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在电影院,还是在社交媒体,今年的夏天,你一定有被粉红色的《芭比》刷屏。
目前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 11 亿美元,以超越诺兰的《奥本海默》、碾压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 7》的姿态,连续霸榜北美周末票房 4 周。
Barbie
这些年「屡投屡亏」的华纳兄弟,终于靠《芭比》大赚一笔,实现「一单回本」。
而 40 岁的 Greta Gerwig 也凭借这部她编剧导演的电影成为「全球最能赚的女导演」,跻身好莱坞完全由男性大导占据的十亿美元俱乐部。
然而 11 亿票房不足以描述 Greta 的独特,也不足以概括她对电影行业、女性叙事的影响和意义。
在嘈杂的时代里保持自己的声音和洞见,并用大众得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和传播,在引发万千女性共鸣的同时,还能创造不可思议的商业价值
这不禁让人好奇,
Greta 究竟是怎样一位兼具才华与智慧的人物,才能完成这样的 mission impossible。
nytimes.com
01.
从没看过电视的女孩
到征服大银幕的票房女王
在《芭比》的巨大成功下,回看 Greta 的电影事业,好像每一步都精确地踏在成功的节拍上:
从名校巴纳德学院毕业,以演员的身份进入影视行业,收获过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转型做编剧和导演后,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伯德小姐」就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伯德小姐》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后
Greta Gerwig 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
然而 Greta 并不是什么「天选之女」,成名的过程更不是一路顺遂。
Greta 的父母都从事普通工作,因为信仰非常虔诚,反对一切典型的美国消费主义,所以 Greta 长大的历程中没有电视,也不能穿有品牌标志的衣服。
很难相信 Greta 竟然是在这样反娱乐、反流行的家庭中长大。
Pic from: Vulture
Greta 孩童时期确诊了ADHD(俗称多动症),为了消耗她过剩的精力,父母让她去尝试发展了很多兴趣爱好,古典芭蕾、踢踏舞、爵士......
但因为身体条件和天赋的限制,转投竞技性的击剑,一度成为国家级别的选手,又因为昂贵的学习和比赛费用放弃。
从小就喜欢阅读,喜欢写作的 Greta,离开天主教学校后尝试申请学习音乐剧,没能得偿所愿。
从巴纳德毕业后,她再一次尝试申请剧作硕士,但又再次遭拒......
好像命运喜欢和她开玩笑,让她总是难以得偿所愿。
Pic from: Frances Ha
可是 Greta 就是有种钝感力,在打击面前以她自己的方式曲折前进。
进入巴纳德学院后,她通过学校间的联系,去茱莉亚学院上表演课,在哥大的 Variety Show 偶有出演,她还在学校创建了自己的即兴表演社团自导自演。
ft.com
她在采访中说,那时内心其实不觉得自己能成为专业的演员或导演,但她一直不停地创作,不停地表演,嘴上说着自己不是认真的,好像就能抵御一些来自别人的眼光和压力。
在这样的自我保护下,她一直积累着,成长着,野蛮探索着自己的创作之路。
 「那时我 25 岁,非常的抑郁,我以为这该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间,但是我却深陷痛苦之中。可我又有种信念,就是表演的路会为我铺开的,于是我又回到了表演课堂里打磨演技。」
Pic from: Frances Ha  
尽管已经在《美国情人》,《弗兰西斯·哈》中都展现了自然又灵动的演技和剧作上的实力,但因为和被看作纽约电影新领军人的 Noah Baumbach (《婚姻故事》导演)相恋,Greta 在媒体口中一度被称为「诺亚的灵感缪斯」。
oprahdaily.com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标签对 Greta 来说片面至极。
她对女性题材有着强烈的敏锐和思辨,利用演员出身对她执导的助益,罗南在和她拍摄《小妇人》后说,演员在她的片场都会感到自己被理解,Greta 对演员的执导是精确的,又能给他们感受和发挥的自由。
Pic from: netflix
现在的 Greta 仍然会和 Noah 一起创作,但再也没人会把她看作谁的附庸。
02.
温和与反叛是她的一体两面
Greta 在采访和各种媒体活动中一向都是很温和、风趣,有很强的思辨性的形象。
可如果谁把她看成一个好说话,脾气软的角色,那真的大错特错了。
她内心对秩序,对权威的发起挑战的勇气是不容小觑的。
摄影:Collier Schorr
在她接到《芭比》时,她的第一直觉是这个电影可能会成为她职业生涯的终点。
芭比自带了巨大的 IP 流量,同时也背负着强烈的刻板印象,对芭比的再创作是一个很敏感的挑战。
这就像是在聚光灯下,完成一项高难度的表演,干得漂亮当然满堂彩,但如果失败也是致命的。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Greta 的答案是:「那我就一定要试试看了」。
《芭比》开拍起,Greta 的片场里就充满醒目的粉红色,她本人会穿着粉色的衣服,或者戴着粉色的耳机,看起来就像 Barbie Land 里冒着粉色泡泡的理想角色。
果然《芭比》的预告片释出时,从导演到罗比、高司令,无一不收到了全网嘲讽。Greta 也被质疑审美严重降级,充满塑料感的布景,片段里像在过家家一样的桥段。
顶着这样空前的质疑,《芭比》也拥有了空前的流量。但把人拽进影院一刻,就到Greta 和她的团队用作品说话的时候。
而此时,质疑的声音,都在芭比踏出乐园感受到真实世界那一滴泪里消散了。
Greta 塑造了这样一种价值观,不是芭比要成为任何人,而是任何人都能成为芭比。我们要甩掉投射在身上的完美幻想,或者是一定要追求完美的压力。就像 Greta 在采访中说到:
「我们没有什么必须向世界证明的,你就是你本身,你的存在就是意义。」
能讲好这样一个女性视角的故事,Greta 在幕后也经历一番很大的斗争。
Alberto Rodriguez/Getty Images
比如有些华纳的高管完全不相信这部充满了粉色、以女性视角出发的电影,值得上亿成本的投资,更无意和主创团队把它发展成系列电影。
好不容易说服了前期的投入后,华纳高层又在审片的时候发难,要求 Greta 删掉一幕对主线剧情没有推动的镜头:
芭比来到真实世界后,她对身边的一个老妇人说:「你真漂亮」,老人狡黠的笑着说道:「我知道」。
《Barbie》
就这样几秒的镜头,Greta 丝毫不让步,她说:「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价值,如果删掉,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了。」 
这一幕或许不符合传统好莱坞叙事的节奏,但影片上映后,却成功触动了很多人。
Greta 也绝对是一个芭比,她的反叛精神不是大喊大叫的,也不是充满戾气的,而是平和且坚定地去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
03.
票房,口碑两手抓的秘密
Greta 作品的叫好叫座,让影评人很爱用「弄潮」来评价她,认为她的作品形式和内容总是能捕捉到时代最当下的情绪。
Greta 的作品既没有老油条商业导演的投机心态,也没有文艺片导演的自说自话。她仿佛是我们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中,传达了她对世界深沉的思考。
这种超能力不是来自于寻找并迎合时髦的话题、热点的社会事件,而是永远表达自己的真实。
rollingstone.com
Greta 的作品其实一直都在映照自己的人生。
比如她编剧并主演的电影《弗兰西斯·哈》中,就包含了她对梦想的解读:Frances 是一个在纽约追逐舞蹈梦想的女孩,她并不出色,在舞团里一众轻盈柔软的专业舞者中,她显得过于高大僵硬。
她有过约会时没带够现金,奔跑了几个街区,却在需要付三美元手续费的提款机前犹豫了的困窘;
她也有过当朋友逐渐迈向成人生活,离开曾一起构建的舒适圈时那种无所适从。
《Frances Ha》
青黄不接的年纪,现实世界对梦想的冲击,与朋友渐行渐远的遗憾包含了 Greta 在三十岁前演艺事业没有突破,在纽约的喧哗中的压抑,还有她性格里倔强,乐天的一面,同时也是许多独身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写照。
Greta 的导演处女作《伯德小姐》则是她青春的写照。Lady Bird 和她一样在 Sacremento 长大,没有文化没有性格的小镇容纳不了少女青春的彷徨和躁动。她也像 Greta 一样想离开空旷的西部,去东海岸生活。
Greta 把她和母亲之间复杂的感情融化在剧作中。Lady Bird 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她讲出了成长的共性 —— 寻找自己的身份。在小镇里无法认同自己,逃离到大城市之后,消解了出走本身的意义,幻想落地后又难以认同新的身份。每一个生活上经历着安静的巨变的年轻人都在和这种缝隙中的焦灼感斗争。
《 Lady Bird》
Greta 在讲述了这种困境后,也在生活中实现了对自己的和解。她的母亲曾经会禁止她在餐桌上看书,她也会攻击她母亲在图书馆借来的育儿书品味差,母女间有很多观念上的摩擦。
长大后当记者在访谈中提到她不是在艺术环境下长大,她却说 :「我的父母虽然不是艺术家,但我的父亲会记录自己的梦,我的母亲会买二手衣服来改造,他们用一种非常感性的生活着,用艺术性的态度来经营一切。你不需要一个职业来成为一个艺术的人。」
Pic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Greta 在创作上的利器就是这种诚实,对过往经历的诚实,对人生阶段局限性的诚实,对所思所想的诚实,对自我和存在的诚实。
她没有弄潮,她只是在作品里叙述成长,挖掘每个独立个体,不同经历之间的共性,就和无数普通人的真实连接起来,形成时代的浪潮。
Ins:gretagerwigportrait
目前 Greta Gerwig 已经与 Netflix 签订执导《纳尼亚传奇》的合约。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她还有很多人生图景要展开,期待 Greta 带来更多触动人心的思考,继续彩的旅程,冒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粉色的泡泡」💕
作者:Kath.D
编辑:一只端
内容总监:小琪
Camelia山茶花 开放招聘「全职内容作者」
如果你长期关注我们,认同我们所传达的内容理念、价值观,在风格穿搭、人物故事、品牌营销、职场成长、艺术、电影等任一领域有所深耕,有见解和表达,都欢迎你加入我们。
另外,我们拥抱「个体、远程、协作」的工作方式,只要找到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不论相隔多远也能高效出色地完成合作。哪里有灵感,就在哪里创作。因此,我们同样开放招募「兼职内容作者」
欢迎大家附上:
1.工作简历
2.三至五篇代表性的原创优质作品
3.一段个人介绍,分享自己擅长的内容领域以及人生中做过的最棒的三件事
邮件名以「全职 or 兼职内容作者 + 姓名 + 联系电话」的格式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坐标:北京·朝阳区·广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