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毕业季,站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无限可能性的时刻,我们邀请了五位项目官,回顾了他们曾经的毕业选择以及一路走来的感悟。
*本文作者杨忞系盖茨基金会项目官
很小的时候我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因为是很多大夫和护士的努力,让我从严重的心肌炎中康复,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但在长大的日子里,我接触并了解到了另外一个让我激动不已的学科——公共卫生。如果说临床医学关注的是个体,那公共卫生关注的就是人群健康,这也就意味着,有可能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现在,在盖茨基金会,我正通过寻找和支持创新手段,实现我年少时就种下的梦想。毫无疑问,这就是我的Dream Job。
为最有需要的人创新
在基金会,我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跟创新打交道。我希望找到那些专注于最贫困人群,并有潜力提升疾病防控效率和效果的创新,通过搭建合作关系、投入资金和资源,让这些创新加速转化成产品并落地,最终服务于所有有需要的人。
听起来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但实际上让创新惠及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是一件被遗忘已久的事。因为由盈利驱动的私营企业更倾向于那些在发达市场赚取更大的利润的产品;而如果这个技术只在欠发达地区有潜力,就很难寻找有意愿的企业。
举一个例子,我们与疟疾缠斗千年,但因为95%以上的病例发生在非洲,所以即便有数以亿计的人饱受痛苦,依然没有足够的创新武器投入到市场,这让我们一直与这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持续拉锯。
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用于预防、控制和消灭疟疾的新工具非常稀少,主要治疗药品是氯喹,但对氯喹的广泛耐药性导致疟疾负担激增,每年有100多万人因此丧生。消除疟疾的全球计划更是显得遥不可及,数以亿计的人在那几十年中遭受了这一可防可治的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沉重打击。
但在千禧年之际,也大概是我们基金会创建的那段时间,新的机遇出现了。从我们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创立的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简称全球基金,Global Fund)的启动,到2030年消除疟疾的倡议,推动了大量资金涌入,将消除疟疾的目标重新提上了全球议程。随即而来的科技突破,带来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新工具,如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药物联合疗法、快速诊断工具和长效杀虫蚊帐等等。
盖茨基金会参与创建的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基金(简称全球基金)是全球抗击疟疾的重要力量。过去20年里,在该机构开展工作的疟疾流行国家疟疾死亡率降低了47%。在2022年9月的增资会议,全球基金共筹款157亿美金,其中,盖茨基金会承诺到2026年向全球基金增资9.12亿美元。
这些措施让人类和疟疾的大战在新世纪开始的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全球疟疾病例减少了25%,死亡率降低了一半,挽救了1060多万的生命并让大约17亿人免于疟疾的伤害。
与中国携手为世界创新
自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其境内取得了抗疟进展——上世纪50年代,中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疟疾病例,并有30多万人因此死亡。但通过70年的努力,中国于2017年首次实现了零本土疟疾感染病例,并最终在2021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从3000万到0,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开启了一个“无疟疾”的未来。
但放眼世界,在疟疾高负担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加,疟疾致死率下降的速度放缓,绝对病例数开始增加。而杀虫剂耐药性问题的加剧,以及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了活动范围的入侵蚊种的出现,则让疟疾疫情开始抬头。
为此,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携手合作伙伴为根除疟疾寻找新一代的创新产品和方法。其中,我们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消除本土疟疾之后,中国科学家还在持续为世界根除疟疾进行研发,而如何让这些研究转化落地,则是我一部分重要的工作。
举一个例子,我们正在支持的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是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共生菌在感染蚊子之后可以阻断疟疾的传播,而如果能让更多的蚊子感染这些共生菌就可能是防控疟疾的有效方式。但如果想让这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野,还需要很多的工作。比如我们需要在非洲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去实施并且设计有效的试验评估这个工具的效果。
中华按蚊肠道核心共生菌群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的共生菌的工具也在开发,那么我们还需要设计出来一套评估方法让我们可以客观地横向比较这些不同的工具。例如产品的生产和运输难度,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等等,需要做成本效益分析来进行综合评估。等到产品路径设计好之后,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企业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把产品落地,符合国际采购的质量要求以及各个国家的准入体系,以确保这个产品在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能够持续地服务于用户的需求。
显然,这些工作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就能完成的,而我非常有幸能够成为搭建这个巨大网络的一份子,加速这些创新走进千家万户的进程。
毕业建议
上大学的时候,我虽然如愿以偿就读了公共卫生专业,但一入学,老师和学长就建议我积累跨学科的知识,在就业的时候也建议我先从市商业领域的工作,积攒更多管理和分析的技能。回头看,这些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在我给出毕业建议的时候,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实出发,结合好自己的兴趣和想要做的事,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为之持续努力。因为,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才是你持久动力的源泉,而且兴趣加天赋的结合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我相信,大家在大学期间,可能会面临很多选择和机会,而其中一些可能并不能短期内带来较大经济收益。但是,请不要因此放弃追求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
其次,要多行动多尝试,减少内耗。很多时候我们思虑过多,患得患失,怕做的决定不正确从而一步走错步步错,或者面对不同选择尝试通过精密计算找到全局最优解。事实上,每个阶段呈现在你面前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等你开始行动了开始尝试了,会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个信息可能指向你更倾向于继续这个行动,或者指向你停止这个行动而尝试别的选择。所以,行动起来永远是迈向成功的最重要一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