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森鸿
编辑 / 叶方
新王加冕——这可能是不少人看完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时,对迪王的印象。
比亚迪是有这样的底气的。
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是全球首家达成这个量级的车企。
当大部分新能源玩家还处于销量爬坡期时,比亚迪已经手握一张 500 万辆市场体量的底牌,至今增幅远超整个行业:

  • 从第一辆新能源车下线到第 100 万辆,比亚迪用了 13 年;
  • 第 100 万辆到 200 万辆耗时 1 年;
  • 第 200 万到 300 万辆仅用了半年;
  • 如今抵达 500 万辆的里程碑,比亚迪只用了不到 9 个月的时间。
光鲜亮丽的背后,也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

这次仪式现场,也唤醒了王传福内心感性的一面,谈到比亚迪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一度哽咽。
「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滑,尤其是到 2019 年,净利润只有 16 个亿。但是在研发上,那一年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投了 84 个亿。」

「很多人说我们造新能源汽车就是在烧钱,比亚迪也一度将活下去作为主要目标,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是比亚迪走了二十年,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在比亚迪制作的一支「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主题视频发出后,理想汽车投资人、美团 CEO 王兴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支视频,并言:「热泪盈眶」。
毫无疑问,这是属于汽车圈的比亚迪时刻」。
但热闹归热闹。汽车之心更关注的是,当我们在看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时,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01 
看一种坚持
从 2003 年专注新能源赛道至今,到押注插混技术 10 年时间、连续 10 年的销量不振,甚至是在现金流危机之下,比亚迪依然没有放弃。
2003 年收购西安秦川时,王传福放话:「西安秦川可作为进军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之切入点。」
2006 年,比亚迪第一款搭载磷酸铁电池的 F3e 电动车研发成功,但由于当时政策的不完善、技术的不成熟,一直到 2008 年,比亚迪首款混动车型 F3DM 上市,成为了全球首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量产的车企。
但这一成绩并没有换回消费者的认可,两年时间 F3DM 的累计销量只有惨淡的 417 辆。
从 2010 年至 2019 年,比亚迪平均年销量为 46.2 万辆,平均净利润只有 18.9 亿元,但研发投入高达 434 亿元。
这十年期间,整个燃油车市场的渗透率持续上升,大部分传统车企都能够吃到市场的红利,唯独只有比亚迪的销量连续刷新低,连续高投入的研发也曾让多名比亚迪研究院核心技术负责人出走。
2014 年比亚迪 20 周年大会上,王传福当着 700 多位高层员工掩面而泣,希望大家理解技术对比亚迪的重要性
「那是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已经不知道后面要怎么办了,当时的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
2010 年 ~ 2019 年,可以说是比亚迪黎明前的黑暗,连续十年的销量不振,技术投入没有产出。
2019 年,比亚迪年销量为 46.14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为 21.94 万辆,占比不到 50%,净利润历史最低只有 16 亿元,但比亚迪在这一年研发投入高达 84 亿元,占据营收比例 6.59 %。
这一比例相当于宝马的研发投入水平,其当年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是比亚迪两倍。
同一年,比亚迪的野心还伸向产能扩张(长沙、中山、西安新增工厂)、研发磷酸铁锂技术刀片电池、独立 5 个弗迪系公司,垂直整合供应链。
一方面是持续走低的净利润,一方面是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
王传福也曾害怕选错方向。
2018 年 DM 混动技术研发至第三代时,王传福差点走不下去,因为当时中国新能源车这个市场插电混动的份额很小,技术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突破,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2018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 100 万辆,同比增长 61.7%,但插混车市场容量极小,仅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 21.6%(27.1 万辆)
「那时候很多车企陆续放弃了插电混动的研发,比亚迪内部也曾提出放弃,但我还是拍板要继续做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做错了,我也认,所有可行的路线我们都试了一遍。」王传福表示。
这种投入终于迎来了回报。
2021 年,比亚迪的混动车型销量达到了惊人的 27.39 万辆,同比 2021 年翻了 4 倍多,虽然 DM 混动车型只占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45%,但与 EV 纯电车型的 1.4 倍增速相比,混动车型是比亚迪在 2021 年实现销量逆袭的关键。
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对新能源赛道的坚持,是比亚迪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原因。
2021 年,比亚迪推出了 DM-i 超级混动技术,搭载 DM-i 混动的秦、宋等车型都成为热销车型,在各自领域拿下销冠,而其他品牌却在最近两年才量产推出 PHEV 混动车型。
销量数据上,2023 年至今比亚迪月平均销量达 26.1 万辆,累计总销量达 182 万辆,接近去年全年销量(180 万辆)的同时,距离今年 300 万辆年销量目标已经完成 61%。
凭借前瞻预判与技术筹备,比亚迪已经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这是王传福坚持了 20 年所换回的结果。
02
看一种勇气
无论是成为全球首个停产燃油车的汽车公司,还是采取油电同价策略,从燃油车手里抢客户,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比亚迪的决心和勇气。
首先是用混动带来的销量转折点
比亚迪,是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日系垄断地位的中国车企,发布了 DM-i 超级混动平台。
王传福曾表示,如果说纯电动车重点解决了增购需要,那么插电混动则有效解决了更多家庭首购和换购需求,对庞大存量燃油车市场,形成了明显替代效应。
以比亚迪秦 plus DM-i 为例,其 9.98 万~14.58 万元的售价,直接切入了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梯队的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车型的价格带。
同时,比亚迪秦 plus DM-i 的使用周期成本能做到约 20 万元,同级丰田卡罗拉的使用成本在 26 万元左右。
从结果上来看:
  • 在 2020 年前,日系 HEV 车型占市场主流,丰田与本田的混动车型销量占据了中国混动市场的半壁江山;
  • 但在 2021~2022 年,日系混动市场份额下降了 13 %,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提升 16.5%。
其次是提升品牌价值的高端化
从 2005 年下线,最高售价不到 10 万元的 F3,到售价 30 ~ 60 万元,对标 BBA 的腾势、面向硬派越野市场的方程豹品牌,以及售价百万元的仰望品牌。
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王传福心里最认可的,还是豪华品牌,想通过对标豪华品牌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从细分市场来看:
  • 仰望将采用比亚迪的最先进科技,以最高昂的售价实现极致性能;
  • 方程豹则聚焦 40-60 万元级个性化市场,首款车型方程豹豹 5 将在性能上对标奔驰 G 级车。
  • 腾势 D9 在连续 5 个月销量破万之后,腾势 N7 在燃油车领域对标奔驰 GLC、宝马 X3、奥迪 Q5L 等产品,后续腾势还将推出一款行政轿车轿车和轿跑产品,定位上分别对标奔驰 S 级和保时捷 Panamera。
技术层面上,在电池、车身电子系统已经完成了「全栈自研」的比亚迪,在车身控制、动态调节、车身刚度等层面下手了,推出了能够原地调转车头的「易四方」技术,以及能三轮行走、原地起跳的「云辇系统」。
最后是迎战新能源下半场的智能化
网友常开玩笑说「比亚迪卖的是电动车,特斯拉卖的是智能车,认为智能驾驶是比亚迪最大的短板。
如今,比亚迪已经有一条较为清晰的路线:先靠供应商补缺口,再逐步将自研团队推向台前。
供应商层面,比亚迪「DNP」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基于地平线征程 5 打造,搭载 11V5R 传感器,配备觉非科技高精定位服务,由东软睿驰提供域控制器,将于今年三季度上车新款比亚迪汉。
自研层面,比亚迪已经开始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自动驾驶芯片等核心部件进行自研,并计划年内量产多相机融合的 BEV 感知模型,目前已经有一支超 300 辆车的研发车队。
从押注新能源路线,到全面冲击高端市场,再到抢人、抢技术、抢时间的智能驾驶,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竞争市场上,比亚迪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足够的勇气。
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超过 9 万名研发工程师,11 个研究院,平均每个工作日可以完成 15 项专利授权。
正如王传福所说,2014 年,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在连续下滑,遭遇了史上最严苛的 12 连降,我们的产品不被认可,技术不被认可,服务也不被认可,许多中国品牌命悬一线,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坚信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终将到来
现在来看,比亚迪用混动的技术红利换来上半场的竞争优势,而下一个技术周期,是在高端市场实现反哺,以及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实现超车。
03
看一种格局
在王传福 20 多分钟的演讲中:68 次提到中国,59 次提到汽车,32 次提到新能源,17 次提到世界。王传福以「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为作为演讲结尾,更是掀起了这场活动的高潮。
在微博上,大 V @理记则评论:王传福的这次演讲,无论是从立意、用词、结构、高度,堪称是 2023 年度最佳演讲词。全文分三段,只有第一段是讲比亚迪自己的事,其余两段讲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和展望,一下子格局高到天上去。
在比亚迪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宣传片里,视频回顾了七十年前国内第一台汽车下线至今,几乎所有品牌的重要时刻。
这其中,不仅有见证中国汽车起源的传统车企,也有奋力追赶的造车新势力。两者既代表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体系能力,也代表目前全球汽车智能化的最高水平。
在资金和人才的储备量上,垂直整合是比亚迪最大的优势。
而供应链资源又是一汽、上汽和吉利这类的传统大型主机厂的优势。
新势力玩家因大胆投入而加速推进了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
无论是三电技术还是高阶辅助驾驶,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有足够与海外汽车品牌比拼的底气。
正如王传福所说,过去中国汽车品牌一直苦于追赶市场趋势,没有一个自己的世界级的品牌,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并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汽车产业不再被「卡脖子」。
换句话说,相互内卷是每一家车企必不可少的修炼课,也是中国汽车品牌集体狂奔的缩影。
丰田「拜师」比亚迪、大众中国投资 50 亿元牵手小鹏、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零跑与海外车企洽谈技术合作等,这些案例都足以说明,中国汽车品牌,开始对全球汽车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这个全球庞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1% 花了 10 年时间;2016 年到 2019 年渗透率提到了 5%;2020 年起,中国新能源的渗透率连续两年实现了翻倍增长,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 32.4%。
王传福表示,预计 2025 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增长到 60% 以上、占全球份额的 70%,而比亚迪也将与吉利、长城、一汽、蔚小理等一众品牌一起,为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而努力。
对比亚迪而言,二十年坚持迎来向上突破。
比亚迪第 1 辆新能源量产车是 F3DM,第 500 万辆是腾势 N7。
第 5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是比亚迪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一个新开端。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民品牌,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比亚迪时刻
「新能源不可逆转,中国品牌大有可为。」我们期待比亚迪 1000 万辆下线里程碑,也期待其他中国汽车品牌的辉煌时刻。
推荐阅读:
行家说预告
本期行家说,开播时间 8 月 22 日 20:00-21:30,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直播或者加入我们的直播交流群。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往期「汽车之行家说」回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