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微信上个月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
那就是微信为公众号增加了“朗读”功能,如果你不想费眼看长篇文章,可以选择朗读即可,在开车、上下班路上或睡前等场景比较实用。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在打开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页面的右上角,点击三个小点。如下图所示:
这时候,会弹出一个对话选择框,点击第二排的“朗读”按钮,如下图所示:
稍等片刻,系统会进行文字智能识别,然后会有一个男声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文字的朗读,如下图所示:
如果暂时不方便听,还可将文章加入“稍后听”,可在微信界面下拉“最近播放”中的音频找到该文章。
这时候,你可以退出微信页面,使用其他应用小程序,比如导航,但朗读页面没有消失,会自动缩小到屏幕的左上角,继续文字朗读。如下图所示:

你如果想不听文章了,直接点击缩小图标上的小“X”即可关闭。
不过,我个人觉得,机器人除了男声,要是有女声就更好了,甚至可以像导航一样,选择你喜欢听的声音。估计男生用导航,选林志玲的声音比较多吧!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分界线----------
昨天写了“市价1500万的设备,院长吃1600万回扣(可点击蓝字回顾),不少读者问我,既然医疗行业如此腐败,自己的孩子将来还能学医吗?
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明确一定,读我文章的大多数人,应该都属于草根阶层。草根只是个俗称,准确的说是社会底层或社会中层。
底层想跨越到中层,中层的想保住阶层,并希望再往上跨越到顶层,这是大多数人的追求。
在任何发达国家,医生、教师、律师这三个职业,都是标准的中产。如果不是,那不是这个职业有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有病,有病就要治,治好就对了。
先说中产跨越到顶层。
在阶层日益固化的时代和地区,中产能够给下一代提供的资金、资产、人脉等资源都非常有限,和顶层所需相差十万八千里。
晋升顶层这条路靠的是天赋和运气,缺一不可
天赋,有可能来自遗传基因,有可能来自基因变异,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天赋和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比如莫言,就算他拼命努力,也成不了马斯克。
运气,就更说不清楚,所处的时代、地域、遇到什么人、遭遇了什么风口等等,都算运气。
你把霍金弄到咱们这,他一样会一事无成,不但残疾,连话都说不出来,关键是不能站起来给领导敬酒。
这条通常顶层的路,可遇不可求。成功跨越者当然有,只不过比例太低,比如马云,马斯克,亿万人里,屈指可数。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准则,成功不能复制。如果能批量复制的成功,那就不是成功,而是智商税。
回头过来说能不能学医。
图片来源电影《中国医生》
学医是很苦很累的一件事。
首先是学历。
往前四十年,读个医专,就可以当医生。现在临床医学,本科进县医院基本不可能,起码要求是硕士。地级市以上的医院,一般要求博士。华西医院这种级别,要求海外名校博士。
其次是科研。
当医生,一辈子必须不断跨越的是职称,每进阶一级,都需要科研论文做基础支撑,越是大医院,要求越高。除了科研,还要求你会搞关系。
有些地方的医院评正高,还必须出国当一两年的访问学者。
所以当医生,需要终生学习钻研,要能跟上世界医学发展的步伐。
有人说,我就在小县城当个医生,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不行吗?
当然行,要稳稳当当的进县医院,先读个好一点的医科大学硕士,慢慢从住院医生熬到门诊医生,也算不错。
从收入上来说,医生在县城不算低,和公务员差不多。但是优点在于稳定性比公务员更高,毕竟吃的是技术饭。
从社会地位上来说,医生在小县城,找对象和交朋友,都很容易,谁还没有上医院的时候呢,有熟人总比没熟人强,所以社会地位也不会低。
但是县城的医生,一定比其他体系内同等的工作更辛苦,这一点是很多外行人不清楚的,也容易忽略的。比如混到40出头,医生的工作强度不比30岁轻松。而体系内的同龄人,可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养生,如何发展业余爱好了。
而这个缺点,反过来恰恰又是优点,因为辛苦,所以职业的稳定性更强。说难听点,一个四十岁的医生换一家医院,一样可以过的不错。但一个科长被裁了,上哪去找工作?
有得有失,才正常。
学医很苦,除了极个别完全出于理想的目的,绝大多数的二代们不会选择这个职业。
这里的二代是指顶层的后代。家里有个千万资金,数套房子,一个不大不小的企业,都不算二代,只能算是中产的上层。
正因为二代们不会竞争,但他们又离不开医生,所以这个职业非常适合中产。
我想我大致把这个职业说清楚了。
从投入和产出比来说,医生目前不是最优选。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投入产出比的概念,这是决策系统的基本思维。
比如,同样念书到川大硕士毕业,学医的硕士,如果不再读博,大概只能留在成都周边郊县的医院。在三十岁之前,收入的整体水平不高。
但同样是成都的电子科大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比如程序员,可能进大厂,收入在三十岁之前会甩医生几条街。
这个原因是行业引起的,和你个人怎么努力没关系。

因为互联网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是几乎完全市场化的行业。
但医疗行业完全不是。
如果是在美欧,医疗是完全市场化的。

市场化简单来说,就是医院的定价,医生的工资,不是谁定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
国外,最好的医院都是私立医院。
当然私立医院也分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两种。其中非盈利性私立医院,占美国所有医院的85%。
非盈利性不是不赚钱,而是赚来的钱投资者不能拿走,只能用于社区服务,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科研等。
私立医院能发展好,只有一个原因,灵活的机制,这个就不详细解释了。

那为什么国内的私立医院发展了几十年,始终发展不起来呢?
比如你开了一家私立医院,广告可以狂轰滥炸,这没问题。
但最终你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医生。
优秀的医生在公立医院,假设人家年薪50万,你开100万,以前,能来的很少,因为医生还有其他工资外的收入,或许并不比100万低,关键还稳定。
现在医疗的反腐,很多医生的实际收入是减少的,所以他可能来,前提是他非常想挣钱。
有医生,还要有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医院是国家投入,私立医院只能自掏腰包,而且价格非常昂贵。假设解决了设备问题,这个就暂且不谈。

私立医院,必然要突出服务质量,别的地方排队,医护脸色不好看,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只要花钱招好的管理人员,开更高的工资,都不是问题。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病人从何而来。
显然,富人才会来。因为你设备自掏腰包,高薪挖人,没有任何财政资金,运营成本就必然很高,自然收费就很高。
就算能刷医保,但很多费用是医保不能报销的,所以穷人不会来。
那么富人会不会来呢?
你医院刚开张,尽管挖到了名医,但是相比于公立大医院来说,还差很远的距离,所以富人有小病或许会来体验,但是大病他依旧会选择大医院。
仅仅看小病,就无法收到足够的费用。
所以私立医院就会陷入恶性循环,高投入,低产出,而且需要不断投入以挖更多的名医,不断靠名医的科研产出来提升医院的排名。
这些也不是问题,国内真正有钱的人多,这点钱都不算事。
最大的问题是信心。民营企业缺的就是信心。
所以,目前来看,私立医院只有少数技术含量较低的专科类医院,相对成功,甚至能上市。比如眼科,产科,男科。
但尽管如此,这些医院在真正的医疗实力上,离公立医院还相差甚远。
医院和大学非常类似,国内的私立大学发展也30年了,但发展依旧不好。
但一切事物的发展,我们不能只看现在,也不能只看历史。
如果只看现在和历史,欧洲就还在黑暗的中世纪,不会有思想启蒙和工业革命,中国也就还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70年代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厂能做到阿里巴巴,华为的规模。也没人会想到,一个工厂的技术员,可以年薪百万千万。
不远的将来,医生这个职业,应该和国外的差不多,收入和地位是中产的标杆,远超公务员和其他职业。
昨天文章里我写了,美国的医生不容易当,必须先读完4年生物、化学、物理相关本科,再读4年医学院,合格后再当3~7的实习医生,考核合格才能正式医生。这时候医生基本都是30岁以上,收入直接就是中产水平,2021年美国医生的平均年薪为33.9万美元
年薪33.9万美元在美国是什么水平呢?
根据2019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全职工作的年平均工资约为5.6万美元,33.9万美元的年薪在美国属于较高水平。
在硅谷,程序员的年薪通常较高。
根据Glassdoor网站数据,谷歌的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大约在14万美元至25万美元之间。
根据PayScale网站数据,脸书的软件工程师的年薪一般在11万美元至26万美元之间。
根据Glassdoor网站数据,苹果的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大约在14万美元至25万美元之间。
通过这个对比,不难看出,医生的收入与成为医生的难度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如果长远来看,个人以为,学医是个好的选择。
最后,想说一句,现实很沉重,但理想还是要的,万一就实现了呢!

速度加我
难得君

大家好,我是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微博@难得君。
难得君原创文章:

市价1500万的设备,院长吃1600万回扣

愚蠢的人不会善良

刚刚,北京红会又一个细节曝光

一场暴雨冲出3000具骸骨,真相令人泪目

人性,说穿了就是残忍性

马院长真的那么令人厌恶吗?

应该感谢农民兄弟不杀之恩

不一样的必读书单

男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床功”?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