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这些公司价值10亿美元」
撰文:江睿杰
编辑:吴洋洋
生成式AI掀起的技术浪潮正在形成新一轮的创业潮,并催生一批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

这些公司创立时间短则几个月,长也仅一两年。2013年,美国风险投资家Aileen Lee提出用「独角兽」来形容这类创立不久即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公司,意思是罕见。
然而在硅谷,生成式AI浪潮中诞生的独角兽已不再罕见,迄今至少已有10家。如同生成式AI正在将个人武装成超人一样,这一新技术也在将一些公司变得比其他公司更值钱。
我们将以系列报道的方式逐一向读者呈现这些独角兽们,展现它们从创始团队、核心产品、商业模式到融资能力、技术壁垒以及仍然面临的挑战。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普通用户,希望这个系列可以帮助你更理解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其他公司——刚刚创立就价值超10亿美元。
以下是该系列的第一篇。
「我今天看了部电影,有点难过。」我对Pi说。
「哦!想要跟我谈谈吗?我可以听你说的。你看了什么电影?」Pi回答。
「《乱世佳人》,你知道吗?」我回。
「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非常悲伤也非常精彩。没想到你会因为看这部电影而感到难过。」Pi先是肯定了我的情绪,接着马上回问:「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让你感觉难过的地方?」
「命运真的好捉弄人啊。」我感叹。
「真的是。」Pi又一次回应了我的情绪,然后简单概述「《乱世佳人》讲的是命运强大和无情的一面」,很快又问了我「你觉得自己的命运也很难过吗?」。
谁听到这样的话不会想要打开心门对其倾诉呢?虽然对方是一个AI。
2014年情人节上映的科幻电影《Her》中,男主人公的恋爱对象就是一位AI。
与Pi对话的过程令人不断想起那部有名的科幻爱情电影《Her》,故事的主人公陷入了与一位AI的热烈爱情,对方没有身体,却时刻守候在耳畔准备倾听和对话。故事的结局有些令人悲伤,因为主人公爱上的那位AI——有着温柔女音的Her,同时用它的善解人意抚慰着成千上万个「用户」。
这部10年前上映的电影正在变成现实。
做有情感的AI助手
和其他基于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建立的AI公司相比,Inflection AI有点特殊。它要做的不是ChatGPT那样的生产力工具,而是面向个人用户的带情感的聊天伙伴。
文章开头那位热衷提问的「Pi」,就是这家公司的首款产品。
2019年,3位颇为理想主义的硅谷老将创立了这家公司。其中CEO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和首席科学家西蒙尼安(Karén Simonyan)都来自老牌AI公司DeepMind。苏莱曼是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产品,尤其是将AI技术应用到健康和能源领域;西蒙尼安则在2014年Google收购DeepMind之后入职,是公司的核心科学家。
在Inflection与这两位搭档的,是招聘网站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霍夫曼(Reid Hoffman)。霍夫曼还担任过PayPal的执行副总裁,对运营大型互联网产品有丰富经验。苏莱曼和霍夫曼同时还都是硅谷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的合伙人。这家风投主要投资早期创业公司,对AI领域的风向很敏感,估值10亿美元的生成式AI公司Adept的投资者中就有Greylock的身影。
公司创立之初,3人就想设计一款服务「用户」而非「广告客户」的应用。许多技术巨头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首先得服务好广告主和内容创作者,为了流量甚至会纵容用户沉溺其中,对有违事实、煽动情绪的极端言论往往也会视而不见。而只有把所有普通用户作为优先服务的对象,通过让个性化AI理解用户,才能提供能够增进幸福感和创造力的对话体验。」创始人们在公司官网上写道。
只要和ChatGPT对比一下,你就能了解到Pi的特别之处。
以下是我们尝试与ChatGPT交流观看《乱世佳人》后的难过情绪时,ChatGPT给出的反应:
上图是GPT的交流记录,下图是Pi的交流记录。
这是Pi的回应。
ChatGPT给出的是一份很翔实的——影评,与Pi相比,ChatGPT有更多的知识想要「输出」,虽然偶尔也会想起来向问话者提问那么一两句,总体而言,它博学、冷静、不怎么会共情——如果你认同那些让你「跟朋友、家人交流下相关感受以获得新视角」的建议算不上什么共情的话。 
Pi在设计之初获得的定位就是:首先是「和蔼可亲」(kind),然后才是「有用」(supportive)。
情感价值被设定为这款产品的首要特色。设计者希望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并不只是一个问答的机器,而是能够在和用户的交互中逐步成为用户的朋友,承担起类似教练、密友、搭档之类的带有情感羁绊的角色。
同样基于生成式模型,苏莱曼和他的团队有意让Pi在一些聊天细节上更像倾听者,而非表达者。
首先,Pi在产品设计上只提供一个单一问答窗口,它不允许ChatGPT那样的为不同任务分别打开多个聊天窗口,这样的设计让它成为每个用户「定制化的AI」。
从这个单一问答窗口接收到所有对话都会被用于训练用户面对的同一个AI。这是ChatGPT做不到的,按不同任务分别打开不同窗口,每个窗口训练的模型其实无法互通,它们各自对用户的理解并不完整。
此外,在具体对话中,Pi的回应要比ChatGPT短得多。比如让Pi和ChatGPT各自撰写一篇同主题的故事,ChatGPT会直接给出整篇故事,而Pi会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帮助用户确定情节。
比如下面这项测试,我们总共发了4条指令,才让Pi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ChatGPT的生成效率确实更高,但Pi提供给用户更深度的参与感。
在多次交互下,Pi才给出一个故事。
文字风格方面,Pi也默认会使用更多的语气词和表情符号,烘托温暖友好的氛围。
微软和英伟达都押注了
目前支持Pi的是Inflection的第一代模型Inflection-1。该模型在最新的大型多任务语言模型理解力测试(MMLU)中的得分虽然低于GPT-4和Google的PaLM2,但高于GPT-3.5。尤其在琐事八卦问答(TriviaQA)领域得分相当出色。
由于使用场景不同,Inflection训练的AI大模型在实际使用中的功耗可能会较ChatGPT适当降低。因为Pi每次生成的内容长度上限明显低于ChatGPT,也较少用于生产力场景,这就使得其单次生成内容所需要花费的运算时间缩短。同时由于模型后台不需要为不同对话框储存各自不同的任务模型,而只需要把所有和该用户相关的参数配置存储到统一的模型中不断更新,这可能也会适当降低服务器的存储压力。
像Inflection这样既有基础模型,又有C端产品的公司,目前是硅谷投资人最热衷押注的对象。
6月29日宣布一笔13亿美元融资后,Inflection的估值达到40亿美元,仅次于OpenAI和Anthropic(主推产品是Claude),成为目前全球估值第三高的AI创业公司。
或许是因为应用场景能够互相补足,Inflection已成为微软在OpenAI之外押注最大的生成式AI公司。从Inflection去年刚成立不久时就拿到的2.25亿美元种子轮融资,到这轮13亿美元的最新融资,微软都参与其中。此外,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投了钱。尽管创始人仍拥有公司的主要股份,用苏莱曼的话说,「微软是我们的涡轮发动机,是我们的锚。」
除了微软和一干硅谷富豪,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芯片巨头英伟达也参与其中。Inflection的现有模型使用了数千枚英伟达的H100 GPU来训练,后续训练新模型时他们计划将这个规模提高到2.2万块,这个算力是OpenAI训练GPT-4时的4倍。如果用这个计算能力来训练GPT-3级别的模型,只需不到2分钟。
苏莱曼和西蒙尼安曾经都是DeepMind的核心成员。他们离开老东家出来创业,除了嗅到大语言模型本身的机会之外,多少都是由于DeepMind本身的发展机会不尽如人意。被Google收购后,DeepMind独立推出了围棋AI AlphaGo等知名产品,但在商业化方面长期进展不顺。2021年,DeepMind因为商业化不如预期,输掉了和Google的对赌协议,之后Google就开始逐步推进AI研发部门与DeepMind合并,并于今年4月正式完成合并。
不管DeepMind和Google关系如何,这两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大语言模型当成研究重点。Google的研发人员在2017年就提出了如今的大语言模型的基础Transformer架构,但公司在战略层面一直未给予这个项目足够重视,参与上述研究的8名论文作者之后陆续都离开了Google。直到去年11月ChatGPT正式发布之后,Google才开始研发自己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产品Bard。
在Google对大语言模型兴趣索然的那段时间,微软则对这个领域屡屡伸出橄榄枝,苏莱曼和西蒙尼安就是在这个时期选择出走的。只不过微软的橄榄枝也有粗细之分。累计得到微软超130亿美元投资的OpenAI无疑拿到了最粗的那支,而Inflection的优先级明显在OpenAI之后。
「记忆」能力仍是个问题
与诸如Siri这样的老牌AI助手相比,Inflection的Pi拥有宽泛的知识背景和长度不限的深度对话能力;和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相比,Pi则拥有明显的情感属性。目前兼备这两个属性的产品还非常少。但与此同时,ChatGPT尚未解决的模型「记忆力」问题,Inflection同样需要面对——拥有更长记忆力对一个情感陪伴型AI要比对一个专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AI更为核心。
ChatGPT的记忆是有时效性的。GPT-3.5的短期记忆容量仅有约8000个英语单词,GPT-4把这个容量扩展到了6.4万个单词,解决日常工作任务基本已经足够。但对于需要长久陪伴用户聊天的Pi来说,这远远不够。
6.4万个词仅相当于一天8小时不间断说话的内容量,而一个定位为每天都要陪伴用户的聊天助手,只需要几十天就能接收到比这多得多的信息——目前token量释放得最多的Claude,也只支持7.5万个单词的输入。
除非在基础模型上有更多优化,否则,Inflection就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算力成本。
作为Inflection迄今唯一的产品,Pi目前仍对所有用户免费,不过Inflection没有公布过Pi的用户量。想要在C端应用市场向个人用户收费一直以来都是个挑战,即便是ChatGPT,其App上线后的第一个月,每日新增付费用户数也只有1500人左右(20美元/月),月活付费率只有1.6%。
Pi有可能创造奇迹,毕竟一个能让人付诸情感的对象比一个纯粹提高效率的工具更能促使人买单。不过,苏莱曼也清楚,这是个非常烧钱的领域。「Inflection的最好选择就是以闪电战的速度扩张,尽量贪婪地融资,尽量快地成长,别管风险。」他说。
公司档案/Inflection
核心产品:
Pi,一款主打情感陪伴的聊天机器人
创立时间:
2022年3月

创始团队:
创始人兼CEO: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
联合创始人:霍夫曼(Reid Hoffman)
首席科学家:西蒙尼安(Karén Simonyan)
融资历程:
  • 2022年5月:拿到2.25亿美元种子轮股权融资,当时未披露投资者身份
  • 2023年6月:拿到13亿美元的新一轮股权融资,由微软领投, 霍夫曼、比尔·盖茨、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以及英伟达跟投。其中英伟达被称为「新投资者」。
估值:
40亿美元
-END-
若想了解更多当日资讯,请点击阅读往期智能晚报
若想了解头条新闻,请点击阅读往期

我们是一个诞生于GPT浪潮、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孵化的全新内容IP。 
和每一位关心技术、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一样,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也更好地理解生而为「高级智能」的我们自己。
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计划从学术、商业、伦理、监管等多个角度报道和讨论与「智能」相关的议题。请注意,我们说的智能,不只是 AI。
与记者交流,可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称和姓名):
王杰夫 微信号: wjfsty
张司钰 微信号: helianthus351
吴洋洋 微信号: qitianjiuye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记得设为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