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戳蓝字关注“茶狐看世界
我前后写过很多城市的评论,褒贬都有。我批评最多的就是上海,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现在回头看,上海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我收到上海读者的反馈,大约三分之二,就事论事,不带情绪,还有三分之一,带着一点点情绪,只有极个别的人会口出恶言,但无论如何,我的文章还在,且阅读量很高。没有神秘力量,让他们消失!面对批评,最好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都是中国人,没人心怀恶意。
好吧,言归正传,让我来说说哈尔滨。这次东北之行,我走了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让我最意外的就是哈尔滨。
哈尔滨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有一种遥远的陌生感,交通不便是主因。如果去成都,你还可以顺路去重庆看看,如果去长春,你还可以顺路去沈阳看看,哈尔滨呢,从来都不顺路。
多数南方人对哈尔滨的印象,依然停留在2个方面。
首先,新中国初期的辉煌。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有森林,煤炭,石油和肥沃的黑土地,在教育资源上,有哈工大,哈工程,东北林,东北农大,东北石油等985211重点大学,论工业基础,黑龙江曾经是全国的脊梁。新中国成立的头五年,全国56个大型工业项目,黑龙江一个省就占了22个。
其次,东方小巴黎的过往。因为中东铁路的缘故,上个世纪的哈尔滨是远东的枢纽城市。有近20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外国侨民达二十余万众。当时外国对华的投资,哈尔滨占比28%,同时期的上海只占13%,工业、商业、手工业、医药业、食品业……都是远东之冠。
十月革命后,大量白俄人口迁入,斯拉夫人口比例,曾一度达到了56%。那时候的哈尔滨,斯拉夫人比中国人还多,吃列巴的比吃米饭的还多,教堂比孔庙佛寺还多。大片的俄式公寓、别墅、饭馆、商店、学校、公园、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在当时的哈尔滨,只要你有钱,就能穿到巴黎最新的时装,看到美国最新的电影,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在俄文中哈尔滨叫 Харбин,在油管上有很多关于哈尔滨的视频。很多俄国博主,来哈尔滨追忆曾经的辉煌。
烧烤
初来乍到,我对哈尔滨人的印象非常好,相比沈阳和大连,哈尔滨人的普通话非常标准,感觉人人都是播音员。哈尔滨人有一种自来熟的气质,相比之下,包邮区的人,尤其是城里人,你说他是边界感强也好,天生冷淡也罢,反正就没有哈尔滨人那种热情。
在我的酒店附近,有一家金碧辉煌的皮草店,它把一个街角的门面都包下来了,中文名字非常霸气,叫「金夫人老潘皮草」,英文名更加霸气,叫 Ms Gold Laopan Fur。所谓Fur就是皮草,说人话就是貂,在东北「穿貂戴金」是地位的象征。
就在这家貂皮店附近,天黑之后,有一个夜市路边摊,一群人在路灯下,围着几张小桌子,吃烧烤,喝啤酒。
哈尔滨烧烤的价格真是低到让你怀疑人生,羊肉串、牛肉串,居然只要2.5元/串,这可是2023年啊!在哈尔滨,晚上出门人均30元,居然可以实现烧烤自由,这在包邮区是难以想象的!看着如此诱人的烧烤,我开始天人交战,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吃,对不起体重,不吃,对不起舌头!
老板娘见我犹豫,就笑着说,你先少点一些,好吃再点也不急。于是,我就每样各点一份,结果越点越多,一个人吃了十几串,千万不要以为价格便宜,分量就小,这可不是某些烧烤摊的「牙签串」,我10串下肚,几乎就饱了。
隔壁桌的几个年轻人,主动和我攀谈起来,听说我是来自遥远的浙江,马上就递给我一瓶啤酒,我还没来得及婉拒,他们已经把盖子都打开了,放在我的桌子上,瓶口冒着啤酒花。有些人经常假客气,而我眼前的几个哈尔滨人,那是真豪爽。
在东北的夜幕之下,烧烤的烟火气之中,我和一群哈尔滨本地人,就像老朋友一样,边吃边聊,有说有笑,在哈尔滨的第一个夜晚,非常愉快,值得铭记在心。

出租车

有一次,我在哈尔滨四院门口打车。当时的场面,让人目瞪口呆,最近10年,我去了很多城市,唯独在哈尔滨,出租车在已经载客的情况下,司机依然继续拉客。更过分的是,好几个司机问我去哪里之后,直接拒载!那态度之嚣张,令人侧目,仿佛拒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后来,我终于打到了一辆车,司机一看就是社会人,脖上拴着一条金链,胸口纹了两条花龙。我上车之后,司机还四处张望,准备再拉一个乘客,后来等不到其他人愿意拼车,才骂骂咧咧地发车了。
司机一路上向我吹嘘:当年开着奥迪,带着一票兄弟,横行哈尔滨,通吃黑白两道,精通三教九流,开出租车,根本不在乎那点小钱,完全是与民同乐的业余爱好。
网上有个段子「我来自,嘿嘿嘿嘿黑龙江省,哈哈哈哈哈尔滨市,嘻嘻嘻嘻西大直街」。这个城市的人有种你根本无法归类的特质,在某个瞬间,你会觉得他们粗鲁,没教养;又会在下一个瞬间,感受到真诚,并且愿意与之交心。也许,白天他是一个粗鲁的司机,晚上就成了豪爽的陌生人。
行道树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马路上的一个普通细节,看中美两国的区别》。介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同,那就是我们的马路都有行道树。但到了哈尔滨,我才发现,自己被打脸了。在哈尔滨的主城区,中国特色的行道树绝活,居然失传了!
我在哈尔滨三天,坐车经过很多街道,根据我个人的统计,有完整行道树的路面,大概有1/3,行道树不整齐的路段,大约也是1/3,还有1/3几乎没有行道树。
就在哈尔滨最市中心的道里区透笼街,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和中央大街步行街区,马路两旁几乎没有行道树,我看到一棵树凋亡之后,没有补种,而是用地砖把坑填死。
知乎上有一个哈尔滨网友,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以友谊路——大新街——南直路——公滨路——三合路——三大动力路——和兴路——康安路——前进路——哈药路围成的主城区来看,「行道树比较完整」和「行道树稀稀拉拉」,比例大概为一半一半。
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大城市里,可能也是绝无仅有了!哈尔滨的环境恶劣到不能种树吗?显然不是,有些地方大树参天。哈尔滨街道太窄,种不了树吗?好像也不是,根据我的体验,哈尔滨人行道远比杭州、宁波更宽。
我记得二十几年前,中国的行道树成活率很低,相关单位只种不养。而最近一二十年,中国各地的行道树养护水平,有突破性飞跃,已经到了领先世界的程度。但万万没想到,哈尔滨居然就是中国行道树奇迹的漏网之鱼。
俄餐
有一个传说:世界最正宗的俄餐是在哈尔滨。据说,哈尔滨的俄餐是流亡贵族带过来的,随着苏联对旧贵族的砍瓜切菜,很多宫廷菜在俄国失传。欧洲和哈尔滨的俄餐都要比莫斯科正宗。不知真假,就当谈资吧。
我看到一个俄餐厅,评分居然是5.0,堪称奇迹!让人不禁怀疑,商家是不是动了手脚?我曾经遇到这样的商家,用餐完毕后,就送一份水果,然后盯着你当场留下好评。死缠烂打的劲头,让人难以招架。不留吧,水果也送了,留吧,感觉是被逼的,真没劲!
但这家餐厅,我亲身体验,用餐后完全没人要你留好评。因为大厅里都是排队用餐的顾客,员工们非常忙碌。
餐厅的价格也非常良心,一个套餐278,我们两个大男人都吃不完。菜真的很硬:牛排、焖牛肉、芝士虾球、牛肉手抓饭、熏肉拼盘……含肉量很高。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喜欢的话,请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