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为什么排不进四大名著?》继续补充几句。
封神这部书及其电影衍生品,现在最好与另一本著作掺和着读,你会大开眼界,脑洞大开,更全面深刻的理解那个上古时代的巨变。

这部书就是去年大热的《翦商》,作者据说今年病危,差点与世长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写作该书过程中,他实地考察了大量殷商遗址的证据,脑补出当时的黑暗、血腥和绝望,以至于整得人都变抑郁了,心情影响身体。
我说说我的看法。《翦商》这本书其实并不是严谨的史学著作,很多作者脑补和再创作的地方。这个没办法,因为现存考古证据不足,大量的空白只能靠人推理和想象,批评者认为民科色彩很浓。我认为这是一种新创作风格,像《万历十五年》或者《明朝那些事》,更准确的说是历史文学,真实地展现商周之变的“封神演义”。
一、封神榜是什么?
封神榜,是一张榜,一张名单,一个大计划,一个大项目。
制定者是三教掌门,也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执行者是姜子牙(其实暗线应该还有申公豹,类似于地下工作者,作为反派不断四处煽风点火。如果没有他,仅凭姜子牙也完不成封神大业)。
具体执行的项目就是商周之变,武王伐纣,借助这个机会,把五湖四海几乎所有的仙人都卷进来,应来尽来,来了就别想走。
通过一场天人大战,地上是商周两国大战,天上是截阐两教大战,大部分的参与者都得战死,死亡之后才能被封神。凡是封神榜上有名的,叫劫数难逃,三教掌门预定的死亡名单,书里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
为什么呢?《封神演义》的设定,人有魂魄,仙有元神,只有肉身死亡之后,元神和魂魄会被百灵幡指引招入至封神台,封神台上供着封神榜。最后由姜太公大封诸神,组建天庭,分封天庭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
也就是,神,大多数是没有实体的,是一种有意志有思想的灵。正是因为由仙变神成为灵,他们受天庭纪律的约束,也不能随便下凡到人间。
有没有不死也封神的?极少,这叫肉身成圣,相当于作弊模式,需要泼天的造化。整部封神演义,提到的只有七个人,李靖、哪吒、金吒、木吒、雷震子、杨戬、韦护,这七人没有战死,也被封神。
二、谁没被封神?
武王姬发没有被封神,他自始至终是个人,封神大战之后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是大周的开国元首。(他的敌人纣王死了,反而被封为天喜神)

姜子牙也没有被封神,他自始至终也是个人。为什么封诸神不封自己?因为他没战死,还要留在人间辅佐周朝,被武王分封在山东北部,是山东人的祖先,齐国的缔造者。
这就像《水浒》一百单八将,唯独没有晁盖,因为晁盖是引领梁山群雄的人,是药引子,但不是药。同理,姜子牙自己不是神,他是封神之人,不是官但见官大三级,所以留下一句谚语,“太公在此,诸神退位”。
三大教主没有被封神,他们是封神计划的决策者,是幕后老板,他们只送自己的弟子去封神。三大教主是上古圣人,修仙之祖,封神中的大罗金仙们几乎都出自三教主门下。按书中说法,万仙阵大战之后,被鸿钧老祖带走了,不再出场。按道教的说法,三大教主就是三清,在道教教义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鸿钧老祖,鸿钧是出现很晚的概念,正统道教只拜三清)。
道教拜的是三清四御,三清就是最高精神领袖,而政治领袖玉皇大帝只是四御之一。
三、什么要封神?
秩序!秩序!秩序!
天庭,就是天界政府;
天条,就是天界法律;
天神,就是天界官员。
这一切,其实就是从无政府状态中创设新政治秩序。
根据书中的设定,盘古开天地,是奇点,相当于物理学上的大爆炸,发生在200亿年前,诞生了我们现在的宇宙。
然后经过数以亿计年份的演化,生命诞生了,万物生长,最终人类横空出世(女娲造人)。
世间有智能的高级生灵大致分为三界:
1)人,万物之灵长;
2)畜,动物,书中被贬低为“披毛带角,湿生卵化”;
3)妖,妖应是动植物甚至物件变异的品种,有类似人的情感和意志,会一定异能,类似于漫威宇宙中的变种人X战警。例如梅山七圣、轩辕坟三妖。书中妖的地位很低,往往被利用,被剥削,被杀戮,最典型的就是九尾狐狸精,完全是女娲干脏活的白手套,最后还遭灭口。
超越人畜妖三界之上的,就是寥寥几个先天圣人,封神宇宙的最高存在。他们是开天辟地的创世者盘古(已死),鸿钧老祖,女娲娘娘,三圣人伏羲、神农、轩辕,三教主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各物种都有天赋秉异的精英想提升自己,有一个上升通道,就是修仙。

三大教主就是教导、指引弟子修仙的宗师,他们大开法门,广收门徒,形成修仙之道的阐截二教。
只要遵循一定的套路进行学习和修行,人畜妖均可修成正果,成为大罗金仙。成仙之后,长生不老,神通广大,可以说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爽歪歪!
当然修仙之路也是漫长和艰苦的,往往需要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时光到了商朝时,修成的仙已经有很多,遍布山野,仙多是非多。他们占据名山大川,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时不时干预人间事务,甚至卷入权力斗争,翻云覆雨,王朝兴替,总之是无法无天,人仙杂处,人间和仙界的秩序均很混乱。
这其实是影射人类初期的无政府阶段,纯粹的自然状态,不是美好的乌托邦,而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所以文明发展必须建立秩序,国家和政府出现,自然状态终结。
于是,三教主共同商定封神榜,目的就是授权玉皇大帝组建天庭(政府),设立天条(法纪),把人间与天界分开,各有秩序,互不相扰。最关键的一步是由仙变神,封神意味着纳入编制,成为天庭的公务员(打工人)。
何其难也!对凡人来说成神是提升,但仙家基本都不想入编,人家修炼了成千上万年,好不容易成为自由人,现在不由分说统统吸收进体制内,当公务员,被天条约束,受玉帝领导。体制化,谁愿意?
一是不自由。仙,逍遥自在,为所欲为;神,有职守,有责任,有纪律,有处罚。
二是不平等。
仙,在封神里没有明确的等级,只有师傅、师兄弟等辈分的差别,人格基本平等;神,是天庭的公务员,政府有严格的官秩等级,上下尊卑,官大一级压死人。

苦不苦?人类文明从无政府的混沌中出走来,就是如此,牺牲巨大,演化出国家、政府、法律,社会获得了秩序,但牺牲了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和平等。
既然普遍抵触,所以三教主才秘拟封神榜,设局套住各路大仙,毁灭其肉身,没收其道行,收纳其元神,让他们不得不服从,最终走上封神台,进入天庭编制。
这就是封神计划的秘密:在人间是武王伐纣,以周代商;在天界是由仙变神,组建玉帝为首的天庭政府。
四、阐教与截教

阐教截教都是架空的,有人认为作者许仲琳是影射道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全真派(王重阳)与正一派(张天师)。
你仔细读书,会发现两教其实没有实质区别,都是一个祖师爷教出来的,教义、法宝、修仙法门没有不同。
那为啥撕逼?唯一的区别就是收徒的范围。
阐教奉行“人类中心论”,以人为本,自视为“盘古正宗”,昆仑一脉招徒只收人族,认为只有人类才配修仙得道,畜、妖等皆为旁门左道。
截教奉行“众生平等论”,认为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没有孰优孰劣,都有修仙得道的资格,所以碧游宫招收弟子只看机缘,不分物种。
所以书中阐教门人常嘲笑截教: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阐教人士往往充满傲慢与偏见,而且对截教道友出手极狠,动辄杀戮,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畜生不是人。
价值观不同,种族歧视,这是两教分裂,最终反目的根源。
巧合的是,阐教支持的周,以人为本,是重视人伦的宗法体制;截教支持的商,奉行泛神论,是重视祭祀的神权体制。

以现在的眼光看,截教讲的是众生平等,有教无类,无疑更符合现代文明的价值观,与之相近的是白左的动物权利论,但在古代,人是万物的主人,畜生只是工具和食物,于是把截教塑造为大反派。
其实,截教在通天教主的治理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教无类,万物皆可成仙。门下弟子不仅人才济济,功夫也了得,四大弟子和随侍七仙,都已达到玉虚宫十二金仙的水平。
三霄仙子布下九曲黄河阵,陆压遭擒、燃灯逃跑、十二金仙集体团灭,整个阐教被吊打。十二大弟子被俘,削顶上三花,最后是他们的师傅,以大欺小,胜之不武。
最后通天教主集结门下所有弟子,摆下万仙大阵,阐教人士观阵感叹:今日方知截教有着许多人品,吾教不过屈指可数之人!
阐教怎么赢呢?作弊呗,二打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还勾结境外势力,联手西方教的接引、准提(影射的是佛教),才打败通天教主,完成封神榜。
五、纣王
纣王本来就应该是费翔那个样子。
历史上真实的殷寿,智勇双全,雄姿英发,颜值惊人,荀子的描述是“长巨姣美,筋力超劲”,司马迁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纣王不是昏君、暴君,相反是野心勃勃的一代雄主。他对内加强王权,削弱祭司干政的权力;对外讨伐东夷,拓张商朝的版图。
纣王是一名改革家,据史学家统计,整个商朝在纣王执政期间,人祭人殉次数是最少的,武王伐纣列了纣王六条大罪,其中一条就是指责殷寿不尊古制,荒废祭祀。而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后占领朝歌,首先就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祭仪式,实际上是变相屠城,以祭神的名义把不服的商人杀掉一大批。
与纣王最相似的一个人物就是隋炀帝杨广,本身都是才姿绝伦,但是因为得位不正(纣王和炀帝都不是嫡长子,殷寿是第三子,生他的时候母亲被扶正,才勉强作为嫡子继位),极度渴望建功立业,证明自己,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而且都因为本人的智商和口才实在太厉害,“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刚愎自用,最终众叛亲离,成为亡国之君。
纣王被后来史书丑化成那种鬼样子,逻辑都不自洽,又昏庸,又残暴,又好色,又好战,原因只有一个,他被打败了,是个失败者,失败者没有辩护权。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才气太高,野心太盛,步子太大,扯得蛋疼,是殷寿、杨广这些另类“雄主”的命运。

六、妲己
关于妲己,名字是错的,她的名字叫己,出自有苏氏部族,姓苏,真名应叫苏己,而不叫妲己。妲己是她的绰号或者尊称,就像武王发、周公旦,“妲”的古文意思是又黑又美,“妲己”称呼的含义就是“黑美人己”。电影《封神》让一个白种人样扮演妲己与史实并不相符,她其实更类似于吉克隽逸那种黑美、野性、风骚、充满异域风情的女性。
甚至不排除妲己是个黑人的可能,因为殷墟考古在祭祀坑中发现过大量黑种人的头颅。也就是,在殷商时代的中原地区,是有黑人活动的。他们从遥远的非洲大陆是怎么来的?原因尚未查明,可能是迁移,可能是战俘,也可能是奴隶贸易。(唐朝的昆仑奴有信史记载,事实上黑人踏足东方的时间比想象的早得多)
电影没有把妲己塑造为红颜祸水,是对的,历史上妲己也不是,那纯粹是后来周人的抹黑。
武王列的罪状里有一条,听信妇人,牝鸡司晨。但是,商朝女性地位本来就是非常高的,不但可以干政,甚至还能统兵。早期商王武丁,有一个妻子叫妇好,还做过三军统帅,率领商朝大军对外征战。妇好墓现在已经发掘出来,很多考古证据,由此可见上古时期商朝的女性地位。
周代商之后,特别讲究宗法人伦秩序,强调男权父权,男尊女卑,逐步定格,而女性地位的自由落体式的下降,则是从宋朝理学兴起开始的。
要我说,纣王和妲己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Soulmate,电影也展示这一点,殷寿明知妲己是妖,宁可烧毁宗庙也要留她在身边。这一幕,非常棒!
把纣王宠妲己,归结为好色,实在是太幼稚了。
纣王想改革,想夺权,夺比干、箕子、微子这些旧贵族的权,夺祭司集团的权,那么他能信赖重用的,只能是新势力。像费仲、尤浑这种寒门出身的近臣,此外就是枕边人,所以与妲己沆瀣一气,开夫妻店。
当年的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也是这种关系,不仅是炮友,更是战友。李治想伸张皇权,必须排除长孙无忌、褚遂良这群顾命老臣,元老派树大根深,盘根错节,他能借助的只有后宫的武媚娘和年轻官僚李义府等人。床上合伙造人,床下合伙杀人,灵与肉的双重痴缠,Soulmate,你说武媚娘与李治的关系能不铁吗?所以武氏独宠后宫,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和女儿。
我想到一首诗:江上有奇峰,隐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妲己就是商朝的那座奇峰,偶尔露峥嵘,一出手就干掉了皇叔比干等一帮元老。
七、伯邑考
为什么要说一说伯邑考?
因为我看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正直、纯粹、温暖,堪称封神宇宙中最大的悲情人物。
伯邑考肯定不是他的真名,他父亲叫姬昌,他弟弟叫姬发,他怎么会叫伯邑考?(本文的称呼是约定俗成,其实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姓名叫法统统是错的,正确的应该叫周昌、周发。姬是姓,周是氏,古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同理,姜子牙应叫吕子牙,嬴政应叫赵政。)
伯邑考,正名应该叫姬伯邑,或者姬邑。伯是虚词,意思是他是嫡长子。周人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缔造者,一贯重视嫡庶长幼之分,伯仲叔季,在名字中出现,指的是排行顺序。伯邑,这个名字意味着他是西伯侯的嫡长子,是西岐法定的、天然的、无争议的继承人。

考,这个字一般不会出现在活人的名字中,通常是在祭祀先人时用的尊称。先考妣,就是故去的先父先母,“考”的含义是父亲。但是伯邑考死的时候,没有结婚,没有后代,这个字,应是后世周王在祭祀先祖的时候,把他当成亲生父亲一样去祭拜。

为什么呢?因为姬伯邑为大周崛起,为以周代商,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大牺牲。这种贡献之巨大,以至于武王姬发的后代们,把大伯姬伯邑也尊为直系血亲。
姬伯邑,不但抛弃自己嫡长子继承人的身份,还自愿去做了纣王的人牲。

人牲就是活人祭品,他不但被杀,还被肢解,然后剁为肉酱,做成肉饼。这不是演义,而是真事。

更惨的是,根据很多史料,姬伯邑的肉,不仅仅是演义中他父亲姬昌吃了,他的兄弟们包括武王发、周公旦等,都分食之。作为殷商对周氏部族的忠诚度考验,嫡长子甘做人牲,父亲兄弟分食其肉,表示臣服,纣王才放过姬昌一马。(这应该是上古祭祀的风俗,后世也有遗续,西汉时,刘邦吕后曾诛杀功臣彭越,也是剁成肉酱,然后分送给各地的异姓王分食)

《翦商》书里推断,武王后来常常做噩梦,午夜梦回,不知道是否看见长兄魂兮归来?在伐纣胜利之后不久,姬发就病逝了,留下幼子,才有周公辅成王的精彩故事。
而弟弟周公旦,史书上记载他多次呕吐肉食,留下个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哺,更可能是食人肉后遗症,在吃过长兄的人肉之后,睹物思人,一吃肉就条件反射地呕吐。

《封神演义》里写伯邑考之死,令人垂泪:
妲己色诱伯邑考不成,便污蔑伯邑考调戏她。纣王被伯邑考琴音中的忠君爱国之意打动,又进谗言说伯邑考进献白猿意图行刺,伯邑考以猿猴野性说服纣王,妲己又命伯邑考再抚琴一曲。伯邑考自知难以脱身,存心赴死,抚琴讥讽纣王,曲罢之后以琴击打妲己,慷慨赴死。
纣王命人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妲己进言做成肉饼给姬昌吃,试探其是否能明祸福,辨阴阳。姬昌已通过八卦卜算出伯邑考之死,也算出了纣王把儿子的肉做成了肉饼。肉饼送到,姬昌忍住悲痛,连吃三饼。纣王相信了姬昌是忠臣,加上费仲、尤浑收了贿赂,一再说情,纣王便放他归国。姬昌回到西岐之后连吐三口肉羹,那肉羹掉到地上,变成三只小白兔。
小白兔,圣洁纯良之物,它是伯邑考的象征。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