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门店或住房选址,如果研究下地形和地理因素,能够避免一些自然灾害。今年在云南亲身感受到焚风效应和干热河谷效应后,阅读了一些地理方面的文章,看一些问题就更有这个意识。
比如河北(包括北京、石家庄等)这样的高纬度地区为何夏季容易高温暴雨?可能跟太行山造成的焚风效应和干热河谷效应有关。
银川为何能成为周边都是一片土黄色中的一摸绿色?因为焚风效应,贺兰山脉挡住了东部输送过来的稀少水汽,在山的东侧形成降雨,而贺兰山的另一面缺少水汽降雨稀少,就是著名的阿拉善盟。
元阳梯田能在高山上开垦梯田种植水稻,主要靠焚风效应,查了下海拔,多依树村海拔2000米,拦住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降雨丰沛。焚风效应,迎风坡降雨很充沛。元阳梯田建在迎风坡,我从元阳新县城所在的南沙镇盘山公路上去,梯田的另一面非常干热荒芜,4月就有43度,冬季都有十几度,一年下不了几次雨,典型的干热河谷效应。不出门旅行,对焚风效应和干热河谷效应,没有感性认识。意大利托斯卡纳就是丘陵,机械化犁田和收割,效率很高,翻土机可以从一个山头一路犁到几公里远的另一个山头,大量种植苜蓿和小麦。梯田区估计不适合种其他主粮作物,因为降雨比较多。


//焚风是由德国气象学家根据阿尔卑斯山区的干热风命名为Foehn的,其英文名称直接借用德文源词,中文译成焚风。

焚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的一种热而干燥的风,人们最早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在同一时间,在迎风的山南的意大利米兰往往是大雨如注,寒气袭人,而在山北的瑞士却是南风阵阵,碧空万里,干热难熬,呈现出明显的“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

一般来说,在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任何山地都会出现焚风现象,甚至更低的山地也会产生焚风效应。美洲的落基山、俄罗斯的高加索都是与阿尔卑斯山齐名的盛产焚风之地。在我国各地也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如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二郎山、天山南北、秦岭脚下、川南丘陵、金沙江河谷、大小兴安岭、太行山下、皖南山区、台东地区等都有极为强烈的焚风效应。地处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年平均焚风为19天,最多的年份可达49天。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

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

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

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干热河谷的形成是

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

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干热河谷是对

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的

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

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

forcode:我亲戚家的店面,好几次暴雨中被水淹,就跟地形有关,这是我的分析:
***那条街暴雨被水淹,具有必然性,因为旁边就是一大片高山,暴雨时,山坡降雨全部都会汇集到***,通过低洼道路、河道流进**江。你们店门口那条街道,比**江大道明显低了三四十厘米,**江大道就成了一条挡水坝,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被挡住,你们那里就被淹了。
看福州地形,基本上就是一个盆地,周围被山包围,遇到暴雨,山上降雨都会顺着山坡汇集到盆里,往最低处流,古代福州估计也反复内涝过,所以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内河水系。
但是,最近几十年的房地产开发和道路修建,截断了很多内河,导致内河流通不畅,变成了臭水沟。这是内涝的重要因素。最近十几年的内河整治,已经疏通了很多断头河,福州市区的臭水沟面貌大改善,内涝也减轻了。
网友:我们小区有两幢房,下大雨地下室必淹。我们是山坡上的房子,那两幢在最低的东南角。下大雨小区道路瞬间变成河道往下流,路面上的横向排水沟原来是一道道铁栅栏一样的排水还算通畅。后来因为汽车压过时噪音太大、中间搞了两块水泥面。那两幢的邻居苦不堪言。一下大雨马上抗洪,有家地下室做的影视室,已经泡长毛了。。。
网友:对,可以看一下当地治所和城区的历史演变。我看过一套讲杭州历史、地理演变的书。我住的区域是秦汉时期的县治所在地,而其它一直到唐宋时期,相当大一部分目前的市区,当时是海滩/河滩甚至就是海。我们这里就从来没淹过水。
forcode:所以,历史、地理等看起来很虚、不赚钱的学科,其知识照样可以用来指导生产生活、减少损失、提高收益。
网友:理论上确实能,现实中由于这样的知识变现路径长,见效慢,远不如销售,生产,研发带来的效益直接,所以折现率差别比较大
forcode:对于做投资而言,多学科、跨学科知识、多种心智模型对于抓住事物本质,非常有帮助。像买房或门店选址,如果你仅仅从商业角度来考虑,关注的是周边医院、学校、地铁、商场、人流量、居民区等因素,忽略了历史、地理等因素,暴雨洪灾一次,可能就会损失掉好几年的利润……
很多问题,你盯着这个微观问题本身研究透了,也抓不住本质。
比如我亲戚的店面,每次暴雨都被淹,他们总是怪下水道堵塞、排水不畅,那就是错误归因了,应该怪当初规划那条新公路时不该抬高了几十厘米、变成了挡水坝,但就算那条新公路没有抬高,这个地方仍然容易被淹,这是它所处位置周边的地形决定的,这条街背后就是一大片高山、本身就处在高山流水的排水口位置,你必须结合周边地形才能看清楚这个问题。
那为何是2006年和今年被淹,其他年份没有被淹?
这又跟更宏观的气候周期有关……
很多地球上的事情,你站在地面是看不明白的,你必须站在天上、上帝视角才能看明白。很多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兴衰,你局限于该行业、该公司,分析透也没切中要害,你必须站在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宏观政策、债务周期、科技革命、天文周期等角度才能看明白……
天天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那就是一种目光短浅……
就比如,你分析三星手机和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变化,你研究透竞争对手,也抓不住要害。你得从萨德事件这个地缘政治角度,才能看明白,说白了,三星手机和现代汽车被中国隐性制裁了。这是个地缘政治事件的附带牺牲品。
网友:很牛的论述
网友:“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脑子更好使?才能活得更明白?”自问自答,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养成熟练使用多种模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看透现实。-----------芒格西科金融股东会讲话
网友:知识的宽度比深度效益更高
网友:很有道理
================
forcode:我见识过那些不受应试教育定型化、靠兴趣驱动、自学成才的人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有多么厉害,他们不仅知识面参差多态,创造力更是出其不意,因为他们的知识不是被灌输进去的死知识,而是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从一个知识点索引跳转到另一个知识点、不断扎根生长,最后连成网络、相互印证、触类旁通,从任何一个知识点拎起来,都能牵扯出一连串的知识,而那些被灌输进大脑的死知识,不仅很快会被忘记,就算反复强化记下来,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没有关联起来的,就好像一堆零部件散落在地上,无法被快速回想和有效利用起来,能否发挥的作用要小得多……
这种兴趣驱动、自学成才的人,不论在商界、科研领域还是投资领域,其创造力、后劲潜力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考纲学霸只不过是死记住了考纲范围内那点有限的死知识,决定人生成败和你在某个领域竞争力的,不是谁都懂的那点考纲内容,而是你在好奇心驱使下摸索实践,经历挫折和热爱激动后掌握的那些行业诀窍,那些厚积薄发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体会。
================
本文首发订阅号:forcode奇想录
未来新技术与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