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鲜喵的第 2002 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小明
“你眼中的麓山一号,是存在于专利证书上,还是电脑里、图纸上、精品展厅里,还是在七百多万台工程机械上?高精尖不是只高高在上,它是能弯下腰,融入到生活里,进而改变世界的。”
这是目前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芒果tv同步播出的工业题材主旋律大剧《麓山之歌》中的一句台词。
这句台词不仅展现出了剧中“麓山重工”全体工人和技术人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是该剧总导演毛卫宁、编剧王成刚、导演张彤与整个剧组工作的真实写照。本剧不仅通过大量特写镜头展现了工厂机械的磅礴美感,也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让观众得以反复回味。
《麓山之歌》由杨烁、侯勇、焦俊艳、颖儿、夏德俊、田小洁、刘威、丁柳元、任正斌、岳红、范明、刘佩琦等主演,本剧以湖南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基底,讲述了近年来我国重工业以高精尖技术创新为重要支撑,攀登行业顶峰的故事。
日前,本剧总导演毛卫宁与导演帮分享了整部剧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他对演员选拔的独到见解,看过剧的观众可以通过他的讲述,更好地了解这部工业题材主旋律大剧的制作始末。
1
工业题材电视剧的继承与发展
毛卫宁导演以拍摄大格局历史剧见长,他曾拍摄过的路遥同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及去年热播的大剧《功勋》中的一个篇章《能文能武的李延年》,都可以称作业内经典。此番毛导切换赛道,拍摄以现代工业题材为主轴的电视剧让熟悉他的观众十分惊喜。
导演毛卫宁
众所周知,展现工厂劳作、工人生活的剧在市场上很罕见,也很难拍,但是毛导挑战的决心很坚定,准备也很充分。
去年毛导在拍摄《百炼成钢》期间,主创团队就接到了新的创作任务,要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做一部讲述新时代工厂的戏。
众所周知,湖南的文艺创作是它的软名片,而湖南的制造业是它的硬名片。所以《麓山之歌》这部剧,就是把湖南的硬名片和软名片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
本剧的编剧王成刚本人就出身于工人家庭,对工业、工厂都很熟悉,所以他很快接受了这个任务。整个剧组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去湖南各处工厂走访,采集第一手的资料,了解湖南省重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为《麓山之歌》的现实性夯实了重要基础。
从中国工业题材电视剧的历史沿革来看,现在也需要一部剧为这个时代的工厂“代言”。
把目光放回到八九十年代,工业是中国电视剧里面的一个主要题材,并在当年就获得了很多关注。比如《乔厂长上任记》(1980)、《赤橙黄绿青蓝紫》(1982)、《车间主任》(1997)等一大批颇受好评的工业题材电视剧,是一代观众的共同记忆。
毛导发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工业题材本身也在发展变化。八十年代的《乔厂长上任记》和《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是写一个人如何用个人的魅力去拯救一个企业,后来到《车间主任》和《大工匠》,创作者们才把视点对准了真正的工人,而工厂与机器,依然是一个背景板,工人与机器的交互几乎没有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厂也在变化,毛导也尝试在《麓山之歌》中更进一步,用人和机器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工业美学,
过去的工厂是需要大量一线工人进行流水线工作的,如今的现代化智能工厂中的一线工人数量远远少于工程技术人员。这次《麓山之歌》拍摄的工厂就是完全智能化的工厂,它内部的工人数量和技术工程师数量之间的关系就是有倒挂的。
未来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少,势必要求提高工人的素质。毛导说,现在的工厂已经跟过去不太一样了,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劳动,实际上它对进厂年轻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观众对工厂的概念需要有认识上的变化。身为资深电视剧行业从业者,毛导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拍摄《麓山之歌》。
所以对新型工厂与工人关系的探索,并且让年轻观众切实感受到现代化工厂与传统工厂的差别,毛导和《麓山之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麓山之歌》在继承工业题材电视剧“前辈”经验的同时,亦有自己在拍摄手法和理念上的开拓创新。
“现在很多观众对工厂的印象还都停留在过去工厂的概念,比如说热火朝天、火花四溅的车间搭配上各种大型的机器设备,但其实这很刻板印象,今天的工厂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在采访调研、准备剧本的过程当中,几乎走访了湖南所有的重工业和制造业的工厂,我们发现它们的车间全都智能化了,完全看不到工人。过去我们的理解是工人生产机器。现在是机器生产机器。我们当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麓山之歌》中,所有关于车间的戏都是在真实的车间里实拍的,观众会看到现代智能化车间和以前传统车间的不同。”
在本剧拍摄之前,毛导也要求全剧组的成员必须了解今天的工厂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在开机前三天,剧组没有拍摄任何有演员的戏,而是把整个剧组拉到工厂,只拍机器。毛导说此举是为了帮助他们建立人与机器的感情,并且能把机器“当人来对待”。当剧组的成员们彻底了解了工厂运作模式、对机器也有了感情之后,拍摄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以往的工业题材电视剧大都把机器当成一个背景,观众的注意力还是在前景的演员。但是《麓山之歌》开创性的一步就是把机器当成人物来拍,甚至有很多场戏是剧中主角与自动化机械的凝望对视。这个设计源于在工厂田野调查期间,毛导已经感受到了工人与机器之间很深的羁绊,它既是工人朝夕相伴的工作伙伴,也是四下无人时倾诉的对象。
毛导认为,如果本剧不把工人对机器的情感拍出来,那么就不可能深挖工厂环境与其他工作岗位不同的特质。
除了车间实拍,剧组还在片头片尾做了一些巧妙设计。比如说本剧的片头通过一组镜头来描述一块钢板如何通过“机器生产机器”的模式变成一台挖掘机。而本剧的片尾更妙,毛导安排所有的剧中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工人一同出镜,并且安排演员向真正的工人喊“师父”,毛导解释这个设计有“拜人民为师”的深长意味。
片尾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拍摄期间,因为剧组请了很多工人师傅来为演员做专业指导,而工人这份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师承”,所以这种临时的师徒关系也是极为可贵的,而作为文艺工作者也必须“拜人民为师”。毛导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共同获得启发,决定要在剧中传递“师承”的概念,将“拜人民为师”影像化、具体化。从结果来看,毛导的设计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
2
群像结构的破局与真情实感的演绎
剧中“金牌焊工”金燕子和青年科学家卫丞的爱与痛是观众情感起伏的焦点,她与青梅竹马的前男友分手,又一心扑在工作上,与身为科研人员的卫丞“互相伤害”,反而与对方一步步地靠近彼此。
谈到在宏大的工业题材中穿插轻喜剧和爱情元素,毛导认为二者之间并不违和,他在访谈中坦言,无论多么宏大的题材,创作者最终都是要描写人的真情实感。不管是什么职业的人都会有情感,所以剧本和镜头要捕捉到活生生的人,而不能只为了在剧中展现工业的重要性和制造业的发展,忽略了角色的真实感受。
“观众跟随着镜头了解到一个女性电焊工怎么跟一个工厂科研人员,从一开始就互相不理解,到最后走到一起。这个过程要有令人信服的细节,而不是去写通俗爱情剧里面的各种各样让观众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桥段,那不符合现实。基于现实创作的好处是,剧中的工程师就像工程师,企业家就像企业家,他们每个人都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各种复杂的处境,这样处理会给观众极强的共鸣感。”
在保持情感真实性的同时,毛导也不希望在展现个人情感上“矫枉过正”,他曾跟编剧沟通过,不要把本剧拍成一个披着工业外衣谈恋爱的剧。因此,观众在看剧的时候会发现剧中的情节推动不是靠爱情,而是靠一个个重大的事件。换言之,本剧是以工业本身的发展脉络作为剧情的主要发展脉络。
在剧情当中,主人公所遇到的主要矛盾是技术上的难题,是本剧中着重探讨的“重工换金融”,或者是和竞争对手之间的专利官司,整个剧情是靠工业生产中形成的具体问题来推动。人的情感不会“反客为主”。毛导这样的设计也让剧本在保持专业度和大格局的情况下,不会被人物的小情小爱裹挟。
《麓山之歌》的大格局除了体现在题材本身的厚重,也体现在本剧的叙事策略上。
本剧是一个典型的群像戏,通过对工人、企业家、领导者三种不同层面人物的描摹和各自展开的叙事,构筑起一个时代的横截面。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结构也能够展现出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全貌。
毛导对我们说,要真正地表现制造业从低谷走向辉煌的全过程。只写一组或两组人物,再以他们的爱情为主线,那一定是不严肃的。而如果用群像戏的结构,从领导层面到企业家层面,再从工程师层面到工人层面,这样的表达就丰富立体多了,也足以支撑本剧力求表达工业、制造业全貌的想法。
毛导在谈到挑选演员的标准时,还是重复着“真实”二字。
本剧的主演杨烁、焦俊艳都是实力与颜值并存的中生代演员,杨烁饰演的卫丞是一位“古怪的科学家”,他能精准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几百位,也会糊涂走错上课的教室,只因脑子里一直想着为工厂解决技术难题;焦俊艳饰演的金燕子,是一名高级焊工,她在片场都是素颜上阵,亲自操作机器,力求还原工人工作时的真实质感。
他还特别提及,焦俊艳本身就是工人的女儿。她的妈妈是一位车工,她从小就生活在工厂里,所以对工人有很强的私人情感。正是因为这份情感,她在片场很愿意花功夫去学电焊、开挖机,几乎没有用替身。她的这份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本剧开播后,焦俊艳的敬业表演也获得了网络上的一致好评。
男主角杨烁为了贴近卫丞这个角色,他自己背了将近二百位的圆周率和很多职业相关的专业词汇。作为一个演员,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不太能接触到的,但是他花了很多工夫去了解、消化它们,并在剧中举重若轻地将这些名词通过台词讲出来,非常自然。
剧中的另一位主演侯勇老师曾塑造过很多成功的角色,有警察、军人、旧时代的商人等等,但是他没有演过当代企业家,所以参演本剧对他来说也是一次突破。侯勇老师在开拍前,特地走访了长沙所有重工企业的企业家,跟他们交朋友、座谈、拉家常,并且还跟他们吃饭、喝酒、聊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发酵,开机时的侯勇老师已经有了地方企业家的气派。
3
结 语
经过《麓山之歌》一役,再次谈及主旋律主题大剧的未来,毛导非常有信心。他认为以后要让主题剧有更广阔的题材覆盖面,不仅是局限在工业题材,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都可以拍。但是不管题材如何变换,剧作的核心还是塑造真实人物,把人物塑造得真实、可爱、可敬,传递正能量价值观的同时不说教,那么观众自然就会来看。
说到这里,毛导还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拍电视剧就像做菜,不管你是川菜、粤菜还是鲁菜,只要你做的好吃,色香味俱全,那么顾客自然会来光临。” 
随着《麓山之歌》的热播,相信这股火爆荧屏内外的“工业热潮”,必定在观众的心中继续延烧下去。
注:全文图源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