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与世纪之赌》不是第一本关于马斯克或特斯拉的传记,也不会是最后一本。
但是,被埃隆·马斯克斥责“无聊”的关于他(或特斯拉)的出版物,目前只有这本《极限高压》。

《极限高压》电子书现已在“得到”APP独家上架

前往“得到”APP电子书频道阅读
01
“无聊”?
“无聊”就对了!
“他肯定会这么说,因为这本书不完全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作者提姆·希金斯深谙马斯克渴望站在聚光灯下、被人关注的心态,但他并不想让马斯克如愿。
作为美国资深财经评论员、《华尔街日报》科技与汽车专栏记者,提姆·希金斯深知特斯拉的成功绝非马斯克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马斯克、马斯克的家人、特斯拉员工、供应商、投资人、司法机构、顾客乃至特斯拉那些缠人的竞争对手共同造就的。
《极限高压》作者提姆·希金斯。他是美国资深财经评论员、《华尔街日报》科技与汽车专栏记者。
尽管马斯克在《极限高压》里仍然占据过半篇幅,提姆·希金斯还是竭力用剩下的篇幅和克制、冷静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对特斯拉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
从基层员工到企业管理层,从供应商到投资人,马斯克把创业过程中的“极限高压”传递给每一个人,这些人对此反应不一:有人失望离开(包括他的前妻),有人硬着头皮和他共事;随着企业逐渐成长并不停迈入新阶段,他们的心态也悄然发生变化;就连一向强势、试图掌控一切的马斯克,也不得不时常向其他人或新形势妥协。
所以,这部对于马斯克而言很“无聊”的书,对于读者而言,却是相当精彩,可读性很高。
埃隆·马斯克
作者没有聚焦于马斯克的童年生活、创业经历甚至是情感八卦这些陈词滥调——说实话,光是马斯克每天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演,就已经让人产生一些审美疲劳了——而是深入阅览上千份公司记录、法庭文件、视频记录,并独家采访上百位内部知情人士,形成这部真实但极具戏剧性的特斯拉创业史。
不管你是普通员工、管理人员、企业老板、投资人,还是偏爱阅读戏剧性情节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感兴趣甚至非常实用的内容——
02
如何应对
马斯克这样的老板?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员工,在这本书里,你将频繁地看到打工人被马斯克喜怒无常、临时起意、说一不二的性格反复折磨。
以下是一个典型场景:
👇滑动阅读
和工厂团队相比,销售与交付团队那年原本没怎么受到马斯克的影响。但现在不同了。马斯克(几乎)每晚都要和全国的销售负责人召开电话会议。这些会议都是围绕着他的时间表安排的,东海岸的经理们通常都要在深夜参加。开这种会压力非常大,马斯克下达的命令往往暗含着威胁,有时甚至就是明说,完不成任务就要被炒鱿鱼。那年夏天,就在马斯克继续加快交付速度时,亨特就遭遇了这样一个电话。
拉斯维加斯团队在不在电话上?马斯克将问题抛给了亨特。你那边今天有多少人登记提车?亨特一听就觉得,这正是自己出风头的机会:就在那天,他的团队为1700人做了预约,安排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提走自己的Model 3。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他骄傲地宣布了这个成绩。
但马斯克并不满意。他命令亨利第二天将数字翻倍,否则他就亲自接管。此外,马斯克还说,他听说亨特的团队都是依靠直接致电客户来预约提车的。他命令他们立刻停止——没人喜欢接电话,太费时间,发短信会快得多。如果他明天再听到有人打电话,就让亨特走人。
亨特慌了。妻儿好不容易才来到拉斯维加斯与他团聚,搬来的东西才刚刚收拾好。现在马斯克却威胁说,如果他无法在24小时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要把他开掉?销售部门并没有几百部公司手机可以给他的团队发短信用,而且他们也不想让员工用自己的私人手机。但公司有一个系统,可以用来追踪与客户的互动,避免沟通时出错,并确保潜在销售得到跟进。他得从这个系统想想办法。
亨特和其他经理连夜拼凑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使用了一种软件,让团队成员可以从自己的电脑上发送短信。他们也不再协助顾客处理需要填写并签名的销售文件。如果马斯克的目标是让人们排着队来提车,那么他们就照办。从现在起,他们只给顾客分配提车时间,问顾客:您是否可以于周日下午4点来提取您的Model 3新车?通常,亨特甚至不等对方回复,就把这名顾客放进了提车名单中。如果顾客无法前来,他们也许会被告知,自己将失去在本季度排队提车的机会。当Model 3摆在眼前时,顾客会更有动力提交完成销售所需的个人信息。亨特的团队开始告诉顾客,请在提车前48小时将所有文件准备就绪。
团队飞快地处理起了客户名单,为顾客在全美各地的提车中心随机分配时间。第二天傍晚6点,5000个预约安排完成。亨特把团队召集在一起,含泪对他们表示了感谢。团队并不知道,亨特的工作几乎不保。他们只知道,将这一大堆交付时间安排好,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情。那天晚上,亨特在电话里向马斯克汇报了这个成绩。
“哇哦。”这是马斯克的反应。
在长期与马斯克打交道的过程中,特斯拉员工摸索了一套摸鱼技巧,包括用“我去查一查”来拖延马斯克的突发奇想,并赌他会忘掉这件事
👇滑动阅读
随着工厂队伍的扩大,人们渐渐明白,有些字眼会导致自己丢掉饭碗。“我们很快就明白过来,决不能用‘不’来回答问题。而且我们也会培训自己的手下,让他们不要说‘不’。”一名经理说。经理们都变得相当训练有素,无论马斯克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告诉他,自己需要去查一查。反反复复就这一句话,直到他最终忘记(或希望他会忘记)自己的要求。这是个危险的游戏,因为和他们玩游戏的这个人对某些事情过目不忘,而对另一些,则会忘得一干二净。
特斯拉高管们试图私下达成“统一战线”来应付强势的马斯克——这么做招来马斯克更大的不满
👇滑动阅读
特斯拉的许多高管,都有“逆向管理”CEO的经历。换句话说,他们都要管理自己的管理者。马斯克继续每周与高管团队召开会议,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时刻,但凡稍有差池,就会引来他的怒目而视。对付马斯克的一个方法,就是先和他的CEO办公室主任萨姆·特勒(Sam Teller)通个气,了解一下他的情绪。特勒会陪马斯克出差,任何跟马斯克相关的事情,都要先从他这里过一下。特斯拉、Space X及太阳城各自为营,只有马斯克在内的少数人能看清全局,而特勒就是其中一个。如果这个商业帝国的某一部分让马斯克头疼,他会向其它两家公司发出警报。每逢公司招了新的高管,他都会给他们一个简单的建议:问题实际上不成问题。有问题很正常,马斯克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收拾烂摊子上。“惊喜”才是问题。马斯克不喜欢“惊喜”。
JB·斯特劳贝尔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让他们在这些会议上自相残杀。他们会先从特勒那里了解好信息,召集主要副手开一个会前会议,私下化解分歧,再以统一战线的形象,出现在老板面前。这个方法似乎很管用——直到被马斯克发现了玄机。果然,他很不开心,命令大家不许再这么做。副手们不能背着他密谋策划,他想看着他们在自己面前撕逼。这其中自有深意:马斯克要把决策权留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等别人做好决策再来跟他汇报。
类似的职场摸鱼小技巧,书里还有很多,不妨学习一下——想想吧,如果你连马斯克都能搞定,那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你搞不定的老板
03
如何成为
马斯克这样的老板?
如果你是老板,关于马斯克人格魅力及领导力的文字也许会在你心中激起强烈的认同感,产生一种“明天上班就去狠狠push我员工”的冲动,甚至想立刻召集一个在线会议,和员工们对齐你的年度目标。
但我的建议是不要这么做。首先,你不是马斯克,其次,你的企业可能无法提供像特斯拉那样惊人的股权激励。如果你要画饼,那么就要像马斯克一样,说到做到
👇滑动阅读
为了推出Model S,公司许多人这些年来一直饱尝艰辛。里克·阿瓦洛斯受命为特斯拉扩充人才队伍,吸引了许多家庭来硅谷工作,并亲眼目睹了这种工作节奏给他们带来的折磨。在节日聚会上,不满的员工家属会对他的问候报以冰冷的回答:“哦,你就是那个把我们弄到这个鬼地方来的人?”
“他们有的离婚,有的辞职走人。家庭破裂的例子比比皆是,”他回忆道,“的确令人伤心。”
其中很多人是降薪来到这里的,因为他们相信,特斯拉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阿瓦洛斯给他们画了一个饼,说特斯拉的股价会涨到每股50美元。然而,在为了Model S历尽艰险之后,公司股票给他们带来的安慰却微乎甚微。阿瓦洛斯招来的一名律师,几乎是降薪70%加入特斯拉的。股价真是得涨到天上去,才能弥补这位的损失。
尽管挑战重重,马斯克却自有方法提振士气。一天,大家聚在一起吃蛋糕,他告诉他们,必须咬紧牙关、继续努力,只有推出Model S,下一个时代才会到来。Model S就是特斯拉成为主流的关键。
“我知道我对你们要求太多,我也知道你们都十分努力,”马斯克对他们说,“我也希望我可以告诉你们,咱们不用再继续努力了,但我们真的还需要更上一层楼。要是不这么做,我们就会失败,就会葬身火海,万劫不复。”接着,他又补充道:“但只要我们再加把劲,咱们公司的股价就会涨到每股200、250美元。”
阿瓦洛斯扭头看了自己的经理一眼,经理对他耸了耸肩,仿佛在说“他脑子进水了”。股票只要能涨到每股50美元,阿瓦洛斯就已经很开心了,他对许多家庭承诺的也就是这个股价。2013年开年之后,股价还徘徊在35美元左右,如果能涨到50美元,那就意味着50%的涨幅。而每股250美元,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这表示公司的市值将达到280亿美元,足足有福特汽车估值的一半。真是叫人想都不敢想。
销售井喷带来了乘数效应。……在这种推动下,特斯拉实现了首次季度盈利。公司原本希望净赚1美元,结果却赚了1100万美元。马斯克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当天深夜便在推特上发布了这个消息。接着他又发了一条推文,说自己人在加州,那里还是3月最后一天的深夜,所以之前那条消息并不是愚人节笑话。
特斯拉股价也相应地开始飙升,几乎每天都在上涨:43.93美元、44.34美元、45.59美元、46.97美元、47.83美元。终于,在4月22日,这只股票的收盘价达到了50.19美元。招聘专员阿瓦洛斯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他冲出门外想透一口气,泪水却涌上了双眼。此刻的他,心头如释重负。他们做到了。他没有让自己招来的人失望。
04
兵行险招挽救特斯拉?
玩的就是心跳!
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发现特斯拉曾经数次处在“暴雷”边缘;自从成立以来,这家公司饱受华尔街分析师的批评;空头们更是对马斯克穷追不舍,一半出于对商业模式的质疑,一半出于对马斯克的不信任;就连马斯克本人都曾动过卖掉公司的念头。处在那样的状况中,对特斯拉持悲观态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神奇的是,正是这家在悬崖边上摇摇欲坠的公司,一度超越丰田、大众等老牌车企,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尽管《极限高压》并非吹捧马斯克个人英雄主义式胜利的作品,但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还是能看出马斯克的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好几次兵行险招,把特斯拉从危机边缘解救回来,譬如:
👇滑动阅读
公司剩下的钱,只够给员工发几周薪水了。而此时,马斯克也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的文书工作,准备给公司找救命钱。但他发现,优点资本并没有签署所有的文件,便致电萨尔兹曼询问此事。据马斯克说,萨尔兹曼告诉他,他们觉得他协议上提出的估值有问题。萨尔兹曼建议马斯克下周给优点资本做一个报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特斯拉已经气若游丝,因此在马斯克看来,这个要求不啻为一种威胁,将危及公司的生存和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愿景。“根据目前的银行存款,我们下周就发不出工资了。”他提出第二天就过去做报告。但据马斯克称,萨尔兹曼拒绝了这个建议。两人之间,几乎从最开始就酝酿着一场战争——两个个性强势张扬之人的战争。马斯克怀疑,这种拖延是某种策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让特斯拉破产。这样一来,萨尔兹曼和优点资本就可以将马斯克刚刚起步的事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赤裸裸的边缘政策。没有萨尔兹曼的资金,马斯克就必须另外找钱。而且优点资本作为投资方,可以阻止马斯克从外部找投资。马斯克决定翻倍下注。他要自己向SpaceX借钱,救特斯拉的命。但如果事态发展不妙,也会加重马斯克的个人损失,让他泥足深陷。他建议其他投资者,可以用放贷的形式为特斯拉注入资金。为了激起这些人的好胜心,马斯克告诉他们,如果自己的建议被拒绝,他会以一己之力筹齐4000万美元,就不劳他们大驾了。
这是一个险招,但很管用。其他投资者不愿错失马斯克眼中的良机,因此选择跟他的牌,亦步亦趋地做出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最终,萨尔兹曼让步了。他并不想看着自己投资的公司破产,并且表示,他无意接管特斯拉。优点资本也参与了债券融资,但所投金额较小。这笔交易在平安夜完成了。
我想,这种赌上全部身家来争取成功的商业冒险精神,也是马斯克能够拥有众多拥趸,并笼络一批顶尖人才为企业发展“卖命”的原因吧。
05
在中国建厂,
真正救了马斯克一命
作为一个中国读者,你一定会被这部作品描写的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过程所吸引。中国的地方政府、特斯拉中国高管,还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在特斯拉经历的数次危机里,在中国建厂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转折,真正挽救了气若游丝的特斯拉:
👇滑动阅读
在政府支持下,中国各级机构对特斯拉的推动力远远大于内华达。工厂所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所属国企与特斯拉紧密协作,加快施工进程。企业通常需要提交整个设计图,才能获得建筑许可,但特斯拉只需提交一部分即可。当地电网也只花了通常时间的一半,便把电力输送到了施工现场。……据一位了解施工进展情况的工程经理表示,中国团队说服马斯克不要照搬以前的工厂,而是采用更为典型的中式工业建筑,成本更低,建造速度更快。
然而,在中国进行装配,需要的却不只是一家工厂。特斯拉需要供应商提供零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池。这些电池最终需要取自本地工厂,才能使汽车符合税收减免条件。……有人提名了一家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简称为CATL的企业之前是苹果的零件供应商,后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马斯克一开始对这个想法有些反感。宁德为这么多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供应电池,马斯克难免会对跟这样一家企业合作有所顾虑。
8月,马斯克前往中国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Jack Ma)展开对话。会议间隙,他与CATL创始人曾毓群(Robin Zeng)见了一面。结果两人一拍即合,十分投缘。特斯拉CEO发现,对方也有着工程师的灵魂。“罗宾是个狠角色。”马斯克告诉团队。这次会面为最终的协议扫清了道路。特斯拉的命运,不再只由松下一手掌握。
那年夏天的中国之行,让马斯克有了充分的理由,为Model 3中国制造、中国销售的潜力感到兴奋。尽管有着高额的关税,但Model 3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帮助特斯拉提升了利润。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增长了64%。……公司在2019年11月报告了强劲的第三季度盈利,而第四季度盈利也指日可待。更重要的是,公司实现了马斯克在1月份的承诺:特斯拉已经准备好在中国投产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其速度足以让内华达工厂汗颜。社交媒体捕捉到了这一进展,公布了1月份还满是泥泞的工地视频,起重机出没在集装箱和钢材中间。8月,马斯克去中国的时候,一个巨型工厂的结构已经出现。而10月,政府已经批准了车辆投产。
……马斯克选在此时飞赴上海工厂,庆祝正式投产及向非员工客户交车。在工厂的舞台上,在成百上千名顾客与员工面前,站着一个欢欣雀跃的马斯克。特斯拉终于越过了终点线。它不仅拥有了一款顾客为之向往、对手为之艳羡的车型,还能以之前无法想象的规模来生产这款车。与此同时,公司依然可以盈利。一年前听起来像是幻想,乃至妄想的事情,现在马斯克正在为之庆祝。
今天的马斯克是胜利者。他站上了舞台,作为一家真正的全球电动车制造企业CEO,赢得了万众欢呼。他造出了一款主流电动汽车,让他力图颠覆的产业都为之羡慕。而他的竞争者只能抖落身上的尘土,奋起直追。
音乐节拍响起,马斯克甩开西装外套,粲然一笑,笨拙地迈开大步,跳起了胜利的舞蹈。
“我们做到了,”片刻之后,他气喘吁吁地说道,“下面,干点儿什么好呢?
正如作者所说,“马斯克加快推进上海工厂建设的决定也是英明的”
2019年年底投产的上海超级工厂,3年就生产了100万辆特斯拉汽车
与此同时,作者认为引入特斯拉也是中国的“一步大棋”。他在书中写道:“就像特斯拉需要中国一样,中国也非常需要特斯拉。中国迫切希望打造一个电动汽车市场,而激励竞争对手的最佳方式,就是引入特斯拉。”
06
比MBA教材多点精彩,
比小说多点干货
很多人,包括马斯克自己,把马斯克视作硅谷钢铁侠、科技界的摇滚明星、社交媒体之“神”。
的确,他动动手指发一条帖子,就能把虚拟币的价格炒到天上,或者让特斯拉的股价如过山车一般变动;他和扎克伯格打打嘴炮、虚空约架,就能凭空捏造出持续一个多月的“社会热点”。
《极限高压》不想复述这个流传已久的英雄主义叙事,它真正想说的是:一个好的商业创意(比如纯电动汽车)如何历经艰辛真正落地,一个有梦想的普通人如何选择一家有潜力的企业,一个员工如何应付喜怒无常的老板、一个老板如何把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以及一家企业如何度过财务、声誉、生产、销售等重重危机。
《极限高压》不是MBA教科书,但是包含了很多实用的商业知识、管理经验与职场技巧;它不是小说,但是现实中特斯拉的创业故事比小说更drama;它也不是文献综述,但是作者扎扎实实地阅读了数千份公司与法庭文件,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特斯拉创业历程。
任何一个喜欢或讨厌特斯拉(或马斯克)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获取意想不到的信息,这就是《极限高压》的“无聊的魅力”。
- END -
《极限高压》

《极限高压》电子书现已在
“得到”APP
独家上架

前往
“得到”APP
电子书频道阅读
[美]提姆·希金斯 著

孙灿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更新

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看到上海译文推送

点亮文末
“🌸在看”

或进入公众号主页将上海译文设为“⭐️星标”
更多资讯,点击关注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