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9)
最近这段时间,“带孩子坐高铁”似乎成了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相关事件时不时就要上一次热搜,引发一场全网大讨论。
6月6号,1岁幼儿发烧高铁上吵闹被骂的新闻上热搜。这位宝妈怀着孕,带着一岁多的幼儿坐高铁,孩子生病不舒服有些哭闹,就被一位高铁上的乘客大声质问指责。
6月29日,在汕头开往广州的一列动车上,一名女子因为受不了后座孩子吵闹,向孩子泼热水,乘务员来了还狡辩“水是你们列车上接的,烫也是你们烫的”。
7月份之后,陆续很多妈妈发帖说孩子只是正常说话或干脆坐在椅子上画画,就被高铁乘务员提醒要“管好小孩”。
几乎每次类似事件上热搜,评论区都会分成2派。
一部分人说“熊孩子背后一定有熊家长”,一部分说应该对孩子更友好包容一些。
两派人各说各的道理,几乎要吵翻天。
我觉得其实不太喜欢“熊孩子”这个词。更不赞成很多人所说的孩子在公众场合吵闹,就该被狠狠打骂教育。
作为父母,当然应该及早给孩子们树立规则意识和教会孩子们处世原则。
但是我也一直相信,对孩子和母亲的宽容程度,是跟社会的文明程度成正比的。
社会没有理由对孩子一味的包容,但那种喊打喊杀,以暴制暴的戾气,那些严重越界的教育和惩罚手段,不应该被拍手叫好,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
记得在前几年,有个“内地小孩地铁哭闹,香港男子大吼怒推婴儿车”的新闻。
一位大陆妈妈带着自己不到一岁的宝宝乘坐香港地铁。
可能是因为饿了或者对环境感到不适,宝宝在婴儿车里开始哭。
妈妈一直安慰说“待会儿我们就下车了”,但是效果不明显。
这时候突然有个中年男子冲到婴儿车那里,猛推婴儿车,还对小婴儿怒吼:“收声呀!收声呀!听没听到?”
婴儿妈妈让男子不要吓小孩,男子就开始攻击婴儿的妈妈:
“你就推出去啊,他控制不住,你知不知道?”、“你这样教孩子?你去死吧!”、“你以为在大陆吗?”
这件事曝光之后,网上就是一片骂战。
不少香港本地人都说,最讨厌家长带这么小的孩子出门,指责小孩没家教,父母没素质。
可是平心而论,又有谁不是从小婴儿成长为大人的呢?
一个小婴儿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真的能成为成年人无法控制情绪的借口吗?
如果父母连带小婴儿出门都要提心吊胆、被骂、被恐吓的社会,真的可以称之为高素质的、文明的社会吗?
戾气,就是这样轻易的,夺走了一个城市的包容。
还有一个新闻是也引起过挺大一场骂战,是关于母亲在地铁给婴儿哺乳的事情。
一个妈妈在北京地铁上给孩子喂奶,被周围的一个乘客拍下了照片。并且发到了微博上。
微博被各路大V转发,并且配文“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
一时间,这位哺乳妈妈被推到风口浪尖。
“有伤风化”、“不要脸”、“不知羞耻”、“这种妈妈带出的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类似的言论比比皆是。
当事的妈妈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只能无奈的表示:
是无奈的情况下才在公开场合哺乳的,当时自己已经在不影响哺乳的情况下尽可能遮挡自己身体。
很同情这位妈妈的遭遇,没有任何人愿意在公众场合暴露自己,但习惯于母乳的婴儿在饥饿的时候,就是忍耐不住的。
他会哭闹,会挣扎,会用尽全力跟母亲表达自己的需求。母亲出于自己的本能,也为了不影响他人,即使再尴尬也多半会选择哺乳。
你可以不理解、可以不支持,可以不自在,可以不接受,但至少不应该去拍照传播和进行辱骂。
更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进行不堪入耳的辱骂。
戾气,就是这样轻易的,夺走了一个常人的理性。
最近发生的两起关于孩子的新闻中,也能感受到成年人对孩子的尖锐与怨气。
之前还有过一个新闻,我印象特别深。
陕西宝鸡一家麻辣烫店里,一个4岁的小男孩跑进店,用手拨开门帘的时候,门帘不小心碰到了坐在门边的孕妇。
监控中看出,孕妇似乎有点生气,但没说什么。
之后孩子拿了碗筷往门外走,孕妇突然伸出腿去,把孩子绊倒了。
孩子瞬间倒地,脑袋直接磕到了地上。孩子还有先天心脏病,被摔得起不来。
万幸的是手里的筷子没戳到孩子的鼻子和眼睛,手里的碗没有碰碎,划伤孩子的脸或血管。
孩子妈妈过来扶起孩子,质问孕妇为什么要这样做。孕妇先是抵赖说自己没有,看到监控就改口说肚子痛,然后趁机溜走。
没有关心孩子是否受伤,更没有表现出任何歉意。
很明显,孩子掀起门帘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打到了别人,不是故意的。
她在门帘打到的时候,其实可以选择叫孩子停下来,过来跟她赔礼道歉,甚至叫孩子的妈妈过来跟她道歉,但是她没有这样做。
而是跟丈夫进行了抱怨,丈夫对孩子破口大骂不够,还要故意的伸出一条腿来,用绊倒孩子的方式来进行恶意的报复。
戾气,就是这样轻易的,夺走了一个孕妇的善良。
父母该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吗?当然。
那些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带来财产损失,乃至造成生命危险的孩子,不应该被轻易包容。
他们应该被给予更加严格的管教,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否则只会越来越是非不分,任性顽劣。
无论是对孩子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给孩子讲规则、立规矩,在孩子犯错时,给出相应的惩罚,都是有必要的。
图片来源:电影《我的叔叔》
但所有出现过不良行为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吗?绝不是。
所有出现过不良行为的孩子,都可以由陌生人进行暴力的、打骂的惩戒吗?绝不是。
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社会,会懂得去分辨一个孩子的行为,是出于恶意的主观故意,还是出于不懂事,对后果估计不足的顽皮。
对待孩子的问题,应该是出于对事实的尊重,对公理的信任,而不是带着一时的主观想法去贴标签、去为明显超过限度的暴力打骂、泄愤式的惩戒呐喊助威。
在某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感触很深: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
长大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成熟,是对很多事物都能放下,都能慈悲,愿以善眼望世界。”
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眼光去对待孩子,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
容忍、赞同对孩子施加无底线的暴力,就是在助涨这个社会的戾气,最终也只会让这个社会徒增无所顾忌的怒气和更多悲剧。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我们作为成年人却有这个能力去意识到:“忍受熊孩子”和“暴打熊孩子”,并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暴力,远离伤害,在有温度的教养中成长。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chengzhangshu9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