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向内求索、主动变革,激活发展动能,不但让企业生产力得到释放,也向市场展示了自我改革的力量,鼓舞更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1)阿里全面超预期
中国的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是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过去二十年,他们抓住了市场化、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机遇,通过创业创新发展壮大,一跃成长为世界级公司。
然而,随着全球化受阻,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加上这些企业自身面临从发展初期向下一个阶段跃升的转型考验,最近这几年,他们不再高歌猛进,发展势头慢了下来。面对新形势,各家都在思考破局的办法,有的企业认为要为“过冬”储备能量,阿里巴巴则于今年3月底启动了一轮巨大的自我组织变革,刀刃向内,探寻新增长的动力源泉。
8月10日,时隔4个月,阿里巴巴发布了组织变革后的第一季财报,财报显示,其核心业绩全面超预期。在此前外界针对变革的观望和忧心中,阿里交上了第一份答卷,自我变革的成效开始显现。
具体来看,阿里“1+6+n”组织变革设立的六个业务集团业绩不俗,淘天集团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2%,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1%,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4%,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0%,大文娱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6%。以这六大业务集团为主力,带动了阿里巴巴业绩飘红,也印证了组织变革是正确的。
比财报更重要的是,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和平台经济的标杆性企业,阿里于不确定的环境中,向内求索、主动变革,激活发展动能,不但让企业生产力得到释放,也向市场展示了自我改革的力量,鼓舞更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如果阿里这种体量的组织都能做到,船小好调头的企业、个人们,更可以充满信心地出发。
(2)阿里的底层价值提升
阿里更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底层价值的再提升。阿里通过主动变革,较好地回应了时代转折给科技企业抛出的问题,其行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自身治理的进化。在启动组织变革时,阿里这样介绍变革的背景:“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长为多业务、多业态的超大型组织,这些业务特质不同,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客户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让各个业务独立面对市场,既可以增强组织的敏捷性,更灵活地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又可以激发组织的创新创造活力。当BAT们成长为超大规模企业,防治大企业病首先需要自省,其次需要能力。阿里巴巴率先意识到了“大不是目的”,而是追求“做102年的好公司”,主动提升竞争力,背后是敏锐的企业管理洞察。
第二, 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仅举一例。这两年,阿里巴巴在乡村振兴战略上投入很大,业务上做了很多倾斜。2023财年,阿里巴巴平台帮助832个国家级脱贫县销售农产品超1300亿元。菜鸟建设了1460个县级供配中心、5万个村镇快递服务站,为改善乡村商业体系、物流体系,培育乡村经济自我增长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三年疫情期间,在京津冀水灾等灾害面前,阿里巴巴及其子集团、子公司,不仅第一时间捐款捐物,还利用其供应链能力,在物资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里最近两三年的研发投入都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这些研发不仅服务于阿里自身发展的需要,还瞄准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核心科技攻关。去年,阿里连续在量子计算、量子芯片、CPU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第三,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全球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经验表明,消费和中小企业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持久增长的最有力动能,阿里巴巴是连接居民消费和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淘宝、天猫拥有近1000万个活跃商家,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中小企业活下来、富起来,自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上个财年,阿里巴巴生态直接或间接衍生了超过7000万个就业机会。
阿里从创立之初,便是一家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企业,也对承担社会责任有着强烈的自觉。但这两年阿里的变化,仍可以称其为“蜕变”,它从当初懵懂的创业少年,蜕变为一个能有更大担当的现代企业。在社会中,他既是一个颠覆式创新的犀利角色,也逐渐成为一个温和的建设者;从一个特立独行的领跑者,蜕变为一个谦逊的使众人行的同行者。
(3)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为什么仍值得看好
我们再回到国内经济界、科技界,乃至国际投资界都在内心嘀咕的一个问题: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到底有怎样的未来?笔者认为,不要低估他们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也不能因为有挑战就对他们丧失信心。
第一,数字化是必然趋势。虽然我们要对硬科技、实体经济补课,同时也要看到,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助力实体经济提效升级的支持作用。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在GDP中的占比提升至41.5%。去年人社部发布新增就业门类目录,新增158个职业中有97个是数字经济领域的。
实体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往往能激发出更大活力。制造业企业中,谁与数字技术结合得最好,谁的发展就最迅速(如海尔、美的、上汽、比亚迪)。区域经济中,谁的数字经济发达,谁就是新的制造业高地(广东、长三角、合肥、北京等)。
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强骨健肌,需要BAT们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提供能力,也需要他们构建成熟的全球营销、供应链网络。数字科技企业在服务社会发展所需的过程中,未来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大。
第二, 数字科技企业是最有产出能力的创新实体之一。数字科技企业具备扁平化管理体系、与市场高度结合的应用转化体系,与国际智力和金融资源连接密切,这些都注定了它们是高效的技术创新实体。我们看,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体系地开展科研虽然只有10年左右时间,但是他们的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水平。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2),阿里、华为等入围的科学家数量高于很多985和211大学。
(阿里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
另外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中国上榜数量的变化,这可以说是全球含金量最高的榜单,进入这个榜单就意味着进入了全球企业价值链的最顶端。在2010年之前,中国基本没有企业入围50强,此后逐年增加,今年有8家上榜,其中有5家是数字科技公司。
今天,全球都在重组制造业供应链,加强硬科技研发。互联网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发展中,无疑更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坚定信心——如果我们剥离复杂的现象,看清哪些力量才是真正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我们就有理由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