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尚未证实的消息称,刀郎的《罗刹海市》全球播放量超过了80-170亿次。这一首歌,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现象级作品,必将载入史册。
这首红遍全国的歌曲《罗刹海市》,由刀郎包揽了词、曲、唱三个角色独立完成,彰显出刀郎具有杰出原创能力的音乐才子身份。
刀郎这么火,他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你也许觉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刀郎不过是一名歌手,又不是著名作家,凭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首先、歌手获诺奖有先例的。
这个先例就是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
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美国音乐家、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

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写下的不仅仅是歌词,更是不朽的诗歌。并且,对现实社会影响巨大。

诺奖委员会给他的授奖词是:“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鲍勃·迪伦在获奖致辞中说,我从来没时间去想,“我的歌是不是文学作品?”所以,我要感谢瑞典学院,不光是愿意花时间去想了这个问题,并且,最终还给了一个如此美妙的答案。
《答案在风中飘:现代歌曲的哲学》,是鲍勃·迪伦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全新作品。或许,在这本书中,你可以一窥究竟。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刀郎又有什么不可能?
第二,诺奖的评奖趋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向。
始于19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上世纪以来最具权威的国际性文学奖,获奖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世界文学特别是欧美文学的发展方向。诺贝尔文学奖在1912年之前的评奖方向基本上是理想主义;但是后来的时局迫使诺贝尔文学奖直面现实主义。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方向开始调整了,奖金授给了德国剧作家、诗人豪普特曼。
1915年及以后获奖的许许多多作家如罗曼·罗兰、汉姆生、法郎士、叶芝、萧伯纳、托马斯·曼、刘易斯、艾略特、罗素、海明威等等不可胜数,都是使用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后来的各种现代主义在内的多种创作方法进行文学创作的,这样,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浪漫的畅想才不会流于颓废,浪漫的畅想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
而当代的诺奖,基本上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罗刹海市》,就出自刀郎的新专辑《山歌寥哉》。新专辑完全不是刀郎二十年前的抒情流行歌曲风格,而是具有鲜明的山歌民歌特色。甚至,我在乐曲中听出了陕西民歌和京剧的韵味。
新专辑《山歌寥哉》的文化背景,诞生于古代著名小说集——蒲松龄《聊斋志异》。其中,歌曲《罗刹海市》就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同名篇目。

蒲松龄原著中的《罗刹海市》,讲述的是一个富有讽刺意义的奇幻故事。少年马骥误入一个以丑为美的国度,长得丑就混得好,长得帅就倒霉了。偏偏马骥长得很英俊潇洒,因而陷入了人生的困境,最终以扮丑才获得出路。蒲松龄以此黑白颠倒的国度的故事,来讽刺丑陋的社会现象。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延续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讽刺风格血统,极具东方文化魅力,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时,该专辑极具现实社会意义,在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达到了当代乐坛的巅峰。
激荡的歌词中,隐藏着对人间的悲悯。
嘲讽的歌声中,蕴含着对美好的向往。
刀郎试图以诡异离奇来阐述社会的光怪陆离,向“以丑为美”、“以黑暗为荣耀”开战,并向人间的真善美致敬。
刀郎表现的是蒲松龄式的讽刺社会现象风格,传唱的是杜甫式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
第三,东方文化的魅力。
刀郎的作品,具有令人迷醉的魅力。除了极具现实社会意义(这在乐坛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就是是洋溢着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山歌,可能成就为不朽的诗歌。刀郎的《山歌寥哉》,是刀郎的第二部东方文化背景山歌作品。当刀郎继续沿着这条充满荆棘却又无限广袤的道路走下去,极有可能在未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因为,中华文化正在复兴。而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不仅领先全球文化三千年的历史足以说明,就连近期风靡影坛的《长安三万里》《封神》等都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
纵览刀郎新专辑的歌曲风格走向,明显是试图通过讥讽、嘲谑、鞭挞及揭露等方式,深刻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面、诡异审美观和扭曲价值观。而隐藏在辛辣歌风之下的,是刀郎的真实,是刀郎的悲天悯人,是刀郎对于人间真善美的理想追求。
刀郎的音乐探索之路,是伟大现实主义精神的当代再现。他做的是音乐吗?不,他说的是民众的内心,他唱的是民众内心的呐喊。

期待刀郎的探索,也期待刀郎的作品获得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青睐。说不定刀郎真有可能在未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相信他的讽刺丑恶、赞美正义、抨击社会现象、推崇人间真善美的精神,三百年后依然会在百姓之口流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