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邻国的反对声中,日本仍决定从周四(8月24日)起,
将处理后的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污水排入太平洋,
预计将在30年内持续排放。
自2011年海啸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以来,
该地已经积累了134万吨水,
足以装满500座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今年7月对该排放计划打开绿灯,
指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周二(22日)在内阁会议后表示,
如果天气和海况适宜,
当局将要求核电站运营商“迅速准备”在8月24日开始进行排水。
中韩强烈抗议
民众抗议
岸田文雄上周日(20日)访问了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视察,引发了有关排放即将开始的猜测。
在日本宣布该决定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责日本政府此举是“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端自私,极不负责任”,表示北京已提出严正交涉。今年7月,中国海关总署已禁止输入包括福岛在内的日本10都县的水产,未在禁止名单的其余地区水产也须经过检测核格才能进口。香港特区政府周二宣布,从周四开始禁止日本东京都、福岛县等十个都县的所有水产品,包括活生、冷冻与干燥制品,进口香港。这十个都县包括:东京、福岛、千叶、栃木、茨城、群马、宫城、新潟、长野和埼玉。
韩国政府表示,首尔认为日本的排放计划“在科学或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但这不代表同意或支持排放计划。韩国反对党则抨击日本的排放计划“自私且不负责任”。台湾外交部曾经于7月表示,考察团已三度赴日了解排放废水进程,将持续敦促日方,在符合国际标准及规范下,执行排放作业。
2011年,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座反应堆,导致堆芯熔毁。该事件被认为是自切尔诺贝利事件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日本政府表示,对于福岛核电站漫长的退役流程来说,排放核废水是必要步骤。该核电站位于日本东海岸,在东京东北约220公里(137英里)处。当地渔民表示,担心排放这些废水会影响他们的生计。准备排放的废水包括核电厂机组爆炸后,渗入机芯的地下水,也有本来抽取来冷却机组的海水。核电站运营商东电公司一直在对水进行过滤,以去除60多种放射性物质,但水不会完全无辐射,因为其仍然含有氢和碳的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它们无法轻易从水中去除。
排废处理系统接近完成 
排放箭在弦上
废水量足以填满500多个奥林匹克规模的游泳池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6月12日到27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设备进行了试运行。28日起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开始了对设备进行使用前的最终确认检查。
报道称,核电站的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TEPCO,简称东电)计划用大量海水稀释处理水,令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无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活度降至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再通过海底隧道,从1公里外的近海排放出去。
日本福岛核废水到目前为止被储存在核电站内各处放置的1000个水箱中,但东电表示水箱已经接近饱和,没有更多的空间用于储存废水。东电网站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2日,储存槽整体的97%已经被使用。
日本政府坚持声明这些核废水将经过处理,以去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质,并表示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小。网站介绍称: “由于设备问题等原因,导致存在着不符合释放到环境中的标准的处理水(告示浓度比总和为1以上)。”“对于这种处理水,要先进行再净化处理(二次处理),直至氚以外的核素的告示浓度比总和小于1,而且为了符合氚的排放标准,还要经过充分稀释后再进行排放。”
何谓含氚核废水?
对人体有害吗?
由于这是人类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核废水排放,争议甚巨,其中包含食品安全、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质影响人体健康等议题,在亚洲引起激辩。日本邻国及全球外环保人士忧心,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的核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全球人体健康和海洋生态造成极大风险,并严重影响渔业。北京已经率先抨击日本罔顾邻居安全,港澳政府也扬言将扩大日本产品进口禁令范围。
氚存在於自然界中
此次日本將排放的核废水,其最大爭议在於核废水含有放射性物「氚」,它到底是否有致癌风险?在探討此一话题前,民眾应先了解什么是含有氚的核废水?它与一般核电厂排放的水有何不同?
事实上,日本排放的核废水与世界各国核电厂排放废水一样都含有「氚」,唯一不同的是,日本核废水可能还含有其他放射性元素无法被净化去除,例如少量的碳-14。日本福岛核电厂发生事故后,在净化处理前,检测污染冷却水中就含有 60 多种放射性物质,若流入大海將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如今透过 ALPS 处理后,已去除大部分的污染成分,唯独「氚」无法被除掉,只能够透过稀释方式排入海中。姚珊汎强调,根据现有证据认为「氚」本来就存在於自然界中,且进入人体后很快会被代谢,並不会累积在体內,也无证据指出该同位素有致癌风险,因此被认为是相对较无害的物质。
关于福岛核废水,很多科学家们都将焦点放在“氚”残留的争议。简单来说,氚是一种氢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存在于核反应之后。311核灾后产生了被高浓度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 尽管经过净化和稀释,但废水中仍含有氚存在。日本政府强调处理后的核废水,不会残留除了放射性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污染物。换言之,只会将含有氚的废水排入海洋。而且东京认为,含有氚的核废水只会产生非常微弱的辐射,不会对海洋或人体健康有害。
但是,绿色和平强调,氚确实是一种低能量的放射性物质,但并不代表其影响微弱,而且一旦被植物、动物和人类摄入,即有可能造成伤害。该组织核能研究者Shaun Bernie 撰文表示,氚并非如日本政府宣传的一样对无害。
“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介绍,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到2021年,核污染水大概已经累积了138万吨,并且每年递增。“因为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估计现在大概有150万吨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
高之国表示,现在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日本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高之国: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危害
核废水的巨大体量和现有技术的局限,决定了目前无法预知这些废水将给海洋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何种危害。从海域、海洋生物再到我们人类自己都可能遭受伤害。
1. 海域污染
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而太平洋存在着洋流(即海水大规模的水平流动),在北太平洋环流和副极地环流的双重作用下,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海洋虽然有自净能力,但核废水所含的部分放射性物质在千年内依然有害。例如该核电厂废水中所含的碳-14,半衰期长达5730年[3]。也就是说,有些放射性物质在数千年之后,其辐射强度只能衰减一半。
2. 海洋生物污染
核废料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以目前的核处理手段,再结合之前日本当局的一些不负责行为,例如早期对核泄漏具体情况隐瞒,以及后期对核泄漏排放一意孤行的治理,我们很难相信他们的排放会严格遵守所谓的“排放标准”。而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入海后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随食物链迁移、积累和逐级放大。
3. 影响人类健康
人一旦食用被放射性元素污染的海产品,就可能造成内照射(体内污染),从而诱发放射病,增大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即使是低剂量的辐射暴露,也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例如基因损伤。
● 对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导致发育畸形。由于发育阶段本身就属于对外界刺激敏感的阶段,而核辐射引发的一系列电离反应,无论是在核酸层面还是在蛋白质层面,都会导致个体发育受到影响,进一步导致畸形。
● 对于普通人群,可能诱发癌症。核辐射可引发基因变异,如果基因变异恰好发生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导致这些基因的修复能力下降,结果就可能引发细胞内的DNA错误积累。
核废水排放入海关乎到全球海洋环境和很多国家(包括日本自己)的公众健康。日本当局只为降低自己的减灾成本,却不顾国际公共利益,是极其不负责的做法!
我们面对日本核废水排放可能带来的环境灾难,既不必过度恐惧,也不可掉以轻心,应在国家科学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
注:
以上内容图片取材于网络,部分图片仅为配图,
若有纰漏请见谅。
长按二维码关注
海外超人
为海外华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