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规划资源局日前发布了小昆山平原小学项目工程设计方案,涵盖了项目区位、设计构思、空间创新等。跟着小松一起来看看!
校园空间
项目区位
小昆山平原小学项目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项目基地北至平原街,东至规划体育用地和规划幼儿园用地,南至规划居住用地,西至九号河。基地东西长约126米,南北长约197米。
本次方案总建筑面积17768.9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118.9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
平原小学鸟瞰图
设计构思
项目设计以不同的功能聚落,形成对理想校园的抽象归纳。接送区、教学区、体育运动场区、课间活动区;行政楼、多功能厅、教学楼、食堂、室内运动馆……各种功能、各活动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统筹联动。
校园开口交通组织策略
本项目基地只有一面临路,同时还存在桥坡的影响,如何组织交通、组织功能板块成为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地块出入口只能开在基地东北侧,车行出入口位于基地北侧最东端,远离桥梁起坡点。紧靠车行出入口设置学生车行接送区;在车行入口左侧设人行入口,入口处设有非机动车停车区和上下学接送区,通过绿植和通道把两个功能接送区进行相对的分隔及联系。出入口门禁处挑空区域、连廊及旁边的图书馆作为学生等候区,有效地避免风吹日晒。教师和后勤机动车通过机动车出入口进出,在基地东侧设机动车道,并在近出入口处设置地库出入口,避开学生活动区域,保证流线明确且互不干扰。
校园功能聚落构思
经过多方案比较,操场置于沿河北侧,为校园提供阳光和视野;从北向南依次布置接送区、辅助区、操场区和教学区,通过风雨连廊联系四个区域。主体建筑置于东侧,依次为图书馆、多功能厅、餐厅、体育馆、教学楼。同时,校园内纵横交织的廊桥,建构了聚落间的可达性;地面、下沉、廊道、屋顶多个层次的平台、绿地和农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通过连廊和庭院的组织,各单元形成功能联动,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群体形象。 
校园设计总平面图
空间创新
“校园”中如何容纳更多传统课堂之外学习环境,创造无处不在的教育场景也是设计的核心命题。设计从教学场景出发,提炼孩子们的活动需求,通过建筑手段形成复合、多功能空间,从而提高校园空间的利用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校园空间
基地内部环境景观与建筑布局相得益彰,强调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内部打造不同庭院景观,营造出独特新颖的建筑形象与学习氛围。
以海派文化的轴线肌理作为灵感,着力打造南北文化轴和东西活力轴。南北文化轴以打造轴线两侧的花园,形成依次推进的景观序列。东西活力轴,以室内运动+连廊+室外活动场地,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空间。
主入口结合家长接送区域,形成校园与城市的共享边界;地面铺装按班级划分,形成有序的校园接送秩序。主入口对景设计以“书院”为灵感的荣誉墙,作为校园对外展示的窗口。
校园空间
楼间设计通幽曲径与造型桌椅,形成绿荫花丛中的生态自习室。开放性的活动空间既能容纳不同活动形式又与传统室内教室相互联系,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探索自然。
校园空间
活动空间打造
地面设有2块篮球场地和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空间;室内篮球场1片,乒乓球场3片;屋顶排球场2片。学生可通过室内楼梯从户外进入室内和屋顶活动场地活动,也可以通过户外楼梯从室外活动场地进入室内和屋顶活动场地。
校园空间
教学及辅助空间打造
在满足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加设风雨连廊,联系起所有的功能空间,缓解长流线枯燥感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增加一定量的后期拓展用房,应对后期的生源增加和素质教学不同功能用房的需求。
图书馆采用两层挑空设计,将踏步、台阶与落地式书架相结合,使学生们置身多样书海空间,激发学生自发阅读的乐趣。
图书馆
多功能报告厅运用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墙面白色无机涂料与木饰面造型结合,穿插黑色金属分缝,体现线条感及现代科技氛围。
多功能厅
学生餐厅以暖色调为主,运用色彩鲜艳的椅子、卡座,活跃空间气息。采用浅灰色水磨石地面与木纹砖做区分,让开放式布局用餐空间相对分隔又不割裂。
学生餐厅
沿平原路城市形象面
资料:区规划资源局工作站

编辑:周正豪
往 期 推 荐
点击图片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