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味道和熟悉的情形,往前倒推2年左右是恒大、融创、佳兆业等了。

这一次是碧桂园,曾经民营房企三巨头之一。
过去一个月里,小碧被各种传言包围。它的美元债全线大跌,反正一点风吹早动,债券市场会惯性先抛(砸)为敬。更何况,自恒大危机之后,充分证明了对地产持悲观态度者的正确性。
终于在8月8日,小碧承认没能支付两支美元债的利息,总计2250万美元。
但它还没有正式违约,即俗称的暴雷,毕竟踩在30天的宽限期(grace period)内支付利息也不是没可能
碧桂园应该不差这几千万美元的利息钱。
只是就算把利息付了,也不能马上柳暗花明。

销售没改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负数,每个月上百亿的流血,发点中票的补血作用微乎其微。
9月份开始,小碧境内公开市场一堆刚兑,境外公开市场虽没刚兑但每月都有几亿利息要付。
理论上,小碧流动性压力是在9月,而非8月。
但一切提前到来了
你看,还没有违约的它,大部分存续美元债价格在个位数徘徊,比已经违约的融创都还要低。

如果美元债价格走势能代表什么,小碧24年1月到期的美元债在这近2年里的起伏,你会发现大致呈现这样的走势:
100→40→90→30→60→10→90→10
这个走势,跟那些没违约的地产主体的短端债券走势也差不多。跌到过谷底,也有过绝地反弹。
能反弹,除了叠加小碧自身因素外,主因更多是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特别是2022年11月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地产扶持措施,也算多多少少惠及过这家拥有31年历史的地产巨头。
在这点上,小碧是幸运又神奇值得被肯定
,总归苦苦支撑了近两年,没成为恒二、恒三和恒四。

但如果小碧躺在当下这个节骨,无关对错,观感上多少有些不和谐。

毕竟一来地产ICU病房里还是在引进设备中。
二来前脚刚有割肉放血创造信用奇迹的万达,后面还排队着一些咬牙坚持着的地产小弟例如雅居乐、金辉、中骏等。
对比之下,杨氏家族似乎没有用尽全力在救小碧,反而做了一些令人不得不展开负面联想的风险隔离动作。此处不展开。
如果小碧最终还是守不住公开市场不违约的底线,地产的天会继续下塌吗?
我们都希望答案是不会。
但很肯定的是那支要从陷入困境开发商那里回收资金的债权人队伍又庞大了。一场持久战也会等着。不就是重组嘛!
小碧能不能像融创一样爽快出到重组方案是另一回事。
因为大多数出险房企还是在执行拖字诀,互相观望中。奥园和禹洲虽然有个在探讨中的方案,但刷新了下限,比烂大赛正在上演。
有一个拧巴的现状值得探讨:
坚持到当下都还没有躺平的房企以及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再躺平的房企,竟然比那些趁机做了保留后躺平的活得更折腾。
这是个好现象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缺乏更多正向的鼓励,看不到明确希望的终点,过长的暗夜,失衡的天平之下,容易内心不平衡。
不知道小碧有没有给政府写过情真意切的求助信,但在1945年和1946年的时候,当时非常著名的实业家荣德生写过。
有几段值得细品:
“恳祈政府洞察时艰,灵活施政。愿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尽快完成实业建设,挽救时局于万一。天地生人,仁者爱人。愿政府纪纲振起,臻于和平。”
“若论国家经济,统治者富有四海,只须掌握政权,人民安居乐业,民生优裕,赋税自足……能用民力,不必国营,国用自足。不能使用民力,虽一切皆归官办,亦是无用。因官从民出,事不切己,徒然增加浪费而已。”
当我把这几段发给一位地产朋友时,对方发了一张知乎上的问答截图过来。
内容是有人在知乎上问到有哪些资本家听了都要落泪的故事或段子。有人回答:
天很热,楼下一条狗摔断了腿,叫的很惨,医生来了,帮它缝好了嘴。
地产行业终将会修复,而类似小碧这样的过客要为此献祭。
看看《地产老板们,太平盛世的弃子》里的那些地产Boss们就知道了。
有不少读者建议按照单一房企建群

入群联系路数小马甲,请扫下方二维码
务必备注关注的公司
未及时通过微信申请,请向后台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