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 -
我们搞了一个旅行群
加群方式在文末,不要错过
七月底八月初,在“杜苏芮”和“卡努”的影响下,京津冀地区发生极端降水,多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
如今,超强台风“兰恩”携带着大洋的水汽锁定了隔壁的日本,直奔东京。面对来势汹汹的恶劣天气,日本,准备好了吗?
台风“兰恩”路径预报
中央气象台8月11日制作
东京防涝的独到之处:
多层次的防涝策略体系
日本每逢夏季高温多雨,饱受着集中降雨导致的内涝威胁。
一方面,其四面临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季风从海上吹来的暖湿气流遇到中部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后抬升,上升过程中暖冷相遇,液化产生降水,从而在东部地区形成“梅雨”季节。
另一方面,日本地处太平洋西北部,邻近太平洋热带洋面,易产生气旋,形成台风,引发集中暴雨。
日本与夏季气压带区位示意
而东京,正是这一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其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且受台风影响,多集中降水,24小时雨量达129毫米的特大暴雨(与北京本轮降水强度相当)平均两年就会发生一次。
当台风穿越时其降雨量更是最高能达到100mm/h。
降水量如此之大,为什么我们却很少听到东京发生严重的涝灾?
这要从其多层次的防涝策略体系说起。
该策略体系是事先根据降雨规模制定的,其以有效应对20年一遇的降雨(75mm/h)为设计标准,规定了日常透水和蓄水、地下排水、河道调蓄及建筑物防水等多种防涝设施的建设,若要面对超过 20年一遇的降雨,还需采取综合措施来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东京多层次治水策略中各系统分担比例
图:网络
各层次防涝对策的目标基准与策略内容
图:网络
在该体系下,当雨强达到10mm/h(相当于大暴雨)时,通过渗水、蓄水来防止径流进入河流和下水道;
当雨强达到60mm/h(相当于东京都5~1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主要依靠巨型管道将积水快速排入河流中;
当雨强达到75mm/h(相当于东京都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在排水、渗水基础上,通过抬高建筑、挡水等措施维持城市基本功能运行;
而当雨强高于75mm/h(创下20年特大暴雨记录)时,及时发布预警,组织洼地等易涝地段居民向高处避难
东京都防涝基准与策略体系图示
基准1:
常规渗水、蓄水、排水措施
图:网络
基准2:
依靠大型分洪设施组织河道排水,
以维持城市基本职能
图:网络
基准3:
遇超过20年/遇的特大暴雨,
组织易涝地区群众避难
图:网络
用于“外水”转移的“主动脉”:
全球最大地下分洪系统
一般,面临区域性的特大暴雨时,往往会伴随中小规模的河流水位上涨,造成涝灾。这就需要同时处理“外水”。
东京水流来自都市圈北部的上游地区,故称之为“外水”。
“外水”治理的思路是借助分洪系统通过河流之间调蓄转移泄洪压力,即将穿过东京都市圈北部的琦玉县的中川、綾瀬川、荒川、利根川四条中小河流溢出的河水,通过地下分洪,汇入河道相对宽广的江户川。
东京的地下分洪所通过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蓄水分洪系统。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跨流域调蓄示意
图:江戸川河川事务所
这座巨型分洪设施是一条位于地下50米处,全长6.3公里、直径10.6米,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15700公里的管道。可以将它看作(当然,它就是)一座塞满水泵等调蓄设施的巨型隧道。
暴雨来袭时,这个防洪系统将会把东京漫灌的雨水分散、疏通。
整个分洪系统由筒仓、排水隧道、调压水槽组成。
筒仓共有5个,是连通排水管道和琦玉县四大河流的大型竖井。每个筒仓深约70米、宽约30.4米,是分洪系统的主要出入口。
其中,前4座筒仓在暴雨时从四大河流中吸储洪水,并通过第5座筒仓将水流导入江户川,最终汇入东京湾。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的筒仓、
排水隧道、调压水槽位置关系
图:江戸川河川事务所
东京地下分洪系统剖面示意
图:江戸川河川事务所
调压水槽,也常被人们称为“地下神殿”,是一个长177米、宽78米,总储水量为67万立方米,由59根高18米、重500吨的大柱子撑起的巨型蓄水池。
调压水槽可以起到储蓄雨水,循环利用的功能。不过,当蓄水水位过高时,中央操作室会将水槽内的4台大功率的水泵打开,将水以200立方米/秒的速度排入江户川(其排水速度可以3秒内把一个标准25米游泳池里的水抽干)
雄伟的“地下神殿”
图:建設HR
此外,东京也十分注重“地下神殿”的卫生。为防止排水管道被异物堵塞,排水系统施行严格的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排水分开,严禁污水排入。甚至,非雨季时,“地下神殿”还作为景点供游人免费参观,电影《唐人街探案3》还在那里拍过不少镜头。
《唐人街探案3》中地下神殿的拍摄场景
分散布置的“毛细血管”:
渗、蓄、排、防相结合的治水系统

按规划的75mm/h的降水标准,首都圈外郭放水路这一“主动脉”可解决50mm/h的排水,余下的部分,则需要通过遍布街头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市内下水系统承担。

东京又做了哪些减缓雨水汇集时间,通过渗、蓄、排避免雨水淤积的措施呢?
首先,在公园、学校、街道等公共场所广泛布置“透水+蓄水装置”的防涝设施,并利用空地设置小型雨水调节池。
相较于传统的蓄水池,东京的雨水调节池建设多采用架空、地埋等方式,尽可能不占用地表面积,并作为必备基础设施均匀分布于各个地块。
日本《建筑法》进一步规定建筑物需“自扫门前雪”,通过排水管、地下储水罐收集雨水,分担内涝压力。
雨水渗蓄策略 
建筑物储水罐与排水管网示意
图:网络
其次,在城市公共空间下方修建大型地下蓄水池。东京涩谷车站前广场下方就有着可蓄水3900万吨的地下蓄水库,银座大道下方有着大型排水沟。
在此基础上,在神田川、白子川、石神井川修建河流巨型地下调节池,并通过地下管网将各大蓄水池相互串联,组成东京都市区内的下水系统。
当下水道水量急剧上升时,雨水自动流入这些大型蓄水池;当蓄水池水量过高时,雨水将汇入河流。
东京涩谷车站前广场下方的地下蓄水库
图:シブヤ経済新聞
神田川地下调节池(实际为隧道状)
图:TOKYO UPDATES
神田川地下调节池区位及功能示意
图:東京都
市内下水系统作用原理与“首都外围排水系统”异曲同工,只不过规模后者更大。在东京政府的新版规划中,市内不同流域的大型蓄水池将进行连通,进一步提高蓄水能力和排水效率。
东京都市区大型蓄水池与河流治理作用原理
图:网络
最后,平灾结合。
东京利用一些防灾公园和运动场,建设了一些“兼职”的调蓄池,如和田堀6号调节池和和田堀3号调节池。这些临时调节池建于洼地,当雨势过大时充当临时蓄水、泄洪的场地。
和田堀6号调节池,日常作为棒球场
图:网络
和田堀6号调节池,
日常作为对墙打网球的练习场
图:网络
除上述泄洪措施外,东京政府设有专门统计降雨信息的部门,负责统计各地降雨数据,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图则标定引导易涝区抬高室内地坪,以防止首层渗水。
易涝地段抬高建筑方法图示
图:网络
与此同时,基于降雨和积水的统计结果,政府都会在电线杆等醒目的地方标明水位,警示大规模降水时该街区可能达到的水位高度。据此,中介公司也会将雨涝时的积水深度作为土地自然风险的要素之一,合理调整该地房价。
相应的,购房者需要结合房价和安全性决策。涝灾发生时的损失也由购房者自行承担。
低海拔洼地雨涝时可能达到的积水深度标注
图:秦野市役所
且,东京政府有着以社区为单位规划布置避难广场和逃生流线
当雨势过大时,政府会及时播报城市各地积水预报和暴雨预警,在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入口处安放挡水板,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并提前组织危险区人群按规定路线疏散避险,以便避难、救援有条不紊地展开。
东京都京岛地区的社区避灾广场
图:网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
一,日本防涝系统各类设施之间有明确的功能、分担率划分,并以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为防涝体系的设计标准,以保障常规暴雨下的城市运行。
二,日本的防涝规划涵盖宏观层面的大型基础设施到微观层面的建筑排水、蓄水,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促进自然排水和雨水循环利用。
三,日本不设泄洪区,并将雨涝列入土地安全性评估指标中,影响房价,由购房者自行决定是否承担雨涝带来的经济损失。
神田川・環状七号線地下調節池
图:TOKYO UPDATES
蓄水球场示意图
图:city.fukuoka.lg.jp
东京,是一座在火山地震带上生长,饱受灾害洗礼的城市。也正因如此,人们深刻意识到城市防汛、治水工程就是居民的生命线。
相较于美国纽约的地铁站一次被淹,修补十年,依旧进水不止,日本是在一次次的惨痛教训中革故鼎新。其水防法规、防涝对策和海绵城市设计标准,都是几十年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总结的成果。
“兰恩”越来越近。许多人都在密切关注着作为标杆的东京,它的防涝系统表现如何。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水务政策研究所教授托尔塔哈达在参观“地下神殿”时说:“如果像日本这么预防完备的国家都经受不住,如果连东京都不行,我们全都得小心了”。
更多讨论:
我们搞了一个旅行群,你可以发一句自我介绍到我们的后台,运营小姐姐会根据情况拉你进群,我们一起来走遍全球。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查看环行往期 
在非洲,我逐渐理解底层的绝望

日本电车,大力出奇迹
征稿活动:
我们希望发掘各行各业的作者和故事,深耕互联网、时尚、旅游、户外、汽车、酒类及各种快消行业者优先。
你可以:
1、在后台告诉我们您的行业、你想到的有趣选题、一小段您的文字(两百字以内即可)
2、如果合适,我们会与您联系
稿件字数:2500-3500字左右
 长期征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
长按关注 (⊙v⊙)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