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内,中国车市迎来第二轮降价潮。
和 3 月份那场降价潮不同,这次降价潮更多是新能源车企的内卷,在 7 月销量和交付量都成绩不错的情况下,
多家车企
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增强竞争力,选择主动降价。

刚正式完成权益解绑的蔚来已经在变相降价、长城汽车和奇瑞汽车通过「818 购车节」促销旗下混动车型,相较这些车企,上汽集团更为激进,8 月份,上汽大众对旗下 9 款 SUV 车型推出限时降价,最高降价力度达到 6 万元。
这一轮降价潮背后反映了车企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对市场需求疲软、销量下滑的压力,传统车企正在加速产品和技术转型,与新势力品牌形成正面竞争,这势必会推动汽车行业的进一步洗牌。
为了活下去,降价成了车企的唯一选择?
01卷啥都不如卷价格香
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卷」,大家有目共睹——卷技术、卷智能化、卷续航到现在的冰箱沙发大彩电,这些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距离 2023 年结束不到 4 个月,想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快速增加销量,除了打价格战,别无他法。
造车新势力这边,2022 款哪吒 S 车型降 3 万元,自 2023 年 8 月 5 日 0 点起生效,降价后售价为 15.98-26.98 万元。
这也并不是哪吒 S 第一次降价,7 月 24 日,2024 款哪吒 S 上市相比老款降价 3 万元,引发了许多老车主的不满。
对此,哪吒汽车 CEO 张勇在微博回应:「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根据市场变化价格起起落落,汽车作为一个消费品,同样性能和质量的产品,价格一定会越来越低的,对于老用户,会尽最大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补偿。」
以放暑假为名,零跑汽车也宣布对零跑 C11 和零跑 C01 部分车型售价进行调整,最高下调 2 万元。
特斯拉也在降。
根据香港海关公布的数据,特斯拉旗下 Model 3、Model Y 多款型号在 8 月 4 日再次降价。
此次降价后,特斯拉香港车型的价格与美国等市场价格持平,而 Model Y 长续航以及性能版车型降幅接近 11%,而 Model 3 性能版降幅更是高达 11.9%。
传统车企也没有缺席。
为了应对竞品宝骏云朵,长城汽车旗下的纯电品牌欧拉推出限时优惠活动:欧拉好猫/好猫GT 优惠 2.2 万元,优惠后起售价为 10.78 万元,闪电猫优惠 3 万元,最新售价为 15.98 万元起。
奇瑞新能源也在 8 月 2 日官宣,小蚂蚁、QQ冰淇淋、无界 Pro 三款车型最高补贴 10000 元。
有的车企是不得不降,有的车企是降了就停不下来。
降价最猛的是上汽大众,针对旗下 10 款车型进行了降价,最高降幅 6 万元,包括新能源车和燃油车。
上汽大众属于「打蛇随棍上」,此前 7 月销量持续走强便得益于市场促销,比如上汽大众的主力车型 ID.3,这款车今年 2 月份在国内的销量仅在 1000 辆左右。
随着补贴推出,4 月份一度攀升到 3523 辆,6 月份补贴消退后,又回到 1819 辆。7 月份补贴加大后,订单又迅速破万,这个销量变化仿佛在做「仰卧起坐」。
随着下半年排队上市的多款新车,有些车再不降价就晚了。
02降价不降价,还得市场说了算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在重庆车展上表示,车企不应该无休止地卷价格——「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
可能上半年的降价风暴确实把行业人员搞怕了。
7 月 6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了 16 家汽车生产企业共同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其中有一条: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换句话说,就是不打价格战,不打舆论战,行业人士也将其视为「不降价」承诺。
但随后就有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此条约违反了《反垄断法》相关规定,隔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发布声明删除了该条款,并督促汽车生产会员企业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自主定价、公平竞争。
国产车不降价联盟,仅存活了不到 48 小时。
刚进入 8 月就有多家车企纷纷宣布降价,简直就是啪啪打脸。
这也不能怪车企们,毕竟下半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了,再不降就来不及了。
根据上半年部分车企 2023 年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没有一家车企如期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一半。
图源:汽车行业关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7 月车市卖得还可以,是因为换购需求逐步成为车市主力,支撑起了车市销量,然而今年首购群体购买力明显下降、呈现疲态。
抓住需求释放窗口促销卖车,这场价格战避无可避。
毕竟正如一句广东俗语: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
如果不降价也能业绩好,谁会降价?
目前,只有两家车企有底气说这句话,一个是年初掀起价格战的特斯拉,得益于 20% 左右的毛利率和全球销售体系,降价是特斯拉的王牌。
另一家是刚刚迎接 500 万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比亚迪,这家得益于超强的垂直整合体系以及丰富的产品线,敢跟别家拼「性价比」。
王传福曾在今年股东大会上表示,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不竞争不会有繁荣,竞争才有优胜劣汰。
而特斯拉更是一直用行动捍卫立场,Q2 财报业绩会上,马斯克直接表明要继续打价格战,牺牲利润保规模。
这场淘汰赛战役的结果已经慢慢显现,市场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集中度越来越高,比亚迪和特斯拉占了中国市场份额 45.9%,去年同期是 36.5%,上涨了 9.9%。
随着特斯拉下调香港地区售价的消息流出,大家对特斯拉加入新一轮价格战的预期也越来越浓。
与此同时,传闻特斯拉更便宜的改款 Model 3 与新车型将在 10 月开始交付。
20 万以下的市场将迎来苦战。对大部分国产品牌来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可以预见的是,到 2025 年,整个市场剩下的玩家会越来越少,大多数品牌会消失在市场上,成为消逝的商业故事中,一个曾经的配角。
而这场避无可避的价格战,可能是玩家们为留在牌桌上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