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中,点开一部喜欢的综艺或者电视剧,再打开一袋薯片,咔吱咔吱的咀嚼声配合热闹的影视画面双管齐下,抚慰了打工人工作一天后疲惫的身心。
正值盛夏,很多年轻人都爱选择各种“卤味”宵夜作为配剧零食,乐事洞察到了这一场景。今年的夏季限定选取了非常具特色的卤味类型,推出别出心裁的新口味薯片将中国各地特有的卤香与薄脆的薯片相结合营造“酥脆卤味”的新风味口感。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好奇乐事如何研发出这些“奇特”口味的薯片。让我们赶紧跟随近日在央视六公主热映的乐事新暑片——《寻个地道味》微纪录片,穿梭于湖北、云南、陕西三地的街头巷尾,来一场薯片“寻味”之旅。
卤味、薯片、城市文化,三者之间能碰撞出怎样的花火?
正好我们有三位同事分别来自湖北武汉、云南昆明、陕西西安。我们决定邀请他们一起来吃“新卤味”薯片,观看系列纪录片,品鉴一下乐事今夏限定有没有地道还原家乡味
酱卤五香牛肉中,
找寻厚重的陕西味
陕西西安人大伟老师一尝这款薯片便说,这个味“美滴很!美滴很!”(陕西方言)
本以为这会是一包平平无奇的咸香口味的薯片,但却有大惊喜。酱卤五香牛肉味神还原了陕西酱牛肉的“酱卤香”,将赤浓酱油的咸鲜注入到了薯片之中,香气诱人,入口初尝是酱牛肉的味道,嚼起来则是酥脆的口感,二者相互交融非常奇妙。
酱卤五香牛肉味薯片的一口酥脆咸香,配上一杯冰镇啤酒,嘹咋咧!(陕西方言,意思为非常棒)
|耐得住时间历练,方得厚重醇香
一方醇香养一方人,浓香四溢的酱卤五香牛肉是刻在陕西人DNA里的一份家乡味。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共吼秦腔。”
“醇香”的味道可以通过普通人的厨房代代相传,而另一种陕西的传统文化秦腔传承则需要更多年轻人身体力行地投入
在纪录片《寻个地道味》中提到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是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00后女孩何雨馨,在14岁时就来这儿学习秦腔武旦,练了十二年时间才刚刚入门。
学习秦腔是一个漫长、艰苦且极其注重细节的过程,单一个动作可能就要学习两年之久。何雨馨说,武旦最难练的一个动作是“顶鞭” ,这个动作要将硬币大小的鞭子两头严丝合缝的在空中对上。想要在舞台上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需要在台下经过数年苦练,练到手与鞭子融为一体,将细节把握在毫厘之内
卤味同样也是如此,精心研究卤料配比是基础,此外更需要耐得住卤制的过程,每一块牛肉在卤水中经过千百次翻滚方能入味
“戏入味才动人,卤入味才好吃”。酱卤的厚重与秦腔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互交织,形成了陕西特有的味道。
朴素的醇香,从始至终的专注,不断给大家带来快乐和好味道,是乐事一直在传递的匠心精神。
酸辣柠檬凤爪中,
感受云南的天人合一
第一次吃酸辣柠檬凤爪味薯片,我们都觉得有些新奇。这款薯片的味觉层次非常丰富,最开始味蕾感受到的是令人疯狂分泌口水的酸,咀嚼过程中鲜辣味逐渐释放,最后的余味则是凤爪特有的味道和一丝淡淡的柠檬清香。
清新的水果香气与鲜辣的凤爪风味依次叠加、相互碰撞,让人在“好奇特”、“再吃一口”、“有点好吃”、“再来一片”、“上头了,爱住”的循环中完全停不下,直到吃完一整袋薯片。
云南人ASM老师发现一个重点,酸酸辣辣的薯片吃完竟然能有开胃的效果。夏日胃口不佳的时候,也想吃上一包。
|酸辣是云南味道,也是热烈向上的精神
酸辣柠檬凤爪提取了云南的特色“果酸”味型,这是云南人四季菜肴都必不可少的味道。
“酸”来源于云南傣族聚居地丰富的酸味农作物,比如柠檬、酸橙、酸木瓜等。当地人就地取材,将不同酸味食物组合在一起进行烹制,进而养成了现在云南人喜食“酸”的饮食习惯。
自然纯粹的“酸”也造就了云南人民朴素乐观的个性,传统傣族歌舞中也传达出同样的气质,而如今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正在面临失传
云南省临沧市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内,耿马民族歌舞团的几十位年轻人对民族传统艺术即将消失感到焦心惋惜。他们联合一些热爱民族文化的年轻人在云南各地寻找这些传统舞蹈的传承人学习技艺,努力将它们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难免不了“酸楚”。例如,耿马的一种传统舞蹈“紧那罗舞”的传承人已经八十几岁了,当耿马歌舞团成员找到他,向他拜师学艺时,他说:“你们终于来了,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等不到你们。你们再不来的话,我真的就没有了。”
想要让一种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需要为其不断注入符合当代精神的一些文化符号。耿马歌舞团在学习过程中,将傣族传统歌舞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编排了更年轻的音乐舞蹈——《UP耿马》。这支歌舞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后,不少年轻人都被这种热烈欢快的歌舞所吸引,进而了解到耿马歌舞的相关知识。
积极向上的态度、热烈本真的舞蹈、鲜爽酸辣的口味一起刻在云南人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之中。
这一份乐观向上、不断创新的热情与乐事DNA中的探索精神不谋而合。
热辣香卤鸭舌味中,
品尝上瘾的湖北宵夜文化
当撕开热辣香卤鸭舌味薯片的包装袋,香气飘荡出来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一扇任意门,让人瞬移到武汉最热闹的江汉街夜市中。正宗武汉人小梅老师吃完很震惊,热辣香卤鸭舌味还原得太正宗了
味道能非常诚实地反应一个品牌对于产品研发的态度。我们吃完这包薯片,感觉乐事一定是去武汉卤味店尝过,才能创作出这样一款吃起来和热辣香卤鸭舌有着非常相似味觉体验的薯片。吃完每一片都必须得嗦一嗦手指头上残留的余味,上头指数100%。
|热辣是蕴藏在武汉人心中的一团火
武汉气候湿热,当地人养成了在夏日吃辣卤,发汗解湿热之气的饮食习惯。炎热的夏夜,在路边大排档里辣卤鸭舌配合冰啤酒是让人越吃越上瘾的绝佳搭配。
火炉之都,沉静之隅。武汉这座双面之城,一面是热辣的饮食文化,另一面则是历时千年的钟鼓之音。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就出土于湖北随县。
“合之味,合之音”,味道与声音之中都蕴藏同样的湖北文化基因
很多人以为,编钟只是展示于博物馆之中一件普通陈列的文物。其实编钟依然是鲜活的,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能够敲奏出美妙的音符。
在《寻个地道味》纪录片里,我们跟随95后编钟乐师赵嘉晖的步伐一起去体验编钟的余韵。赵嘉晖从小学习打鼓,在接触编钟之后,觉得没有任何其他的打击乐器可以与其比拟,转而去学习敲钟。
年轻人玩千年前的乐器自然不会固步自封,在传承古音的同时,这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也在尝试各种跨界创新。他们将编钟、笙箫、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和大提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相互组合,重新编曲演绎现代的编钟乐音。并且把演出舞台直接搬到了武汉街头,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现场亲身感受来自编钟的魅力
赵嘉晖说,编钟不是敲出来的,而是碰出来的。这种“碰”是跨越千年的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这种敢于碰撞出新意的精神也给了乐事灵感,把武汉人最爱吃的鸭舌化用其味变身成“新卤味”薯片。这种搭配就跟编钟新曲一样,初看新奇,品尝过之后才得知其中的妙处。
用新鲜热辣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是乐事能够始终保持创新性,一直受到年轻人喜爱的秘诀之一。
近些年乐事薯片在本土化深耕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薯片。
此前,我们只是吃个新奇味,并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这次通过在央视六台播出的《寻个地道味》系列微纪录片,让更多人对于乐事薯片有了立体的认知。薯片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惊喜的味道,但其背后是乐事对于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在吃到好味道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广博的地域文化,很有自豪感,也多了解一些城市文化小知识,说不定哪天出门旅游或者和朋友聊天就能用上!
无论是一人在家享受看剧时光,还是和朋友们一起开party,打开一袋乐事新卤味薯片绝对能为你的快乐添砖加瓦!
薯门🙏
撰文、编辑 小夏老师
制图 
|
 乌梅

拍摄 | 大伟 小梅 李主任 AS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