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43岁的时候,由一家公司的副经理升级为经理。
生活因此变得更为忙碌。
从睁眼到闭眼,都想着工作。
两年前,我50岁,在完成了自己的愿景、目标之后,选择了退休。
我告诉自己,得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把时间用在家人身上。
于是,我陪伴父母、照顾儿子,想要享受亲情与快乐,也试图补偿自己曾经欠下的陪伴与爱。
然而,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我却越来越疲惫、压抑。
我才发现,我竟然没有和父母、儿子好好沟通的能力,也无法体会到亲情与爱的流动。
“我究竟是怎么了?”
我不断问自己,却问不出答案,反倒把关系处理得更加一塌糊涂。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才让所有困惑得到解答……
如果你也在家庭关系中感到疲倦,怀疑自己出了什么错,那么请耐心看完这篇文章。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力量。
首先是儿子这边,和我矛盾重重。
比如他下班回家,吐槽单位的同事,我就会认为儿子需要提升自己的格局,开始说教。
结果就是儿子沉默着走去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诸如此类的事情,非常多。
我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先去看到儿子的情绪。
反倒会产生一种失望与愤怒: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居然是这样的态度!
母亲那边,也令我伤心。
比如,精挑细选后买给她的衣服,却被她嫌弃,责备我不懂得她喜欢的颜色、合适的款式。
母亲的话题里,永远都是谁家女儿为娘家做了什么、买了什么、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我也年过半百了,可每当被母亲责怪,就会感觉自己还是小时候,那个因为做错事,被父母大声批评而懵掉的小孩。
不敢表达委屈,也不会为自己发声,默默压抑自己的情绪。
明明身边所有人都说,自己的父母是善良忠厚的好人;
明明自己深爱着他们,很努力去成为他们要求的大人。
可是,我还是永远不如别人家孩子,常常失败、总是糟糕。
事情失去了掌控,我真的焦虑了,也真的迷茫了。
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也不知道我是谁?去哪里?
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提醒了自己,可以寻求心灵的成长。
于是,我决定求助心理咨询。
因为客观因素限制,我选择的是视频咨询,咨询师是一个与我年龄相仿,平淡亲切的女性。
她会用平静的目光、温和的语言,鼓励我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在我倾述时,也会安静倾听,让我感受到深深地被看见,感受到彼此间流动的平等与尊重。
感觉我可以慢下来,把自己想到的都说出来。
很神奇,明明没有同处一地,然而在咨询过程中,我却仿佛真的与她在一起似的。
我能够感受到她的支持与鼓励,比身边任何一个朋友,都让自己感到舒适。
也因此,我才终于敢在她面前,袒露自己所有的脆弱。
我与咨询师谈到了自己,谈自己当下的困惑——
我不知道该怎样爱我的父母,爱我的儿子,与他们建设良好的关系。
我告诉她,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严厉的呵斥说教,甚至是否认、贬低。
他们最常说的就是:
“父母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女孩子应该如何如何……”
也因为常常不被允许,偶尔灵感迸发,只能一个人偷偷去做。
正在做的,被发现就会被批评制止。成功后才被发现的,没有批评也没有鼓励。
我从小就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听话懂事、乖巧努力的好孩子。
这些要求进入自己的潜意识,我开始讨厌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我,是不好的、是不对的、是没有能力的;
自己真实的想法,是错误、幼稚、荒谬的,甚至不知羞耻的,所以会被批评、惩罚。
虽说现在看来,父母的严厉对我有好处,比如顽强、坚持、谦逊等等。
可是,小时候遭遇的种种冷硬、打击、否定,也确实让我每日每夜置身寒冬。
那时,我最羡慕的就是可以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孩子。
而自己,从未体验过。
活到这么大了,我的感受与需求,仍被外在的标准与评判压抑着,不懂拒绝、没有边界。
这些,都是我无法活出自己的原因。
而父母对待我的方式,也某种程度上,复刻在了我和儿子的关系中。
本该轻松舒适的家庭相聚,常常成了说教课堂。
有时候,我的内心好像有几个法官在互相评判,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
现在想起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咨询师的两次提问:
第一个提问是,你在寻求爱父母与儿子的办法,那你自己呢?
我突然怔住了,几秒钟后,无数委屈涌上心头,我止不住泪流满面。
我终于意识到,我忘记了自己。
于是缓慢而坚定地回答她,也是在回答自己:“我应该,先好好的,爱我自己。”
咨询师温柔凝视着我:“是啊,你看,你看到了自己。”
我在咨询师的目光里,看到了鼓励与肯定,她的微笑充满了温暖与信任的力量。
第二个问题是,与身边的同龄人相比,你觉得自己可以得多少分?
思考咨询师的问题,我的脑海闪过几位身影,那是我的同学、同事、邻居。
如果给自己打分,我忽然发现,其实自己一点都不差。
于是我说:“我想给自己80分。”
那一刻,我笑了,咨询师也笑了。
她说:“你笑起来真好看,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你是值得被爱的。”
咨询师的微笑,好像一股温暖的热流,让僵硬而麻木的自己,苏醒起来。
原来,被认可、被支持、被信任,是这种感觉。
从那时开始,我才真正地接纳自己的不足,学着如何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次咨询时,我已经有了心之向往的目标。
也终于迈过了童年的创伤,大步往前走了。
我真诚地感谢了咨询师。
她说:“不用感谢我,你最需要感谢的人是自己。”
那天之后,我发现,我变成了一个不再要求自己必须强大的人。
我允许自己累了就躺平、摆烂一下,允许自己不够好,甚至允许自己失败。
现在的自己,会轻松承认并接纳,生命有其匮乏之处。
即便有一些笨拙与缺憾,那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啊。
我的内心没有了纠结、抗拒与怨恨,这是一种全然轻松、爽快的状态。
我也不再通过外在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相信当下的自己,已经是最好的自己。
这些内心的改变,作用在了现实中。
我开始学会在情感上与母亲进行隔离,设置好边界,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也作为一个全新的妈妈,去看见儿子的情绪,体会他的种种心事。
慢慢地,儿子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聊他的一天、他的情绪。
我们是母子,又仿佛是朋友。
生活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大改变,但一切又全然不同了。
现在,我分享自己故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帮上更多的人。
让你明白,寻求专业帮助真的很重要,往往咨询师的一句点拨,就会解开多年来的心结。
如果此刻,你觉得扛不住了,不需要硬扛。
因为,你值得拥有一次“求救”的机会。
作者:来访者舒雅清正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像文中主角一样,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位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咨询师——李菊红
李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通过经典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和意象对话疗法,帮助来访者跨越个人成长、抑郁焦虑、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等难题。
她的咨询风格是耐心坚定、循循善诱但又富有效率的,既能全然共情来访者的情绪,又能帮助来访者拨开迷雾,看清困境本质,从改变认知开始,疗愈情绪,重塑行为,改变生活。
为了鼓励更多人迈出第一步,李老师在今日开通了5个半价咨询名额,即原价700元/次的正式咨询,现在只需350元。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扫码即可预约↓
如果,你也有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