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写非常好,里面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中,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
这个土匪就是指游民文化,所谓游民,就是指脱离当时主流社会秩序的人,他们没有土地,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住处也不固定,他们在各地间不断游动,寻找工作的机会,其中不乏非法勾当。
(欢迎点击链接购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必看好书,了解中国社会的必备读物)
由于脱离了宗法大家庭,游民们对待亲情非常淡薄,而看重兄弟之义这种拟血缘关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兄弟”,“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都是这类思想的体现。
游民文化虽然不见于正史,但广泛存在于民间社会,话本小说就是游民文化的载体,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说唐》。
这些话本小说中的价值观往往和主流的儒家思想很大差异,尤其是《水浒传》,梁山泊好汉的行为,按照传统的宗法秩序,件件大逆不道。

如果说,儒家思想支配着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那以《水浒传》为代表的游民文化就支配着中国广大底层人民的头脑,直到今天,中国的底层社会仍然按照《水浒传》的原则行事,游民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亚于孔孟。
那么游民文化有那些特点呢?看完全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这几点仍然可以在今天的很多国人身上窥见。

1.反社会人格。游民们往往是社会的失意者,他们一无所有,生活艰难,被其他人歧视,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因此他们对主流社会普遍抱有很大的敌意,迫切希望在一场剧烈的动荡中改变权力格局,逆天改命。
游民对于社会动荡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普遍相信“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乱世,最好的结果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次一些也要“杀人放火求招安”。
他们对普罗大众的态度是漠视的,《水浒传》中,四处可见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景,李逵、孙二娘、郭威、武松(未经文人删改的版本更夸张),以今天的标准看,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徒,但却被游民们视为英雄。
四十多年前的史学家经常会说xxx背叛了农民起义,变成了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游民们从未想过要拯救苍生,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只是策略性的争取人心,一旦夺取天下,他们马上会继承前朝的制度,甚至比前朝更为严苛。从未有过的目标,何谈背叛?
比如朱元璋在夺取天下后就认为元朝“失之于宽”,认为元朝对社会的管控不够,让游民四处流窜,老百姓人心思变,这才导致天下倾覆,因此他上来后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严禁人民流动,重本抑末,打击工商业和贸易,试图彻底消灭流动人口。
游民希望发起的并不是一场革命,他们从没有建立新制度新社会的愿望,他们怨恨的只是“我不是皇帝,我没有受益”。

2.崇拜暴力。游民社会还十分崇拜暴力,话本小说中有大量嗜杀的内容,如《三国志平话》(三国故事的民间版本)中,张飞兄弟三人怒打督邮,将其“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水浒传》中宋江报仇杀黄文炳,李逵用尖刀将黄文炳凌迟,将每一片肉放在火上烤,最后取出心肝,与众头领做了醒酒汤。
话本小说还会极其渲染英雄好汉的武力,比如李元霸天下无敌,一个锤子下去人们尽成肉泥,180万敌军被杀的只剩62万。
在价值观上,他们崇尚绝对的“成王败寇”,谁赢他们帮谁,“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天理。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完全信服这套逻辑,漠视规则,认为一切要靠拳头说话。直到今天,刘华强,高启强等黑帮老大,人气也十分之高。
这种思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也是中国难以完善法治的重要原因,比如很多基层公务员都反映,越到基层越不能讲道理,越要靠权势和恐吓,因为基层老百姓不认法律,你讲道理反而觉得你软弱可欺。
一个长期干工地的朋友也跟我说对待工人一定要严厉,要不然就觉得你好欺负。(这位朋友平常其实是个极为温和的人)

《青年对民营经济态度调查》也显示低学历的青年普遍认为社会存在不公,贫富差距大,部分企业家为富不仁,但他们同时又崇拜着马云、曹德旺和陈光标,认为他们很有本事,他们对社会中的强者始终是又爱又恨的态度,“爱”是想成为他,“恨”是自己不是他。
3.功利主义。
游民们经常食不果腹,挣扎在贫困线上,因此他们十分注重物质利益,儒家讲究“重义轻利”,但游民们却认为“义”就是“利”。游民们从不掩饰自己“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欲望,他们心中的“大哥”一定要仗义疏财。

《水浒传》中的宋江,既没有武力,又没有谋略,为什么能坐第一把交椅,因为他仗义疏财,不分贵贱,请吃请喝,从不计较钱财。
古代中国缺乏超脱于物质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四处游动,脱离了主流社会的游民,早就“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拿在手里的“银子”,他们的动机都是非常功利的,对于自己的利益有十分精准的计算。在一些社会秩序破坏较大的地区,如华北平原和淮北,这种算计到极致的流民博弈随处可见。
4.仇视女性。游民社会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仇视女性。话本小说普遍对女性不友好,女性在他们眼里更多是一个“物件”。
比如《三国演义》,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花关索传》中,张飞与关羽互杀妻子结为兄弟。《水浒传》中,真正的好汉一定是不好女色,好色之徒往往被江湖耻笑,《水浒传》写了30多个女性,大部分都是淫妇,他们往往被好汉们用极其凶残的方式处死。
梁山中的女性,孙二娘和顾大嫂完全是男人婆,没有女性特征,唯一长相漂亮的扈三娘,一定要安排他嫁给最丑最猥琐的王英,这些情节的安排都充满恶趣味。
游民仇视女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大部分是社会底层,一般没有老婆,处于性饥渴的状态,渴求性又得不到,就会因爱生恨,这种情绪反映在了话本小说中,今天很多“直男”的心理,与当时的游民并无不同。
二是游民们往往干一些非法的勾当,有的还落草为寇,这种危险的生活不能有眷顾,就跟以前水手出海不能带女人一样。女人和家室被视为消磨男人意志的不祥之物。
5.帮派意识。游民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帮派意识,游民只对兄弟讲情义,而对整个社会缺乏公德。
比如《水浒传》中,王英欲强暴刘高妻子,开始其他人并未阻止,直到宋江道出她是花荣同僚妻子,王英才碍于义气将她放走。
宋江被发配江州监狱,戴宗起初不知道他与梁山的关系,便向他索要“常例钱”,宋江不肯,戴宗便说:“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活脱脱一个恶吏,直到宋江说出自己和梁山的关系,戴宗才说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在江州劫法场时,李逵更是对当地百姓滥砍滥杀,杀尸横遍野,对于这样的反社会行为,没有人提出异议。
游民们对于达成帮派的目的,也是不择手段。为了逼秦明上山,梁山好汉们甚至把青州城外的数百家老百姓烧光杀光,杀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为了逼卢俊义上山,吴用特地去北京,在卢家墙壁题反诗,导致卢俊义被捕入狱。手段之残酷,甚至比官府更甚。
可见梁山好汉们的道德仅针对自己的兄弟,对于兄弟之外的人完全不讲道德。同是造反,都还有“真命强盗”和“假命强盗”之分,和自己一伙的造反就是替天行道,不是自己一伙的就是乱臣贼子,《水浒传》中对方腊的敌视就体现了这点。
游民们的道德观完全依照对方和自己的亲疏远近来判断,儒家虽然也讲亲疏,但是毕竟有底线,名义上还要“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不党”更体现了对帮派意识的反对。而游民则赤裸裸追求帮派利益,为了维护帮派可以不择手段,今天的黑社会,也大抵继承了这一原则。
这也是为何一些人主张的地方自治总会导致更差的结局,因为在原子化社会,游民帮派是唯一有组织的力量,而他们并不讲公德,一旦政府力量退出,好勇斗狠的“流寇”很快会掌控基层秩序,形成恶人当道的局面。

以上五点就是中国古代游民的特点,他们对于中国人性格的影响,比儒家思想还要大,虽然历代统治者都想消灭脱离宗法制度,难以控制,无法无天的游民,但从未成功。
从商鞅到朱元璋,统治者们一直试图将老百姓禁锢在土地上,明初,农民只允许在离家乡一里地的范围内互动,要想离家就需要官府开具证明。但讽刺的是,朱元璋严厉的户籍制度并没有消灭游民,在明中后期,游民的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最终明朝也是亡于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位游民。
游民文化是底层人民在无奈之下产生的生存智慧,秦制虽然致力于消灭游民,但秦制本身就是产生游民的土壤,任何合法的组织不被允许,没有正常的官民沟通渠道,苛捐杂税又制造了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失意者不可避免的沦为游民和流寇。两千年的历史中,游民和秦制都是共生关系,谁也摆脱不了谁。
虽然今天中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游民性仍潜伏在我们很多人的心里,因此我们仍然可以依照游民文化与分析当今的很多现象,无论是无差别攻击,网暴,男女对立还是民粹主义,漠视法治,都有游民性在作怪。对国人来说,要想克服社会中的游民性,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


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