一声:
“上帝啊!小黑鬼进去了!”
民众又开始骚动起来,向军队的刺刀逼近。
但那位少校面无表情地下达了命令,举着刺刀的士兵随即再次并排向前,民众只能后退,乃至逃跑。一个叫布莱克的白人扳道工抓住了一名101空降师士兵的枪托,很快就被旁边的另一名士兵用钢制的枪托给他在脑袋瓜子上狠狠来了一下,血流如注。

没有一名士兵看他一眼,他们只是开始服从一位中士的命令:

“把刺刀举高!对准脖子底下!”
6
事情的结局并不难猜:学生终于进入了高中,而人群最终散去。

共有8人在这次冲突中被逮捕,但很快都被释放,没有人受到惩罚。但一场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背后却进一步凸显了美国南北的分歧和认知:

随后的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在美国的北部和西部,大约有90%的民众认为总统艾森豪威尔应该派军队去小石城高中帮助学生入学。

但在南方,有66%的民众反对艾森豪威尔的这一举动,佐治亚州参议院理查德把艾森豪威尔比作希特勒,而南卡罗来纳州参议院罗林表示,他如果是福布斯的话,就会“宣布起义”——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过去快100年了。

而无论认可还是否定,一个数字是所有美国人都不能回避的:

为了让九名黑人学生正常入学,联邦政府前前后后在这件事上总共花费了405万美元。
而为此付出的其他代价,还远没有因此结束。

(全文完)
馒头说
有时候想想,人类真是一个奇怪的物种。
一方面,我们的文明会以各种方式突飞猛进,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但另一方面,同时期的一些愚昧和落后也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我就曾写过卢旺达的那场大屠杀,就在短短30年前,人类都快进入21世纪了,居然还能有导致100万人丧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有人可能说,那是文明相对落后的地区。我们且不论那场大屠杀背后的所谓“文明”的推手和放任者,那我再说一个:
一向在不少人眼中发达、民主、平和的瑞士,女性其实是直到1971年才刚刚拥有选举权和投票权的。
再或者,就拿“小石城”事件来说。
那一年,苏联都发射人造卫星了,四年后,美国都开启“阿波罗探月计划”了,但区区9个黑人学生上学,居然最终还需要出动二战王牌师护送进校门。
有人可能会说,要不是那个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搞鬼,局面不至如此。

但事实上,福布斯这么做绝非“一意孤行”,他深知他的背后是有汹涌的“民意”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正是这样:
九名黑人学生虽然进入了小石城高中,但在学校里不断受到嘲讽乃至霸凌,有黑人女生被关进厕所,她的同学们用点燃的纸条不停扔进她所在的格间,黑人男生被殴打并不罕见,而当初的主角伊丽莎白还被人从楼梯上扔下去过……

事实上,就在九位学生进入小石城高中后一年,州长福布斯就成功通过了一条法令:包括小石城高中在内的阿肯色州四所高中全部关闭一年,“以避免爆发更多的暴力冲突”。

所以伊丽莎白其实最终并没有获得小石城高中的毕业文凭,她后来是通过夜间上课和函授才获得足够学分,进一步深造的。伊丽莎白后来虽然成为了美国人权运动和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的旗帜人物之一,但在2003年,她的儿子艾林却被警察射杀了——原因是她儿子没有听从警察劝告放下武器(她儿子据称患有精神疾病)。
所以,即便是现在,美国也绝不敢说自己已经成功解决了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歧视问题。而事实上,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也绝非只有美国,全世界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谁都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与时代完全脱节的荒唐愚昧行为。
身处如今时代,人类已开始遥望火星移民,生物基因已取得欣喜突破,人工智能浮出水面,量子计算机初露峥嵘……

但科技文明的突破,永远无法等同于道德观念的进步。
从这一点上说,人类文明的进化,依旧任重道远。
(全文完)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3月
2、"Elizabeth Ann Eckford (1941–)". Encyclopedia of Arkansas. Retrieved 25 September 2020.
3、“Little Rock Nine paved the way”(Boyd, Herb. New York Amsterdam News;9/27/2007)
4、“History of Little Rock Public Schools Desegregation”(Rains, Craig, Little Rock Central High 40th Anniversary)

5、“Mob rule cannot be allowed to override the decisions of our courts”(“Little Rock Central High School”。National Historic Site。Arkansas)
6、“Guardians of Freedom – 50th Anniversary of Operation Arkansas,”(United States Arm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