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 思考姬

这些疯狂的情感,创作得比较「自然」,反倒是我真的很佩服现实生活中遇到情感问题还很冷静的人。
《缝制爱》(Sewing Love)——这部来自个人作者许愿的2023年学生毕设动画短片,给了它的观众对于亲密关系的一种最坏的Bad Ending的想象,也让观众开始对亲密关系产生提防与自省。
其对于主题与视觉的完美融合,不仅惊艳了整个编辑部,眼下也正在多个动画/电影节奖项中征服着评委和媒体,相信它的获奖履历会越来越长。

已经获得的奖项:

Kabukicho Creator’s Gallery Project 「新希望」奖;

Animafest Zagreb 学生单元特别奖;

DigiCon6 ASIA  青年奖;
目前入选的动画/电影节:

18th Athens Animfest;

Animafest Zagreb 2023;

Annecy 2023;

VENEZIA SHORTS ITALY ;

GOLDEN KUKER SOFIA;

Student World Impact Film Festival;

CANNES INDIE SHORTS;

21st Female Eye Film Festival;

ANIMART FESTIVAL;

日本ASK?映像コンペティション;

东京学生映画节
Imaginaria Festival;

Tokyo Horror Film Festival;

T
urku Animated Film Festival;

World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 Varna;

OTTAWA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

イメージフォーラム・フェスティバル2023;

PIA FILM FESTIAL ;

International Leipzig Festival for Documentary and Animated Film;

Bucheon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

Festival du Film d'Animation de Savigny;

ANIMAGE Festival;
Animur;
YOUTH Awards・JAPAN Awards・ASIA Awards;

新千歳空港アニメーション映画祭
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点击观看

故事表面描述的是一双男女爱情悲剧,并且悲剧的原因(控制欲)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本作的厉害之处,在于其对于所要描述的主题的视觉表达极具通俗性与压迫感,发人深省。

观众甚至在触觉上感受到了作品发散出的一种“侵略感”
《缝制爱》到底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我们荣幸采访到了其作者许愿。许愿为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的2023年毕业生,除音乐部分外,《缝制爱》完全由她个人独立创作完成。

《缝制爱》导演许愿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其实已经抢先在个人的社交账号中完整复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而在得到作者的授权许可后,学术趴为大家精选了一部分,呈现的下文的第一部分中。
而第二部分,你将会看到我们对导演的专访环节,以力求完整地为大家呈现这部惊艳毕设的创作全貌。
文章体量我们没再精简,是因为以下关于这部优秀作品的完整创作过程,是如此地具有着优秀作品的一般创作规律——例如故事不断迭代、例如主题与视觉的统一,例如能“自然而言”地将一些疯狂却普世的情感融入在动画演出设计当中……相信一定会为广大动画创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部分 
导演创作自述
1.作品的构思与演变
其实《缝制爱》的构思在最终成品之前,经历了好几次大改。每⼀次构思的修改都完全可以扩展成⼀个新作品了。
以下,是我按照时间线梳理的创作方案的几次演变,可以看到《缝制爱》的故事是如何慢慢“浮”出来的——
方案①:
“当自己⼀直认为是缺点、或是不被大众认可的点,被人认可时,自己也会逐渐自信起来,认为那个缺点没有这么可怕了。”
这是我最开始写下的作品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我把故事背景设定弄得很庞大。
比如为了凸显主人公身体形态扭曲的自卑感,我故意把主人公的职业设定成了贩卖镜子店的人,让观众和主人公都能从视觉上多角度的感知扭曲感。同时又加上了“在这个地方,每个月都会例行检查,让人们通过⼀个固定形状的门”等等的⼀些架空设定……导致整个片子变得越来越庞大。
这是我当时画的人设图↑为了和图上方的两个主人公的不规则性产生对比,其他⼈物的服饰上我又画了很多规则性的几何图案
因为其实我做人设很弱,不太会做主流商业的那种精美人设。所以就想着从另⼀个角度切入,直接用人物造型的意象来呈现感情和主题。
方案②:
意识到之前的企划过于庞大,又找不到可以精简剧情的解决方案的同时,我很喜欢方案一中的“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包起来,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外轮廓」”这个创意点,所以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诞生了二号方案↓
“不规则的弱小皇太子有一次偶然遇到了⼀个完全可以包裹他的巨人,但后来皇太子突然失踪了。皇宫变发起了重金寻⼈启事,结果形成了满大街都是“皇太子”的闹剧。皇宫利用那个巨⼈内部的形状找到了他们需要的傀儡皇太子,而真正的皇太子也获得了自由。”
人设草图
当时我去搜索了⼀些平安时代的历史照片,并以此为参考,绘制了人物设定以及美术风格效果图↓
美术风格草图
可以看到那时候的企划,在结尾部分已经和《缝制爱》有些相似了——⼀种虚假的表象和追寻自由的内在。
但整体设定还是过于庞大,如果要做这种时代风格的片子,同时又想尝试浮世绘和波普风格结合的,在⼀年之内独立完成可能会很困难。
于是老师提出了建议:试试剧本里只有两个人物的呢?
方案③:
在架空的神奇世界里,⼀个内有空洞的巨人在满世界找符合自己的部件,企图填补空虚和孤独感。他从动物、植物、天空、海洋⾥获得了“腿”“手”“头”等等,并进行了组接,造出了那个可以填补自己空缺的小人……
人设草图

美术风格草图
从这版的方案开始,在内容上已经有了《缝制爱》的雏形,区别可能就是:三号方案是孤独的人创造出了⼀个个体,然后当个体有了自我意识、想要独立自由时,原来的保护壳却又产生了过度的占有欲和保护欲——更有⼀种聚焦在“家庭”、“父母和孩子”上的感觉,而不是“爱情”。
方案④,《缝制爱》出现了:
从这里开始,剧本的整体框架都和最终版本差不多了。
除了人设 ,那时候,我还是不想把性别局限在男性和女性上,所以剧本里也⼀直用的是巨人和小人来指代的。
同时也想用一些外轮廓更加明显的几何图形设计,来突显两者内外形状互补的点。

《缝制爱》早期人设
↑可以看到,在早期人设中,有着纯粹增加作画量而没有意义的手臂纹样线条和鞋子花纹,以及被包裹后性别不明的角色正面……
但是,在又一次审视了自己的剧本后,思考了下自己想要传递出来的主旨是什么后,我认为把性别突出更能够帮助理解,所以对人设做出了修改。
修改后正片中:
女性正脸两侧加上了两条刘海、大而椭圆的眼睛和球状眼睫毛,整体设计要素都选择了柔和的形状。


同时把男性的眼睛设计成了菱形,脸型也偏尖。
《缝制爱》正片中的角色二人
以上都只是故事构思方面和想表达的主题的演变——现在倒回去看看真是没有无用功,都是⼀点点改出来的。
接在在表现形式上,我认为美术风格的选择和作品主题密不可分。


所以在这个企划定下的时候,我用数码绘画与广告画颜料分别绘制了两张⼀样的图,最终觉得
数码绘画更能凸显碰撞的弹动感
,对于开心部分的波普风格也是数码绘画的高饱和度明亮色更契合。



两幅分别用数码绘画与广告画颜料的对比图
这里可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我是独立完成的,没有合作工期的烦恼,因此整体操作很自我。
在创作《缝制爱》的时候,我其实是把所有原画以及中割全都流畅得画完了以后,才开始具体确认每⼀卡镜头的颜色和美术风格要怎么处理的——颇有种走⼀步看⼀步的做法。
把前期画的美术风格图与成片中呈现的画面对比,可以发现:那时候为了统⼀美术风格,而忽视了每⼀卡对应的情感表现。
前期美术风格效果图和成片对比
所以在这次的创作经历以后,我认为,比起一味地去统一整体的美术风格——
不如让美术风格为每一个阶段的情绪做辅助*。

*就是如果一味地统一美术风格的话,可能就是都用波谱的、手绘笔触质感不强的美术风格去统一表现了。但我觉得后半段情绪张力更强,用油画那种强烈手绘感笔触会更好,所以没有和前半段的画面去做强行呼应;再比如,最后演职员表用半立体(半立体的感觉是想表现女主彻底从这个二次元作品中逃离,逃向了2.5次元)的定格动画表现也是,其实从美术风格上来说也是变化了的,但是从内容的表现上来说是符合情绪和内容的。
说回原画的部分,我在文件夹中找到了《缝制爱》的最初版动态分镜,只有4分多钟,而最终全片的时长是8分33秒。从时长的倍增就可以直观感受到我后期对于运镜以及人物演出到底做了多大调整,基本可以说是后半段全都重画了。
在最初的动态分镜中,运镜都四平八稳的,和角色的情感关联性不强,传递不出什么情绪。
最为重要的开场动画部分,⼀开始也只是男人的全景再切到填补空缺的特写;树的造型也和主题关联性不⼤。
所以在后期的修改中,开场用拥抱自己的这个动作来强调男人的孤独,以及用聚光灯来营造出主人公和外界被隔离开来的感觉,让观众随着旋转镜头聚焦到男⼈空缺的地方,同时树的造型也和主人公相关联。
所以可见,动画果然还是要把镜头运动起来好。
但也不是⼀下子就可以画出这些运镜的,我因为画画不好,所以在原画前期制作了两个角色的羊毛毡,专门用来拍摄动作和运镜的参考。
手作毛毡角色二人
男性角色扭成麻花起身的那段,就是我摆弄自己手作娃娃的时候想出来的。
《缝制爱》成片画面
2.隐喻
我把在动画中创造隐喻的手法归类为了以下四种
①隐喻必须建立在既存的相似性的基础上。
②创造本体隐喻。
③建立结构性隐喻。
④运镜和摄像机角度是⼀种方向隐喻。
①隐喻必须建立在既存的相似性的基础上。
是指必须有共同的内在或是外在特质
(物理特质)
。镜子中映射出的内容既是真实也是虚假。我利用镜子来表现了二者关系的虚假性。


快乐的时候,镜外的两个人在拥抱中逐渐抽象成了体块并交织缠绕在⼀起,镜内的人形向外膨胀包裹住镜外的抽象体块。

比起具象的表现,这种几何形体更轻松活泼,符合这⼀段的氛围
镜子容易碎、且可以折射。后半段恐惧的时候,也同样利用了镜字扭曲的特性来表达了此时男主扭曲的心态,同时也利用了破碎镜子的折射来从画面上强调了女人的“多次”离开。
所以隐喻不是纯粹、抽象、任意的,是受我们在世界中的身体经验所塑造和制约的。
以上我举例的都是⼀些外在特质,接下来说⼀下共有的内在,⼀种感官性特质。
人类情感、心理活动等,尽管它们也可以被直接体验,但不能凭其自身来被完全理解 ,通常会带上另⼀个文字来描述,比如“我认为爱是⼀场旅途”。所以其实在片中前期表现两人开心的这⼀段作画我画得最快,也是我认为最直白的⼀段表现。
②创造本体隐喻
片中我创造了蝴蝶这个象征自由的隐喻,同时蝴蝶这个隐喻在现代社会中,很容易可以联想到女性。如“你看那个女孩像个花蝴蝶”,以及还珠格格里的香妃也是身边⼀直飞着蝴蝶等。


蝴蝶和女性的关联性在我们日常的谈论里已经被建构出来了。
在最终成片中,蝴蝶的变化和女孩的状态是同步的,但在这之前,我其实也经历了蜘蛛、捕蝇草、灯笼⻥等动物、植物等杂乱的隐喻选择,不仅让观众接受到的情报量变得混乱,也和动画主题的关联性较弱。
比如虽然在前期的作画中,捕蝇草把蝴蝶吃掉了,剥夺了蝴蝶的⾃由,但和主题“爱”的关联性很弱,我就开始想有什么既可以剥脱蝴蝶的自由,又可以表达爱呢?
于是最终我使用了玫瑰和玫瑰的刺,刺不断地刺伤蝴蝶的翅膀,并剥离,最终让蝴蝶失去了⻜翔的能力。


类似这样,不断反复的在片子中展示你的隐喻,才能让你的作品主题被一次次的强化。
在片中,观众初次看到蝴蝶这个隐喻是在男⼈第⼀次发现女人不见了,在到处找寻的时候,⼀个蝴蝶飞过他的空洞,并瞬间失去了色彩。
在片子的结尾,女人羽化脱离了躯壳飞走了。


所以在最后的片尾定格动画中。我用了
UV胶、眼影粉、锡纸、彩色塑料纸
来制作了所有的部件。想利用这种有⼀些凸起的半立体感,来
强调女主羽化成为蝴蝶后逃往了“2.5次元”,真正在这个二次元作品中获得了自由。
③建立结构性隐喻。
⼀个概念用另⼀个概念来隐喻建构。


界定不那么清晰的概念
(不具体的)
可以依据较明确的概念去理解,因为具体的概念是直接基于我们的经验。如爱是一次旅行、是包裹、是保护、是占有——后者是我们经验中较为明确的内容,而且比前者更具体,也缩小了表现范围。


所以当观众看到⼀个外表是男性的角色包裹住女性角色的时候,会联想到被保护,互相的契合等。
但同时另⼀个角度也会感受到被局限、被限制自由的感觉。
好的隐喻不是猜谜,而是让你从不同角度感受、了解事物,是创造性和想象性的,可以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
④运镜和摄像机角度是一种方向隐喻。
我们身体和文化上的体验为空间化、方向化隐喻提供了很多可能性的基础。


低垂的姿势通常与悲伤郁闷联系在⼀起,挺直的姿势则表示积极的情感状态。控制或者强迫,为上;被控制或者被强迫,为下。
如:他的权利高高在上;人慌乱时的东张西望等。这些生活中我们说话时都会⽤的⼀些词其实黎明就已经带有了运镜和摄像机的角度。
例如片中男人⼀把抓过在追逐蝴蝶的女人时的画面,我就采取了极端构图:仰视+重量失衡的画面,把男人映衬得更为高大,权利控制在上的感觉,强化两⼈的不平等感。
而在男人一直在寻找失踪的女人时,那种慌乱的心情和视角,以及弱小的心灵的感觉,则可以用跟随镜头以及大俯视来表现。
前半段开心的部分则是用不切镜头,创造视觉的连续性,想让观众在自由的视点移动中,感受和角色⼀样的愉悦感。利用控制作画张数和景别来形成画面的节奏感。
3.视觉表现以及音乐
设计视觉语言有两个要点,⼀个是能够流畅地表达出来,还有⼀个就是把握情感。
所以要做到好的画面设计有三个要点:


• 容易读取的画面信息
• 视觉的有趣性
• 感情的正确性
首先我将会分成几大类来说明⼀下作品中感情变化和视觉表现的关联性,以及我是如何处理的(比如笔刷、颜色、轮廓线和光等)
①笔触的力量
我在全片中,根据不同的部分对于画笔选择倾向很不同。比如开头想要表现男⼈⼀个人孤独感的时候,更多的用的是喷枪笔刷,制作出颜色渐变,这种笔触感不强的画笔可以表现出安静的感觉,同时树上又用了肌理感更强的笔刷,来制作出画面上的动静对比。
开心的部分没有使用带笔触的笔刷,而是用油漆桶填单色并加渐变,来表现愉悦的氛围。而云的这段则是用了riso感比较强的笔刷来凸显出波谱风格
相对的,油画的笔刷质感很强,相较喷枪来说,颜色融合度也稍微弱⼀些,笔触和颜色与颜色间叠感会很好的被保留下来,所以很适合绘制有生命感的画面或者有冲击力的镜头。在作品后半段恐怖和不安的情绪中,我大量地使用了肌理感强的笔刷。
甚至在这个段落中,我实际用打火机的外焰在几张白纸上烤出了⼀些痕迹,并更换了图层混合模式叠加在了动画之上,来强调男主此时的混沌不安感。
同理,为了强调作品中线这个要素,在最后女人被缝合后的镜头里,我用ae插件制作并强化了画面上密集的线的感觉。
②轮廓线的表现
笔触和线条密不可分。在片中我对于轮廓线的处理也是根据不同内容作出了调整。比如开心的时候,轮廓线加入了ae的湍流置换来形成细微的波浪抖动,表现人物的愉悦感。
雨天的时候,部分地模糊了轮廓线来表现水汽迷蒙的感觉。
而生气的时候则是把轮廓线画的很尖锐来强化人物此时愤怒的⼼情。
恐惧的时候把线画的很狂乱,以这种混乱感来强化此时的心境。
③上色的思考
好的配色不仅美丽,也要承担情报传达和表达感情的作用。所以在想用什么样的配色的时候,要去思考唤起某种感情的视觉要素是什么。
在作品中我对于色彩色处理有这样几个阶段。
首先片中大量地利用了主观颜色,根据角色的心情变化,和场景氛围的变化更改着颜色。
比如愉快的部分,为了表现快乐的心情,用了明快且多彩的颜色。
同时每个场景的颜色是如何过渡的,也都结合前后画面思考了不同的方式。
比如雨停之后变成晴天的镜头,宇宙回到现实的镜头,镜子破碎后的瞬间变色等等。颜色改变的速度不同,带来的画面力感也是不同的。
其次在⼀些镜头里我省略了角色的配色,把人物整体统⼀成⼀个颜色,来让画面配色只集中在几种颜色之中,通过减少画面中的颜色信息来让观众更能集中在这个镜头的氛围感上。
比如宇宙和镜⼦前
同时我还树立了两人的象征色,红色在片子里代表女性,所以象征女性的蝴蝶也用了红色来表现。同理,象征男性占有欲的爱的玫瑰用了蓝色来表现

蓝色时常会被附加上冷淡、阴暗等性格特征
还有⼀些常用的增加画面颜色层次的技巧,比如明暗交界线用对比色,人物动态背后叠加⼀层晕染的光晕等等。
④光的表现
画面在配色上
,明度层次的区分
很重要,只有明度的合理分配,才能控制好视觉焦点。


接着在明度没问题的基础上,再思考要用什么样的色相颜色以及彩度。
而对于画面的明度控制里,光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光可以构成空间,可以立马建立起视觉焦点,可以营造氛围感。比如在开篇想要观众聚焦在主人公孤独感上的时候,我用了舞台的聚光灯,用光和影把主⼈公和周围的环境隔离了开来。
在两人⼀起乘着彩虹飞向宇宙时,则是叠加了多层的光,营造出眩目的光照效果来表现梦幻般的快乐。
而要让观众感受到恐惧的氛围时,则是利用从下方照射上来的强烈光线,让人的面部处于阴影之中。
以上,都是我针对于自己的作品在创作中的⼀些思考和方法。方法都是灵活和多变的。


但最重要的是在处理每⼀幅画面或者镜头的时候,需要思考此时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和情感,并把画面要素巧妙配置的能力。
关于音乐,首先需要和对⽅确认的是,除开效果音和后期混音等等,整个作品⼀共需要几首音乐。我第⼀次提出的需求是在开心的部分需要⼀首chill hiphop风格的曲子,然后结尾的部分需要一首童谣风格的曲⼦。
对于恐怖的部分我当时很纠结不知道要怎么表达,因为我不想要音乐,不想要有明确的旋律,更想要那种实验的效果音叠加的感觉。
还特别提到了想用效果音强调两个⼈的碰撞感和挤压感,以及想利用弦乐器来强调线的拉扯的感觉。
从第⼀版完成到最终版,中间经历了好多次的修改,比如有开篇的声音要怎么处理,我说我很讨厌太写实的猪的声音,希望用其他声音效果来替代。特别是对于后半段关于不安和恐怖的起伏表现和情绪推进问题修改了好多次。比如感觉⾼潮部分没有推上去等等。
在思考这个问题要怎么说明的时候,我偶然找到了一首特别合适的参考曲,有种乱爵士的感觉,非常激动的转发了过去。所以最后就形成了这段被弹幕说耳机党阵亡的音乐了。
很多人很喜欢的结尾童谣曲,也是故意没有给到一个表现终结的休止音,故意给人这种未完待续的感觉。

第二部分 学术趴 Q&A
1.思考姬:请您简单介绍下自己吧!例如您最初喜欢的动画作品、创作者,动画专业的学习经历,未来期望的创作方向等等?
许愿:
最初喜欢的动画是
《猫和老鼠》
吧,真是太有趣了,小时候一集一集地反反复复看。


大学期间最喜欢的动画创作者是
汤浅政明
,那时候第一次看的他的作品是
《心理游戏》
,真的被惊艳到。现在喜欢的太杂了,没有最爱了。之前有段时间还做了一个公众号,想系统性地整理并介绍一些我喜欢的独立动画人,但后来发现每期认真做的话需要挺多时间的,就写了三期暂停了。
其实我能力挺普通的,只是感觉自己比较幸运,可以有这么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个自己想做的作品。所以未来的期望大概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又能赚点钱养活自己。


然后早期最好是可以做一些短片项目,因为既可以用较低的风险去尝试很多风格,也能相对快速地获得成果与反馈。之后如果有机会,且自己心态和能力稳定了以后也会想尝试看看长篇吧
(先做梦
2.思考姬:请您大致介绍一下多摩美大学的学习经历吧(比如大致的课程,学习方式等)!您认为其中哪些课程/指导让您收获颇丰?
许愿:
多摩美的动画修士上课模式,其实就是一周一次的zemi
研讨会
,大家互相交流提出些建议,然后就继续回家自己画,一周后再聊聊,很佛系的自主上课模式?


主观能动性挺重要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学校只是一个
“过滤器”
,这个过滤器以TA自己的标准筛选了一些人,让这些人在一段时间内共处一个环境,而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如果能有相互的正向激励和学习就最好了。现在这个网络全都能自学的时代,老师其实更多给到的是一些经验和心灵上的“力量”吧。


收获最多的是思考模式,大学的时候看动画做动画都挺不动脑子的,后来读研的时候,教授问最多的,就是你想表现什么,那又为什么这样表现。就在这样不断地被问,不断地思考去如何表达的过程中,创作的思维就被锻炼出来了。
3.思考姬:《缝制爱》的几处演出“触”目“痛”心:例如男人将女人一针一针缝制入身体;男人用筷子侵入女人嘴巴……这些对大众而言会有些入侵性的视觉设计,可谓是本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观感体验,我个人也认为这种用视觉“伤”到了一点观众的感觉,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创作能力。可以请您聊聊上述演出的设计心路/过程吗?
许愿:
其实您提到的这两幕我想的时候都挺自然的,没有太多设计心路。


在人设和作品主题被定下来了以后,那一个控制欲很强的男性要怎么才能让女性不离开、永远的在一起?缝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想到。


同理,当“我”很爱这个“人偶”,我不能让她死去,“人偶”却早已丧失抵抗能力时,强硬的喂饭这个演出设计很自然地出现了。如果要说的话可能只是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的影响吧。我一直挺讨厌饭桌上夹菜给别人的这一行为的,我希望自己来决定吃什么,吃多少。
而且我房间的门上其实没有锁,只有一个很大的门把手被拆卸下来后留下来的洞。具体的原因就不赘述了,但我一直很认同“你的家庭,你所看到的,你所思考的,都是在无形中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语言。”
4.思考姬:您的上述创作自述周密而有条理,很精彩。但涉及到《缝制爱》对极致的情感转换的演出编排,以及那种扭曲而窒息的情感的捕捉,好像比较少。

而实际上这些应该是比较考验创作素材积累的吧?无论怎样,想要听您说下有关这些疯狂情感的捕捉和创作过程。

许愿:
这个问题我在几个动画节的Q&A的环节中也都被问到,还挺难回答的。


因为这些疯狂的情感,创作得比较“自然”,反倒是我真的很佩服现实生活中遇到情感问题还很冷静的人。所以我时常觉得作品创作是一个自己情感的宣泄口,是理性地以“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内心的黑暗面?


外加我很喜欢
超现实主义
这个流派,可能无形之中有受到影响。想起来有一句话可能会解释得比较好:
就是每一个动画人都是一个演员,只是用动画角色在表演。
所以我只是在创作的时候代入了角色的心境,去思考如果我是他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表现,然后就这样画了。

5.思考姬:您在创作自述中对于剧本迭代、隐喻的理解、视觉的摸索、工期的掌控都展示了较为成熟的把控。这些多方位的能力正是作为一部动画导演所必须的。那么,请对未来将要做毕设/动画作品的新人们,说说您的几条经验吧!
许愿:
过誉了,都是一些惨痛的修改经历。当决定好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有大方向了以后,看什么都能获得灵感。


我还记得第一年修改分镜和画初版原画的时候
(那时候考研也还没正式合格)
,我睡前和做梦都在画画…可能也是被逼到那个环境了吧,不合格就打包回国了。


所以经验就是,多画多改不要心疼废稿,
不要只看动画,去读书、读诗、看电影、听音乐,总之就是打开视野和多感受生活
,只有自己鲜活了,作品才能有力量感。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和别人比较,只要和自己“比”就好了,每取得一些阶段性小成果的时候,就给自己一点小奖励。
6.思考姬:可以透露您已经选择/未来的职业道路吗?我们现在可以期待您的下一部作品吗?
许愿:
私塾的动画老师是我从两年前迄今为止一直在兼职的工作,但我始终不想做全职老师。


其实从今年3月份毕业了以后,就一直在搬家、办展、去国外参加动画节、考驾照、装修等等各种生活和个人宣传的琐事,没有在做新作品的状态让我自己也十分焦虑。于是我上周申请了上海FLiiip Design工作室纳星计划的实习,并通过了面试。但因为我最近很想自学TouchDesigner,又加上还有点其他事没处理,所以和工作室那边申请11月中旬去,希望自己到时候进入那个环境以后可以开始新的创作。总之就是一个用计划来抵抗自己焦虑的人的一些安排hhh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