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天的有可能是凤凰,也有可能是鸡毛,只是眼下的鸡毛,属于投资人而已。
-----------------------
编辑|Moon
来源|青年投资家俱乐部
今年的创投大环境,水凉得青蛙都没得煮。
最近,一级投资人又集体玩起了“示弱”的戏码,无论是吴世春脱口秀时的经典“学掼蛋”场景,还是有投资人拉了几百人的“新能源忏悔群”,这种事在美元基金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好像这届投资人在集体地、有意识地摘掉自己的“精英帽子”。
没办法,出钱的人变了,吃饭的人总是要改变自己的。
可即便如此,一级投资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大环境是一方面,政策、新风口、行业门槛等因素,也在牵着投资人的鼻子走。
昨天的文章提到,每个鱼池的情况都差不多,但是总有更艰难的几个。
以下,总结了几个年度最衰投资人组,希望你不是其中一个。
无力躺平组——医疗投资人
“反腐”是最近医疗行业最热的话题,没有之一。
“你说现在是医疗投资行业的冬天。那可能还没到极致。2024年,说不定更冷。”元明资本合伙人温雅歆表述了对未来市场的担忧。
首先,募资难。
当然,这不是只属于医疗领域的难题,但医疗领域更难的点在于,人民币基金相比于美元基金来说,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
可偏偏医药行业,创新药、医疗器械这些都是长周期且失败率极高的产业,很多企业大概率都会失败。国资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很多创新基金很难与之匹配。如果亏了钱,又该如何问责。
再有,除了募集的问题,在此次反腐的持续高压下,不少医药企业的IPO也面临冲击。对于退出,亦有不少影响。
截至8月9日,沪深交易所合计12 家医药公司终止IPO,包括沪市主板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6家。另据wind显示,目前71家医疗健康企业IPO在审(已披露待审核)。
这些企业在被问询过程中,都重点提及了销售费用问题,其中百神药业、科瑞德、赛克赛斯、锦江电子、卓谊生物、欣捷高新6家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超过40%。
对药企来说,科创板无疑是极为理想的IPO场所,只要通过监管注册,大概率意味着可以融到远远超过港交所、美股的资金。随着反腐力度加强,投资人对二级市场退出的压力与担忧也在加深——现有存量拟IPO企业的上市预期或许要大比例缩减。
当然,IPO上市并非VC/PE退出的唯一路径。与之对应的,产业并购整合的势必越来越多。但目前来看难度依然不容小觑。
首先,并购的估值要更低。先前的投资人都是基于企业今后的持续成长和现有的上市企业来定估值,如何消化估值差?
其次,并购在国外是主要退出方式,但在中国,医疗投资真正发展的时间非常短,还没有走到那一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
尽管行业现在不太乐观,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医疗企业和机构都面临困境。虽然一些投资人在当前阶段选择直接躺平,但相信也只是暂时的而已。
虚假繁荣组——AIGC投资人
“技术别再发展了,现在这样就挺好。”
在一场脱口秀演出中,主讲人用幽默的语言道出无数AI领域投资人的心声。技术进步给人带来的学习压力让创投圈老炮张颖都感到吃力。
但这不妨碍AIGC仍然在国内创投圈激起一波又一波的声浪,不仅大佬下场,上一波AI创业中失利的人敲响战鼓,投资人也忙着四处参会和找项目。

可看似行业性忙碌的背后,投资人眼里却没有多少优质资产,创业者呢,也不满于机构压价,这导致实际的转化率并不高,从业者更像是活在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里。
无法实现真正繁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面是抓不住的大模型。刚成立的明星项目竞争激烈,但这些创业公司能否跑过百度、华为这种有着多年技术积累的大公司还是未知数。比如,有投资人认为,现在开始做的都没戏,“百度做得再不尽人意也是从四年前就开始投入大模型研发了”,而大模型是一个赢者通吃的领域。
一面则是越来越难分辨的应用类公司。针对那些基于细分场景的AI项目,投资人得判断这些公司是不是蹭AI热点,乱造概念,还需要大量时间去研究细分场景,明确技术在场景中的价值,这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解力。如果是做纯to C的应用,投资人还不得不考虑随时可能收紧的政策红线。
一级市场看似熙熙攘攘,但现在受益最多的却是二级市场的ChatGPT概念股。那厢,周鸿祎离婚,给前妻分了4.47亿股股份。今年收获多个涨停板后,三六零的最新股价较年初涨幅超200%,按4月4日收盘价计算,这笔股份市值达到近90亿元。天价离婚惹得三六零董秘在朋友圈澄清,“不减持!不减持!!”
这怎能不令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感慨,热闹啊,终归都是别人的。
一地鸡毛组——新能源投资人
“新能源明年就一地鸡毛了。”
“不,今年就是了。”
甚至有新能源投资人和基金经理组了个500人“新能源忏悔群”,集体哭泣,直言“非常后悔”。

原以为新能源是2023年为数不多确定的风口,应该一片火热才对,但陆续听到市场上传来新能源投资人和FA的悲观态度时,多少有些意外。
迹象有很多,比如,2023年开年以来,二级市场碳酸锂的价格3个月跌去60%;新能源车先是国家补贴退出,后又掀起价格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明显动力不足;再有,资金不断从新能源涌入AI赛道……
只是最后一条多少有些无奈,AI投资人表示,涌入是涌入了,但也确实没怎么投呀。
艰难找项目,艰难推项目,是新能源投资人的普遍现状。
“像锂电、光伏的机会能投的几乎都投完了。” 新能源投资人坦言。

“现在就是把去年看过的项目拿出来捋一捋。”新能源FA也深有同感,“今年的项目都是存货,毕竟经历了2022年新能源项目的集中爆发,短时间内不会再有颠覆性的新技术出来。加上,投资人筛选项目的‘审美’也提高了,普通项目都看不上了”。

目前,市场上只剩下两类项目值得投资人和FA推一推。

一类是细分赛道里为数不多的几家头部项目。技术路线确定,商业模式跑通,不过估值都不便宜。前述投资人表示,如果公司和行业真的发展好,即便是高估值也可以被消化,关键是一票难求。

“跟创始人没点私交,份额压根抢不到”。

另一类是技术尚处早期,有潜在发展空间的项目,也有同样问题。一位新能源投资人复盘项目不过会的经验,“新技术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更何况下游客户认知还没树立,价格上不去,IC普遍认为风险大,不想赌。”

而且,“现在就连早期项目估值都在天上。”
嗯,飞上天的有可能是凤凰,也有可能是鸡毛,只是眼下的鸡毛,属于投资人而已。
END
欢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科技、消费、地产、医疗、农业、能源、环保、教育、文化、投行、基金、券商、信托、银行、保险、租赁、投资等产业及金融精英,寻找优质项目、资金及获得全球顶级金融圈层请联系Cathy,或者在菜单中点击【合作】——>【青投服务】,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青投创新,新型科创产业服务平台,以科技、人才、资本为核心,通过内容出版、数据支持、产业咨询、科技转化等业务,为科技人才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及加速赋能服务,助力国家科技兴国计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