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紧张,战火中的乌克兰四地刚刚完成“入俄公投”,西方威胁要加大对俄制裁。如此关头,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突发管道泄漏事故,包括欧洲、俄罗斯及美国在内的各方齐声指这大概率是一起“蓄意破坏活动”,但谁是幕后主导者依然成谜。
“北溪1号”(蓝色)和“北溪2号”(紫色)线路图,方框标注为管道泄漏位置。
泄漏是在“北溪”管道压力突然下降后被发现的——丹麦能源署于9月27日证实,前一天在“北溪2号”管道发现一处泄漏点,之后“北溪1号”管道又发现两处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专属经济区内。28日,瑞典海岸警卫队接着发现第四处泄漏点,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内。
此外,瑞典测量站还在管道泄漏附近海域探测到了两次水下爆炸,这些管道连接着俄罗斯高产的天然气田和德国的工业中心区。
2022年9月27日,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左二)等就“北溪”管道泄漏问题召开记者会。
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于2011年建成,它从圣彼得堡附近的俄罗斯海岸经波罗的海延伸至德国东北部,全长1200公里。北溪2号”于2021年9月建成,先是经历美国制裁阻扰,后又因俄乌冲突爆发被俄罗斯的合作方德国叫停,从未投入使用。今年9月初,为对抗西方制裁,俄罗斯称发现“北溪1号”项目存在多处设备故障,宣布无限期停止运营。
2021年6月,俄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宣布,“北溪2号”项目的一线天然气管道已经铺设完成。
因此,这次的管道泄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没有即刻的影响,毕竟泄漏发生时,“北溪”实际上已对欧洲“断气”。只不过管道仍是注满天然气的状态,这是为了保证必要时管内气压水平能进行天然气输送。而伴随两次爆炸,俄罗斯和欧洲能源合作的“北溪”项目将彻底终结。
在外界看来,这次事件增加了俄罗斯与西方因俄乌冲突而进入“能源战争”的风险,也加剧了欧洲的不安。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这次事件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使欧洲成功完成了摆脱俄罗斯能源的使命,其能源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脆弱。此外,军事和安全专家多年来一直警告“混合战争”带来的危险,“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恰好展现了重要系统将如何暴露在外部攻击之下。
混合战进一步加剧欧洲不安
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发生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路透社报道称,当前天然气价格仍低于今年最高纪录,但相比去年同期已经翻了一倍。
此前,“北溪”管道早就作为能源武器被卷入俄乌冲突。“北溪2号”全长1234公里,为俄德近年来能源合作的旗舰项目,但因包括美国制裁、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阻挠,一直没能投入商业运营。
2019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离任前出台措施,服务于“北溪2号”的管道铺设船“命运女神号”成为制裁目标。
“北溪1号”管道则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最为重要的输气管道之一,此前一直是德国的主要天然气来源(占比40%)。随着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加码,这条管道随之经历了数次降气和计划外检修,俄罗斯对欧洲的输气量大大降低。
俄气曾在8月底宣布,“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唯一一台仍在运行的涡轮机从8月31日起停机检修三天。受此消息影响,欧洲天然气期货创收盘历史新高。9月2日,俄罗斯再次宣布检出故障,“北溪1号”无限期关闭,欧洲能源市场再度紧绷。
不过,欧洲方面也一直在为俄罗斯的彻底“断气”做谋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俄罗斯停供天然气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报告显示,通过使用其他供应来源和能源,以及由于先前高价格导致的需求减少,欧洲可在短期内应对俄罗斯高达70%的天然气断供。欧盟经济专员真蒂洛尼9月3日宣称,基于存储能力和节能措施,欧盟已对俄罗斯全面断气“做好了充分准备”。
IMF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预测俄罗斯“断气”对欧洲经济带来何种影响。
眼下针对相关管道的“蓄意破坏行为”加剧的不仅是人们对能源短缺的担忧,更是让欧洲意识到重要基础设施在冲突加剧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波兰总理马泰乌斯·莫拉维茨基表示,虽然不知道事件细节,“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起蓄意破坏行为。这一举动可能标志着乌克兰局势的下一阶段升级。”
《纽约时报》在文章中指出,这次针对管道的袭击让人联想起军事和安全专家多年来一直警告的“混合战争”。据悉,这是一种在战争中将传统与非传统手段混合的办法,最早由美国提出,是21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其特点包括扰乱正常生活以及播下混乱和不确定性。
德国国防和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朱利安·波拉克(Julian Pawlak)分析称,“北溪”泄漏事件表明一个重要系统是如何暴露在外部攻击之下,他说:“有人想要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能通过封闭管道完成的事情,也可以通过(袭击)活跃的管道、海底电缆或其他基础设施来达成。”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俄罗斯“北溪”管道运营商Nord Stream AG公司9月27日发布消息表示,“北溪”海上天然气管道系统的三条管线同时发生前所未有的损坏,目前尚无法评估维修时间。
德国政府认为,“北溪”的三个泄漏点可能“永远无法使用”,除非迅速修复,否则盐水将腐蚀管道。德国《镜报》称,由于这次袭击的复杂性,专家和德国政府界人士认为,它只能由国家行为者实施。一种理论是,可能是潜水员在管道上放置了炸药。
“北溪”高度疑似遇袭,幕后黑手究竟是谁?欧洲誓言要调查真相,美国称事故发生对各方无利,俄罗斯和乌克兰则暗示对方可能是主谋。但截至目前,没有可信的证据可以揭露作案人或明确动机。
乌克兰指责俄罗斯进行所谓的“恐怖袭击”。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说,泄漏是“恐怖攻击”的结果,是对欧盟的“侵略”,但没有提供证据。莫斯科则反驳说此类针对俄罗斯策划袭击的指控“愚蠢、荒谬”。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还暗示称,事故背后实际上是由美国主导。
9月28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在记者会上称,关于美国以任何方式参与破坏“北溪”管道的说法是“荒谬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9月28日表示,拜登总统有义务回答美国是否实施了“终结北溪”的威胁,以及华盛顿是否参与了管道的最新事故。她还表示,美国长期以来一直竭力破坏欧洲能源合作,为此使用了一切可能和不可能的手段。美国的首要目的是给自身创造竞争优势,向欧洲提供美国的资源;而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分裂欧洲,让欧洲大陆回到各国无法相互达成共识的时代,从而无法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而在9月29日,扎哈罗娃进一步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地点,位于美国情报机构所控制的区域。
扎哈罗娃在其Telegram频道发布了一段拜登演讲的视频,并引用他在2月初说的话:“如果俄罗斯入侵,如果坦克或军队越过乌克兰边境,那么就不会再有‘北溪’,我们将终结它。我向你保证,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2022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晤时表示,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北溪”项目将被终止。
波兰前外长拉多斯拉夫·西科尔斯基也于9月27日在推特上发布了“北溪”管道事故图片,并配文“谢谢你,美国”,引发热议。他次日解释称,关于美国参与破坏“北溪”的假设只是他个人看法,应该“让丹麦的调查来确定肇事者”。不过他说:“波兰政府斗争了20年的‘北溪’瘫痪了四分之三。这对波兰是好事。”
2022年9月27日,扎哈罗娃在Telegram上转发西科尔斯基有关“感谢美国”帖子的截图。
德国《明镜周刊》披露,据几位熟悉情报的美国高级官员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今年6月曾向包括德国在内的几个欧洲国家发出含糊警告,称“北溪”管道可能会受到攻击。不过,他们拒绝透露该警告是否将俄罗斯确定为可能的袭击者,并表示他们尚未就最新事件的责任人得出任何结论。
美国政府官员称,亦有其他可能性可以解释发生的事情:例如俄罗斯政府试图以某种方式操纵这条管道,结果无意中造成了事故,或者是由另一个国家造成了泄漏,以阻止俄罗斯从能源价格上涨中获利,也可能是由某个非政府组织做出了此次行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西方情报人员和消息人士指出,欧洲安全官员本周一和周二(9月26日和27日)在北溪管道发生泄漏的海域附近发现俄罗斯海军支援舰。俄潜水艇上周也曾在同个海域出现。
彭博社专栏作家哈维尔·布拉斯(Javier Blas)援引已故英国作家(Ian Fleming)弗莱明的话写道,“一次是偶然。二次是巧合。三次就是敌人行动。”布拉斯认为:“泄漏更可能是一个信号,即俄罗斯正在对欧洲开启能源战争的一条新前线。它先是把天然气供应武器化、停止输送,包括通过‘北溪’管道。现在还可能攻击过去用来输送能源的基础设施。”
欧洲和俄罗斯均开启调查
……
美欧俄之间的能源恩怨
……
本文系节选,扫码查看完整内容

【版权声明】该著作权归观象台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 / 刘嘉   编辑 / 漆菲 
排版 / 张东慧
RECOMMENDED
“北溪”管道被破坏,你怎么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