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成功故事中,“完美主义”是最常出现的褒义关键词之一。比如,美国杂志《纽约客》一篇关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文章中就提到,他的关键品质就是“完美主义”[1]。
但在现实生活里,你经常会发现“完美主义”会"好心办坏事"。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或许你有过类似的感受:
明明是想把一个工作任务完成好,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完美,但不仅合作伙伴多有怨气,结果也总是不达预期。
大学期末交结课论文,明明已经有了基本的框架,却总想要有“一鸣惊人”的论证,结果却是迟迟不动笔,一直拖到DDL前才糊弄完成;
你向外寻求他人的指点帮助,却总会得到这样一种答案:完成比完美重要,要学会放过自己。
你不禁感到疑惑,追求完美,怎么变成一种错了?
“完美”本无错,
错在用力过猛
什么是“完美主义”?在学术研究中,“完美主义”相关的心理量表,通常有着这样一个标准:“过高的个人标准和过于挑剔的自我评价”。
一种相对容易的理解方式是,完美主义的人,通常会对自我要求更高。如此说来,“完美主义”的人不应该会交出更好的成果吗?问题出在哪里了?
早在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唐·E.哈马切克(Don E.Hamachek)在对“完美主义”进行研究时就发现,这个词可以被区分为两类——正常程度(normal)的完美主义和神经质程度(neurotic)的完美主义[2]。
普通的完美主义设立的是符合实际的标准,能从辛苦劳动中获得快乐,也能在特定情境中降低标准。而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通常脱离实际,对自己的努力感到不满,但依然不愿意降低标准。
设定恰当的标准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 / 图虫创意
而后者意味着,你的标准已经远超于常人能力所及,而你偏偏要把这个不现实的标准,作为对自己、对他人的尺度。
比如,和同学、同事小组合作时,总嫌别人做的部分不够完美,不是百般挑剔,就是一定要自己代劳,最后却是“费力不讨好”;
神经质程度的完美主义者通常脱离实际,对他人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 图虫创意

甚至在亲密关系里,会把自己幻想出的“完美爱情”,强加在对方身上,既不能接受对方的小缺点,也在面对对方批评时,无法接受,乃至逃避。
这样神经质的“完美主义”,其实已经是“用力过猛”,和丢三落四、做事拖延、沟通不畅……等等其他问题一样,成为了一个“缺点”。
此外,一个普遍的观察是,追求完美的人,身上总是少不了拖延的毛病。很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并指出,这种拖延,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完美主义,承受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目光。
1992年,一个研究团队测量了131名大学生“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和“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程度,同时评估了他们的学业拖延和一般拖延行为。
结果发现,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维度,与普遍拖延症和学业拖延症都密切相关[3]。
与自我驱动的完美主义者不同,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者的驱动力,通常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完美期望。而这种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完美标准,会让他们倍感压力。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达不成社会所规定的“完美”,反而可能迟迟不愿开始工作,最终只能在DDL前表演“糊弄学”。
当父母愈加频繁要求孩子达到“完美”,孩子可能会愈加拖延 / 图虫创意
这一发现与弗罗斯特(Frost)等人1990 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他们发现学业拖延的频率与父母的期望过高、过于频繁的批评呈正相关[4]。
综上不难看出,“完美主义”本无错,错在走上歧途。不切实际的、过度的完美主义,不仅让自己痛苦,也让他人煎熬。
最成功的人
也做不到“百分百完美”
一个通常的误解是,那些百分百的完美标准,对于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不切实际,但对于那些在自己领域做出顶级成就的人而言,他们的成功不就是完美的答案吗?
事实不是这样。以“完美主义”著称的乔布斯,也曾深陷“百分百完美”的陷阱。
上世纪7、80年代,电脑系统争抢全球市场的关键期,正是因为乔布斯是完美主义控制狂,牢牢把控着Mac从设计、材质到制造的每一个细节,导致Mac拖延了三年才生产出来。
这三年里,比尔盖茨抢占了先机,直到今天,装载着Windows系统的PC依然统治着个人电脑领域。
直到90年代末,乔布斯开始反思自己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才出现了iPod、iPhone、iPad……不那么执着于完美主义的乔布斯,反而做出了近乎完美的产品。
当乔布斯放下完美主义的枷锁,反而做出了更加优质的产品 / 视觉中国
挑剔、拖延、难以沟通……“完美主义”的作用与副作用同样强劲。“百分百完美”本就不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走向另一种“不完美”。
前世界游泳冠军杨雨对此深有体会。
2000年,16岁的杨雨第一次出国参加世界杯,短池系列赛一共5站,她拿了6枚金牌。在柏林,杨雨打破了短池200米自由泳的世界杯记录,当年的成绩是1分55秒50。
这时,“完美”像是杨雨人生路上的一面单面镜。镜子前的一切如此理所应当——六岁第一次游泳,别的孩子怕水怕得直哭,杨雨自己摘掉了游泳圈;偶然被体校教练发掘,走上了游泳之路,一路走进国家队;因为天赋好,她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达到别人训练两三年的水平。
在那时的她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只要足够努力,“百分百完美”似乎并不遥远,也是作为运动员应有的追求。
小的时候训练,因为比赛时出现了单侧换气的问题,教练让杨雨练习双侧换气。每一次进入泳池,杨雨在水中闭着眼默数,“去程右侧,回程左侧”,一旦突破了规律,一切重来。她强迫自己进行身体的调节,让呼吸能够纯熟地跟上比赛的节奏。
杨雨也曾以“百分百完美”来要求自己

那时她对镜子背后的真实世界一无所知。直到2004年,杨雨因伤中断比赛,又更换了教练。伤病的反复折磨、与新教练的磨合,让她的成绩一度陷入低迷。那时,网上反复传出她会提前伤退的传言,家人也反复劝她退役。
有关“完美”的神话轰然崩塌,她忽然意识到,运动员也是普通人,永远赢的人生也并不存在。
杨雨说,现在回头看,这几年的低谷期,反而是她成长得最快的一段时间。“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要学会输,也要输得起。”那些无法改变的伤痛、无法回避的挫折,证实了她的不完美,也让她真正地和自己和解。
“有时候挫折是一面镜子,它能很好地映照出你的缺点。如果你就此屈服,或是逃避,那你可能永远也跨不过这个坎儿。”
2009年罗马世锦赛,杨雨又回到赛场。她和她的队友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上拿了冠军,还破了世界纪录。杨雨说,那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因为经历了风风雨雨,人生的跌宕起伏后,你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的滋味。”
在之前有关完美主义和抑郁情绪的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结论是:越追求完美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越低,也容易产生较高的抑郁程度[5]。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不仅会消耗掉旺盛的精力和精益求精的劲头,还会不断放大那些曾经的失误和挫败。
过度的“完美主义”可能会带来反作用 / 图虫创意

在成为教练之后,经常有家长问杨雨:“以你的专业程度,你看一下我这孩子,能不能以后走专业道路拿冠军?”
这时的杨雨会说:“你如果是为了只拿冠军的话,建议还是不要继续训练。”业余选手也好,专业运动员也罢,即使是追求那零点零几秒差距的运动员,也无法保证做到“完美”:“这个就跟没有医生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手术100%成功,不会有风险的,是一个道理。”
因为杨雨很清楚,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来说,更常态的是像她处于“低谷期”那几年:“天才”的光环坠落,外在的声音被隔绝,每个人只能独自直面一具有弱点、有伤痛的身体,以及那些不由自己决定的机遇、偶然、天气、状态,甚至命运。
——原来成为运动员的第一课,不是学会怎么赢,而是学会怎么输。
比起完美,
你更需要认清自己
“结果当然重要,但如果只看结果,你会很容易失望的。”8月15日,杨雨对着台下的40张稚嫩的面孔说。这是剑南春携手杨雨在网易园区带来的一场演讲,面向40名刚刚高考完的学生。
“人生是旷野”,而高考完的暑假,是这些学生卸下考试重担,松弛而自由地踏入人生旷野的第一步。
而“旷野”意味着,人生不再是六门高考学科划定的单行道,而是自由舒展的舞台。在这段时间里,年轻人们既有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向往,也有对未知生活的迷茫——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怎样获得人生里的喜悦、圆满,又如何面对无解的迷惘和哀愁?
这些问题正摆在一群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眼前。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中,13-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VS角色混淆”的关键时期,他们经历着人生中第一个“身份危机”——我到底是谁[6]?
剑南春携手杨雨在网易园区给高考完的学生们演讲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既需要年轻人面对自我“向内探索”,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规范,为他们提供积极可行的“生活样本”。
无论是老师、教练、父母长辈,他们所提供一些个人发展方向、职业规划的专业建议,都将对年轻人们大有裨益,帮助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才能知道怎么做对,以及做得更好。
这也是这场讲座的由来——强国青年应该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而杨雨等前辈们的指引,为迷茫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人生脚本”:即使是取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一样有过低谷和迷茫,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塑自我,汲取向外突围的力量。
杨雨鼓励大家要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
在水中,她可以穿越层层水花,触达那人类极限的0.01秒;但在生活中,她也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光彩也好,平凡也罢,这种不完美却依旧热爱生活、有所追逐的心态,才是真实人生的底色。
如今的杨雨也已经结婚生子,她更加理解18岁年轻人既期待、又迷茫的矛盾。
但她说,比起追求完美的结果,年轻人更需要的,是持续进步的过程。而想要进步,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其次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成长为优秀的强国青年。
中国名酒销售前三名的剑南春,全力支持强国青年发现自我,探索人生可能。剑南春冠名赞助了本次演讲,让优秀的运动员以自身经历,为青年们开拓视野、树立目标。
剑南春为青年点亮探索人生的航标,助力追求梦想与卓越

与其寻找盲目的完美,不如直面生活的真实。
散落在旷野人生中的一个个挫折与困难,是“完美之镜”碎裂后留下的片片磷光,或许尖锐、破碎,但却比完美更美,比假象更真。
新一代年轻人,正在这荆棘与鲜花并存的旷野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编辑  迪迦  |  审核  布利多  |  微信编辑  李晨婕
 每周一三五 更新 
投稿给“看客”栏目,可致信:
投稿要求详见投稿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