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归来,小区铁门合上了。我站在门边等。总会有人出来,等呗。


朵拉伸手一拉,门开了,原来门没锁。


一家人愉快进门。


朵拉笑我:“你为什么不拉门?”


我想了想。为什么不拉门?拉门就是一下,最多就是拉不开,成本极低。现实成本极低而收益相对而言极大的事,我凭什么不做?


朵拉,我回想了一下,今天之所以我不拉门,是因为以前遇到很多次合上的铁门,没一次拉开过,所以我就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铁门但凡合着就是锁着,相当于一个if-then句式。今天看到铁门合着,我就默认状态调出来这个定式。


“你这样做合理吗?”


这样做有它的合理性,但能不能说是合理,话就长了。


拉门要把手伸出去,拉而不开会又有受挫感,我们把这些叫作成本。收益则是门拉得开就不用等,节省时间,消除不确定性。这么一讲你就知道,拉门成本很低,潜在收益很高,就算1:100吧。相当于说,我拉100次门,只要有1次拉开,就算打平。少拉一次多开一次都是赚。你说我该不该拉?


“不拉吃亏。”


是的。但是,你觉得,我一看到门合上就站在旁边等着,有没有想过这么多?


“不像。”


对,我想都没想。因为我被那个门合则必锁上的思维定式支配了。你看过《三体》,里面讲过一种思想钢印,把想法灌输进你的思想,终身不移。说起来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其实跟我这个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打造的各种思想钢印支配着,时刻都支配着。


“它有什么不好?”


在思想钢印支配下,行为是个开关,只有开与关,是与否。可现实不是开关,更像是车流,时快时慢,时停时动,还有不少事故。车流的背后有很多因素驱动,表面上对我们则表现为概率事件。这门只要合着,绝大概率就是锁着,但偶尔也会没锁。


我今天做的事,就是拿定式去套现实,结果没套上。


“门是我开的。Hia hia hia, Daddy you are a dummy.”


我不傻,我只是没套上而已。你知道为什么门是你打开的吗?


“我聪明。”


你可能是聪明,但开这扇门靠的不是聪明,靠的是大自然给你内置的一个开关。这个开关的名字叫做:


见门就开开看。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这样一个开关,大自然用这个开关驱使你们去发现,去学习。见门就拉一把,所有结果自然而然加起来,就变成了你们的成长经历。


“你这个开关去哪儿了?”


这开关我也有,我也是小朋友变来的。但是,人的年龄越大,这开关用得就越少,而通过它学到又固定下来的其他开关用得就越多。


小朋友主要靠探索,成人主要靠经验。


“靠探索是不是比靠经验好?”


不是。如果靠探索绝对地比靠经验好的话,大自然会保证实现大家都只探索这个结果。经验用不对地方就像爸爸今天这样守株待免,但用对地方就是捷径。谁能说走捷径不好?


“有经验的大人如果也探索,是不是很厉害?”


如果有这种人的话,会很厉害,但世间难有双全法。成人靠经验,主要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大自然的驱使。成长是从探索获得经验。这是从外部来说的。从内部来说的话,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大脑里搭建对应的神经回路,逐渐固化下来。成人做大多数事情是不过脑子思考的,因为这些固化的神经回路直接就把事给办了。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


想要获得探索的好处,成年人主要不能靠自己去探索,而是想办法分享年轻人从探索中获得的好处。最简单的就是投资于年轻人。


年轻人每扇门都要去拉一拉,成年人不要去阻止他们,说这些门我都拉过了,拉不开的。说这种话,也许有岁月凝结而成的智慧,但对年轻人没好处,对自己也没好处,就是过过嘴瘾。不如帮助他们置办行装,带上食水,再贴补点路费,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去试着拉门,谁知道在哪儿就能拉开一扇门呢。


这种事,在整个社会,就叫作成年人投资于年轻人;在我和你之间,就叫作养育。


“你想分享我探索的好外,那我能从你的经验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经验用对了是捷径。捷径越多越好。但经验用错了是枷锁,只用经验会把你变成套中人。所以,合理的做法是一句话。


前半句话是:你要多知道别人的经验,增加走捷径的机会。


但是,你永远不要忘了后半句话:


同时,总是要抱有适当的怀疑(with a healthy dose of doubt)。


“你讲的这些也是经验吧,对这些我该有多少怀疑才是适当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