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独活”女子,遇上00后“男搭子”

文 | 陈笑笑
“搭子”,据称已经演化成一种新型交友方式,是独自生活在大城市里年轻人根据兴趣选择分类的“朋友”代餐。想来可以理解,毕竟谁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第二份半价的折扣永远充满遗憾地用不上,独自坐在咖啡馆总会犹犹豫豫要不要去趟卫生间……同事的心灵距离有点远,朋友的物理距离有点远,和“搭子”就近原则按需结伴活动,看起来便利又轻松。
这不,小红书似乎又一次偷窥到了我的生活,精准给住在望京的我匹配到了一位贴着望京soho照片的“搭子”寻觅帖。照片下写着,“第一次来北京,普通话不好,想找些伙伴聊天、出去玩、逛展览,单纯交友”。在某种好奇心的驱动下,我竟生平初次留言回复小红书帖子,表示“人在望京,可约看展”。很快,我收到了对方的消息,问我要不要次日去央美看毕业展。那一刻,瘫在花家地家里沙发上,正无所事事的我,鬼使神差之下,欣然应许。
对于一个周末工作,工作日反而比较清闲的人来说,找到个合适一起进行某项活动的朋友并不容易。大部分时候,当好友们约我周末出来玩的时候,我的推辞似乎都像某种拒绝的借口,但确实每到周末,我忙得只想警告任何人都不要来打搅我。可是等到周中闲散下来,其他朋友已恢复朝九晚五的工作,下班只想赶紧回家瘫倒,我也约不出来他们。
在这种错位之下,我,一个ENFP人,竟然已经好几年维持了每天独自吃饭、独自看电影、独自逛公园的生活,变成了日剧里流行的“独活”女子。一个人当然也有一个人的乐趣。不工作时,从早上7点的健身到夜里8点开场的电影,我从来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也因此常被朋友嘲笑“别人鸡娃,我鸡自己”,时常被询问“今天又是刚下了什么兴趣班”。可E人需要社交生活,若有人愿意跟我一起“上兴趣班”,又有何不可?
大抵是源于这种想法,我对“搭子”竟从最初就有点好奇与兴趣所在。不过陌生人初次见面,总归还是略有紧张。对方是男是女,高低胖瘦,年纪多大,我一概没问,只知道对方是个香港人,因为工作初来北京。央美就在我家对面,不到十分钟抵达美术馆门口后,我才开始陷入自己略为轻率的胡思乱想之中。
不记得上次这样见陌生人是什么时候了,可能还是大学刚毕业时候?到了个新的陌生城市开始生活,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同学,终日热衷于参加像someet这样些兴趣平台上的活动,以便拓展社交圈,却在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后,渐渐开始把这些活动划入无效社交之中,只因大家通常在约了一两次后就不再见面,或者是加了个微信后再也不见。再后来的朋友,竟全然换成了工作里认识的朋友,以及前同事、前前同事们。
突然之间,被打了个招呼,发现对方居然是个清瘦的少年感帅哥。如果要结交新朋友,谁会抗拒认识一个颜值更高的小伙伴呢?不过我很快了解到,这种少年感倒并不来自于特殊的保养,而是真正的年轻,原来他竟是个00后的设计系大三学生,找了份北京设计工作室的实习,几天前刚到北京,想来央美看毕业设计展,也是因为希望了解其他设计系的学生在做些什么课题。来之前,香港的朋友便告诉他,或许能够尝试在小红书上发帖,认识些当地的朋友,才能更快了解和融入本地文化和生活。而我,竟是他约出来见的第一个人。
顿时,一股不能让人对小红书搭子失望的任务感竟浮现在我心头。说实话,有谁比一个前艺术编辑更适合做看展搭子呢?虽然央美美术馆的人多得要命,展览布置也非常凌乱,但他看得非常认真的模样打动了我,所以我也很用心地逛了一圈,并且颇为好奇地跟他交流起了香港和内地现在设计的差异等话题。结束之后天色尚早,发现他居然不知道798,我便又热情邀约他一同去798看看。
应该说,我度过了非常轻松愉快的一天,比一个人时候多了交流,比一群人时少了负担。特别是工作以后,交际圈基本由同行构成,能够完全跳脱出工作与人交流变成了一件愈发珍贵的体验。而因为共同做了件兴趣相投的事情,两个陌生人待上一天,也并不会觉得尴尬。无效社交,或许才是成年人最好的休闲。
各回各家后,他告诉我,又有人约他第二天去798看展,刚好可以今天没看完的功课补上。我让他记得告诉我新进展如何,后来他汇报道,虽然大家人都很好,不过似乎对展览本身没有什么热情。我其实能够想象这点,因为更多人是为了认识潜在约会对象再安排或许可以进行的活动,而非为了进行喜爱的活动找一个兴趣相投可交流的对象。这种差异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找搭子时,直接排除异性,率先掐断这种可能。
很快暑期结束了,我的第一位搭子结束了他的实习返回了香港,我们约定的好些展览还没来得及一起去看,但自始至终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后来我又在小红书上找过两次搭子,一次是和个男生吃火锅,一次是与位女生公园遛弯。浅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跟异性或许不适宜进行饭搭子这类非兴趣类活动,难免会流于被当做潜在约会对象审视的尴尬中;跟同性当然不会陷入尴尬,却也因为彼此时间不匹配难以成为真正的朋友,还是会在一两次后失去联系。
不过就像有些网友所说,介于陌生人与亲密朋友之间的“轻关系”,或许才是搭子的精髓。大家本来为了避免无聊或者孤单,结成的类似于学生时代吃食堂、上厕所的关系,全然没必要给自己加戏,觉得彼此互有好感或者是好兄弟、好姐妹。对当代都市青年来说,这是一种划定边界感的同时,能够共享玩乐时光的自洽生活方式。但若问我还会继续尝试找搭子吗?或许还是不会了吧。
排版:空豆/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