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学的乐观性格倾向,是指一个人可以自我肯定,对外表现肯定的行为、对内也对自己采取肯定的态度,形成正向的自我概念。有七个具体的原理与原则,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建立自信心。
从前从前,有一台小火车,它虽然力气很小、也没有爬过山,但为了帮助后山的孩子,仍使出全力运送玩具。在过程中,它不断告诉自己:“我想我可以、我想我可以……”最后,终于成功完成任务。
这是知名童书《小火车做到了!》的故事。主角小火车虽然面对挑战,仍然相信自己能完成想做的事情,这,正是心理学大师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奠定孩子正向性格的基石。
“正向心理学中的乐观性格倾向,是指一个人可以自我肯定,对外表现肯定的行为、对内也对自己采取肯定的态度,形成正向的自我概念,”美国奥勒冈大学心理谘商博士、目前在高雄师大任教的陈孟吟指出,这样的人,自我效能较高,自我满意度也较好,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是“高自尊”的。
分阶段、不同重点,培养正向性格
心理师黄珮嘉进一步说明,自信是乐观的一部分,而自信心的培养,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也会影响日后形成的自尊。
简单来说,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这也是父母最应留心之处。
咨商心理师陈孟吟已有约20年的经验,她观察,自信心与乐观性格的培养,有其共通原则,只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
比方说,幼儿期以增进孩子的安全依附感为主;到了小学阶段,则要开始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如何愉快地学习,增进自信心。
到了中学,陈孟吟说,不仅孩子要能主动学习,还得提升情绪自控力与人际沟通,并透过内在探索,了解天赋所在,帮助提高自尊心及自我价值感。高中职以上,父母要协助孩子建立明确的自我观念、找到自我追寻的方向,提升孩子身心平衡的全人发展。
至于更具体的原理与原则,有以下七点:
原则1. 创造机会,帮助孩子体验成功
“有些大人会刻意打压孩子,让孩子有羞耻感,觉得这样孩子才会学好,但这并不是好方法,应该让孩子有多一点的成功经验,”师大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特聘教授陈学志说。
自我效能主要是来自“直接性经验”,也就是个人的亲身体验,让孩子有多一点成功经验,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
陈孟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有实际操作的机会,从中体验成就感。这涵盖的层面可以很广,从生活自理、人际关系,乃至于游戏运动、课业学习等等;也从小就能做,例如放手让幼童自己吃饭、绑鞋带等。
陈孟吟提醒,大人要以孩子的实际能力为基准,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如果太难,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将无法体验成功;太简单,孩子不努力就达成,也不会对成就感跟能力感有所助益,原则是“有点难、又不会太难”。
原则2. 给予正向回馈,练习适当归因
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常是透过外界给的回馈。黄珮嘉观察,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肯定,建议父母多关注孩子,只要孩子有做对、做好的地方,就多给予正向回馈。
假如碰到失败或挫折,则要试着用正向归因。陈学志说,心理学的研究已证实,人碰到失败时,如果归因于暂时的、外在的,也就代表情况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会比较愿意再努力。
相反的,如果认为失败是永久的、因为自身能力的,那就隐含着“都是我的问题、失败是无法改变的”,就真的不会去改变。
陈学志强调,孩子遇到挫败时,大人怎么跟孩子讨论归因,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感觉,改变归因方式、正向思考,也能让孩子变得较积极乐观。
原则3. 增加观察学习,拓展替代经验
所谓“有为者亦若是”。自我效能除了来自个人经验之外,也来自“替代性经验”,也就是人们观察他人所获得的间接经验。
陈孟吟说,当孩子看到与自己水准相当的孩子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增强自我效能感。
这也是社会学习理论很重要的观点。陈孟吟说,父母可以增广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多参与人际互动。
原则4. 容许错误发生,一起面对挫折
“东方的父母,很容易过度保护孩子,挑战或考验一来,大人马上就出手,”友缘基金会督导林钊伃有近20年的谘商辅导经验,她分析,大人这样的作为,其实也有“无法容错”的意味在其中。
但如此一来,就会剥夺孩子自己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没有机会尝试,也就没有成就感,挫折忍受力也难以提升。
林钊伃建议,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想出手相助或出口责备时,要停、看、听,大原则是“不要危及生命就好”。
当然,这并非要父母袖手旁观,而是陪着孩子去感受、思考。例如问问孩子,眼前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解决,鼓励孩子“倒带重来”、再挑战一次,也让孩子明白,这次错过、知道了,下次就不会这样错了。
原则5. 练习情绪调节能力
黄珮嘉说,孩子的自我感觉不良好,有时其实是情绪作祟,大人的关注焦点,最好也包含孩子的内在情绪。
陈孟吟进一步说明,从情感神经科学来看,对生理反应的知觉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认知,反之亦然。
大人有必要协助孩子觉察情绪对生理产生的影响,或者是生理不舒服引发情绪的状态。
例如,孩子生气时,帮孩子觉察自己此时脸会胀红、呼吸急促,若能用深呼吸等方法调整生理状态,情绪即能趋于平稳,接下来才能面对问题、好好说话。另外,学习静心冥想,也有助于前额叶的发展,提升情绪调节力。
原则6. 做好身教,做好榜样
“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乐观积极的人,要先让自己成为正向的榜样,”陈孟吟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所作所为具有示范效果。
比方说,孩子看到父母的善行受到表扬,日后孩子在做好事时,内心也能感受到鼓舞,促使他继续选择做对的事,这也能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身教还有另一个面向,就是做“对自己有信心的父母”。林钊伃坦言,现今很多父母太焦虑,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其实要放宽心,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这份安定与正向,会在无形之中传递给孩子。
原则7. 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PDA正向教育协会认证讲师曹冰莹说,阿德勒的理论是,人都是追求归属感、自我价值感的,因此,要养出正向的孩子,最根本的前提是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对孩子,别『上对下』的要求,更别『你达到要求就是好的、没达到要求就是不好的』,这会让孩子缺乏勇气、信心不足,”曹冰莹强调,当孩子知道父母爱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总给自己支持的力量,也才能无所畏惧的展翅飞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