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闺蜜带她女儿从魔都去宁夏了,搭一个“亲子夏令营”旅行团,白天有所谓的“家庭教育专家”来做讲座,夜宿宁夏中卫沙坡头星星酒店,住在可以看到沙漠的房间。周二出发,周日回程,六天五晚价格33680,不包含来回大交通
(航拍宁夏中卫沙坡头星星酒店,图片来自于闺蜜报名的夏令营团)
这个花销,恰好应了今年暑期高高挂在热搜上的一个话题:
#月薪3万也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数据来源是《钱江晚报》,根据他们发起的一项关于孩子暑期花销的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家庭暑期花销在2千元-3万元之间。其中暑期花销在5千元-1万元之间的家庭最多,占比35.27%。 
我看了下话题里家长们的反馈。
有人说,她的孩子今年小学四升五,暑假里给孩子安排的都是兴趣类的课程,再加上带孩子到北京旅行了一次,花了1万多元。因此,暑期在孩子身上的开销,保守估计也有近3万元。 
另一位家长晒出的孩子7月花销显示,报班5000元、游学7000元、矫正牙齿5万元、配眼镜4000元,8月还有两门补课费。
“这哪是养孩子,完全是‘碎钞机’。”
。。。
一个暑假,家长的钱包就瘪了。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怎么评价?
自从我和老唐重组了家庭,我白得一13岁的好闺女,就没少做过假期育儿功课。
坐标上海,据我观察,我朋友圈里的暑假按消费金额从高到低,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去国外参加各种游学夏令营,欧美澳居多。可以是报的机构,但更高级的是爸妈亲自带着去的。如果是后者,那么配文一般是:亲爱的宝贝,我在母校等你。不用多说,精英父母的学历privilege在此处尽数体现。这一类暑假,签证、机票、酒店和学费加起来,花费轻松突破10万大关。
我的一位朋友A女士,今年就带着两个孩子去英国剑桥参加了沉浸式英语夏令营,14天仅“学费”就高达3万元/人,再加上来回机票、住宿、餐饮以及零碎的日常花销,回家一算账,这趟夏令营总支出高达20万。
第二类,是参加国内各种体育活动夏令营。当然不会是足球篮球乒乓球这种“便宜球”,必须得是冲浪、帆船、马球这类更烧钱的。晒图九宫格,张张堪比《后浪》剧照。这一类暑假,花销一般在3-5万元。
(《后浪》)
第三类,在家鸡娃,偷偷内卷。刷pet,小托福,奥数,上语数外培训班,为新学期的弯道超车做准备。这一类暑假,花销主要是这个班那个班的培训费,1-2万堪堪止步。
第四类,带着小孩国内游,在热门景区比一个剪刀手,孩子也挺开心的。这一类暑假就看你去哪儿和怎么玩儿,方圆五百公里范围内找一个景点,一家三口来回五千块能搞定。但凡你不像下图网友这般高贵冷艳(连自备干粮的常规操作都瞧不起),那么还能再少花点。
而我们家给女儿做的暑期行程规划,就属于第四类——原本定的是参观北大清华校园。虽然距离远了点儿,但印象中进校园是不需要花钱的,只要在指定的校门登记身份信息就可以了。要是人多,无非也就是花点时间排个长队。
实际操作下来有点偏差:我们发现,不花钱找“黄牛”光凭自己在系统里预约,压根约不上。
(北大:已经约满,暂不接待)
至于黄牛的票价,清华最低360,北大最低400,大人小孩都要交钱。一家三口想进去逛一圈儿,一千来块钱就没了。就这样黄牛票也是秒没,比演唱会门票还难抢。
更有甚者还能把这发展成一门生意,还相当地赚钱。比如最近北大校友网公示的,有一些校友就把带人进校园包装成了“北大暑期研学团”,每个学生收10800,139人合计收费150万元,给他赚麻了。
(北大校友网公示信息)
我还能说啥呢,也只能感叹咱们生活水平真是越来越好了,家长们的名校情结也真是千金不换,一万块的门票都能下得去手啊。
顺便打趣清华毕业却中年失业、赋闲在家的老唐:“早知道你也去做这生意好了。”
老唐却不屑一顾,鄙视道:“我虽然现在中年危机了,但还不至于干出这种事吧?这群家长也真是,以为带孩子在未名湖边吹吹风拍个照,就能熏陶了?还不如去颐和园呢。或者去博物馆也行,看看文物,关键又免费又有空调吹,要是想可以天天去。”
我想说的也是这个。
中国名校那么多,北京太远,清华太“贵”,去同济又不会委屈谁。
(我的母校同济大学。欢迎大家来赏樱啊,免费预约,不要钱!)
我自认为从小是被富养长大的,现在也在身体力行地富养女儿,可也没觉得咱们的国民生活水平已经到了月薪3万都不够给孩子过暑假的地步吧。
这是何等的凡尔赛啊?
我挺不想在这里点评家长在暑假烧钱是否合情合理,总觉得有些爹味儿。但作为一个国外没少去、育儿功课也没少做的家长,还是想浅浅提醒一下诸位:如果你也对“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论调有同感,不妨先回顾一下自己,一是有没有过度焦虑,二是有没有因为过度焦虑,被贩卖焦虑的教育机构割了“中产智商税”。
我的那位朋友A女士,为了带孩子去英国剑桥参加夏令营,早在去年12月就留意到了招生信息。她还比对了其他几组夏令营,包括去美国、西欧、日韩、澳洲的各种,最终把范围定在英国和美国之间。
为了能确保孩子百分百报名成功,她给两个夏令营都交了定金,两个孩子差不多一万元。最后她又多方位考察,问之前去过的朋友,甚至找了指导老师的论文来读,最终选择让孩子去英国剑桥。
(朋友给孩子报名的夏令营官网页面)
她的收入妥妥中产级别了,但不是什么土豪富二代,和丈夫两个人勤勤恳恳在一线城市打工,房贷还有25年没还,手机是一部已经用了5年的iphone8,虽然卡得很,还在凑合着用。这样的他们,愿意拿出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来支持孩子为期半个月的高价海外游学。
我一度劝她收着点,但她却说:“大儿子开学就初二了,还没有出过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这之前,他是班级里唯一一个没有出过国的学生。其他同学好歹也去过新马泰,去过巴厘岛普吉岛,就他,哪里都没去过。”
“他都这么大了,我也想让他追上同学们的眼界啊。”
(《陪你一起长大》)
我就不好再多嘴了。
现在她两个孩子回来了,夏令营本身的体验怎么样呢?据反馈,大儿子玩得很高兴,但也仅限于玩。小女儿生性腼腆,也不善交际,就只和中国小朋友交流。眼界的拓宽?口语的进步?不好意思,不太明显,暂时还没感受到。
坑也不少。比如当时报名时,国内代理机构宣传“知名国际学校资深教师全程带队”,但到了国外,“资深教师”变成了“兼职学生”;说是安排“深入感受名校氛围和文化”的活动,最终只是在校门口合影了事。
价格虚高、货不对版、流于形式,事后才发现这次的“研学之旅”属实是充当了冤大头。但去都去了,只能当做花钱买教训。
我朋友A女士这类家长还是挺常见的,收入绝对不低,平时消费很理智,但唯独在教育带娃这件事上,心甘情愿地当散财童子。
(《陪你一起长大》)
虽然我说了不算,但要问我,我就是不支持。
以我“浅薄”的世界观,一个月3w都撑不起的暑假——
要么是一般的旅游看不上,带孩子出门就是高端游。
比如去上海,800一晚的家庭民宿不要住,一定要住3800一晚的迪士尼玩具总动员套房。
要么是别人都在放假,就你家还在上课。
网球课300一节,一个暑假12节,你报;
写字课200一节,一个暑假16节,你也报;
名师数学补习班,半天要600,你还报;
英语夏令营,一周5999,你不仅报,甚至觉得挺便宜。
(花里胡哨的暑期班广告)
别人家孩子在休息,在玩耍,在做暑假作业,你家孩子却要背负开拓眼界、弯道超车的重任
你对孩子寄予众望,本着开学让同学们刮目相看的心理,给TA砸钱砸钱再砸钱,让TA疯狂体验,疯狂上课。
。。。
不久前我们号上发了一篇文章:中产虎妈手里,还有多少信息差是我们不知道的?,我认为很值得一读。文章里举例的那个北京中产妈妈,举家之力想给孩子送进贵族私立学校的心态,就和A女士差不多,好在最后她悬崖刹车了。
我的看法是和上述文章差不多,即我们做家长的,真心不要过度焦虑,对自己对孩子都没好处。反而是要敢于拒绝、坚定拒绝教育中的“奢侈品”。
说得通俗点,就是我们不要砸钱砸到让自己都觉得自己很穷啊!
如果咱这个收入阶层的大多数家长都让孩子进了公立学校,那就请不要勒紧裤带让孩子进私立了。
如果咱这个收入阶层的大多数家长都没花重金让孩子出国游学,那你干啥急吼吼地给机构送钱呢?
一边砸锅卖铁,一边觉得砸锅卖铁的自己压力巨大,你说你这是弄啥嘞,自我感动好玩吗?
比起花重金让孩子在暑假干这干那、学这学那,给孩子适当的陪伴和指导,给孩子创造一些他们自己决策生活的机会,是成本更低、收益更大、更加重要的事。
咱们带着孩子一起查资料做调研,这个过程,难道不是更高质量的学习吗?我和女儿就是在共同研究暑假研学团的时候了解到,有很多国外的学校是直接招生,根本不用中间商赚差价。而中介提供的服务,无非就是翻译、签证、买机票等等,最多再安排在周末带孩子们在周边城市旅游观光。
只要家长和孩子里有一人的英文水平还不错,就完全可以自己DIY,少花冤枉钱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中介宣传与实际操作货不对板的坑。英文一知半解也没事,有什么是上个网解决不了的?
我家女儿在挑选暑期夏令营的时候做了许多功课,学校的资料,老师的学术背景,每天的时间安排(上课几小时?课外活动几小时?都有哪些社团,宿舍环境怎么样,作息是不是有统一安排,食堂里是不是有中餐,水果零食免费吗,哎,干脆来看看菜谱吧……
这些,大部分都是女儿自己去研究的。那段时间我们母女俩保持高频沟通,涉及知识盲区就上网查,网上查不到的就打电话咨询,我观察下来,总觉得她比我还会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当然,无论最终决定给女儿暑假报名哪个夏令营,或者一起去哪里玩,我都会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充分沟通,尊重她的意愿,把主动权交给她自己。
虽然女儿在刷完无数个攻略贴之后老神在在地告诉我,所谓的夏令营、研学团、突击班,她一个也不想去。
(我们也了解过A女士给孩子报的剑桥英语夏令营,女儿看完介绍就蔫儿了,笑死)
你看,拼了命砸钱,给孩子在暑假来一场集训式教育,值吗?
关键是,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反正如果我没有好好和女儿沟通、充分了解她的意愿,就贸然帮她安排这、安排那,忙前忙后,到头来,她如果暑假过得不快乐,我是肯定会感到无奈和难过的。
真的不要陷入强行付出然后自我感动的怪圈。
月薪3千你说你有点撑不起孩子的暑假,我会超级理解你;月入3万你说你撑不起孩子的暑假,没必要,真没那必要。
最后我想说点可能带有“阿Q”色彩的话:
家长想花大价钱让孩子见见世面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没有人能定义什么才是世面。
以自己为原点,不是只有向上看才叫见世面。
向下看,也是见世面。
有的娃能一眼认出日落大道的路牌,有的娃能一眼分辨农作物的种类,你敢说谁比谁更“见过世面”?
布莱斯家是标准的美国中产白人家庭,朱莉的父母却相当拮据,但你觉得布莱斯和朱莉谁更“有眼界”?
(《怦然心动》)
舍得给孩子花钱是好事,但钱在教育中,也不是那么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坚持的“高级”只不过是偏见,而所谓世面,也只不过是世界的一面。
撰文 慧言 丨 责编 晨希 丨 制图 慧凝
原创不易,点点分享在看鼓励鼓励我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