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讲个北京中产虎妈终于跟自己和解的故事。真人真事,是我的一个朋友。
之前她非常鸡血,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她从孕期就开始报班……是的,胎教
娃一落地,早教也安排好了,0到2岁是一点没浪费。然后马不停蹄地进入双语幼儿园。再大一点,就给娃报了书法班,还学乐器。
幼小衔接期,她铆足了劲儿想把孩子送进北京某国际学校,一方面是想让孩子向上破圈,跟更高阶层的孩子做同学;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该私立资源好,以她家庭的年收入,咬咬牙也能交得起学费,所以一度特上头。
(《起跑线》)
上头的她还加进了那个国际学校的新生家长群——先进去“摸底”。在群里,她随便抓了个家长聊,没想到一打听,人家居然是某互联网行业大佬,业内人“久仰大名”的那种……
她这个虎妈差点就一条道走到底了,但最终还是“半途而废”。后来我再和她聊天,得知她已经放弃了策划多年的“帝都精英”升学路线,没给孩子送进那所昂贵的国际学校,反而是选了个普通公立。
我问她,为啥呢?
她说,她跟那位大佬聊过寥寥几句,当时也顾不得什么面子里子,把自家情况两手一摊,诚恳地摊给大佬分析。大佬给她的建议也很诚恳:别来,买房子。理由很直白:“能量悬殊,勉强让孩子挤进去……勉强不来。不如用这钱换套房子实在,以后全家都会感谢你。”
原来这就是机会成本。她颇有种顿悟的感觉,说,要不怎么人家是大佬呢。
(《起跑线》)
我觉得她这番筹划与选择,既有趣,又尖锐,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虎妈背后那些不为人道的玄机
接着我这位朋友的事迹往下说。
她进群“摸底”那会儿,张雪峰还没火,但我相信,即便让张老师来给建议,大概率也会是一句“别来”——他未必会让你拿钱买房子,但一定会让你掂量掂量这钱的重量,想清楚那国际学校咱们真的是非高攀不可吗?
张雪峰指的路子,核心都是提高“投资回报率”。有人说他世俗功利,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恰恰是这份功利心最为良善。
(张雪峰谈“有些专业不适合考研”)
在他点破那层窗户纸之前,很多人还以为“教育投资”就是从小舍得给孩子砸钱,以为只要自己肯吃苦、能受累,举家之力把孩子送进更高级的圈子,以后路就好走。
实则不然。就好比前文那位“北京中产虎妈”,和群里大佬加了微信,彼此也还算聊得来,然后呢?
大佬一句“能量悬殊,勉强不来”,其实也是“圈子不同,不要强融”的委婉说法。
起跑线不同,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别人弯腰抚摸的花朵,你要助跑起跳才能勉强触碰,倾注所有把孩子送进所谓的私立国际学校,就像背着爱马仕birkin挤公交车,这种环境下,孩子面对肉眼可见的巨大差距、圈层视界的隔离感,以及或许是无意但极大可能出现的忽视、孤立,怎么理解消化,怎么保持健康自信……电影《长江七号》总归都看过的。
(《长江七号》)
这也是我一向不支持家长掏空腰包给孩子上“精英教育”的原因。
教育中也有非刚需“奢侈品”,虽然全世界都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但咱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绝对够孩子咀嚼。砸锅卖铁供孩子念书,那是天经地义;砸锅卖铁送孩子“学特长(下面会细说)”、“出国夏令营”、等等等等,又是另外一码事了……当你需要“咬着牙”才能上车的时候,这牙就别咬了,别让孩子跟你一块儿扛大鼎。
(小红书上的夏令营项目宣传)
很多时候,“替普通家庭和普通孩子着想”“张雪峰思维”能派上大用场:虎妈虎爸要想清楚“为什么学”,然后才能去执行“要学什么”、“要怎么学”。这顺序不能乱。
即便我这个朋友条件优渥,在面对更高圈层时,也必须摆正位置,正视差距。
举个例子,我曾看过一个大V说,贫困家庭孩子应该降分录取才公平,因为在艰难的环境下仍能学出名堂的小孩,比城市中产鸡出来的娃能力更强,潜力更大。
无数家长骂他,说凭什么啊,我们也是辛辛苦苦才有了今天,我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几代人的积累,理所应当。
同理,在金字塔上层群体看来,我们大多数也都是被人家资源碾压的“贫困家庭”,人家不仅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人家压根儿就没打算跟我们去同样的终点。
先找准赛道再跑。
再说“特长”里的那些弯弯绕。
如果你有心打听一下,就会知道,每一届被录取的特长生专业有一个共性——“冷门”,甚至“生僻”。比如音乐中的圆号,次中音号,巴松,双排键……
而冷门和生僻的乐器学起来也有一个共性——“贵”
能助你拿下特长生水平的音乐老师,一线城市1500~2000一小时很平常。所以当一个特长生新鲜出炉,校方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招了个什么资源的孩子,乐器奏响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真金白银敲打的声音。
战场上,有价值的情报可以顶得过千军万马,考场上也一样。很多精明的虎妈会先打听打听学校需要啥,然后再学,而不是我学了之后再问你要不要我家娃的绝技。但凡能学一个冷门乐器的孩子和家长,都是已经具备了“人才定向输出”思路的。对,先有学校“定向招生”这只鸡,才有你家娃这枚蛋嘛!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长生的政策已经悄悄变脸。据悉,2024年起体育特长生的录用标准将一律改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一级啊,你打到全省第一才有可能、只是有可能成为国家一级!这个时候,单打独斗的项目变得遥不可及,怎么办?哪个中学的集体项目全国最优,又成了体育生虎妈该做的新功课了。
除了冷门乐器和集体项目,其他文体类特长很难出成绩怎么办?
家长们依然有办法。
比如羽毛球,你死活打不到冠军是吧?那要是让你孩子跟林丹打一局双打,拿下一个双打冠军呢?哦~听完你简直茅塞顿开,皮都展开了吧?
可是,林丹们又怎么会和你家娃一起双打呢?这里有权力寻租,有信息差,有运气,有人脉,还有无数的羊肠小道,这也是家长们“能量”的较量。
著名的虎妈蔡美儿,在耶鲁是出了名的“有路子”。她与卡瓦大法官私交不错,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赞美”卡瓦诺,之后她的女儿就得到了跟卡瓦诺实习的机会。
而在疫情期间,她被指控说违反防疫规定。她干了什么呢?原来是举办聚会,安排学生和法官们喝酒。
有人说她热情、务实,有人说她功利、不择手段。私德评价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当虎妈,也是有门槛和等级的。
(蔡美儿的虎妈战歌)
爹妈出身清北,孩子上清北就是easy模式,爹妈出身藤校,孩子爬藤差不多就像爬楼梯了。
换句我们都熟悉的话,就是鸡娃不如鸡自己
你要是把自己鸡到一定份儿上,你孩子就算资质平庸,也照样会刷出一份漂亮的履历。
如果你是谷燕,你女儿就算没有谷爱凌的天赋,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果没到那个份儿上,怕是要磨练一下平常心,尊重资源差异了。
虎≠虎了吧唧。
关于天赋……在前两步里我们提了生在罗马的孩子,这里还要讲天赋异禀的孩子,简直是不给普通人家普通孩子活路了呀?
不,这里我想说的恰恰相反,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天才,不过是“脑子不笨+努力+坚持+掌握资讯”共同作用的综合优质“产品”,千万不要被几个稀缺的天才搅浑了“好学生”的定义。
所以“普通孩子”千万不该灰心丧气,在足够的努力面前,天赋是乌龟都能打败的兔子。
我身边有个考上清华医学院的孩子,小学五年级学奥数,奥数老师很不客气的说:“这孩子没天赋,还是按正常节奏学数学吧,别学奥数了。”
孩子母亲脸都红了。但是他们母子昏天暗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母亲天天清炖孩子和数学,终于从初中开始,孩子的数学就爬到了班里前三,一直到高中,都没掉下来,其他科目也都比较优秀。
她介绍经验说她就是直接藐视“天赋”,说勤能补拙是她从小就坚信的。
因为她自述自己就曾是又笨又穷的典范,家徒四壁的原生家庭早早让她明白,除了读书没别的出路,就天天刷题,考上名校。如今,儿子遗传了她的基因,“笨笨的”,老师都不看好,所以她知道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听了一圈,我只感觉儿子遗传的哪里是“笨”,明明是努力好吧?坚持刷题,坚持刷题,坚持刷题,重要的事情做三遍的努力,本身就是最宝贵的天赋啊!
(《长江七号》)
还有一个孩子,我们每次家长聚会都见这孩子在打游戏,旁边围了一圈比他更小的小屁孩。忽然有一天得知他进了实验班(火箭班的官方说法),我们都感慨“这真是货真价实的天才啊”,可是孩子妈却道:哪里!他小学开始就刷题到晚上11点,周末上培训班,他只有刷完题,才有资格跟我们出来吃饭打游戏!
显然,如果我们无法复制他成才的过程,就无法复制他成才的结果。
如果你大人炖了半天,孩子不按你的猫步走怎么办?
有一位家长的法子我认为很有可取之处。她说,得让孩子先“静下来”
设身处地想,你身边有人打游戏看抖音你也会嫌烦也集中不了注意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孩子也一样。
所以这位家长的实操很简单,就是安静。家里整体氛围先静下来,大家都别发出什么噪音,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哪怕孩子刚开始在安静的环境里还是会开小差,也没关系,只要屁股坐得住,等习惯了这个阶段,再讲究静心时期的效率。
你瞧,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学习那叫一个呕心沥血。
虽然成功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解法,但努力是永恒的正确选项,但要是实在鸡不动,也别死磕,别把自己逼到有一天哭着说出“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连减肥这种人人都知道正确方法的事儿都会失败,教育又哪有什么不败秘籍。
更何况,什么是胜,什么是败?
最高峰的风景是好,但就那么巴掌大的地儿,每个人都站上去根本不现实。尽力往上爬了就好,就算挤不上去,也不算失败。
说了这么多,虎妈们行云流水的备战逻辑,最终也就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眼睛看清赛道”
“脑子提前筹划”
“手脚执行到位”
不是虎妈也不要紧,以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只要努力,其实都足以让自己过得不错了。
作者:汐汐
编辑:羊羊
责编:晨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