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梁老师音频
导语:(喜马拉雅《梁品本草》精华版-中医生命观015)
李时珍有个好朋友叫吴承恩,多有意思的事情。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吴承恩写了《西游记》。
在明朝那个年代,还有西门大官人、《肉蒲团》......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朝时候写的,明朝难道不是一个在文化和科技上被低估的朝代吗?
01
一种比新冠更严重的疾病
前段时间我在温哥华和彭凯平教授见面。关注《梁品》的朋友知道,彭凯平教授作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和我们分享过“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什么叫福流”“人为什么会抑郁”“如何获得快乐”“快乐又如何被科学定义”等等。
幸福、文学、艺术这一类看似很模糊的东西,都逐渐在用科学的角度进行结构表达,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一次我碰到彭教授的时候,我问他:“距离上一次我采访您已经过去三年了,请问这三年里面你有什么变化吗?你的学术思想有什么更新和迭代吗?”
他说:“如果一个人总是限于‘我为什么忧郁,我如何获得快乐’,其实可能意义不大。”因为他这几年观察到,个人主义的思想正在减退,而人又要重新回到一个更大的系统当中。
他说:“也许是因为思想的彼此共振和传染,导致了很多情绪性疾病的产生。”
彭凯平教授说,他们这次在温哥华全球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了一个报告。报告显示在北美地区,抑郁症已经超越了新冠,成为一个大面积迅速传播的疾病。
我问:“抑郁症是靠什么传播的呢?”
他说:“人是一种善于模仿的动物,我们有镜像神经元,当我们看见别人这样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对自己进行影响,从而形成一种社会的风潮。
02
时势造英雄 
时势也造病人
这种状态在太安私塾常常被引申为“思想传染”
我们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可以透过彼此之间的作用和共振,形成更强大一个振源。加入这个氛围的人,或者与这种氛围的人接触,就会受到传染。
北美的数据表明,抑郁带来的身心伤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新冠要高了。它是一个新的、全球性的传染疾病,只是它的传染方式是以意识共振的方式完成。
当然这不是彭教授的原话,但他跟我讲的道理是说,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很可能不仅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他所处在的时间和空间,乃至于周围环境影响的一个大的结果。
这个话题带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时势造英雄,有时时势也造病人。
我们很多时候都过度的关注自己的命运,而完全忘记我们只不过是时代的一粒小小的浪花。在这个时代的海洋和潮流里,这粒浪花势必会带上这个时代、这一个地方、以及周围环境的人的共同加持的影响。
其实还是那句话:天人合一。
03
明朝那些事儿
今天我们要开始逐步讲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了,李时珍是明朝中晚期的一个人。
明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呢?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明朝那些事儿》所呈现出来的官员之间,皇帝与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是朱元璋如何设立了一套非常严苛的刑法,来完成对全社会、全国家的KPI考核。
朱元璋是一个接近于严苛的人,而且他非常具有工具理性。
一个未来的皇帝,要做哪些事情?他怎么娶媳妇儿?
各个朝廷的部门要如何各司其职?又设计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对他们进行监督和考核?
农民应该做什么事情?每一个人的身份角色是什么?
全部定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的管理流程、管理工具非常精细。在他死之前,可以说完成了一个非常浩大的中国社会管控的技术工具。
明朝有个特点,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把这些东西定义得很仔细,所以他的子子孙孙们只需要根据这个操作系统来执行。他们发现也没有什么需要创新的,只需要按流程走,有些时候甚至有点无聊。
于是很多皇帝后来就不务正业,在家里自己玩,甚至有些皇帝十几、二十年都不上朝,完全任凭这个被设定好的管理机器在运行。
对于官员来说,明朝是一个相当严苛的朝代。官员们很担心被六扇门、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机构监督,人人自危。所以很多官员什么事也都完全按照流程走。
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皇室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所以明朝有张居正这样的人出现也是有道理的。
结合中国整个历史技术演变的流程和进度,这个状态带来了其中一个结果——带来了中国江南地区的富庶,包括长江流域湖北、湖南等地区,市民生活开始崛起
04
李时珍的时势
四大名著里面有三部都是明朝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金瓶梅》也是明朝的;戏剧领域,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科技方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这都是非常高技术含量的书籍。
一个技术原因推动了明朝的知识大爆炸,那就是宋朝的印刷术。经过元朝之后,印刷术到了明朝已经相当普遍,以至于出现了庞大的出版业。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李时珍应运而生。
《本草纲目》可以说是集中国历朝历代草本药物学书籍和知识的大成。
从本质上来说,李时珍不仅仅是一个作者,他更大的角色是一个编撰者。
在此之前,要编这么庞大的、像百科全书般的草药学书籍,没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是不可能的。
但到了明朝李时珍时期,因为出版物的盛行而变得相对简单一点。而且那时一个人靠编一本书来换取巨额版费的事情已经很常见了。很多的小说家靠写官场小说、反讽小说,甚至色情小说,获得了大V的流量。
当然李时珍这本书在写完了之后,因为有些内容比较敏感,并没有在当时很流行,所以他并没有在《本草纲目》获得很大的财务回报。
但是若干年之后,突然一纸风行,甚至传到欧洲。《本草纲目》里面的内容直接影响了欧洲、瑞士、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一些民间的习俗。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你到德国的乡村,如果有个老奶奶早上给你煮了一壶红糖姜枣茶,你千万不要感到诧异。他们认为那是他们的传统。”
据考据,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出现后一段时间,大量的中国草药学的偏方流传到了西方。在没有中医知识的全面普及的情况下,仅仅是一些方子,在西方就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05
李时珍与《西游记》
在明朝的时候,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力的体现,甚至也是当时财力的体现。
在这样背景之下,李时珍原本一心想走仕途。他的父亲希望他做官,但屡战屡败。后来他得了很严重的肺病,差不多到肺结核的程度,他家本就是传统的中医世家,他父亲就用草药给他治好了。
于是李时珍就立志,干脆不做官了。当时他曾有机会在太医院工作,所以有机会见到很多好的药方,见到很多好的大夫。他后来回到民间的时候,就开始着力于编撰如此庞大的一部《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还有一段番外故事,李时珍有一个好朋友叫做吴承恩。这个人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时候,正在构思一部宏大的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身体不好的时候,李时珍还给他配了药酒,帮助吴承恩恢复身体。
因为朋友关系,在《西游记》里常常会提到仙草、仙丹,一块石头有什么作用......其实这都是他俩在平常聊天过程中,李时珍跟他分享的。
其中《西游记》有一回讲到“悬丝诊脉”的细节,完完全全是当年李时珍在太医院给宫里嫔妃诊脉的体现。
拿一根线,这一端系的是病人脉搏,那一端李时珍牵着。透过对丝线振动的感受,去体会脉搏,而不需要直接碰到病人。
这些情景都写进了《西游记》里。
06
《本草纲目》与明朝
在那个年代,李时珍用这样的方式构思和编纂出了一部宏大的巨著,我想讲的是时势造英雄
在这样一个大的时间、空间共振的情况下,就会涌现出李时珍这样的人,就会涌现出汤显祖这样的人,就会出现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这样的人。
甚至在整个明朝,在科学、艺术、文学,乃至于家具行业里,都出现了一些登峰造极的体现。喜欢玩古董家具收藏的人都知道,明式家具很高级,清式家具就显得比较繁复。
所以小梁想跟大家讲,如果你认为《本草纲目》是一个生命的话,那可以说明朝当时的出版业,工商社会的发展,当时的医药类书籍的集大成,当时各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其实都为《本草纲目》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外部条件,可以说明朝这个时空就是《本草纲目》的母体。
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他始终活在他所必须活在的时空当中的时候,他对他的运程、他对他应该做的事情、他对他的身体状况,其实是有一个更加超然物外的格局。
在本质上,就是社会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当然还有一些更加奇妙的说法。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在大发展,其实西方同时也在经历着文艺复兴。就像轴心时代,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他们几乎也是同一时期的。
在古代没有太多交流的情况下,怎么在那几年就涌现出这么些人物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切的历史都是地理的显现,一切地理都是天文。正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有施物则有施人。
人不过是这块土地上、这个时间里,涌现出来的多样性生物的一段。
07
“小我”与时代
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就想到自己所生存的时代。如果你时常有这样的观念,就不会陷入到个人主义的囚笼当中,你就不会仅仅把自己的病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你也不会把自己的精神问题当作是自己要去独立解决的问题。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身心灵课程都在说,要去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内心深处的自我,发展出真实的自我、超越的自我。其实这些都多多少少带有某一种误导。
如果你活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其实你大差不差。
人不过是时代巨浪当中的一滴浪花。做一滴浪花,在创造完美的自我之前,你是不是应该看一下这一个时代的浪潮正在奔向何方呢?
如果你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绝大部分人到了八十岁以后,都会得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可能有一定比例的人会老年痴呆,有一定比例的人会得癌症,有一定比例的人会骨折,有一定比例的人会无所事事。
如果我们足够长寿的话,这些在古代相对少见的病都会出现。这些慢性病,本质上都是整个社会长寿带来的其中一个结果。当然原因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
请允许我再总结一遍,《本草纲目》所说的“先有本,后有草”,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把身体疾病、健康解决方案,放在一个巨大的系统层面上来思考,而这个系统层面就是我们“外天下”的基础。
我们只有站在这个系统之外,才能看见系统里面的那一个“小我”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又是如何的伟大。
因为我们居然可以站在外面,看见渺小的自己。
先有本,后有草,这里是《梁品本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梁品本草专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