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大家好,我是桃蛋妈。

再有不到一个月,这届高考的孩子就要去就读大学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些孩子进了心仪学校、理想专业的爸爸妈妈们,像是陪孩子跑完了一段漫长的马拉松,到达终点,真实的心情更应该是“欣喜之外,如释重负”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来自网友@射手冬天,她儿子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祝贺)。她说:儿子真是普娃,他能考入交大,“我付出的真不比虎妈少!”
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好奇,把娃送进TOP985,当父母的——

  • 要付出多少?
  • 怎么付出才好?
@射手冬天给出了一个适合她家娃这种类型的“18年成长,分阶段付出要点”
这些付出,绝非是坐在孩子身边“看着不放,什么都管”,而是根据孩子特点做好每阶段的规划,并陪孩子一起抓重点、解决难题。@射手冬天说:
家长是要为孩子规划的,要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路程。
这两年,我留心了一下身边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发现无论是进入世界名校,还是中国名校的娃,的确多数身边有个像@射手冬天这样的“虎妈”或者“虎父”。
说是“虎妈”“虎父”,并非有多凶悍,而是几乎全程参与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与成长:擅于针对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做规划、保执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名“交大娃”的成长故事,以下是@射手冬天的自述
01
先说说我的教育观
因为当年自己的经历,我觉得,父母是要给孩子做规划的。
我是211学校毕业的。在高考的最后阶段,我发现自己有很多薄弱的地方,有很多遗憾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在生完孩子以后。我的初衷是当儿子在走高考这条路时,能够提前规划避免一些我遇到的问题和遗憾。
在儿子出生后,我的第一个规划就是阅读。我觉得阅读很重要的,它贯穿了我的整个教育理念。
大概孩子六个月时,我就开始坚持每天给他读绘本,每天早上固定半个小时。这个亲子阅读的习惯贯穿了很长的时间,从六个月坚持到六岁(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年龄)。
后来,我也会发现,阅读能力培养真的是要从小会开始。等到小学、初中阶段再开始,你再想让孩子阅读其实是比较难的。
我的第二个规划:初二之前,不能给孩子太多应试内容,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
我一直觉得,如果在小学和初中给男孩子压太多的应试内容,他会比较抵触、会不喜欢,应试会消耗太多小时候的学习能力,到了高中后期后劲会不是很足。
所以,我的理念是小时候要找一些有趣的东西让孩子在学,在玩中学,能培养一些兴趣。
在初二之前,我不会为了成绩太push小孩,不会为了应试去做时间和精力的牺牲。
不是不关心成绩、不重视学科学习,我认为学校里应试的成绩并不是特别能衡量小孩的学习能力,所以这些名次并不是特别重要。
所以,我在初二前重视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到初二开始需要应试的时候,他才有动力,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02
小学阶段,我最看重的三个能力
小学阶段,我当时最看重的几个能力: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编程能力。
这里也有些遗憾,我们的原版阅读是在六年级下13岁才开始的,如果能在小学阶段更早开始,会要更好。
下面一一来说明下。
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培养:每天至少阅读一小时
在孩子六个月到六岁时,我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在幼儿园大班的暑假,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
小学阶段,我每周会给孩子提供十本新书,主要是图书馆借的。每天固定饭后一个小时阅读时间。当时每周借书成了我周末生活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除了阅读习惯,我还会特别看重两点:阅读范围和阅读难度。
阅读范围上做横向拓展。比如说,这周老师讲到了泰坦尼克号,那我去图书馆就会借阅一些相关的图书。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图书难度,选择相关的故事书,还有一些相关的船的机械书、船结构书等
阅读难度上,不能一直在舒适区阅读。
我当时借阅图书时,会在深度上有一些考量的。从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可以加深一些有难度的内容。
在高年级的借阅时,我会挑四本是孩子日常舒适区阅读的图书,还有两本会有一点点挑战(当然,还是要有意思、孩子愿意看的)。这样子慢慢的循序渐进,等到小学四年级时,我发现小学部的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了,借阅范围就跳到了中学部。
比如说,孩子当时很喜欢看一些日韩的科普漫画书时,那我就会根他的兴趣,在中学部中找一找内容更深、偏原理性的图书。
时读了很多日韩的经典科普漫画
经过这样的过程,孩子六年级时,就能把《三体》读下来了。而且不止读了一遍,读了好多遍。
就这样,他后来把刘慈欣所有的科幻书都读了,又开始读其他作家的科幻书,甚至读了霍金的那些宇宙系列。再后来只要跟宇宙搭界的都看,这样他的物理数学基础打的也越来越牢了。
霍金的三部曲
到了初中读书时,读到喜欢的地方,他还会给我推公式。能把我认为很枯燥的书读下来,还能觉得有意思。等学到相关知识时,他会发现触类旁通,吸收能力比别人快,学习能力比别人强。阅读能力到最后都能转化为你的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编程能力培养:坚持了八年多的机器人编程
孩子很喜欢编程。到了大学以后,我发现之前学编程还是对的,因为大一就开始有编程课,儿子能适应的很好。
编程方面的能力我觉得也是一种未来趋势,我估计很多小学都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培养,甚至比我们当时要求还要高还要更早。
我们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机器人编程,坚持了八年多。
当时选择乐高机器人,是和我的理念挺Match,玩中学。一些编程拼搭的内容,很好玩,男孩子也很喜欢,
而且乐高机器人里面的知识面很广的。我那时候看孩子考级,有电路、有机械,物理的东西蛮多的。当时他考三级(总共八级)时,问我一些问题,我觉得我都回答不了。
机器人编程三级考试
乐高机器,我们还参加了一些比赛,其中有两次比较大型的比赛。大概一次是到洛阳,还有一次是到香港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因为是团队比赛,会涉及到合作。一个负责编程,一个负责搭建,还有测试环节等,都需要配合。
另外一个,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到高中后,尤其是高三经历的那种压力和挫折,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到最后阶段我自己都快崩溃了,但是他能够在最后稳住,这和从小的活动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从小给孩子安排一些赛事活动,或者一项体育项目。体验一些失败,是对韧性和毅力的培养;体验到成功,也会有付出后的满足感。
经历这样的曲折,我觉得对孩子还是很好的。
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二年级尝试奥数,迎难而上
从加深数学的学习能力上,我们是选择了学习奥数。我觉得,奥数是有难度的,到高中后的数学学习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在小学提前接触奥数也是一个小测验,看孩子的学习接受情况。
我们是从二年级开始学的奥数,这个时候还是缺少不了父母要扶一把的。
因为奥数课的题很怪,像数动物的脚这类题目,他很多不会做的。第一年大半个学期后考试,儿子的成绩不及格。
我发现好像这样不行,要做调整。之前我觉得课外班并不难,是不需要我管的。后来才发现课外班要达到一定的效果,父母还是要盯一盯的。
那我就把孩子每次的试卷拿回来,让他重新做。答案一样就通过,答案不一样,就在网上查答案或者问问同事,帮孩子搞懂后再做。
差不多一个暑假,我们坚持把上学期的十几张卷子(每周一次)滚了一遍,等到下个学期再考试时,他就能考进金牌班了,突然就进步了一个台阶,开窍了。
所以,小孩子在课外班,遇到一些有难度的内容,父母陪同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下子把他放到一个很不适应的地方,他会自信心不足。但是呢,你要跟他一起来面对,陪伴着慢慢成长。
03
中学阶段,面临初二分水岭
中学阶段,因为要面临中考压力,和小学时候的学习方法还是有蛮大区别的。在中学阶段,我做了这几件很关键的事情:大刀阔斧地开启原版阅读,提前做准备工作帮孩子应对中考和自招择校。
英语从应试转为原版路,不怕晚,六年级开始原版阅读
进入初中部,在孩子预备班(六年级)时我们开始走原版阅读这条路。
当时儿子学英语用的是新概念网课。在我看来课程很无聊,背单词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我觉得这样学英语肯定是有问题的,孩子学得根本就没兴趣,就算把新概念后面的题目都做出来,他没兴趣,逼着他做了,时间长就忘记了。这样学习下去,他不会喜欢英语,只会越来越烦英语。
后来经过多方询问,我们的原版阅读第一套书选定了《神奇树屋》这套畅销书。一开始给娃看中英语对照版,等看出兴趣后就转为看原版书继续阅读。
在孩子升初一的暑假,我们趁着两个月的假期,巩固了原版阅读的习惯。找了两个图书馆,借阅原版绘本和原版书,每天花1-2个小时看《神奇树屋》和各类原版绘本,绘本基本会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初一初二:坚持原版阅读,同时加入听力训练
初一初二这两年,我们坚持寒暑假每天阅读1-2小时,上学时每天晚上阅读20-30分钟。每天上学路上15分钟,增加了收听英语小故事来提高听力能力,比如罗尔德·达尔的系列书。
初三:按英语能力选择章节书,坚持阅读
娃刚开始原版阅读时,我的目标是娃可以自己看原版书和原版片就好,这个目标坚持2年就达到了。
初三寒假他适应着观看了10部原版电影后,就可以观看原版纪录片了。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开始喜欢英语交流。 初三毕业时,我们尝试着考了雅思,初考7.0。中考英语成绩是145。
初三学习任务重,娃依然抽空阅读自己喜欢的原版书,还把《三体》的英语版读完了。
这个时候我希望他可以阅读原版日报周刊和看新闻,在反复尝试了1年时间才实现。
娃原版阅读进阶变化
初三一门心思应对中考,停掉了所有兴趣班
在初三之前,我还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为主。如果在初二前刷的题太多,到初三时孩子就刷不动了,就没有后劲了,他会觉得我一直在刷题,太累了。
我们是在初三最后一年,所有的安排就是应对考试,停掉了儿子所有的课外班和兴趣班。
因为英语当时还好,我主要盯的还是数学。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里,每天一套一模,我们把三年的数学一模卷刷了两遍,保证最后的大题都不会出错。
一开始孩子也会抵触,这个时候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功课。
当时,开始第一次做一模卷时,儿子做了两个小时还没完成,到最后能在80分钟内全部完成,基本上能保证做到145分以上或者满分的状态。
数学一模卷
一直有人来问我,儿子数学成绩怎么这么好?我说,要刷到什么水平,才能保证不管是什么难度,孩子都能在这个时间内把它完成并拿到不错的成绩。
这是靠练的,不能碰运气的。要刷到肌肉记忆,就是不管题目怎样难,都能稳定发挥。我们那年数学其实很难的,他中考数学能拿到146分,我觉得也够了。
既然要应试,这些练的动作是少不了。大家脑子和智商都差不多,拼什么?拼最后谁努力、谁心态好能稳定发挥。
中考自招不算顺利,靠妈妈电话一天争取到关键面试
我们网报了四校和七所重点高中,结果令人失望,收到了9张自招门票里竟然没有最想去的学校(华二)。
后来临时改变计划,去了交大附中考试。由于数学考试发挥失常(自招数学难度远大于一模,中学没有花太大精力在数学上,也有遗憾),语文科目又是弱项,最后没有录取。
伤心失望之余,只能去本校参加保底考试,录取了资优数学班后,儿子满脸写着心有不甘。
后来我是听说交大附中分部有面试,坚持打了一天电话问面试时间后,带孩子冲过去的。当时,校长正好面试最后一个人,就帮我们面试了。
面试后,校长觉得他挺会说的,中英语沟通能力不错,口才很好,心态也挺好,抗压能力强,说一看就是聪明活络的孩子,不是那种傻孩子...  我们一模成绩考的还可以,再加上有课外的机器人比赛项目,最终我们靠自荐进入了交大附中分部。
所以,后来说儿子和我的亲子关系还不错,因为他觉得是我给他学校又拉高了一下。
04
高中阶段,给得最多的就是支持
说实话,进了高中以后,我们一直是被暴打。因为初中积累并不多,英语还可以,但是数学积累不够,物理还可以。但是综合十门课学习,他真的一直处于被打压的阶段。
刚进入高一就是做规矩,每周考试。数学成绩考三四十分都属于正常,有时候考六十几分,可能就是班级第一名了。就是给最难的题考试,每周必考。
所以他高考时数学为什么能稳定发挥,这也跟学校一直坚持每周的压力考试有关系的。
学校老师就跟我说:要有肌肉记忆,不管昨天晚上睡没睡好,生没生病,考出来水平都能差不多。因为三年的训练,他说够了。
到了高中阶段,我感觉真的做不了什么,更多的就是给支持吧。
高中开始住校生活,孩子不适应,我第一批租房陪读
进入高中阶段后住校了。我每周都会问他:住校怎么样,开心吗?他都跟我说,想要搬出来住。
我觉得可能是生活上的一些自理压力,给他造成一些困扰。你想,学业压力很大,晚上11点就要熄灯,还要洗衣服、洗澡...
所以,在半年后我是第一批,搬家租房子到学校边上的妈妈。
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一直感觉到,我是非常支持他的。
搬出来后,他能睡得比较好,晚上洗澡也方便... 早上可以睡到六点三刻,早饭也弄好了,而且早饭是那种翻花样,吃好了骑个自行车没几分钟就到学校了,他就会觉得很开心嘛。
那生活这一方面的压力小了,他只要管安心读书就好了。
高考前疏解压力,为娃争取保底机会:上纽大、杜克大学
高中,更多能做的就是陪伴和疏解孩子的压力。
在春考前,我发现孩子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身体上开始出现一些小异常:第一次是牙齿神经问题,第二次发了满手的湿疹,我们去华山医院看了,涂了两周药膏也不好(很多时候,湿疹很大程度就是心理压力导致的)。
这个时候,我开始规划给孩子申请中外合作的学校: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还有另外两所香港的大学。基本都属于中英合作、双语的学校。
我就和孩子说:能进上海纽约大学也很好。双语学校,QS排名也很好。当时陪着他,面试也都通过了。
做这些规划,就是给孩子做心理建设,潜移默化地告诉他:就算考的不好也是有出路、有保底的,可以放心。即使说高考一旦没考好,进入上纽大读本科,再到国外读研究生,也是不错的。
经过这样的过程后,我明显感觉他没有那么紧张,心态调整过来了。所以,最后考试的状态反而是蛮好的。
进入大学以后,应试的东西少了。他从小学的一些能力,反而都能体现出来了。进入交大后,本来就是很喜欢的学校,再加上他英语本来就不错,又有编程的基础;学得是理科内容,没有他最讨厌的语文课。他是非常享受的状态。
最近还跟我说在做Project挺拿手,还挺好玩。
最后
总结下这十八年的心得
为什么我说我儿子是普娃,因为我真的觉得在这十八年里,我花了很多心思来提高他,每一步该怎么走对他最好...

说实话,虽然进交大那是目标,但是我从来没想过他真的能进。
因为我们家水平并不是很好,一般般。我当时就是想要尽全力给他做一个缓冲。
所以从阅读开始,数学、英语、择校等每一步的关键点,我都会帮孩子想好,所以说十八年真的是挺长的时间。
有些父母在娃幼儿园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很拼。但是到小学可能就结束了,能到初中就已经算很后面的了,高中看的是孩子内驱力,基本就不管了。
但是你潜移默化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即使我在高中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做了孩子最强的一个后盾支持,给他是生活上的保障,在他心里焦虑的时候,给他做一个保底的动作。
我一直都在想,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状态。
他们学校在第一次网课的时候,就有女孩子回来后抑郁退学的。
很多时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一个依靠。你要知道孩子的情况,成为他的依靠;在他向你求救的时候,你要伸出你的手;你应该最了解你的孩子,什么时候情绪有问题了,什么时候他可能会退缩有困难,你要鼓励他。
初高中阶段,他考得不好,我第一时间不是批评,是先安慰他;可能过一阵子尾巴翘起来了,就要批评他。父母要学会调节,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所以,家长陪伴还蛮重要的。你光想着“鸡娃”,娃会受不了的。你怎样能够让他受得了,怎么能保证娃的情绪抗压能力一点点提升,这是你要培养的。所以,小孩儿如果是老人带大的,初中再回到手上,你觉得孩子会听你的么?
亲子关系,是从很小开始开始培养。从小就陪他睡觉、陪他讲故事、陪他一起玩,陪他一起做Project。在他出现困难的时候,你在边上帮他,鼓励他。
我们家养的猫
在高中最痛苦的时间,猫咪给了娃极大的安慰
多年的培养和陪伴,他才会那么信任你,觉得你是为他好。
我发现,这是大家会经常忽略到的一点。
最后,再分享一个故事
我想对小花生的读者们说:你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他适合的路。
我们有个同学做的很好。他爸爸妈妈是市西的老师,这个孩子动作非常慢,刚进入初三时,作业他都要做到凌晨两点(当时我们家孩子十点钟做完,快的孩子八点钟完成),这个速度是非常慢的...
他爸爸妈妈就觉得他肯定不适合高考,为他选择了国际高中,选了上十门的AP课程。
虽然国际高中也很忙,和国内高考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些。可能只要考三四门,就可以了。整个的国际课程体系中,AP课程体系应该是几个国际课程里面要求比较低的,也是中国孩子比较容易刷到高分的。
然后他们就是走AP,走Project,进了牛津。当时,他们学校只有他一个人进了牛津。
所以,我觉得我们同学的妈妈真的很会选择。她作为老师看的很透,知道自己儿子肯定不适合高考。
她为孩子规划的这条路,一开始也没有任何经验,不知道怎么办。就自己慢慢学习、咨询中介,慢慢地搞一些竞赛,到最后就申请到了。
我想说的是,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还是有很多的选择的。
你要找到适合自家小孩的一种方式。比如说,高考结束后,孩子可以申请澳门的大学,相当于211,也许会有更多的机会。
不过,这就是信息不对等。
这些方面可能真的要父母自己来做、来搜集这些资料,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有可能搞砸,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需要父母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父母能做到更好,也许就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在一条起跑线上,也许就比人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牛娃成长记」更多好文:
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自驱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