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雅思哥
ID:ielts365
今年夏天,Citywalk席卷全国,几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City walk这一概念更是引发热议。单是官方媒体,就报道了数百篇;在小红书上,关于City walk的笔记多达50万+,浏览量超过了5亿次,俨然成了流量密码,这股“散步”热潮,似乎一夜之间掀起了。
火热同时也伴随着争议。
一种声音认为,Citywalk不过是给散步、瞎逛、遛弯儿套上了个洋气的马甲,并在标签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带有“中产味”的消费行为,随之而来关于“City walk该不该收费”也同样引起了许多讨论。
另一种批评则认为,原本带有反消费主义意味、更加深入探索城市肌理的Citywalk被各大社媒平台滥用了。
City walk 

从爆火到群嘲
前段时间,有一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上海安福路,一位黑人大哥,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在大街上“自由随性”地跳舞。
图源:网络
这段“无声dance”,路人见了都沉默。
说他们松弛吧,却连一个舞蹈动作都不敢落下;说他们紧绷吧,却能在大街上旁若无人的表演松弛。
原来这就是中国人“紧绷的松弛感”。
正应了那句“一开始觉得很装b,但一想到在上海又觉得很合理”。
评论区里,尽是嘲讽的声音:
👇
👇
“汗都快松弛出来了。”
有人更是一针见血地概括了:“有一种国人特有的紧绷松弛感。”
这种紧绷松弛的“街头无声dancing”,就是年轻人们追捧的City Walk。
令人哑然是,这样的“City walk”还是一种消费项目。
哪来的韭菜丰收的味儿??
付39.9,就能在气温直逼40度的三伏天,跟着一群陌生人一起在街头漫无目的地乱走,属实不亏。
还有价格99元~258元不等的高级City walk套餐👇
👇
有人调侃;大城市就是不一样,连随便压马路都能分出三六九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博主发起的英文版“City walk”。
要求全程只能用英文交流,可以不说话,也可以瞎比划,就是不能蹦出一句中国话。🤔
不是很懂,同样是两只脚走在大马路上,换个英文名就得交钱了?
还有位博主,花1200元特地找了一位上海专业向导。感受了把,从武康路到华山路这短短1公里的路程的City walk。😂
网友:有那1200块钱我干点啥不好呢,非得找个市内导游带玩?
说实话,把普通日常的概念包装得再好,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割爱跟风的韭菜罢了。
人类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拔高,往往是从将原有的词换成新词开始:👇
所谓的City walk,不就是遛弯散步压马路吗?
gap hour看起来就更滑稽,一两个小时的“gap”,不就是午休和摸鱼换个说法吗?
总之,换个洋气的名词,一些原本的日常活动,就变成年轻人标榜自己精致和时尚的方式了。
甚至还能以此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
比如露营,本来搭个帐篷就行,后来经过包装,住个帐篷一晚上得几百上千👇
再比如运动,装备党一件lululemon七八百起步,穿上先来个360°摆拍。😂
以及最受争议的City walk,自己散步不花钱,约个人一起散步,突然就人均三位数了……
有人贴出——city walk老鸟的标准路径👇
city walk爆火后,揶揄 City walk 也成了互联网新乐子。
👇
👇
👇
👇
假松弛的伪装下,是真紧绷的生活。
只要胆子够大,写字楼都能让你walk出田径场的风范。
赛博网友也开始了阴阳怪气的调侃;
👇
👇
👇
👇
总结发言:
👇
更有嘴损的网友发明了一套全新货币计量方式——沪币。
在上海,有人花两个小时排队买98块钱的面包,
也有人花高价为了喝火出了圈的“日本生可乐”,
“你不要觉得它贵啊,怎么也要给家人喝一次好东西嘛。”
更损的人还发明了“沪签”。
想进入上海,先要去“沪国大使馆”面签。一旦你的档案显示,你曾经喝过蜜雪冰城,吃过华莱士,那拒签的黄单子是没跑了。
“今年政策收紧了,穿salomon都不保过了”
不难看出,现在收费的City Walk活动中透着一股海派情调,有种故弄玄虚的「假精致」,更有种费劲的「假松弛」
每个人极度渴望一个松弛不费劲的生活。
从而陷入了为了chill而chill 的怪圈之中,形式大于了内容,用一种刻意的“假松弛”,来粉饰自己紧绷焦虑的真实生活。
假装松弛这件事本身,非常不松弛。就像假装中产的人,活得比谁都累。
与其沉迷于付费City walk、“紧绷又松弛”的无声dance......
不如摒弃网红和商家为了割韭菜而灌输给你的概念,对自己温柔一点,去散步、去走路,学会在不慌不忙里,沉淀出生活原本的样子,和它自带的养分。
正确打开

City walk的方式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将Citywalk作为疗愈自己的一种方式。无探店计划、拍照需求,不带有任何目的地纯“走”,闲暇时候在城市里溜溜达达,沉浸式体验城市独特的风味和气质,偶尔发现一些路边的惊喜,进而心生满足和喜悦。
 @坏苹果
“这是我的自我疗愈路线,你可以说我只是在散步。”
吹吹夜风,听乌鸦在树杈间嘶鸣,偶遇胡同里的野猫就是我想要收获的简单体验,至于能不能称得上“Citywalk”反而没那么重要。
@鱼子酱  
小区对面的一条环形道
是我偶然间回家瞎溜达发现的。第一次走这条路的时候,有个女孩,在初春穿着一双拖鞋走过,很像电影《下一个素熙》里素熙喝完酒去水库旁的场景,但素熙不开心。不过,那天女孩走向了一片居民楼,估计她当天也是出来散歩,祝她开心。
来源:日剧《到点下班》
 @一零去哪了@摩西摩西  
散步、骑行,不做繁杂的攻略,不争分夺秒,只是依照此刻的心情,不分东西南北地在城市中自由漫步。
@匿名网友
闲暇在小众的胡同里转一转。
偶遇遛狗的大爷在等人,猫咪四处闲逛。人们在夕阳里不慌不忙骑着单车,一抬头,就看到鸽子掠过胡同背后橘色的落日。
@陈胆大
去公园散步,看看练习划船的人、正当季的鲜花和湖边吹萨克斯、画画的老人家......
在轻松的步伐里,放空大脑、享受当下,给自己一记心灵马杀鸡。
在广州,一路走街串巷,在不起眼的小馆子里寻找最地道的美食。
在杭州西湖边吹风,一坐就是一下午,回去的路上遇到卖花人,就是送到眼前的浪漫。
@红枫路阿威@莹媚媚
不打卡、不赶路、不强求的Citywalk爱好者,走到哪儿算哪儿,主打一个佛系随缘。
不急着赶路,在沙滩上晒晒太阳,看看海浪。
或者在草原上自由漫步,看看四处散落吃草的牛羊。
 专注于在当下放松的时刻里,放空休息。
在他们眼里,Citywalk是一项极其自然的活动, 永远为所有人敞开,藏着人们对城市本身的喜爱。它的魅力不是打卡、设置消费门槛,成为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为梳理城市纹路提供路径,不同的人会走出不同的路,这些接触能够共同拼凑出无数个“附近”及自然真实的生活。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Citywalk路线,而这正是逃出秩序、自由生活的一部分。
在城市里奔波久了、紧绷久了,总是急着赶往下一站的我们,都要学着慢下来探索生活更多可能性。
我们为什么

需要City Walk
对于大多数打工人而言:没有说走就走的City walk,只有24小时待命的City work。
我们面对的现状是疯狂内卷,节奏是周末加班。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但好像又和城市无关。
城市就像一个榨汁机,抽干全部时间和空间,还顺带挤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窥探欲,对生活的新鲜感。
无论是遛弯、散步,还是Citywalk,或是漫步于街头,真切感受到生活在人间。
这本该是我们应有的正常生活。
但,什么时候开始,连散步都变得奢侈了?
正如社会学家项飙所说,“我们的附近、周围被严重压缩,我们却无能为力。”
或许,City walk的适时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推动着我们走出家门,去观察和面对,去思考和交流,去寻找消失的附近和自我意识,去主动地与世界产生联结。
Citywalk,是发掘街头触手可及的小确幸,是我们对抗平庸的小小武器,更是我们逃脱快节奏,在慢节奏里为自己书写的《解放日记》。
法国哲学家波伏娃回忆起自己在马赛散步时的自由时刻,“这些尽情展现其光线、温柔、热情的时刻并不仅属于我。我喜爱的是我穿越这个还沉浸于睡眠,夜仍在闲晃的城市,并看着晨曦在一个不知名小村庄上空升起!我在中午时分,伴随金雀花及松木的味道入眠;我攀爬在山丘斜坡上,迂回穿越矮灌木丛,而一些可期与不可期的事物纷纷与我遭遇。”
我们生活在一座活生生的城市里,但我们不要被困在概念里。
概念是虚无缥缈的,而生活不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明码标价的社会,拿着屈指可数的工资。
但也别忘了,夏日的风,天上的星,头顶的云彩,明早的太阳,黄昏的晚霞,海边的日落……
这些全都不要钱。
雅思哥,全国十大影响力教育自媒体,知名留学导师。每日发布国内外雅思留学新资讯,欢迎大家关注雅思哥(ID: ielts365)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悦禾旅游JoyTravel 诚意推荐。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啦,
置顶公众号变成了星标,
加了星标,
才能不错过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标方法
美西
邮轮
迈阿密
夏威夷
美国签证
阿拉斯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