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全球科创观察”
“全球科创观察”定位及时、专业、特色、深度的科技创新智库产品,聚焦全球科技创新领域,覆盖科技前沿赛道,精选来自清华五道口、全球700+知名智库和海外科技媒体的研究成果与资讯,把握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政策脉搏,洞察科技企业生态变化,捕捉全球科技创新投资风向,提供行业前瞻动态与价值资讯。
地方热点
北京:全球未来科技创新生态大会在未来科学城举行
7月22日,全球未来科技创新生态大会在昌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做主题演讲。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高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支现伟为大会致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北京市经信局总工程师仝海威出席。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高翔在致辞中表示,昌平是北京市科技创新重要阵地,在推进背景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上肩负着重要职责使命。未来科学城集聚了一大批优质的民营企业,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愿意携手昌平区共同搭建面向未来科技的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前沿科技领域产学研合作交流,开拓合作新空间。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供更多高质量咨询服务与政策支持。共同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聚焦新能源、医药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为企业注入更多优质的国际创新资源,推进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昌平区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在致辞中说,未来产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需要各方的一同坚定信心、协力奋进,逐步将发展“蓝图”转化为“施工图”。未来产业是昌平打造“未来美城”的重要支撑。本次大会为各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希望大家借助本次大会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共同打造中国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擘画产业科技合作新蓝图。
支现伟向参加本次大会的全体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昌平聚焦未来科学城发展,持续营造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推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积蓄了强大势能。在政策方面,系统构建了“1+1+N”创新政策体系,出台了支持企业上市、国高新企业培育等16项政策措施。在平台方面,围绕企业共性需求,搭建了11个公共技术平台、4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在资金方面,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已助力20多家企业上市。在空间方面,全区“十四五”期间可供应产业用地超过1万亩,承载空间广阔。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吸引更多企业走进昌平、投资兴业,昌平区也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昌发展提供便利、做好服务。
会上,支现伟和与会嘉宾共同上台发布了全球未来(前沿)科技创新指数。据了解,全球未来(前沿)科技创新指数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前沿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前沿科技的创新特点。对未来产业发展,构建前沿科技创新生态具有引领和参考性。会上,7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就数字经济、产学研医创新生态、能源转型、碳中和等领域相关内容进行主题演讲。
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未来 科技智造生态”为主题,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和一场平行论坛,邀请了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共200余位嘉宾代表参加,将有效链接全球资源,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金”融合协同,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助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科技创新生态。
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7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高质量孵化器是以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聚焦高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企业孵化以及全要素资源整合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据《方案》显示,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上海全市建成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孵化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本土硬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佳首选城市。
《方案》对如何保障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提供了相应的举措:发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多部门联合、市区协同,“一体一策”给予各个高质量孵化器有针对性的支持,精准施策“发点球”、精准服务打好“组合拳”;探索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强化弥补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的短板弱项。在资金保障方面,市区联动设立高质量孵化器培育专项经费,分阶段给予事前启动建设、年度运营补贴、里程碑绩效评价后奖励等经费支持。
南京: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讨会
7月21日,在南京市科技局、鼓楼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第二届中奥创新合作交流会暨国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讨会:基础设施与应用”在南京市鼓楼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奥地利(江苏)创新合作中心、南京(奥地利)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中国—奥地利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承办。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相关部门参会,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张志新、鼓楼区副区长冯泉参会并致辞。
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与应用)主题进行主旨演讲5场,发布产业报告2个、主题报告15个。欧洲科学院院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主席、维也纳科技大学教授Schahram Dustdar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聘教授曲小波,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 Vladimir Estivill Castro教授分别发表“计算连续体中的分布式智能”“低碳城市物流和交通”“面向分布式应用的嵌入式物联网软件的模型驱动开发”主旨报告,并与欧洲科学院院士、美的集团首席信息安全官兼软件工程院院长刘向阳,悉尼科技大学研究委员会副主席余水教授等专家在圆桌论坛围绕“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落地的机遇与挑战”做了交流和分享。
维也纳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lkRoad 4.0公司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相继发表“分布式计算连续系统的自适应性”“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基于智能物联网和机器视觉的工业过程安全行为分析”“高效的微服务自动扩展与服务质量保证方法”“从丝绸之路到硅谷之路:商业驱动的创新与人工智能的交集”等主题报告。
杭州:“城市大脑杭州样板”再升级
7月21日召开的杭州城市大脑智库专家聘任暨向大模型试点开放场景发布专题会,宣布锚定“城市大脑2.0与大模型融合建设”新技术方向,向拥有大模型的企业开放场景。
“城市大脑2.0持续在智慧交通、数智宜居、一老一小等场景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智能化仍不够,而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颠覆性与引领性,我们存在随时落后的风险。”市数据资源局负责人道出了拥抱大模型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杭州城市大脑指挥部已经谋划形成一个整体思路,概括为“123N”,即构建1个“智能中枢”支撑大模型生产体系,分别从服务侧应用、治理侧工具入手,打造“城市大脑GPT”和“数智公务员”两大数智产品。通过数据治理、模型训练、赋能场景这3个步骤,为“三个一网”培育N个行业大模型,全面“提智赋能”亚运、交通、住房、旅游等领域场景,打造“更聪明、更智慧、更高效”的城市大脑。
试点将向拥有大模型企业开放相关场景应用。据悉,杭州计划今年内分两批开放试点场景,其中第一批文化旅游、数智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场景;第二批为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城市运行、数字治理等领域场景。
重庆:发布以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7月25日,《重庆市以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将基本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体系,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行动计划》提出,将推动全市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加速涌现,加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发布一批、推广一批人工智能重点应用场景清单,形成10个标杆场景项目。同时,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在重点领域、典型场景形成10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品。
《行动计划》还提出,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快速跃升,培育10家亿级以上人工智能龙头企业,集聚100家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建成3—5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按照《行动计划》,重庆将围绕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重点行业智能化应用、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未来新赛道发展四个方面布局重大场景。其中,重庆将鼓励在交通、医疗、教育、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经济高端高效发展。比如,交通领域探索智慧收费、智慧路网管控、智能联程导航等场景,围绕西部(重庆)科学城、永川区和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智慧交通样板区。
针对未来新赛道,重庆也将加快布局元宇宙,培育数字孪生工厂、虚拟人、元旅游、非同质化代币与数字藏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除重大场景布局外,重庆还将通过强化人工智能核心要素支撑、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创新主体、优化扩大人工智能产品供给、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开放、持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五大重点任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印发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措施
《佛山市南海区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南海科创20条”)已正式印发。“南海科创20条”将夯实南海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把南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其措施归结起来为四项,即聚力企业研发攻关;聚力科创平台成果转化;聚力科创团队引培服务;聚力创新生态要素支撑。
在聚力企业研发攻关方面,南海区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鼓励建立健全“以问题为源头、以企业为牵头、以项目为龙头”的产业研发体系,支持企业建设专业精细研发站。
在聚力科创平台成果转化方面,南海区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信息装备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仙湖实验室建设新能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科创平台,给予一次性科研经费补贴50万元。加快建设佛山信息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撬动不少于1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研发及生产。
在聚力科创团队引培服务方面,为了吸引高端人才创业项目,“南海科创20条”提出,对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缺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立项扶持。对获省级、市级人才团队项目立项并落户南海区的团队项目,按上级立项额度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配套扶持。
在聚力创新生态要素支撑方面,南海区将整合全区科创资源,对接区“城市大脑”,联动国家、省、市层面科技领域和产业领域优质资源库,建设“南海区科创一张图”,为企业主体、科创平台、人才团队精准链接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和创新要素,强化科技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创新数据分析,提升科技创新全域治理决策水平,努力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欢迎扫码关注全球科创观察
微信公众号 | quanqiukechua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