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真实版的商战大片,正在沃尔沃内部上演。

相比抢公章、翻墙偷拍、摧毁对家发财树这些朴实无华的手段,沃尔沃的商战显得「高端」不少。
上周,「沃尔沃大中华区管理层剧震,瑞典嫡系夺权,中方高管疑被架空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更有猜测称沃尔沃想挣脱吉利的控制。
谁知,短短三天后,吉利就重新夺回主导权,事件发展比顶流的大瓜还快。

作为此次风暴的中心,距离「百年老店」还差 4 年的沃尔沃,到底怎么了?
01沃尔沃高层剧震,吉利 3 天夺回控制权
8 月 17 日,沃尔沃公布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化。
原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经理钦培吉离职,由原日本地区销售业务总经理裴马丁(Martin Persson)接管相关业务,直接向沃尔沃首席商务官安伯扬(Bjorn Annwal)汇报。
要知道,在即将到来的成都车展,钦培吉原本还将出席媒体活动,现在已经离任,可见是非常突然的决定。
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总裁继续由袁小林担任,但工作内容有所变化。
主要职责包括与首席执行官、经营管理团队和董事会合作,处理政府关系等战略事务,并与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合作以及在大中华区的战略投资进行协调管理。
然而,当时的公告并没有提及他将继续管辖大中华区销售业务。
因此,有媒体猜测沃尔沃在中国最重要的市场营销部门,基本由瑞典总部全权接管了,中方高管被架空。
面对如此巨大的人事变动,不少业内人士感慨,这是瑞典人上演的一出「夺权」大戏,沃尔沃迈出了脱离吉利的重要一步。
谁知,仅仅过了一个周末,吉利就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反转,重新夺回沃尔沃大中华区的控制权。
8 月 21 日,沃尔沃发布一则最新公告,最大的变化就是新任销售业务总经理裴马丁(Martin Persson)汇报的对象由瑞典总部,重新变回袁小林。

有外界分析认为,吉利重新掌控了大中华区的销售大权,这也意味着对袁小林的架空失败了。
更有意思的是,新公告还补充了钦培吉的离任原因:加盟吉利汽车集团,出任吉利汽车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新公告还对钦培吉在任时的表现,作出了更多肯定。
相比之下,之前的公告只是轻描淡写地表述为:离开沃尔沃汽车公司,寻求外部发展机会。
Leo 万万没想到,明明是一家人,这个外部机会居然指的是吉利。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沃尔沃和吉利之间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
02百年老店,被中国新势力围剿
钦培吉转移到吉利,袁小林权责最终未曾改变。
暗流之下,这个周末双方上演了怎样精彩的商战戏码,我们无从得知。
但在中国新势力品牌的夹击下,沃尔沃的日子并不好过,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今年 4 月上海车展期间,钦培吉曾在沃尔沃新车发布会上放出狠话,让这家二线豪华品牌关注度瞬间拉满。
不得不说,沃尔沃是最早拥抱电动化的传统豪华品牌之一,甚至称得上是最激进的那个。
此前,沃尔沃曾宣布到 2025 年,旗下纯电车型销量要占总销量的 50%,并在 2030 年彻底转型为纯电品牌,淘汰所有搭载内燃机的车型。
尽管口号喊得响亮,但沃尔沃新能源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表现只能说一般。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真的太卷了,特别是理想、蔚来这些定位高端的国产品牌,凭借量大管饱的优势,已经开始侵蚀 BBA 一线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
原本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沃尔沃,生存空间更是被严重压缩。
沃尔沃目前共 7 款 Recharge 车型在售,其中 XC60、XC90、S60、S90 为插混版本,基本都是油改电。
纯电车型有两款,分别为 C40 和 XC40 ,还有一款不断跳票的旗舰车型 EX90。
根据懂车帝数据,这里面卖得最好的是 XC60 Recharge,6 月销量 511 辆,S90 Recharge 排名第二,销量 317 辆。
两款纯电车型 XC40 Recharge 和 C40 Recharge 的6月销量则分别为 128 辆和 89 辆,S60 Recharge 6 月销量则仅有 22 辆。
也就是说,今年  6月沃尔沃新能源车型月销量全部加起来,才勉强过了一千辆的门槛。
如此尴尬的成绩,还不到国内头部新势力的零头。
创维这样的跨界造车新手,都能在新能源领域踩它一脚,创维 6 月的交付量为 3258 辆,可以说完胜沃尔沃。
然而,与中国面临的困境不同,沃尔沃在海外市场表现相当亮眼。
7 月份,沃尔沃公布全球销量状况,品牌 7 月共计销售新车54165 辆,同比增长 21%。
其中,欧洲市场销量为 20260 辆,同比增长 28%,美国市场更是气势如虹,7 月售出 10785 辆,也逐渐逼近了中国市场,同比大增 57%。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销量为 14182 辆,同比下降 8%,其中,纯电车型销量253 辆,同比下跌 26%,是沃尔沃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
或许,正是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才给了瑞典方面夺权的底气。
03 「叛逆的瑞典小公主
曾几何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度被奉为行业佳话。
双方的合作主要在技术上,比如双方共同开发的 CMA 架构,已应用到沃尔沃、吉利、领克等品牌的主力车型上。
而沃尔沃的纯电车型,例如上面提到的 EX90,也正是基于吉利 SEA 架构开发的。
在双方合作的 13 年间,吉利实现了技术进步和品牌的跃迁,跻身国内一流车企。
沃尔沃不仅获得了吉利方面的资金支持,也吃上了中国市场的资源红利。
但是,沃尔沃始终想把主动权掌握在手里。
早在 2020 年,吉利就提出了要和沃尔沃合并的方案,但由于瑞典方面的抗拒,最终计划还是流产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沃尔沃寻求独立,摆脱吉利控制的表现。
沃尔沃作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为什么能如此任性?
因为当初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时,协议中就规定了沃尔沃拥有高度的运营独立权。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是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时做出的承诺。
或许正是当初的放任自由,才导致了沃尔沃今天的傲娇。
然而,经过 13 年的发展,沃尔沃在技术层面上能给吉利提供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少。
在电动化的战场上,面对新势力的进攻,沃尔沃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此次「夺权」事件之后,吉利对这位傲娇的北欧小公主,剩下的耐心恐怕不多了。
- end -
封面来自 scm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