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添加客服V:MXZL0001
Hi,时髦精 & 富一代们

这个夏天,内娱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
鸿篇巨制《封神》将审美带回到了20年前,剑眉星目阳刚挺拔、满屏荷尔蒙的浓颜系帅哥再次回归。
终于不用被发福发腮、不自律的中年男演员,以及弱不禁风的小白脸糊眼睛了

当新鲜血液输送至大荧幕时,早已功成名就的顶流们也很热闹。
王一博继续在电影领域出演主角;

张艺兴主演的《孤注一掷》成暑期档票房冠军;

鹿晗演唱会火爆全国,和前EXO队友黄子韬的合体,让曾经的行星饭们流下了青春的眼泪;

TFBOYS与粉丝们共赴十年之约,尽管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人称“主打一个井水不犯河水”。
与此同时,蔡徐坤在塌房的边缘疯狂试探,但总好过踩缝纫机的凡凡
掐指一算,内娱近30年诞生了数家”造星大厂“他们模式各不相同,成就了一批批巨星顶流的同时,也崛起了多位叱咤娱乐圈的富一代。
他们是明星背后的推手,资本的代言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内娱造星史》通过几位娱乐业金字塔尖的人物,探究资本究竟如何造星,又如何影响了我们大众的娱乐生活。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90年代,在那个万众创业的时代,有一对兄弟建立了日后呼风唤雨的老牌造星大厂,那就是华谊兄弟。
它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是大院子弟王中军、王中磊。

不过最开始,华谊兄弟并不是一家影视公司,而是广告公司。通过为90年代后,高速发展的国有企业服务赚到第一桶金,可谓人脉资源和时代红利两手抓。
北京文化人的圈子很小,遑论关起门来喝茶的大院子弟,久而久之,王中军身边就已经围满了影视人,所以转型影视投资对于俩兄弟而言,顺理成章。
那么华谊为何能成为巨头呢?
王中磊曾言:“华谊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来的。”
这话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华谊对外投资了三部电影,分别是姜文的《鬼子来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以及冯小刚的《没完没了》。

结果姜文被禁导五年,陈凯歌票房惨败,唯独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让华谊大赚一笔,如果你是华谊老板,你会继续投资谁?
华谊是企业,企业就要盈利,答案自然是冯小刚。
从此,双方长达20余年的合作拉开序幕。此举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贺岁档时代
华谊通过和冯小刚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等卖座电影,积累了雄厚资本,也在娱乐业名声大噪。
渐渐地,演员们也悟出了一条真理:要想红,进华谊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娱乐业大佬,金牌经纪人 王京花。

王京花带艺人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像保姆,像老妈,更像老板,集权式的管控,令经纪人对艺人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2001年,身为经纪人中的佼佼者,她受邀加入华谊,创办华谊艺人经纪公司,一起带来的还有李冰冰、范冰冰、胡军等7位一线明星。

此时,华谊的商业模式与造星模式已清晰可见:
华谊的商业模式与造星模式:
通过绑定头部导演保证作品票房,积累资本。
又通过导演与作品绑定演员,造就巨星。
大家注意,以华谊为代表的传统娱乐业时代,实行的是「作品本位」思想。
资本、演员、经纪人、导演及创作团队,他们所集成的利益共同体都需要靠“作品”成名,靠“作品”立足,靠“作品”实现更大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可华谊后来又为何走向下坡路呢?
首先是2005年王京花的出走,带走了华谊约80%的演员,包括夏雨、刘嘉玲等人。
不过王中军、王中磊也是商业高手,面对“大地震”,马上拿出了稳定军心的方案,将公司部分股份出售给旗下艺人。这里面,就有黄晓明、李冰冰等人。
在华谊成功上市后,明星们手中的股价市值过亿。
具有投资眼光的任泉、黄晓明、李冰冰更是顺势成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StarVC参投了秒拍、韩都衣舍、汤商科技等企业,收购了时尚五大刊之一的《嘉人》杂志(在华谊成功上市后)。
这里不得不提一嘴Angelababy,真的是抓住了黄老板最顶峰的时期借势攀登,而且还效仿成立了自己的创投基金AB Capital
不过对华谊冲击更大的是摇钱树冯小刚的号召力不在,新导演又青黄不接。
《手机2》的暴雷,就是华谊开始跌入谷底的号角。

没有了作品与票房保障,经济根基受到动摇,则崩坏如排山倒海。
而且华谊的口碑也变得恍恍惚惚,华谊千金王文的“农民论”就曾引起公愤。
传统大厂根基动摇,那么新资本崛起的机会就来了!
和高大上的华谊不同,「时代峰峻」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通过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TFBOYS 

▲时代少年团
「时代峰峻」的创始人名叫李飞(原名李霏),靠房地产发家,因为看好娱乐业,他决定复刻日本偶像梦工厂,杰尼斯的模式。
杰尼斯曾诞生了红遍亚洲的木村拓哉及其SMAP组合日本国民天团「岚」、泷泽秀明、山下智久等一大批偶像。
而小虎队之后,华语乐坛的少年偶像男团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李飞挽起袖子开干时,也未料到自己这个小作坊将来会成为一家“娱乐帝国”
摸着石头过河的他模仿杰尼斯Jr的模式 (靠房地产发家),先从素人中海选出有艺人潜质的孩子,再自建培养体系,并推出自制综艺和短剧,虽然早期质量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
但李飞很聪明,他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本土化创新:那就是互联网
TFBOYS就是靠网络歌曲翻唱走入大众视线的,搭上了视频网站的爆发期,什么歌红,TFBOYS就翻唱什么,然后发布在互联网上。
宣传成本,几乎为0。
可效果很好,大家一看,“哇,唱歌这么好听的美少年”,加上稀缺属性,入坑的粉丝批量增加,就连五月天的阿信都成了自来水,转发推荐他们翻唱的《洋葱》。

▲时代峰峻将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这段时间视为TFBOYS初步完成粉丝原始积累的过程
后来TFBOYS能成为现象级男团,几乎一路都抓住了互联网的红利。
2004年,网络音乐走红成为铺垫。
2010年,移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爆发式增长。
2012年起,围脖进入黄金时代,TFBOYS原始积累期。
2014年,TFBOYS新曲MV《魔法城堡》获得音悦台V榜第一名。
互联网也成了李飞用来测试民意的工具,团里谁有观众缘、人气高、实力突出,谁就能出道。
这个逻辑也效仿了杰尼斯Jr的选拔机制,和传统的封闭式造星截然不同。
所以说,李飞真正掌握了杰尼斯的灵魂,那就是养成系偶像。

所谓“养成系”,是让粉丝则参与造星过程。
偶像的诞生与成长全程展示给粉丝,偶像如果能获得成功,也是粉丝梦想的投射,双方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这就是为什么TFBOYS粉丝为了让三小只红遍中国。集资造势宣传,又是包下地铁大楼广告,又是买下行星命名权,直到让他们在人气奖项上击败同时期的亚洲顶流偶像男团SuperJunior,直到把他们送上春晚的舞台。

另外,“养成系”主打一个“陪伴成长”
比如,中考期间,王俊凯的微博几乎成了题库,频繁更新考试话题让他和粉丝互动,产生共鸣,也让王俊凯获得了“好学生”标签,呼应了TFBOYS的核心定位:阳光、积极、正能量。
“养成系”的奥妙在于:偶像必须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商品
总之,业界对于李飞的时代峻峰能够成功总结为两句话:既掌握了传统造星的奥秘:讲好了养成系偶像的故事,又抓住了互联网的红利
“TFBOYS诞生于互联网,并把互联网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音悦台董事长兼CEO张斗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TFBOYS发展到顶峰时期,刚好迎来了流量盛世。
“流量”能撬动顶级品牌的商业合作,“流量”能敲开影视大制作和头部综艺的大门,但这也造成了后来被诟病的流量演戏问题,大量影视剧质量层次不齐,行业规则混乱。


另一位在内娱造星历程上留下赫赫战绩的是杜华女士,人称“内娱教母”。
这是她创立的乐华旗下拥有的艺人,哪位是你喜欢的呢?

杜华的创业史挺有意思的,能带给有富一代梦的年轻人不少启发。
首先,她少女时代就一直怀揣着明星梦。1992年《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上映,林青霞成为国民女神。
杜华在南昌最繁华的街头徘徊了3年,希望被星探挖掘,尽管最终颗粒无收,但这个初心促使着她在娱乐业里积跬步以致千里。
其次,杜华工作那是真的拼。打工人时期的名言:“能不能给我几个小时,让我先把孩子生下来。”

杜华在娱乐业积累了工作经验和资源后,拿着200万天使投资创业了。
大家别觉得200万很了不起,2010年前后,融资盛世之下,你只要画个PPT去参加几场路演,拿到50万,100万的天使投资并不难,但杜华能从创业大军里杀出来,主要做对了两件事 。
第一件是打动了归国发展的韩庚,这也是她事业的转折点。
彼时韩庚是韩娱巨头SM公司旗下、红遍亚洲的偶像男团SuperJunior的队长。
韩庚头顶「顶流招牌」回国发展时,无数公司邀约合作。但杜华提出了一个更有诚意,也更冒险的合作方式: 让韩庚成为公司股东。

▲咦?这不是和当初华谊兄弟的思路一致吗?
其实,那时韩庚是杜华的救命稻草,乐华发展初期定位为常见的集流行歌手运作、影视投资、演出策划为一体的娱乐公司。
然而时运不济,2010年,内娱唱片寒冬突至,导致杜华又是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又是向投资人借款300万,才得以让公司续命。
韩庚的加入不仅带来了现金流,更重要的是重塑了乐华的商业定位:效仿韩国娱乐工业的造星模式,并且和韩方合作推出偶像团体。

这就有了后来王一博所属的男团UNIQ、程潇、孟美岐、吴宣仪所属的女团宇宙少女。
他们的模式都是十几岁时就被送去韩国当练习生培训,出道后在韩国发展,以求出口转内销。
不过韩娱市场竞争实在太激烈,乐华旗下的艺人很难杀出重围,除了王一博早年还能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里刷脸积累路人缘。
乐华还曾推出过养成系偶像 YHBOYS,但因为和TFBOYS撞车痕迹太重被骂得挺惨。
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一场让杜华转运的风潮吹起了。
那就是2018年,偶像元年。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现象级综艺让积蓄已久的乐华找到了爆发的出口,旗下艺人纷纷飞升为顶流。

王一博、孟美岐甚至还拿到了电影主演的资源。
要知道这要是在韩国,忠武路电影圈和唱跳偶像之间是有鸿沟的,而在内娱为什么能实现这种跨界特例呢?

首先,互联网大厂手持雄厚资本搅动娱乐业的这些年,将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嫁接到了影视领域,造成了大IP+大流量明星的资本运作风格,掀起了“流量本位”风潮。
其次,杜华除了押对赛道,抓住风口,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和资本们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根据乐华招股书显示,阿里创投、阿里影业、腾讯、字节跳动都是乐华背后的金主爸爸。所以,大厂们头部资源当然要喂给自己投资的娱乐公司和艺人。

于是,资本们一起赚钱,观众们一起受创的世界达成了!
这些年下来,观众已经学会用演员阵容鉴别烂片了。你们有没有一看到名字就劝退的明星呢?

回到视频开头提到的《封神》为何这部作品有如此多的自来水?

因为它再次将影视业带回到了「作品本位」。当新鲜血液输送至大荧幕时,乌尔善导演有一段话正是对「流量本位」的反思。
“事实已证明 流量跟票房 没有一点关系”
“大家把演员这行业都看得太简单了”
“演员要做非常非常多的学习“
“通过完成角色获得荣誉“--乌尔善采访
《封神》作为中国影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电影之一,本可以大笔一挥选择群星阵容。
就像隔壁那部烂片《封神传奇》一样,集巨星、流量、资本家丑孩子于一身。

但最终 《封神》将更多的预算都投入在了剧本、美术、音乐、置景、特效、服装设计、配饰妆造等等作品的全方位打磨上,甚至带动了上万人的就业(网友热议的“电影工业化”)。
至于演员,他铤而走险地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新人担当主演,将预算花在对他们文武兼备的培训上,只为呈现更有说服力的少年武将、少年帝王形象。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精益求精、诚意满满的细节。
《封神》不是完美的,但用心对待作品与观众,观众就会报以尊重与支持。
在宣发不力,开局票房ICU的情况下,「作品本位」的他逆袭到20亿票房证明了:
观众在流量和作品里选择了后者,
好作品能够造就明星 ,
作品与演员是相互成就的。

其实早年「作品本位」的影视业不就是这样的吗?
《西游记》、《红楼梦》、《还珠格格》、《金粉世家》还有一众经典,都是全员新人,是作品造就了明星。

至于流量明星,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是在「作品本位」的基础上,采用会演戏、敬畏表演艺术的人选。


流量明星本身具有宣传号召力,在他们的指点江山下,也形成了一种内娱奇观。
像《封神》这样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唤起大家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如果有流量明星的存在,能影响辐射更多人,固然是好事,但这一切都基于他本身是个好演员,且适合角色的条件上。

如今不少流量明星都是唱跳偶像出身,其实他们也有难言之苦。
内娱缺少给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没有音乐节目、没有打歌舞台、偶像选秀综艺也被喊停,除了转型演戏或综艺,他们也确实没得选择。
而只有极少数人,能找到事业的第二春。

说来内娱真的很奇妙,唱跳偶像去演戏,春晚上又都是演员在唱歌。
最后说一下《封神》这样的大制作恐怕未来几年不一定还有,它背后的主要投资者是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是在公司发展处于鼎盛时期,加上行业繁荣时期,振臂一挥作出的大胆决策。而北京文化投资的不少作品比如《流浪地球》、《你好 李焕英》都是「作品本位」的代表。

如今北京文化暴雷,影视寒冬也还在复苏中,各位大片迷们且看且珍惜吧。
编辑:陈泰山 北鬼 / 编辑助理:心一
《自媒体课程》升级啦!
下半年计划将在上海法国
举办2场女性企业家峰会
以及法国时尚游学
贯穿全年的社交活动
期待更多对创业创富感兴趣的牛逼闪闪女青年加入!
更多牛逼闪闪女青年的故事丨名利场丨时尚圈深度解读,关注:
《全域自媒体课程》更新啦!
详情介绍请戳👇或加V咨询:MXZL0001
粉丝福利内买折扣群
欢迎小伙伴们找我聊天
加微信:MXZL00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