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厂村人,人均那英。
我们好像总跟那种爱装腔的人犯冲,每次看到大热天还西装革履的金融男女,都忍不住想在心里默念一句:好装。
各位听过著名的“奥森之战”吗?
因为同在亚洲金融大厦办公,某投行员工天天看穿拖鞋上班的鹅厂码农不顺眼,觉得土邻居拉低了他们在客户面前的形象;码农这边也没惯着,说人家西装一穿、头型锃亮,不是cos房产中介,就是在装大尾巴狼... ...
之所以想起这茬往事,是因为我最近看了部剧,男女主一出场就把我给戳中了,这不是昔日“对手”上电视了么!
那剧名叫《装腔启示录》,光听剧名就知道剧中人得有多能装。现在才更到第四集,就几乎人均一个B-King现场,还不包括装翻车了的那种。看得我嘴角和脚趾都不闲着,腹肌和三室一厅一起动工。
但纵使赛道不同,打工苦楚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剧一开始有场女主上司一边给三姨夫哭坟,一边开视频concall的戏,跟后厂村名梗“婚礼新郎改代码事件”如出一辙。那一刻,我一下就明白了啥“戏如人生”。
从此后,上班如上坟这一夸张的表述有了具象的画面。大姨的一句吐槽,更是撕下了都市精英最后的假面。
在北京,你是CBD的王律,出走半生,回家仍是艳红。
这就跟咱一样,在北京是别人羡慕的大厂员工,掏出工牌挂二手,都比别人卖得贵,但回到家,咱还是亲戚嘴里没编制的“打工的”,“装什么成功人士啊”。
总的来说,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离谱又真实,真实到早高峰往国贸地铁口一站就能撞见好几个人物原型。
我有一个在国贸打工的同学,真的就这样:每天把一套三线城市的首付穿在身上、上班一年不到,就以见客户需要为由分期了一辆大几十万的车。而当时的我,还忙着跟组里的高P抢小黄。
所以我那两年每次见老同学的感受就是——装,实在太能装了!
但后来我年岁渐长,见得多了,也想通了一些道理。只有国贸打工人能装吗?不,其实大家都在装,只是各有各的装法。
国贸人会在中文里夹English,西二旗人也会在人话里夹赛道打法颗粒度。任何一个初入互联网的人,都会一段“明明都是中国字儿,为啥放一起我就看不懂了呢”的艰难岁月。人在江湖飘,谁还不是个“夹子”了。
就连国贸人最能装的服饰部分,我们村里人也是有对标的。跟价签上好几个零的名牌西装不同,不要钱的老款大厂文化衫才是软件园南街上最高调的look,是地位与股权的象征,是西二旗人自己的战袍,是领口洗变形了也不会扔的“黄马褂”。
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而装,是混圈子的门票。
就拿离咱最近的海淀来说,他们装腔的战场就在地铁上。一条四号线从南到北,谁先下车就输了。这里人懒得讲究外在的腔调,大人忙着上班,小孩忙着上课,金服银服不如工服校服,要是有朝一日能搬去顺义,那就是大人和孩子都“上岸”了。
到了顺义以后再怎么装?这我就没洞察过了,在此诚征一位住顺义的观众现身说法(别墅区的)。
还有混朝阳商区的朋友,他们跟国贸人的画像有交集,但又不完全一样。这群人的腔调也跟出没地点紧密挂钩,大概是芳草地>SKP>三里屯>朝悦>长楹天街>北京华联。当然了,这都不是我等逛五彩城的人该置喙的。
整体来说,东部的腔调都建立在时尚之上。作为传媒人的大本营,头上要是没染几个色,都不敢往传媒大学那边走,街上的人一个个潮得像有类风湿。要是再往东到了宋庄一带,身上不带点艺术细菌,村里的土狗都看不起你。
但要说京城腔调之首,还得是人称“北京小上海”的丽都。丽都的装不在“内斗”,而体现在与丽都之外的隔离。一个合格的丽都人,不能从事按点打卡上下班的工作,自然醒后要在咖啡馆里吃brunch、逛超市要去Jenny Wang、运动要去颐堤港space、过生日要去罗兰湖... ...
虽然地图上根本没有丽都的存在,但只要踏出街区一步,丽都腔调就塌了。如果你想骂一个丽都人太能装,就说TA是酒仙桥的。
而与丽都一街之隔的望京,我们最亲爱的同行和战友,传说中比西二旗更“入世”的互联网人,还在忙着生老病死大山子。
总之还是那句话,北漂人,其实人人都在装。大家都在拼尽全力,才能装得游刃有余。
但你要知道,装,也是有段位的。
入门级的装,是为了融入,成为其中一员。
多少人为了装腔作势,去买剪标的大牌衣服,省吃俭用,只为分期一件单品。当事者比谁都清楚这是消费主义的泥淖,但蹚过泥潭才能拿到入场券,龙潭虎穴也得往里跳。装上了,才能从“装有”到“真有”,让精致后面不再跟着一个穷。
进阶级的装,是为了爬升,把腔调当武器。
像《装腔启示录》里的男主,表面上是人人羡慕的投行中层,谈笑有鸿儒,往来头等舱,工作的日常是跟客户品红酒。但其实他也不过是个受夹板气的打工者,跟我们平日里见的那些高P一样。
看似已经“上岸”,其实向上老板总施压,向下组员不服管。自己一脑门子官司,还要清心寡欲地陪潜在客户去坐禅。投其所好,跟对方站在一起,才能建立关系,进而达成合作。
不瞒各位,男主跟老板汇报项目中客观存在的阻碍时得到的答复,就是我前leader的口头禅。
(男主上司↑)
而熟练级的装,已经成了脸上的面具。是公司甲方、沪上贵妇刘美玲脸上不管说着什么话题,都上翘着的嘴角。
假笑装久了,连真哭都成了奢侈。
这部剧给我一种强烈的“推背感”,倒不是因为男女主之间暧昧拉扯的车速,而是那种被生活push着往前走,勉强支撑的体面太立体了。
里面还有个情节是女主的上司糖尿病住院后临时接入紧急视频会议,用颤抖的手给自己涂口红。熟悉吗?最近一年你如果没有“热血沸腾”着加过班,那你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社畜。
但我们为什么要装呢?答案很简单——
作为资深北漂人,装这件事早已深入骨髓。我们装作享受奋斗的状态,装作一切都游刃有余... ...我们享受着自己用装腔编制的精致牢笼、大厂身份,又受其所困。但如果不能“逃走”,也只能这样继续装下去。
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种生活有多么不堪一击。每一个小道消息,每一条脉脉发帖,都能让我们的心情像坐上了激流勇进,原本平静无虞,却马上上高坡又滑下去,崩得一脸泥。
即便如此,装累了也可以歇一会儿,哪怕只是刷会儿剧,看看别人的装X失败现场,然后大笑一番。
-END-
本文系“西二旗生活指北”原创
转载请标明出处
监制:编辑部
脚本:大孟妮
插画:Bubble
排版:翻腾的咸鱼
微博:西二旗生活指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