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大家好,有些天没来更新了,今天来露个脸,说点人生感慨。
黄昏时,带着一堆儿郎们去海边,看着娃儿们面朝大海,嬉闹顽皮,觉得这世间是如此宁静。
很早以前,我在大海边,总有一种卑微感,看着海的辽远与宽阔,总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长大以后,四处闯世界,自己的力量在慢慢生长。但,对自我渺小的认知,却越发清醒了,在时刻敲打着我的灵魂。
卑微和渺小,绝不是指卑贱和无能。
我行走过全世界太多地方,现在特别感激自己早早读懂认清自己微渺的价值,它深刻的逻辑在于,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孱弱,才能有可能走伟大和坚韧。
不好意思,开头我给大家说了这么一段有些生涩的人生随感。
其实,这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老铁应该记得,我以前写过很多文章,说我们都是“微微”,但得拼命坚强地活着,再卑微也要活出体面。
因为所有的人生,随时都可能遭遇风雨侵袭。
有时候,人看似走上高台,荣耀等身,坐享名利,但其实仍经不住风雨突然侵袭,人生如楼宇坍塌。
这两天,有两个名人面对自己遭遇的舆论风暴冲击,进行了回应,其中有太多的意味深长。
一个是张雪峰,他今天回应了“不报新闻学事件”;一个是汪峰,他昨天回应了刀郎《罗刹海市》带来网暴的事。
作为一个危机公关的研究和实践者,我感触最深的是,顶流如同张雪峰和汪峰这样的人,对自己遭遇的舆论危机,都要经历漫长准备。
他俩都在“时度效”上进行精准拿捏,使出各种迂回包抄技术,来寻找走出这种“囚徒困境”的办法。
今天,我要提前提表达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有长度的人生,又怎么可以轻慢轻率,不去用尽心力来进行筹备和运营呢?
张雪峰和汪峰,其实提供了一种范式,他们的小心翼翼,他们隐秘妥协,很有深度。
满满的套路,但又苦苦地守护尊严

先说张雪峰,之前,他因为那句“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引起了巨大争议,还遭到新闻学院派的围攻。
众所周知,我是支持张雪峰的,还专门写过文章力挺
原因很简单,张雪峰的观点纵然有功利性,但是,他立场是没问题的,是站在普通家庭孩子的利益考虑, 更重要的是,他是在说真话。
不过,张雪峰这段时间一直在被围攻,不仅有各种意见领袖在批他说“这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而且还有一些官媒也下场,痛斥张雪峰扰乱了高考报考秩序,宣传教育功利主义。
张雪峰已经很危险了,在节节败退。
当然,我个人认为,张雪峰也是在主动思退,他选择在高考期间,躺到医院病床上,而不是直播,太聪明了。
请注意,在今年高考填志愿市场杀得风起云涌的时候,在无数水平非常低劣的“填志愿专家”都能赚得盆满钵溢的时候,张雪峰一直都没有发声。
当然,或许他的公司仍在闷声发财。
卷入那场惊天舆论风暴的张雪峰,已经严重地陷入了职场危机,说得直白点,很可能招致封杀,这时候,是必须沉默的,必须舍弃短期利益的。
在整个高考填志愿期间张雪峰是沉默的,而今年高考最终招生录取的结果,也在民间被普遍认为呈现了“张雪峰效应”。
网上有一种强大声音认为,“张雪峰一个人改变了高校录取的格局”。
之前,我曾说过,从纯填志愿角度,从对高校专业分析和市场就业趋势的能力上,我自认为也不会比张雪峰差多少,应属于这个行当的顶级专家。
因为过去20年,我从中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海淀黄庄教育到美国湾区教育,一直都是研究者和实践者。
每年,我也都会义务帮人格志朋友填志愿,帮大量亲友填志愿,都是义务的,免费的。
一些教育机构甚至愿意给百万报酬让我来合作干一票这个业务。但君子爱财,取于己道。这个钱我一直没有去赚,是自己有取舍。
但是,我认为自己是有评价“张雪峰效应”的专业能力的。
“张雪峰效应”,是指今年高考招生结束后,张雪峰力推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太火了,反之,他不建议报考的新闻学、工商管理、哲学完全就是烂大街了,很多著名的985高校都招不到人。
2023年,中国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呈现大变局,工科类爆火,很多综合性985,特别是末流的,已经沦陷到连一些普通211都不如的地步了。
其中,四川大学的沦落,或许也与那个妖女张蔚效应有关。
当然,像哈工大、北航、北理工等理工院校招录分数都上升很大,顶流211像北邮、南航、南理之类的同样辗压大量985。
那么,这一切是不是张雪峰一个人造成的呢?
显然,这太高估了张雪峰的能力。说白了,这是中国家长的普遍觉醒,这是市场给出的具体回应。
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在就业严峻形势下,985的符号意义在不断消减,人们都在选择一门真正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更容易带来直接就业效果的学校。
事实上,张雪峰并未过多倡导的5大官校,今年普遍冲破985的投档线。
像”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这种双非学校,很多能够上南大同济的考生都是直接填报。还有江苏浙江的当地警校,不过就是区区二本,投档线分数高达650分左右,甚至出现宁愿上浙警,不上浙大的情况。
这一切,都是今年高校招生呈现的残酷现实。
对此,我之前就敏感预判到了,也帮了不少老铁孩子做了这种功利选择。我个人判断,明年这种情势还会大幅加剧,选择易于直接就业的高校,门槛将会更高。
中国目前最好的学生,一是到名校学医生,而且多是5+3转读;二是到工科类院校学计算机了:三是跑到便于入体制内的高校了。
这种报考逻辑,确实非常切合张雪峰的功利报考主义。而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整体中国教育的角度看,完全就是病态的,是畸形的,是破坏完未来人才生态结构的。
我相信,从教育部门高层到各大高校,对这种现状也都是不满的,特别是那些国家长期发展需要的潜性人才断档,一定会引起上层高度警觉。
在这种情况下,纠偏纠错就很可能需要祭旗,需要杀一儆百。张雪峰,很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场域的薇娅。
张雪峰的很多言论,当然是有不严谨的,用心挑剔,也一定会找出一些判断差错。毕竟,直播是个即兴表达,是很难把握的。
而张雪峰最被放大的就是”不报新闻“,所以,在今年高考录取结束后,在风平浪静之时,张雪峰终于出来了,他拼命强调,这事是被自媒体掐头去尾了,并不是完整事实。
他强调,首先那是2022年的事,当时那个新疆考生考出了590分的成绩,因为不同省份的分数完全不同,他当时的分数完全可以在华中科技大学挑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不建议报新闻的。
说的是事实,但,还是掩不住满满的求生欲。
不必过多解释说明,建议大家报志愿当然都是基于一定成绩支撑的语境下,或者是能同时被多种专业录取的情况下。
如果允许说真话,我现在还是想替张雪峰说一句,我仍然真的不建议报新闻专业。当然,致力于做宣传工作的人例外,致力于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仰望星空者除外。
我不敢多解释,仅从”说真话“角度,也可以看出其中逻辑。
抛开利益不谈,如果新闻专业离说真实追真相以及传递正义越来越远,不论是从道德判断不是从是非判断,我找不到建议大家报的正当性。
更何况,从很大程度上,当今的新闻学界也确实离业界太远,也确实离现代信息和思维太远了。太多的新闻教师,对新闻狗屁不通。
再退一步,就算不学新闻,你真想做新闻,有别的专业支撑或许更加有用。
当,张雪峰还是回应了,辩解了,表面看来他是想要还原真相。说白了,他不过就是想洗去这个替罪羊的符号。
今年新闻专业招生太滥了,大量高校没录满,好像四川大学这样的985分数都被拉得极低。
这真不是“张雪峰效用“造成的。就算没有张雪峰,我相信,类似于新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只要有点务实理性精神,都是轻易不敢报的。
高校,归根结底, 还是得靠硬靠的专业实力,靠得到市场就业机会,靠深厚的人文底蕴,来让学生用脚投票。
我不知道张雪峰的生意会不会一直顺利的做下去,但很清醒,如果推倒一个张雪峰不能改变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做法就是可笑的。
而张雪峰现在就是在为这可笑,拼命地演了一场原本无需洗白戏。
同样演戏的,还有汪峰。
因为被刀郎《罗刹海市》内涵,昨天汪峰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整整23分的视频,来正面回应刀郎的新专辑。
汪峰这段陈述,或者说是危机公关,我认真看了三次。这里先抛一个观点,就是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明星危机公关最见功力最有效果的一次危机公关。
这一次,汪峰给他自己加分了。
我注意到,网络上仍然有人质疑汪峰姿态是高高在上的,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是没能直面当年他的言论的,然后一顿谩骂。
这是很好理解的,事实上,不论怎样的声音,都不可能获得所有的好评。就像我写文章,每一篇也都会有人谩骂质疑。
但是,我对每一篇文章要求是,一定要努力连接到那些独立而有一定专业才华的朋友。
说白了,不论是音乐还是写作,最终我们的制胜,还是专业实力。
之前,我写文章激赏刀郎归来是当代中国最完美的文化复仇,原因就是刀郎用音乐才华,用艺术创新进行了一场市场征服和实力证明。
我说的复仇对象,从来就不是简单指向网上所指的包括汪峰的四大金刚,而是指一种社会、人才、文化、制度的落后肮脏的生态。
这次汪峰回应,则完全是以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对追求音乐的极致信仰为核心支撑。
这样的回复,不是口水战,而是文化较量。
汪峰对刀郎的作品,从音乐理念思维和技术创新进行了拆解,同时,对刀郎在过去20年间从没有做音乐之外的事情表示致敬。这样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无疑都是正确的,是高段位的。
汪峰还这样评价“至少说明刀郎一直潜心在钻研音乐,尊重来源于你执着于音乐探索,并且一直在进步。”
这一点,也让我欣赏,或许20年前的汪峰,对刀郎的表达是有不理性,有容易被异解的地方,但,一直停留在音乐艺术本身来分析,这样的艺术人格应该尊重。
所以,汪峰表达的“任何音乐,它只是音乐,而不是是非、不是道德审判。”无疑是深刻的,是理性的,是客观的。
或许有人会说,老将你是在替汪峰洗白呀,你又收了汪峰多少钱。对此,我只能无奈地笑笑。
刀郎是清教徒一样的音乐存在,最终他也靠艺术创新完全了价值迭代,创作出诸如《花妖》这样堪比梁祝的好作品。
而汪峰的艺术创作其实是更入世的,更现实的,或者,更有功利色彩的。
从纯粹的音乐创作角度,中国摇滚大家是都推崔健为王,从表达愤怒的态度层面,从价值观层面,我完全支持赞同。
但从艺术融合创新上,我从不否认汪峰的才华和努力。他的很多作品,词曲高度融合,艺术极度适配。从创作上,汪峰或许是当代中国在音乐上最可能取得突破的先锋之一。
当然,从价值选择和生活方式上,我也会觉得汪峰太入世,太懂得运营人生,太会上下来事了
说得刻薄点,出世与入世,唯上与下沉,媚雅与媚俗,他都是顶级高手。
这里不便于讨论他那些直白的歌德式作品,只说一句相对论,就是他在好声音平台上,他也会选择《一块红布》这样的歌。
我不直白说了,反正,汪峰多少又有些艺术两面人的感觉。
这倒也不是批评,有时候,我反而觉得这是汪峰的存在智慧。甚至,包括他的婚恋,最后他取了国际章,都是审美与利益的最顶级结合。
在中国,像汪峰这样上下左右内外通吃,而且又确实能靠艺术才华和人生智慧抵达高境的人,太少太少了。
所以,这一次,面对刀郎新歌给汪峰带来的污名,汪峰用长视频的诚意,用专业才华的征服,用危机公关的智慧,赢得了无数理性而专业的用户认同。
人活在这个世上,光谈道德是不够的。
没有才华支撑,道德最终都是无情物。
有绝对才华和专业,做一个理性经济人,也同样能有一份体面和尊严。
今天,我说了张雪峰和汪峰的危机公关,最想说的是,活在今世,我们都很卑微,哪怕是抵达了某个看似光鲜的人生境地,但仍然还是有被推倒重来的可能。
但,专业和能力,才是安身立命的支撑,是人生被推倒后也可以重新站立的凭借。
刀郎当年被打压过,能完成真正的王者归来,归根结底不在于《罗刹海市》包含的批评精神,而在于《山歌寥哉》的艺术创新。
我的预判是,不止于《罗刹海市》,包括像《花妖》等作品,也一定会像宝藏那样被重新挖掘出来,来带给大众全新的审美体验。
对刀郎和汪峰来说,他们公众视野下的敌手,或许又是艺术共鸣和价值对望的同行。
这一场文化的复仇与和解,其实是很有高级感的。
我能够从中读懂今昔人生的卑微与尊严,隐秘与伟大。
一个真正有梦想的创作人和创新者,在艺术和专业的征途上,应该天下无仇。
在这样的人生大道上,愿所有像我一样的微微,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并且勇毅笃行。
愿所有渺小的我们,都闯出自己人生一片海。
PS:全文完,5002字各位好,今天复更,想说些闲话,不料一口气打了5000字,有些冗长,但我是真诚的,也是希望带来点深刻,希望这个文章对大家有实用,且启迪欢迎各位后台留言交流欢迎扫维码与老将交流。微商勿扰,过号勿重复。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