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此时又夜深了,儿郎们已经酣睡,我坐到书桌前,心有感慨。
今天是周末,白天我有些时间刷手机,看到不少涿州水灾的人间悲欢,内心极度痛苦。有太多丑行与罪孽,令我极其愤慨。
刚才翻看了一下朋友圈,竟有多篇文章标题就有“狗官”二字。后来,我随手也打了不少怒火中烧的文字,但冷静下来看,都是找死的节奏了。
记得去年我写郑州水灾,也是批评权力乱象,直接导致主号被迫休息两月。念及于此,今天又一次怂了。
不敢愤笔疾书,于是,就转头出门去,看了一场《封神》电影。
看完后,想想涿州里的情节,再想“封神”中的意旨,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今晚,想与大家说说关于父子情的感念
先看一个截图,说的是一个父亲在苦苦求救,家被汪洋包裹,2个月大的孩子没奶粉了。
再看一个截图,讲的是一个博主,看到孩子们被深水围困,吓到不行,自己也忍不住痛哭。
最后再看一个截图,说的是一个母亲在哭泣求救,因为孩子受伤流血几个小时,未得及时救治。
这三个截图,分别来自《新闻晨报》《潮新闻》《大众日报》,属于上海、浙江、山东三地的绝对官媒,虽然不是事发地河北媒体,但绝对准确无误。
父爱母疼,锥心之痛。
类似的家长为灾难中的哭救的情景太多,特别是,当我看到那些父母抱着背着孩子拼命奔跑,在躲避洪水的侵袭,内心格外沉痛。
这时候,我心头总是闪动着四个字——兵荒马乱
如果是老铁,应该会发现,从口罩三年到近段时间,我经常会用这个词。当然,更多时候,是指内心是一片兵荒马乱。
兵荒马乱,未必就是战争,而是生活遭遇外界不可抗力围困,为了苟且生存,人们四处奔突,在充满不确定和不安全感的环境中,过着苦难人生。
像涿州这场突如其来的水灾下的人们,就是这种情形。
当然,这几年我们很多人也都经历过生活和精神上的各种凌乱和仓惶。此中滋味,欲说还休。
我现在,每天带着娃儿,早上果园捉虫,黄昏海边捡贝,好像有种那啥岁月静好的感觉。
其实,在我静静看着他们快乐顽皮身影的时候,内心经常会想,假如生活遭遇兵荒马乱,我又能做怎样的父亲呢?
我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奶粉吗?
我能保证他们不活在恐惧之中吗?
我能保证他们在天灾或炮火中,平平安安吗?
当我们的孩子还不具有抵抗命运风雨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完成独立人格养成的时候,一个男人如何才能写下永远不辜负价值和良知的父子情呢?
有一部电视剧我看过很多次,叫《北平无战事》,是刘和平的作品。
这个电影有太多深刻的细节值得叙述,但是,我觉得方氏父子三人的感情,才是刻在我灵魂中最深处的。
父亲方步亭,是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这个人不论家国情怀是人格节操,都极为优秀。
作为男人,他几乎是完美的,气质、智慧、格局,以及沉默少言的范儿,就是我心目中做父亲的典范形象。
但,他的长子方孟敖,却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十年。
原来,当年方孟敖的母亲和妹妹,在逃往重庆的途中,死于日军大轰炸。方孟敖认为,是父亲方步亭忙于公务,疏于家庭,没能在兵荒马乱保护妻女所致。
故而,他一直记恨父亲,多年从未回过家。
后来回到北平,在弟弟方孟韦的劝说下,方孟敖终于勉强同意回家吃顿饭。但氛围尴尬。
父亲内心有悔,儿子心有隔阂。一边是父爱如山只能静默,一边是子欲亲而无力。
方步亭是个体面人,但是,在儿子面前,表面保持泰然和威严,但内心因为曾经的错失而早就是满地废墟。
这种家庭尴尬,通过各种细节还演绎出太多新的矛盾与冲突。父子之人,家国矛盾,令我泪目。
一个男人纵然能够运算天下,但是,在兵荒马乱之时,却仍可能百密一疏,无法为家人撑起一片不被恶运击穿的天空。
更重要的是,越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各种价值观念错位。
家国立场,各自站位,很容易形成人性迷失和选择错位
比如,父亲是国民党,儿子是共产党,最终,是要解决二者价值观统一的问题。
不论在哪个年代,父母和子女的观念冲突,都需要进行冷静审视和梳理。
在3月11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叫《抱歉,我不能接受“三观一致,必将取代血缘”》,其中直指这种观点其实是血淋淋的人性伦理残酷。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连血缘都不能让你虔敬,如果连至亲都不能让你相爱,你所爱的,往往只是个宏大概念,而不会是具体的人。
或者说,你多半也只能是一个工具人,或者空心人。
那么,今天我就再把这样的观点向前推半步——建立在亲情伦理上的价值观认同与人格独立自醒,才更有力量,才更符合作为人类存在的美好期待。
《封神》这部电影,我个人认为,从很大程度上,就是属于一部讲述“父子情”的作品。
它对人性、伦理、人格、权力、价值观等关系,进行了最残酷的检视。
纣王殷寿是暴君,是个重度迷失于权欲的男人,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冷血者。
而他获得这种利益,满足这些欲望,就是靠以父亲身份,来“PUA”儿子,甚至残杀儿子来完成的。
比如,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勇猛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在这样人设下,他通过语言进行精神操控,让质子们成为他的“最勇敢的儿子”,来屠杀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就是自己的孩子被坏人精神控制,认贼作父,反戈相击。
而拥有至高权力的人,往往就是这样的精神控制者。
而《封神》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就是提供了让这样的迷失者成为觉醒者——从“认贼作父”中醒来,真正的回到父亲的怀抱,为兄长复仇。
这,就是西歧三父子的故事。
西伯侯姬昌把姬发送给纣王做质子,当他发现姬发已经彻底迷失于纣王的英雄光环和权力逻辑,他这样提醒说:
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
面对纣王让姬发杀掉自己父亲,姬发也严重动摇过,但朴素的人性伦理,又让他不停地叩问“我是您的儿子,我怎么能杀您?”
这时候,姬昌则说出了这个更重要的观点: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不是简单的道德捆绑,而是引向独立人格。
姬昌这个父亲用大爱和智慧,让姬发走向了真正的觉醒之路,从对纣王的绝对信仰中,慢慢看清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千年以降,历代男人都在进行灵魂叩问——我们到底如何做父母
这话题拿到纸面上作答,都可能书写得特别精彩。但是,真正的答案一定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最残酷的生活中,特别是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今天看到涿州水灾中的上述情景,不由想起当年大地震时,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上,我做得最悲怆锥心的事,就是帮着那些父母一起背负着伤残的孩子。
那一刻,我们成人的所有信仰,就是送孩子到平安地带去。
从弱小保护开始,到完成孩子成长,人这一辈子,注定都是要书写一部《父子情》(母子亲)的。
对孩子,我们终究要从身体保护过度到精神认同。
不得不说,在与孩子共情和共鸣上,眼前的世界何尝又不是一片凌乱,一片哀痛。
各位,你们的家庭,有没有上演过撕心裂肺的父子战争?有没有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母女撕缠?
今年,我帮助很多家庭填高考志愿,其间耳闻目睹的家庭内战,实在太多。有些简直是战火纷飞,灼心焦肺。
其实,一朝梦醒,人世间有很多父亲母亲一定会发现,自己苦心抚育培养的孩子,已经变成了一只咬向自己的小狼崽。
这时候,你伤不得他,也舍不得伤他,只能任其伤害,疼到极致。而他,也遍体鳞伤。
这就正如《封神》所讲的故事主线,一个父亲应该如何驱动孩子觉醒,让他走向价值正当和人生正途。
李雪健饰演的姬昌,把我看哭了。在我心中,他和王庆祥饰演的方步亭一样,是传统和现代最好的两个父亲形象。
《封神》这个电影,因为姬昌的高贵与悲情,我觉得,值得看。
作为父亲,在随时可能来临的兵荒马乱中,也许我们也会像像姬昌那样,在风雨过后的暗夜,衣衫褴褛的倒卧在柴草旁,内心舔噬着来自权力和社会的伤害,疲惫地蜷缩着迷迷怔怔,生命随时会遭遇凶猛野兽的吞噬。
在这时候,最美好的情景出现了。在猝然被惊醒之中,看到了儿子站立在面前,已经完成了精神觉醒和人格独立,成为一个保护自己的真正战神。
那一刻,所有的老泪纵横,都是悲极而喜呀。
在我看来,对每个人来说,真正的“封神”,也就是自我觉醒。
对孩子来说,就是要从对原生的父母兄弟怀疑,坚定地走出迷幻的他信误区,最终,让自己在人伦和人生的战场,真正做一个独立英雄。
此时此刻,涿州的大水仍未消退,《封神》的故事仍在叙述。
人世间,太多家庭仍在演绎着“三观不合,血缘关系是否会被取代”的迷乱。
如果连血缘关系下的三观不合,我们都没有耐心和勇气去进行求解,其实,真正有问题的,就是我们自己。
尽管很多人看《封神》,把视角都向《权力的游戏》靠拢,和《指环王》比对,但是,我更愿意将之简化为姬氏三父子的故事,将之视《北平无战事》中方氏三父子的前传。
父子兄弟,国仇家恨,人性回归,人格觉醒。
这个世界,不论是怎样的理想幻象,不论是怎样的信仰蓝图,如何以牺牲亲情伦理为代价,都注定因为失去基本的底线,不会有好的结果。
大地微凉,兵荒马乱。
洪水滔滔,战火扰扰。
此时,不论我们身处何境,其实都在书写着各自的父子情。
这是个看似格局很小的命题,但,却需要我们穷尽所有的情感、勇气和智慧,用心用情泣血泣泪地书写。
各位,愿您此生的篇章,都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儿女情长,齐心聚力。
那样,所有兵荒马乱的日子,都终究会变得风淡云轻。
PS:全文完,3811字各位好,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一直沉静思考的话题,也写出了我的观点和情怀,在此真诚祝福您拥有最美满又高格的家庭。欢迎各位后台留言交流欢迎扫维码与老将交流。微商勿扰,过号勿重复。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