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5年4月。)
在北京,酒仙桥和团结湖,我待得最久。
以二十岁为界,二十岁之前,我的生活就是围着酒仙桥画一个圆;二十岁之后,我的生活是围着团结湖再画一个圆。这两个地方像冯唐笔下《万物生长》里的垂杨柳,名字诗意,但生活充满了烟火气。因为烟火,所以宜居,也好玩。
酒仙桥这个地方,大而无当,包罗万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到大山子,南至姚家园,西起十里居,东止驼房营,大体上都可以算酒仙桥的势力范围。上个世纪,这里工厂林立;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能进工厂当工人是一辈子的光荣与梦想。那年月,“咱们工人有力量”。现在工人没了力量,厂房就都换成了画廊。昔日的军工元件厂798先是成了文艺圣地,后来又成了旅游景点。从一街坊到十二街坊的居民楼日渐残破,留下一群大妈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怀念青春岁月。
2022年执行酒仙桥拍摄项目时,同学们手绘的地图。插图/吕婧扬
我打小就住在这,搬家三五回,未出过这十里垃圾场。垃圾场并非贬义,而是写实。传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最高领导人的长者曾来酒仙桥考察,那时你大爷已经是你大爷,但将台乡还没有变成颐堤港。长者走过高高低低的农贸市场,和老百姓亲切拉过家常,最后为酒仙桥留下三字评语:脏,乱,差。
传言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但酒仙桥人民欣然接受了这个评价,并在茶余饭后广为传播,作为对乡镇街道领导人不满的例证。在酒仙桥,类似这种无从考证的传言有很多:比如江青保外就医后就住在酒仙桥,但没人说得清那栋楼在哪;再比如从天空俯视四街坊的十几幢居民楼,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八卦图案,但没人从天空中证实过此类说法。我在酒仙桥三小念书时,同学们还传言食堂背后有一条秘密通道,可以直通酒仙桥医院的太平间。从此黄昏时分我每每路过食堂,总觉得阴风阵阵。后来机缘巧合,我从秘密通道的另一端进入过学校——不过就是个后门而已,和酒仙桥医院的太平间还隔着两排杨树,一条马路,一面围墙。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擅开脑洞,又见多识广。我们在今已无存的东风农场挖过野菜,在拆迁的废墟里捉过迷藏,算是城八区里最后一波领略过乡野乐趣的共和国少年。我们在网吧还只有局域网的时候就扎进去玩过红警,打过CS,算是中国网瘾少年的先驱。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听小学同学讲男女性知识,他讲得可真好啊,又直白又清楚,比后来扭扭捏捏的初中生物老师不知道强多少倍。要不是如今已经和他没了联系,我真想问问他,当年他是怎么知道的?
二十岁之后,我去北京青年报工作,遂成团结湖常驻人口。其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小时候我也常去团结湖,我姨奶奶家住在那里,逢年过节总要去拜访。那时候,相比酒仙桥,我觉得团结湖就像个大迷宫,小姨带我们几个小孩七拐八拐钻进一家游戏厅,每人发一捧游戏币,临走时再嘱咐我们:“不许说带你们来过这儿。”现在我对团结湖的路很熟了,还是找不到当年的游戏厅坐落在何处。就像今天的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那么喜欢在团结湖那小小的一池绿水里划船,仿佛看见了大海。
在青楼卖身以后,我开始一点点探索团结湖,发现这个地方自成一体,浑然天成。简单来说,出了团结湖地铁东南口,沿着三环往南走,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大董门口永远有等位的食客(注:大董已搬走),国医堂永远飘出阵阵中药香。但是如果你出了团结湖地铁东南口,钻进居民区,顺着小道往南走,顿时万籁俱寂,大爷提笼架鸟,好吃的饭馆永远不用排队,幼儿园里的小孩一脸熊孩子样,和三环对面忧心忡忡的白领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团结湖适合生活,便利到令人发指。超市有一直很火的京客隆和刚刚倒闭的天客隆,基本上可以置办所有日常生活用品。所有居民楼一层临街的房间全部被改造成底商,70%是饭馆,20%卖衣服,剩下10%出售成人用品(注:经过整治开墙打洞后,居民楼临街底商已全部消失)。周围遍布如家、7天等酒店,用来消化售出的成人用品。一旦成人用品使用不当,还可以往东走,寻求北京妇产医院的帮助。
团结湖地区真正的核心与灵魂,是团结湖公园。在北京青年报大厦南面的所有办公室,都可以将团结湖公园一览无余。公园里常年音律悠扬,京剧、红歌与小苹果交相辉映,二胡与长笛齐飞,湖水共雾霾一色。青楼所属的锦湖园公寓,在团结湖公园北面的围墙上开了个小门,花20块钱可以在配钥匙大爷那买一张门禁卡,然后把团结湖公园变成自己的后花园。
青楼最值钱的资产应该是湖景落地窗。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同事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启午饭后团结湖遛弯模式,一忙起来就把好习惯抛在脑后,隔段时间再重新捡起。我为一些不影响国计民生的工作头疼的时候,喜欢中午溜进公园,在长廊处花3块钱买一包鱼食,投喂湖里的金鱼。金鱼成群结队游来,参观我们这些一天到晚穷忙活又不能给社会做贡献的人类。如果加班晚了,就走到团结湖路上的老思福面馆,要一碗老坛酸菜牛肉面,加一串烤鱿鱼,吃完就能得救。八点之后进餐很有罪恶感,于是再走进团结湖公园,逆着人流转一圈,假装这样就不会变胖,然后从三环边上打车回家。
迄今为止,我人生的志愿,基本都和酒仙桥与团结湖有关。三十岁之前,我想写一本书,《团结湖美食地图》,为此我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团结湖地区的每一家饭馆。三十岁以后,如果能不再为一些不影响国计民生的工作头疼,不再穷忙活又不能给社会做贡献,我就扎进图书馆,穷经皓首,走遍筒子楼,采访老头老太太,写一本《酒仙桥地方志》,把子不语的怪力乱神全部收录进去。一百年后,人们会说,这本书是21世纪中国版的《百年孤独》,酒仙桥是当代的大观园。
等这两本书写完,我就去山区支教,带着山里的孩子开眼看世界。寒暑假回北京,在团结湖开一家成人用品店,如果可能,在酒仙桥再开一家分店,人生从此达到灵与肉的完美和谐统一。
你们可要常来光顾小店啊!
——今日补刀——
好消息:团结湖美食地图打折成两篇文章,在我34岁这年完成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