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决定开启反攻之际,赫尔松州境内、第聂伯河下游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在当地时间6月6日上午发生爆炸。
大坝位于巨大的卡霍夫卡水库下游,对该地区至关重要。该水库为当地农民和居民提供水源,也为扎波罗热核电厂提供水源。它还是向俄罗斯占领的克里米亚南部输水的重要通道。
6月6日的卫星照片显示,大坝被炸毁后的样子。
大坝中央段遭结构性毁坏,意味着它将不复存在。水库蓄水约1800万立方米,水冲过大坝缺口,向着下游奔腾而去。洪水立即淹没了乌克兰和俄罗斯控制区的几个村庄,数千名居民被疏散到下游。大坝决堤,还将带来一场巨大的人道、经济和生态灾难。
乌克兰危机刚爆发时,俄军就占领了卡霍夫卡大坝,直到今天。俄军控制下的这座大坝到底发生了什么?俄乌相互指责对方是罪魁祸首,但都没有提供具体证据。乌克兰说是俄陆军第205摩步旅的工兵用炸药所致,俄罗斯则一口咬定是乌克兰用“海马斯”火箭炮炮击大坝导致悲剧发生。
而无论是谁炸毁了卡霍夫卡大坝,都打乱了乌克兰南部的战略棋盘,迫使双方进行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并将延迟乌克兰的反攻计划。
6月7日,赫尔松州民众在水灾中逃生。
“巨大的人道、经济和生态灾难”
大坝被炸后,第聂伯河沿岸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控制区内,约有4.2万人面临洪水威胁。
6月7日上午,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马修(Matthew Luxmoore)抵达赫尔松州州府赫尔松市探访灾情。“整个地区都被淹了,水位还在上涨。市中心地势较高,基本未受影响。”他写道,“官员们说,赫尔松的水位每小时上升15厘米,可能会持续到晚上。这意味着,届时水深至少会增加3米。”
乌方表示,大坝附近,有17个定居点的水位已经达到顶峰,这些地区的总人口为1.6万人。据赫尔松州州长普罗库金介绍,该州被淹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其中68%的土地位于第聂伯河左岸的俄控地区。
大批居民开始逃离被淹没的家园,有人将孩子扛在肩上、抱着宠物狗、提着装有个人物品的塑料袋。在那些水位越过头顶的地区,救援人员乘坐橡皮艇前去搜救受困居民。
6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视察灾区,与当地官员讨论紧急救援、疏散人口、修复当地生态系统和恢复军事行动等事宜。截至当天上午,赫尔松州平均洪水水位为5.61米,有近2000人得到疏散。塔斯社则引述俄罗斯安全门的消息称,俄控地区约有1.4万栋房屋被淹没,约有4300人得到疏散。
大坝被炸毁后,泽连斯基在当天的全国讲话中指责说,俄罗斯引爆了“大规模杀伤性环境炸弹”。
6月6日,乌军士兵用加挂铃木发动机的充气艇救援灾民。
克里姆林宫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回应说,这是乌克兰有预谋的破坏行为。“很明显,与这次破坏行动有关的是,乌军两天前发动的大规模反击攻势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们的攻击行动举步维艰。”
俄总统普京6月7日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时指出,乌克兰在西方授意下,“对敌对行动的升级进行危险押注、犯下战争罪行、公开使用恐怖手段,并组织对俄罗斯领土的破坏行动”。普京说:“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摧毁赫尔松州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这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和人道灾难。”
据彭博社报道,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盟国还在评估,此事是何方所为,但倾向于归咎俄罗斯。应乌克兰要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月8日就此事召开紧急协调小组会议。
德国已把矛头指向莫斯科,称其目的是阻止乌军的反攻行动。德国总理朔尔茨说,大坝被毁标志着战事达到了“新维度”。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亦表示:“破坏民用基础设施显然属于战争罪,我们将追究俄罗斯及其代理人的责任。”《日内瓦公约》明确禁止在战争中以水坝为目标,因为这对平民造成了危险。
新卡霍夫卡市被水淹后的景象。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哀叹道,这是一场巨大的人道、经济和生态灾难。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马丁·格里菲思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称,赫尔松及其周边地区“灾难严重程度只有在未来几天才会显现”。“由于失去家园、食物、安全饮用水和生计,乌克兰南部前线两侧的成千上万人蒙受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6月7日通过视频连线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讲话时说,这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他指出,有数十个城镇和村庄面临饮用水供应短缺,乌南地区水利系统也受到影响,这将导致干旱和作物歉收,进而冲击全球粮食安全。
乌克兰内政部长顾问安东·格拉申科则忧心忡忡地表示,不仅第聂伯河下游的整个生物群落——如灌木丛、漫滩、水生植被等被洪水淹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70种动物、30种植物也处于危险中;随着水电站的150吨机油流入第聂伯河,最终流入大海,或将导致数千吨鱼类死亡,“届时黑海沿岸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都将感受到后果”。
格拉申科还指出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水库完全排干,有毒沉积物如重金属、石油产品、杀虫剂、放射性核素等会暴露出来,有毒尘粉或将被吹向克里米亚方向;到时候,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约有150万公顷的土地将不再适合种植农作物;此后北克里米亚运河将会干涸,这将让克里米亚半岛陷入水资源危机。
新卡霍夫卡市被水淹后的景象。
乌南部农田或将变成沙漠
卡霍夫卡大坝横跨第聂伯河,它的西端是贝里斯拉夫(Beryslav),东端是新卡霍夫卡(Nova Kakhovka)。它同样也是一座大桥,大坝顶上有公路和铁路,连接了这两座城市。
贝里斯拉夫是赫尔松州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在14世纪后期就成为边疆的军事要塞,也是著名渡口。2022年战事爆发前,这里的人口统计是11895人。
新卡霍夫卡的历史较为短暂,它是因兴建大坝而配套产生的城市。最初是为了容纳大坝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之所以命名为新卡霍夫卡,是为了区别于15公里外的卡霍夫卡市。大坝建成后,它成为水电站工作人员的生活区,人口从2万人发展到战事爆发前的4.4万人。
卡霍夫卡水电站,是第聂伯河水库梯级上的第六座,也是最后一座大坝。所以,这座水电站的由来,要从第聂伯河的特征,以及隔壁的扎波罗热州说起。扎波罗热的意思是“急流之下”,来源于第聂伯河急流。
卫星照片显示,乌克兰赫尔松的港口设施(下)在大坝决堤后被淹没。上图为同一地区5月15日拍摄的情况。
当第聂伯河流经今日第聂伯罗市位置后,原本西北-东南方向的河流直接南下,在66公里内下降50米,形成急流,急流止于今日扎波罗热市的位置。这一段急流,是千百年来航运者的噩梦,有数不清的船只葬身此处。直到第聂伯水电站在1932年建成,第聂伯水库淹没了这段急流,水运才变得安全,船可以从基辅一路通航到出海口赫尔松。
1950年代,斯大林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共产主义大建设工程”系列,全是水利工程。乌克兰南部有个大项目,它由多个水利工程组成:第聂伯河下游的卡霍夫卡水电站系统、北克里米亚运河、南乌克兰运河、克里米亚北部和乌克兰南部的灌溉网络。
由此可见,刚被毁坏的大坝是乌克兰南部水利工程里的一个节点。它不仅仅让第聂伯河下游变得适合航运,更重要的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缺水困境。
卡霍夫卡大坝有一座船闸,一座装机容量为357兆瓦的水力发电站。水库的建设始于1950年9月,最后一台发电机于1956年10月投入使用。扎波罗热核电站在1980年代建起后,水库又多了一项职能,为核反应堆提供冷却用水。
6月7日,赫尔松市区尚未被淹的地方。
长久以来,制约克里米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水资源。南部和西部有相对丰饶的河流、湖泊、水库,北部和东部则干旱严重。不仅是克里米亚缺水,乌克兰南部的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也缺水。后者是一块平原,有肥沃土地与温暖气候,但炎热干旱、尘土飞扬,不时刮起的黑色沙尘暴也让农业歉收。
北克里米亚运河及其灌溉系统自1957年开始建设,运河全段到1976年12月才正式通航。从此,包括北克里米亚运河、南乌克兰运河在内的水利系统网络一步步成型,南部地区的农业变得欣欣向荣。
如今,随着卡霍夫卡大坝的崩塌,这块土地的农业自然条件恐怕又将回到70年前的惨状。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警告称,大坝决堤或将导致乌南部至少50万公顷失去灌溉水的土地变成沙漠。
北克里米亚运河始于塔夫里斯克(Tavriisk),这座小城挨着新卡霍夫卡。运河每年向干旱的半岛输送150万立方米的第聂伯河水,满足半岛85%的用水需求。来自运河的水中,有72%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饮用水和其他公共用水占18%。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乌克兰在卡兰恰克(Kalanchak)以南的运河上建起一座大坝,造成当地水资源短缺。克里米亚半岛230多万人口,单日供水有时被限制在几个小时。半岛在2013年有13万公顷农作物,2017年减至1.4万公顷,空旷的运河和近乎干涸的水库成为农业萧条的象征。
2014年,当地一名官员向半岛电视台诉苦说,乌克兰筑坝使当地农业“几乎消失”。俄军进入赫尔松州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炸毁了北克里米亚运河上的大坝。
6月6日,泥潭中的俄军,洪水对第聂伯河防线里的俄军造成冲击。
对乌军反攻产生何种影响?
在俄军放弃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右岸之前,乌军确实在重点炮击卡霍夫卡大坝。
赫尔松州内,第聂伯河上只有两座大桥,公路桥安东诺夫大桥以外,便是卡霍夫卡大坝了。2022年2月24日冲突刚爆发,俄军就占领了卡霍夫卡大坝,以及大坝两端的城市。从这里过桥去赫尔松,路程只有77公里。卡车队即便多绕点路,运输效率也比渡轮高得多,况且新卡霍夫卡还有俄军后勤最依赖的铁路。
卡霍夫卡大坝因此成为一个重要转运点,堆积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大量物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海马斯”的重点目标。好在大坝远比大桥坚固,227毫米火箭弹难以彻底阻断大坝上的汽车和火车运输。
2022年8月,新卡霍夫卡的俄军弹药库持续遭到“海马斯”的炮击。8月26日,大坝遭受了一次严重袭击,火箭弹击中大坝上的一支车队。随着南部反攻开始,乌军于同年11月11日夺回大坝西端的贝里斯拉夫。乌军没有进一步跨河,而是就此按兵不动,与俄军隔河相望。

2018年克里米亚植被的覆盖情况。
在人类战争史上,破坏大坝是常有的事,譬如全欧洲最大水电站——第聂伯罗水电站。这座大坝在1927年开工,1932年完工。有了充足电力保证,就可以建起工业中心,扎波罗热钢铁厂与第聂伯铝厂随之拔地而起。扎波罗热钢铁厂目前是乌克兰第四大钢铁厂,也是唯一的冷轧板制造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很快冲到第聂伯河一线。情急之下,苏军在大坝上炸出一个120米长的缺口,洪水带来浩劫,苏联没有公布官方死亡人数,历史学家公认是2万-10万人。战后,美国帮助重建大坝,通用电气运来新的发电机。水电站在1950年重新开始发电,第二座电厂在1969年到1980年之间建成。
苏联邮票,展现第聂伯河上的水坝以及相关水利工程。
在被俄罗斯占领的新卡霍夫卡河岸上,由莫斯科指派的市长莱昂捷夫表示,该城市已被淹没,已疏散了900人。他还说,当局将派出53辆撤离公交车将城市和附近两个定居点的人们送往安全地区。
由于大水来得突然,俄罗斯空天军的直升机只能跟洪水抢时间,将赫尔松州南部的士兵撤离出来。包括装甲车、火炮在内的重型装备,只好丢在原地。如此一来,俄军丢失了沿第聂伯河修筑多时的防御工事,以及很多重装备。洪水把雷区也毁了,地雷或被洪水引爆,或被冲到不知道什么位置了。
与此同时,外界也对欧洲最大的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情况表示关注,因为该核电站使用水库的水进行冷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说法,该地的情况得到控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核风险”。
目前还不清楚,大坝被毁会对未来战局产生何种影响。眼下乌克兰正准备开启一场备受期待的反攻,但反攻细节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外界推测,反攻重点是南部地区。
但洪水无疑将会减缓甚至中断乌军突袭俄军阵地的计划。由于下游大片土地被洪水淹没,位于赫尔松对岸(东岸)的地区实际上对乌克兰来说已成为禁区。预计洪水至少会持续10天,地面完全干透更需要3到5周。
这意味着,乌军在赫尔松州的反攻,不太可能在7月中旬前发起。任何一支部队,都不想在这样的泥潭环境里作战——不但所有车辆会陷进去动弹不得,步兵也没法挖工事,道路也毁了。
即便如此,泽连斯基仍坚称,大坝的部分破坏不会阻止乌克兰发动反攻。他在6月6日晚发布的视频中说:“我们仍将解放我们所有的土地。”
当地居民站在被洪水淹没的第聂伯河的堤岸上,观看对岸因炮击升起的浓烟。
 / 陈祥编辑 / 漆菲 
排版 / 方晨宇

RECOMMENDED
 报|姐|精|选
大坝被毁,谁之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