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03年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和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至今,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经走过20年发展之路。春华秋实二十载,为全面梳理、系统总结行业20年(2003-2023)改革发展成效和经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战略布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邀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相关保险系机构主要负责人,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共识,共话行业未来发展蓝图,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  
曹志强  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首席风险官
曹志强
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首席风险官。历任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山东办事处金融部投资经理、计划资金部总经理,山东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监事会主席兼稽核审计部经理、董事会秘书、总会计师、董事、副总经理,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财务部总经理(兼),永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合规负责人、副总经理、董事、审计责任人。
摘要:
在资管新规实施、利率中枢下降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面临新阶段特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促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规模和利润增长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国内保险资产管理第三方业务依然以保险资金为主;依靠在固定收益品种上的传统竞争优势赢取客户,但在市场化机制建设和品牌塑造上较同业落后;第三方业务推动了产品、运营支持人员增加,但部分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运营支持条线人力仍较为缺乏。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应该坚定发展第三方业务战略,以服务客户为中心,打磨重点产品为竞争核心;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将固定收益品种上的比较竞争优势转化为第三方产品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构建广阔的同业合作网络;加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系统建设、加快金融科技应用和人工智能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探索。
随着我国进入大资管时代,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从2003年的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扩容至当前的33家。面临新监管政策、宏观经济形势新阶段以及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各种挑战,如何立足本业,加强差异化核心能力建设,走出一条适合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特色发展之路,值得认真探索。
一、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面临发展新阶段特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资管新规颁布后,资管行业规模增速先降后升,细分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资管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统一,通道类等虚假繁荣的金融现象受到抑制,过去五年国内整体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按年增速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1]
在大资管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细分资管行业在业务领域的重叠不断增加而竞争差异日渐缩小,各行业管理规模增速上也呈现出结构性分化。从2018年到2021年,保险资产管理规模的复合增速为12.79%,银行理财剔除保本理财口径后,复合增速超过9.65%,公募基金增速最快达21.90%,而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行业则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保险资产管理规模相对较高的增速,一方面受益于我国人均GDP提高带来健康保障意识觉醒以及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截至2022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到25.05万亿元,过去四年复合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另一方面增长源于保险资产管理制度主体框架搭建完成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有据可依,能摆正自身地位并精准开展业务,推动与同业更广泛的合作。
(二)利率中枢下移时代,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绝对收益难度加大
保险资金因成本刚性和监管要求的特征,需追求绝对收益率以及收益率的稳定性。近10年来,保险资金年度财务收益率波动随着其他投资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的增加而波幅变窄;2013-2022年保险业年度财务收益率算数平均为5.40%[2],亦表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能力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稳健的投资能力以及低偏好的风险管理能力追求中长周期的绝对收益。
受近年宏观监管政策导向和疫情影响,无风险国债收益率、中高等级债券信用和期限利差下降至历史中低位,加之企业另类非标提款意愿减弱,综合因素导致保险资产管理投资绝对收益下滑,而选择提高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又使得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面临收益波动性变大的问题。新宏观环境下的特征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挖掘绝对收益提出较大挑战。
(三)参考国际发展经验,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成为行业共识
在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需从自身资产管理的本质出发,基于关联方资金规模、自身资源禀赋、过往沉淀的投资能力、财务资源以及差异化市场定位,寻求具备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以参考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经验为例,全球资管前100强的法通保险集团和加拿大宏利人寿第三方管理规模占比均超过80%[3],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大力开展第三方业务获得了重要的规模和利润贡献。与之相比,2021年国内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第三方资金占总管理规模的比例仅为23.53%。从结构上看,2021年末超三成机构管理第三方资金规模比例接近或者超过50%,且管理第三方资金比例较高的机构,单位规模收入也相对处于较高水平。由此选择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推动受制于关联方资金规模限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走出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共识。
二、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业务发展情况
(一)保险资金依然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立身之本
保险资金一直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立身之本。截至2021年末,国内保险资产管理总管理规模为21.11万亿元[4],其中系统内保险资金占比76.47%,处于绝对控制地位,但规模增速为9.38%,略低于整体规模增速。第三方资金中第一大来源为第三方保险资金,占第三方资金的比例为31.95%;第二大资金来源是银行资金,占比28.69%,同时也是所有资金中增速最快的,2021年增速达到了46.82%,银行资金也逐渐成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以传统固定收益品种为主,可抓住与同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开展合作
截至2021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前五大的资产类别分别为债券(占比41.68%)、银行存款含流动性资产(占比13.05%)、金融产品(占比12.93%)、股权投资(占比7.96%)和股票投资(占比7.05%);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中投资配置前五大分别为债券(占比40.81%)、金融产品(占比15.46%)、银行存款(占比13.79%)、股票(占比7.54%)和组合类资产(占比6.02%)[5]。两者配置比例整体差别不大,还是以固定收益品种为绝对地位的结构。打开组合类产品底层来看,2021年末,组合类产品底层资产配置在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超过八成。上述结构表明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方面获取绝对收益的竞争优势较强。
参考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验,相较自身保险资金配置,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第三方业务中更积极地配置权益类和另类资产,譬如在另类中加入商品、金融衍生品等多种投资策略。此外,第三方业务中的资产配置比例与投资机构自身的投资能力标签密切相关。面对多品种投资能力建设的长远发展方向,中小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与现有投资能力圈相近的投资品种如可转债、公募REITs、ABS等进一步扩展投资能力圈;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投资项目和产品。
(三)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机制竞争力不强以及品牌建设滞后
相对于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资产管理同行,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市场化激励机制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依靠集团保险资金优势,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买方心态较重,重固收和银行存款的配置模式,导致对资管市场多元化客户的需求不敏感。
面对多元化的投资者偏好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要求,如何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是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整体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元,但对比券商和基金,无论业外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都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缺少认知。同时,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个人销售方面起步较晚,保险资产管理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如何借助母公司主业的宣传品牌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探索的问题。
(四)第三方业务推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产品、运营支持人员快速增加,但部分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运营支持条线人力依然缺配
2019年至2021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产品和运营支持条线的人员配置上增速领先,分别为27.90%和13.98%。从人才分布看,运营支持、投资、风控合规信评依次为人员数量前三大条线,占比分别为19.02%,16.22%和15.08%[6]
从行业梯队来看,大型和小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均在产品条线快速增加人员,但中小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运营支持和营销条线上的配比明显低于行业均值,更远低于大型机构。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需注意人才业务的短板对第三方业务发展的制约。
三、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业务产品策略布局和发展思路
永诚资产于2017年正式获批开业,作为较晚成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立之初筚路蓝缕,通过发展第三方业务走出了困境。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管理规模为628.59亿元,其中第三方组合类产品总规模591.78亿元,相比2021年末总管理规模58.58亿元,实现了规模和收益跳跃式的发展。永诚资产通过选择符合自身人力资源结构、资源禀赋的组合类产品发力,专注发挥传统固收品种上的比较竞争优势,并逐步扩展自身投资能力图谱,探索出符合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精品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
(一)坚定发展第三方业务产品化战略,以服务客户为中心,打磨重点产品为核心竞争力
在大资管竞争背景下,无论是参考国际经验还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应该坚持差异化、产品化、市场化的第三方业务发展战略。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无论是以市场驱动、运营效率驱动还是投研驱动,都需要在与自身人力、投研积累和财务资源匹配的情况下,以服务客户需求为中心,全力打造在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或客户体验上具有核心特色的产品为市场宣传重点,为公司的发展打开局面,并逐步补足自身在投研、运营支持等方面的不足,拓展投资能力建设并丰富和延伸客户群体,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去三年,永诚资产在树立发展第三方业务的战略后,把为三方险资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稳健收益作为核心追求,以客户的共性需求为中心,建立贴近市场的销售体系,实时跟进重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传递和迭代市场信息给中后台投资部门并做高效率的响应和调整。永诚资产在与市场信息和投资者需求的碰撞中,不断调试自身产品线,选择了最适合当前市场的组合类产品投资策略,最终打造了核心拳头特色产品“永盈安享”系列。
(二)以绝对收益为核心,将比较竞争优势转化为第三方产品竞争力
1.沉淀保险资产管理投资比较优势,坚守绝对收益
虽然不断扩展多品种的投资能力是保险资产管理主流的未来发展方向,但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应该首先牢牢把握保险资产管理在过往服务关联保险资金上,沉淀的大类资产视野以及传统固收标的上的优势。通过展现较其他资管行业于投资上的比较优势,开展同业合作。例如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抓住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的阵痛期,通过组合类产品、债权和股权投资计划在投研、产品和服务方面与银行资管产品条线互补,构建特色发展路径。
永诚资产过去两年中,在股债都面临较大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度和自身绝对收益品种上的配置优势,通过打磨拳头产品“永盈安享”系列,为业内三方保险资金为主的金融机构企业提供收益稳定和体验良好的金融产品。
2.积极发展绝对收益策略产品,沿着投资能力图谱逐步布局多元化产品线
虽然受发展背景和能力禀赋限制,诸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节奏和发展方向上略有不同,但国际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配置发展方向上多是向着综合性、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优先发展绝对收益品种的基础上,应该凭借投资能力的逐步建设和加强,沿着市场需求和投资能力图谱,依次布局能力延伸较为相近的领域,慢慢形成和打造多元化的产品条线。
永诚资产过去三年坚持在以稳定收益为主的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组合产品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从产品线上慢慢延伸至增强收益型的“固收+”型产品。未来也将结合公司投研能力、人才队伍的建设,逐步布局指数增强型产品、FOF类产品等产品线,逐步实现与公司能力特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资管品牌建设和构建广阔的同业合作网络
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该以打磨核心产品作为品牌建设和宣传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以此特色化和标签化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以拳头产品带动公司规模,从而进入更多客户的投资视野。以市场为驱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把握通过核心产品高频率触达机构客户的战术策略,通过建立体系化的销售团队,定期于线上和线下拜访存量和潜在客户。通过高频的触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方面能贴近市场,在与客户的不断交流中发现产品创新的需求和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存量的客户资源,能够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客群,建立包括且不限于保险机构、业外资管同业以及工商类企业等机构客户网络和多层次的个人客户代销渠道,为未来潜在合作打下基础。譬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与基金公司、券商资管开展公募REITs和FOF产品发行、投资等合作;与信托公司在另类项目和资金资源上展开合作;与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在专户合作、垫资、托管和代销等方面多点打下合作基础。
永诚资产从一家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起步,依靠服务中小保险公司,逐渐树立了服务第三方机构的精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品牌形象。公司目前已与业内外近百家以保险公司为主的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开展了业务合作,公司未来将继续专注扎根到第三方机构市场中,以服务中小保险公司为核心主业,通过多种组合类产品,满足各类投资机构的需求。
(四)加强资管公司系统建设,加快金融科技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探索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并大力加快应用金融科技手段,通过采购外部投研数据库、市场数据平台化、研究框架线上化和模板化、基本面分析定量化、利用人工智能精准化舆情分析等,在投资领域提升投研分析和投后跟踪能力。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在AIGC大模型上的突破,应有前瞻意识地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资产配置分析、智能辅助投资决策、量化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的应用。
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将AIGC工具应用于客户营销、智能投顾和智能客服领域。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金融科技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服务建议,智能客服系统可以通过调用微调后的AIGC模型,实现快速、准确的客户问题解答和服务响应,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这将极大程度上补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应对未来个人客户组织发育上后发的短板。
脚注
[1]保险资产管理数据援引《2021-2022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运行调研报告》,其他资管规模数据均援引《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1》。
[2]根据2013年至2022年公开披露的保险行业年度财务收益率算数平均计算。
[3]数据援引自沙卫、秦明益、李杰、胡焯牮、杜长春.《海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际化发展经验及其资产配置研究》。
[4]数据来源于《2021-2022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运行调研报告》。
[5]数据来源同上。
[6]数据来源同上。
参考文献
[1]曹德云.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J].中国金融,2023(04).
[2]曹琦、乞宁、吴怡宁、陈夤、胡焯牮、杜长春、曹珊.专题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业务战略布局与国际经验借鉴[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
[3]段国圣.提升公司治理,夯实能力建设,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2(05).
[4]段国圣.从全球资管发展趋势看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建设[J].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17(1).
[5]丁璐莎、滕贞旭、龙真真、郭文娟、陈洛.专题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业务战略布局与国际经验借鉴[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
[6]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1[R],2022(4).
[7]沙卫、秦明益、李杰、胡焯牮、杜长春.海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国际化发展经验及其资产配置研究[C].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
[8]曾北川.构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差异化核心能力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3(01).
[9]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2021-2022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运行调研报告[M].2022.5.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双月刊)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双月刊)是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创办、国内唯一立足大资管、专注于保险资产管理及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研究刊物,持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
刊物于2015年9月正式创办,2015年出版2期(季刊),2016年起改为双月刊。目前已出版46期正刊、2期增刊、6期合订本。
刊物共设12大栏目:卷首语、封面文章、特别策划、首席观察、政策解读、宏观研究、投资风向、业务探讨、全球视野、大资管时代、光影天地、会员风采。
刊物主要发送监管机构,协会会员单位,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及有关研究机构等,影响力日趋扩大。
联系人:研究规划部  于老师  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3361689 83361693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官微
微信公众号:zgbxzcgl201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