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成为猫哥铁粉,与我一起成长。

最近,“河南记者卧底缅北逼电诈团伙放人”的话题,突然上了热搜。 
新闻说的是河南都市频道的几个记者,卧底缅北诈骗团伙后,制作了一期节目,引发了国内广泛关注,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电诈团伙以河南卫视下架视频为条件,0赎金放人。
这本来是个好事情,体现了河南卫视记者的有勇有谋,也给解决缅北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但舆论传播着传播着,开始变味了! 
比如:那么多同胞在缅北被残害,为什么国家不管?战狼哪去了?不是虽远必诛吗?不是说不放弃一个中国人吗? 
比如:云南边防干什么吃的,那么多人被绑架到缅甸?是不是和电诈集团有勾结?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在缅甸的电诈人员,都是无辜的吗? 
现在的新闻媒体采访回国的电诈人员,得到的信息往往是这样的: 
朋友说那里工资高,我轻信了这种谎言,就被骗过去了。
我去泰国/越南/缅甸旅游,半路被绑架了。 
我去云南见网友,喝多了/被迷晕了,回来就在缅甸了。
听起来倒是还挺可怕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你采访一下这些人员所在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得到的往往是另一个答案: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自愿甚至主动去的!(回国人员在派出所都有备案)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要去缅甸有多难就知道了
首先,中国根本没有通往缅北的航班。
所以要想去缅北,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到东南亚国家中转。 
如果你买了去东南亚等重点地区的机票,那么你首先等来的一定不是航空公司的电话,而是派出所的电话。
派出所会要求当面询问,会问你去干嘛,居留时间以及去那边后联系什么人,有时候还会要你出具订酒店的记录,提醒不要从事电诈行业,并要你签订相关承诺书。 
等你到了机场,边检人员也会再次核实你的出行目的,查核你的护照、资料等等,如果有疑点,哪怕你买了机票,也不会让你登机。
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已经反复提醒了,如果你执意要去缅北,那么到底去干什么,恐怕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第二条是走陆路。
走陆路要比坐飞机更难,云南的一些边境地区,比如德宏、怒江、西双版纳等地的县镇,需要持有边防证才能进入。
不是你想旅游就能去旅游的,而且国境线立有铁丝网,还有巡逻人员巡逻。
所以要想去缅北,就只能翻山越岭走十几个小时山路,绕过检查站,找边防部队巡逻的空隙,在蛇头的引路下,剪开铁丝网越境过去。 
注意,这时已经是犯了偷越国境罪了!
只要智商正常的人,就算是被骗,走到这一步也应该清醒了! 
那么愿意迈过国境线的人,甚至愿意以这种走山路的方式出境的人,根本谈不上被骗的可能,都是主观能动性特别强的个人行动。
至于那些所谓“边境旅游后被迷晕”就更扯淡了。
十几个小时的山路,谁会背你?
你有多金贵诈骗分子会付出这么大代价把你绑架过去?
与其背你这100多斤,干嘛不背毒品? 
所以,所谓“被骗”到缅甸的说辞,绝大部分都是回来之后,为了减罪、脱罪的借口罢了。
那么,在缅甸的电诈人员,主要都是些什么人呢?
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是原有诈骗集团流窜到缅北的人员。
在2000年左右,大陆开始流行一些骗局,比如“喂,猜猜我是谁?我是老朋友啊。”“喂,我是领导,你来我办公室一趟!”之类的骗局。
这主要是台湾诈骗集团渗透福建后繁衍出的“电诈之乡”,比如福建安溪。 
但是经过警方的打击,这些台湾诈骗犯和他们的徒弟们开始出境避难。
一开始选择的是柬埔寨的西港,后来在2019年,中国开展专项行动,抓获1.9万在西港的电诈人员,逼得诈骗集团的骨干们再次转移。 
这次转移的地方是缅北。
因为缅北地区形势复杂,军阀林立,缅甸政府无法对这里进行行政管辖,所以只要搞定军阀,就能保证电诈集团的安全。 
第二类是国内劳教释放人员、信用卡逾期人员(包括撸网贷人员)、失信执行人员、赌博欠债人员等。
这类人员有个共同特点,生活失意,从业受限,满腹牢骚,想改变命运,但又好吃懒做,不想吃苦。
他们为啥去缅甸?
不就是因为在国内混不下去,就想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混出头,然后吃喝嫖赌放飞自我? 
第三类农村和小镇青年。 
在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和乡镇,都有很多年轻人因为辍学早,又找不到好工作,整日处于游荡状态。
聚众喝酒打架、小偷小摸、敲诈勒索甚至黑充当黑社会打手,他们普遍年龄小、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差。
但如果让他们务农,在短视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年轻人又接触到外界的纸醉金迷,又不愿干农活,出去打工又不愿意打螺丝。
然后遇上一个老乡/亲戚/朋友/同学,说去缅北搞电诈,能挣大钱!于是就都去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青年法律意识淡薄,又没什么道德感和负罪感,完全不觉得偷渡和电诈是犯罪,所以对去境外挣大钱非常向往。
河南都市频道采访的电诈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这种。
这些人也不想想,去珠三角都挣不到钱,在金三角能挣到钱? 
在国内都混得没人样,去了缅北就能当乱市枭雄?
在国内拿钢管打个架都觉得很NB了,去了缅北能打得过人家使枪的?
第四类才是被高薪引诱过去的所谓“被骗人员”。
比如今年3月曾有一个热搜,安徽合肥某职校4名学生在外实习期间,轻信了“出国务工三月暴富”的诱惑后,从西双版纳偷渡出境去缅甸的。
这几个孩子都是职校出身,虽然起点低,但梦想高,所以一直想发大财。
然后就在QQ群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告诉他们,“缘梦集团工资直招:工资二万以上,没护照可落地签,路费生活费全包……”
”从事比特币相关业务,保底六千,每个月加一千,封顶一万五,业绩提成7%,年薪最低二十万”等等招工信息。
然后这几个傻孩子竟然毫不怀疑地就傻乎乎地去了。
如果不是家长报警引发舆情关注,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回来。 
所以,真的被骗人员有没有?
有,但极少。 
就算真的是“被骗”,那么在国内反诈宣传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去缅甸“务工”到底是务什么工?
到底什么工作能在缅甸这个平均工资1000人民币的地方,仅凭一个职校文凭就能月入2万?
好歹也活了十几二十年了,心里这点数没有? 
所以到底去干啥,恐怕他们也是心知肚明,而且毫无心理负担的。 
那么他们为啥说说自己被骗?
这不是废话么?
当着记着的面,有谁会说自己就是冲着犯罪去的?
有谁会这么傻? 
 2  国家真的没有管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