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沉寂近十年的刀郎推出了音乐专辑《山歌寥哉》,主打歌曲《罗刹海市》火爆之后,四个音乐大咖架在火上烤。网友们热议马户、又鸟、勾栏、公公是谁。

歌迷们几乎一致认为,这首歌内涵了某个音乐选秀节目和当代比较出名的音乐人。分别是中国好声音、那英、汪峰、杨坤和高晓松。
因为在刀郎首次出师大捷的时候,这几位名人在某些场合点评过刀郎的音乐,歌迷将这首音乐视为刀郎强有力的一次反击。
波及最严重的当属歌后那英,她其中一个短视频留言超过了800万次,创造了个人留言纪录史;其次是杨坤,他的留言为120万;再就是40万的汪峰了。


这四位音乐人中,杨坤用“最后一句说对了”回应观众的解读,那英和高晓松始终一言不发。
就在刀郎经纪人对外宣布,刀郎不会就解读事件作出回应之际,没有在风口浪尖上的汪峰则直接正面回应了。


8月2日,汪峰录制了一个近23分钟的视频,用“音乐它不是是非,它不是道德审判”这个主题对刀郎这张专辑做了一次全面地解析。


汪峰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回应《罗刹海市》解读对他的影响,但没有正面评《罗刹海市》,而是选择《山歌寥哉》中最后一首音乐《未来的底片》,用各种专业性的知识做了点评,那些音乐技巧和乐器非专业人士完全听不懂。
最后,他给刀郎这张专辑打93分。


汪峰强调自己并没有看不起刀郎,更没有看不起做音乐的人,像刀郎长期执着于音乐创作本身,这已经让他非常尊重了。
无论20年前,还是今天,他只是在客观评价音乐,没有看不看得起,只有认不认同。
以上便是汪峰第二次评刀郎音乐,那么,第一次,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2004年,刀郎发行了个人第三张专辑,主打作品《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和《冲动的惩罚》更是创造了手机彩铃时代超高销量,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专辑销量空前绝后,比如日中天的周杰伦都还要高。
同年7月1日,记者刘思佳在网络上发表了《汪峰胸怀激烈: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文章。


汪峰面对记者采访,他一针见血指出:“刀郎现象是中国流行文化或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


他共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刀郎的音乐我听说过。我觉得,从他的音乐、歌词——这两个构成歌曲的主干来讲,刀郎是非常一般的,这不是批评,而是事实。”
第二句:“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无论它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都会有类似刀郎这样一类音乐存在,所以我说刀郎只是一个现象。”
第三句:“刀郎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如R&B这样的音乐,而刀郎又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式,从数量来说,这是非常庞大的。”
第四句:“当然作为刀郎个人来讲,他无疑是成功的,但媒体、很多的众都觉得那是不错的东西,这就不对了。”




2023年第二次评刀郎的《山歌寥哉》,汪峰两次评刀郎音乐,大相径庭。不管外界炒得如何凶猛,就是不评《罗刹海市》,而是把《未来的底片》夸出天际。


说实话,当年刀郎突然爆火,除了那英、汪峰、杨坤和高晓松之后,包括阎肃、谷建芬、徐沛东、李海鹰等50多位音乐界知名人士,都批评过刀郎的音乐。他的作品《冲动的惩罚》因歌词原因,被这些音乐大咖集体定位成了“恶俗音乐”。


为此,北京日报还做了详细报道,称《冲动的惩罚》等歌曲语无伦次,哗众取宠、庸俗无聊,还用了一些十分恶劣的词汇来形容,简直不堪入目。
在专家耳中《冲动的惩罚》却成了“恶俗音乐”,以至于这首歌曲一度惨遭下架。


刀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淡出了中国乐坛。


人民日报用“鞋拔作如意,不明觉厉”点评刀郎和他的音乐。


我们希望《罗刹海市》的蝴蝶效应持续下去,因为中国需要像刀郎这样的独立音乐人,让我们一起为刀郎摇旗呐喊助威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