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鱼塘都差不多。
-----------------------
编辑|Moon
来源|青年投资家俱乐部
这几年,一级投资人emo的时刻变多了。
看得懂的项目,看不上。看不懂的AI,投不上。
自己陪跑了几个月的项目,投决会没过。投决会过了的项目,创始人又不签回购协议。
一方面是,知识迭代的速度超过了脑细胞死亡的速度,手机里收藏的增加发量的方法比投资心法还多。
另一方面是,LP确实不缺GP,但GP缺LP,没钱的日子里,投资人只能装作很忙的样子,推掉不少项目。
被推掉的项目里,有没有好项目?
这属于玄学了。
签回购就不融了
Emo的一端,来自“操蛋”的行业“潜规则”。
如今当来看项目的投资人表示机构内部风控体系非常严格,言外之意就是,投项目都要签回购——这样的投资圈黑话,一些创业者已经心知肚明。
现在在投资协议里,没出回购条款的投资方,可谓是稀有。
在不确定的经济周期里,投资人更愿意把资金投给确定性强的项目,这一点无可厚非。
硬科技投资人徐舟不久前就因谈不拢回购条款,而放弃了一个跟了三个月、花了7位数尽调的项目——创业者尽调时说的情況、承诺的进度不肯落到具体条款上。“谁也不敢打包票它一定会成功,不签肯定不敢投,如果后期业绩不好,我要承担更多后果。”她说。
在她看来,回购条款在今天的一级市场是有必要的。以前她也曾体恤创业者,不愿让创始人签“卖身契”,条款谈得很宽松,几乎不设对赌回购。“但后来确实后悔了,回购条款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创业者的一种约束,你情我愿,对彼此有个交代。”
再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现如今LP甚至要跟GP签收益保障,这跟对赌有什么区别?这就更促使GP去和创始人签对赌/回购的局面,没人想要冒险,出钱的LP更是。
现在有部分投资机构已经把对上市的回购条款的对赌时间,从完成IPO提前到了报材料。
回购利率上来看,也从较常见的8%渐渐涨到了10%,有的投资机构甚至要求12个月20%的复利,这让部分创业者压力极大。
以至于,有些创业者也开始自设门槛,前不久,某闪存测试类项目创始人在官网就曾发文说,“希望有实力的投资人,先打1,000万保证金过来,然后欢迎来各种尽调。”
市场上,这种因回购协议而引发的“防御姿势”越来越多。
也许在大多数投资人看来,回购也是践行着对于LP负责的态度,毕竟早期项目不靠谱的创始团队概率很大。但在创业者看来,投资机构更像是在理财,还是保本的那种,风险投资哪来的那么多确定性?这简直是要把创业者逼进深渊。
一位负责新能源投融资的FA认为:回购条款只是一种心理暗示,防君子不防小人。当完不成任务时,项目方多半也没钱回购,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官司拖垮企业。只有两种人敢签——一种是真的有信心做好企业的人,另一种就是真的打算骗钱走人的人。
可让投资人emo的,不正是真正的好项目,敢于不签回购,甚至直接拒绝在你这融资嘛?
回购协议在投资人眼里,是又爱又恨,最悲催的是,风险管理的相当到位,好项目也因此擦肩而过了。
没经验的GP不投
Emo的另一端,来在LP。
如今还在活跃的LP,大部都会偏重已经投过的GP。
根据FOFWEEKLY统计,近三年活跃出资的LP中,有540家LP是多次(三次以上)出资给同一家GP,投资同一家GP超过5次的LP也不在少数。
机构得出结论:“做时间久的LP都会偏重投已投过的GP,原因是信任成本低”。
除了喜欢投过往投过的GP外,一些LP对自己深度信任的人所推荐的GP通常也不会拒绝,此外,与信任的LP共同抱团出资同一只基金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尤其是产业资本。
以7月为例,非政策型LP出资占比80%,尤其是产业型和财务型LP,整体出资占比75%,但从在新备案基金背后LP结构来看,吸引最多LP出资的基金背后,却有着多家产业型LP的身影,其中整体占比45%。
具体来看,LP不选择投其他GP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信任成本:GP过剩,对LP而言,过去投得好的GP信任成本低。
对比美国市场来看,国内私募股权市场GP过剩,而资金有限,在存量市场中挖掘一家没有信任基础的GP,对LP而言并非易事,相反选择过去投得好的GP不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关系,本身信任成本低。
其次是不敢投:市场整体不赚钱,新接触的GP业绩未得到验证。
近期,FOFWEEKLY对近200家行业主流活跃LP进行调研,数据显示:近四成LP的综合MOIC与所投子基金的MOIC集中在1-1.5。78%的LP综合DPI未达到1,仅有22%的LP综合DPI达到1以上。
整体来看,市场上大部分GP的回报不及预期,不赚钱成普遍现象,对于LP而言,过去没有投过的GP业绩无法得到验证,不敢轻易进行出资。当有配置诉求时,在过往投过的GP中挑选优质的GP,获取回报的几率显然比大海捞针的确定性更高。
另外是GP没有吸引力:GP的功能性无法验证,没有满足LP多元诉求的能力。
LP出资越来越谨慎,还出现诉求分化的特点,对G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考量和满足不同类型LP的诉求。比如,引导基金的返投落地诉求,GP的落地能力是否得到验证,主要投资领域与地方主打产业是否一致等。
值得关注的是,LP对GP的信息披露情况也比较重视,对于已投过的GP而言,即使业绩没有得到验证,但至少在快速获取信息层面可以更加高效。
市场下行,LP手中资金也不充足,因此在配置资产时,会更为慎重,都在自己熟悉的圈层下找GP,谁知这又堵上了多少投资人的路。
主动转场也不一定开心
Emo的一级投资人,也许找不到投资标的,也许找到了,又投不进去,总之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积累行业经验的路似乎少了又少。在这一时期,除了被动离开的那些投资人们,很多投资人则选择了主动离开。
他们离开了,但并不一定过的比之前开心。
首先,去得最多的是国资。
比如一些国家战略级基金、国央企旗下基金及地方基金等。
在国资,不用担心没有出手的机会,也不用担忧被炒鱿鱼,工作相对稳定。
但另一方面,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国资投资决策流程长的问题,可能成为压垮投资人积极乐观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是地方基金,通常有区域限制和落产要求,最主要的是招商难做。

其次,是企业战投CVC。
这些年上市公司越来越注重对外投资,在一级市场上CVC也越来越强势,CVC大多数是利用自有资金,没有募资烦恼,其次主要投资产业链上下游,比较聚焦,注重业务协同。

但也正因为CVC比较注重产业协同,所以要找到合适的对口的项目不容易,其次就是太聚焦导致能出手的机会并不多。
再次,少部分去做了财务顾问FA。

可FA这行也是看风口吃饭,堪比一年河东一年河西。持续性发展也有带考量,等你手头资源耗尽,就很难存活。另外,还需要适应好角色转换,作为乙方,甲方爸爸的姿态还需要放低一些。
现如今,一级投资人是实惨,以前的池塘有大鱼,只要技术好就有机会钓到,但是现在池塘鱼少,更别说大鱼,你钓鱼技术再好也钓不到,哪怕你用渔网也没用,所以这个时候大家想去其他鱼塘看看,但是后面发现……
每个鱼塘都差不多。
END
欢迎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科技、消费、地产、医疗、农业、能源、环保、教育、文化、投行、基金、券商、信托、银行、保险、租赁、投资等产业及金融精英,寻找优质项目、资金及获得全球顶级金融圈层请联系Cathy,或者在菜单中点击【合作】——>【青投服务】,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青投创新,新型科创产业服务平台,以科技、人才、资本为核心,通过内容出版、数据支持、产业咨询、科技转化等业务,为科技人才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及加速赋能服务,助力国家科技兴国计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