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他就对“人物“情有独钟,不过,他关心的不是自己成为人物,也不是历史上帝王将相等大人物,而是那些一直被忽视、甚至被践踏的“小人物”。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不想再对帝王热情”,这是一个历史学家的“反叛”,他是罗新。
从大都到上都的行走路线
作为一名将“小人物”视为终生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新一直因种种原因处于公共视野边缘。不过,多年来,他一直尝试回归主流——除了面向公众写作,他常常公开发言、演讲、接受采访、频发播客......
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行为甚至有“过度包装自己之嫌”。然而,罗新在乎的,从来不是主流的“鲜花和掌声”,而是主流赋予的“关注和舞台”。
他希望透过自己的言行、写作、甚至影响力,让更多人关心那些没有资源、也没有话语权的“小人物们“:
——他曾写过无数被边缘的小人物。他曾走过北京“蚁族”的聚集地小月河,关心那里棚户村的柴米油盐、提到在那儿跳河自杀的女孩。
——他也曾经徒步在长城一带,他最关心历史上在那儿生活着的流民。他们是谁?是汉人、蒙古人、逃犯、强盗、乞丐、难民、农民、牧人……他们游离在明、蒙两个政治结构之外,“理应有过一段不太长久的自由和快乐的时光”。
在他的作品中,被遗忘的蝼蚁获得了应有的名字。不少被边缘的名字,浮出了历史的地表。当然,除了从历史中“打捞出真实的小人物”,他更一步步引导读者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中,他反复重申,如果沉浸在已有论述中不加怀疑、不加批判,那就成了旧历史的囚徒,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除了人物和思想,他的语言也足够有张力。他能驾轻就熟地将史学和文学性的语言结合,而且每句话,还经得住史学家的评议。这正是他《漫长的余生》这样一本阅读门槛并不低的书籍,却出现在知识分子的年度推荐榜单上,更被媒体和大众评价为「2022年豆瓣年度图书」的原因所在。
总之,罗新老师的作品既写历史,又写思想,还写人性。通过无数“小人物”,他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帮助我们透过那些鲜活的王上们眼中的“尘埃”,思考历史的发展逻辑,升级对现实的认知,洞悉那些“非宏大叙事”中的真理和自由。
为此,诚荐罗新老师的作品。罗新老师的作品散落各处、更在多年间不断经历再版、修正。我们多方收集到罗新老师迄今公认最好的几本作品组成“罗新精选作品集”,更有幸请到罗新老师本人做客签名。签名本数量极为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