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爆火的韩国真人秀,《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让我久久不能平复。
这部剧目前豆瓣已经涨到9.6分了,有近3.5W人打出了五星的评价。
一句话概括下看完的感受: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里没有对于女性的婚恋、家庭、年龄等任何“标签化”的评判,不带精致的妆容,只有纯粹的力量与智慧之美。
在这里,女人可以抗60kg的旗子,脱掉上衣劈柴、扛水管,智勇双全。她们目光坚毅,毫不掩饰自己想赢的野心,谁能漂亮地赢,谁就能获得对手的尊重。
这是对于女性力量,另一个高度的诠释,这才是真实存在的“爽文大女主”。
正如高赞评论没写完的:“如果我从小是看着这样的女性长辈们长大的话”。
所以这一期的成人书影音推荐会有些特别,我想和大家聊一个有些争议的话题,「性别平权」
在职场和家庭生活中,身为一个女性,你有没有深感无力和不公平的时刻?
作为父母,你平常会怎样让孩子建立平等的性别意识?
正巧最近我看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就来做一期集合分享吧。除了《海妖》,我还选择了介绍女性主义鼻祖,波伏瓦的传记,和我很喜欢的动画纪录片《她们的传奇》,满分推荐。
以及心理书《爱的艺术》,它教会了我,无关性别,爱都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健康的两性关系,做一个内核强大的女性,这本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既然社会对于女性的标签是“感性”、“柔弱”、“美丽”,那么让女性更加“理性”、“勇敢”,和“帅气”,就是我们需要努力跨越的横沟。
我不女权,但我无比希望下一代能成长在一个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中。就像
上野千鹤子说的,真正的女性主义,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样都可以。
我希望哆啦能勇敢做自己;希望叮当能成为一个尊重女性的温柔“男子汉”;也希望我能在遇到性别不公时,可以更自信地捍卫自己作为“人”的权利。
在我迷茫时,这些给予我精神力量的文字与画面,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对抗世界的勇气。
#1
《海妖的呼唤:火之岛生存战》
时长:10集,每集40分钟
豆瓣:9.6分观看途径:网盘资源)
一个全女性参加,而且参赛者是警官、消防员、保镖、军人、运动员和特技演员的小岛大逃杀生存战,会是怎样的盛况?网飞的新作,把它拍出来了。
我是很久没看过这么的综艺了,真人版吃鸡+荒野求生啊!
赛制简单粗暴,六组“职业女性”,靠体能与智谋,看谁能走到最后。
泥潭徒步,运送100多斤的旗子👇
↑ 在片场摸爬滚打的特技演员们
用什么方法不重要,只要能抢到对方的旗就算赢👇
几小时不停地接力砍柴、挖坑,挑战体能极限👇
赌上各自的职业尊严,直面水枪👇
海妖的剧情非常热血,不仅是体能的对决,侦查、团队合作、心理战等,都是大写的神仙打架,这里我就不做太多关于剧情的分享了。
它更加触动我的是,这群荷尔蒙爆表的女孩,把女性在成长过程中,被社会规训抹去的另一面,尖锐地展现在了镜头前。
不知道你发现了吗,参赛者们的行业,警察、消防员、军队等,基本上都是由男性主导的。
而经历了长期去性别化的职业训练后,在她们身上,那股云淡风轻的侵略感和普信,就是对“男性凝视”的最强反击
她们很“刚”,不忌讳正面冲突,杀气腾腾,充满冒险精神
她们愈战愈勇,总是拼劲全力,直到最后一秒
她们足够潇洒,输了也充满自信,毫不怀疑自己
这样的她们,不柔弱、不温婉、不讨好,却是顶天立地的大女人。她们和我们的女性力量,都值得被世界看见。
希望这样破除性别刻板印象的“她综艺”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2
 书《成为波伏瓦》
豆瓣:9.0分
我一直比较喜欢读传记,就像梁启超先生说的,“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的志气”。
在前几期成人书单里,我分享过脱口秀演员崔娃的自传《天生有罪》,以及在纳粹集中营里开创意义疗法的弗兰克尔老爷子的故事,《活出生命的意义》。
👉当头棒喝!这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父母看
👉豆瓣9.1,不小心让我读到凌晨两点的好书
而提到女性主义,我非常喜欢这本沉甸甸的,波伏瓦的传记
从她的人生经历中,我看到了一位跨时代的独立女性要想为自己而活,成为一个不依附于男性,“雌雄同体”的人,打破了多少社会桎梏。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
每一位女性应该都能在书里,看到自己挣扎的影子,从而获得改变的力量
波伏瓦是赫赫有名的女权圣经《第二性》的作者,存在主义哲学家,当代女权主义的鼻祖。
她认为女性的境遇,塑造了女性本身:
女人不是一个固定的现实,而是一种“成为”的过程。她必须在与男人的比较中,找到她能成为的可能性。
因此,波伏瓦的一生,都努力作为一个自由人生活,而不是被困住的“女人”。
她是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波伏瓦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学霸文青
她从小成绩就比男孩优秀,“像男人一样思考”。她抽烟喝酒读禁书,能一次搞定数学、文学和拉丁语三个学位,并且是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考生。
她曾是一位大学老师,喜欢独自旅行,可以在大自然中徒步八小时,追寻内心的平静;她能不避嫌地和流氓和妓女待在一起,也能和艺术家朋友谈笑风生。
并且她还有时尚杂志撰稿人和文化偶像的身份,给《时尚芭莎》拍过封面,给《Vogue》、《大西洋月刊》写过文章。
另一点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她和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生开放式关系,还有与数位男性伴侣的亲密关系。
波伏瓦在21岁时,遇到了比她大3岁的萨特,他们建立了契约,称他们之间是“本质的爱”,同时允许对方拥有“偶然的爱”
大白话就是允许对方爱上其他人。
此后一直到萨特去世,他们互为工作伙伴,灵魂伴侣,谈的是现在流行的“智性恋”。
然而即使潇洒如波伏瓦,在她的一生里,也一直在女性身份中挣扎、突破着
即使拥有过人的智识,却依然会被伴侣的光芒所掩盖,她被定义为哲学家萨特的“附属品”,萨特背后的女人。
↑ 当年一些主流媒体对波伏瓦不堪入耳的评价
波伏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我
人生短短几十年,别给自己设限,因为“你不要成为波伏瓦,你要做你自己。”
#3
 动画《她们的传奇》
 时长:21集,每集3分钟
 豆瓣:9.5分观看途径:b站)
一部女性传记主题的法国动画纪录片,短小有力量。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5分,有书&动画两个版本。
❤3分钟❤
带你认识一位闪闪发光的先锋女性。
我用碎片时间刷完了全剧,原本认为这种“泡面番”应该就像电影解说一样,看完就忘,结果发现我太小看它了,每一集都能带给我不少启发,很适合给生活打鸡血啊!
而且画风赏心悦目,粉色的主调,泡泡裙、高跟鞋,都是满满的嘲讽意味啊😆
我被一个个破时代的、真实存在的女性故事惊艳、打动。什么叫做不设限的自由人生,什么是自信和自爱,看看她们的故事就明白了。
这些女性群像,性别偏见灰飞烟灭。
↑ 每集片头,她们优雅地撕开镜框的画面,
就像她们破除偏见一样!
其中我特别喜欢调查记者 Nellie Bly 的故事,一个字形容,就是“勇”
Nellie 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父亲早逝,她被迫辍学。这个小名叫“Pink”的小姑娘,却因为不满“女人只能做家务和照顾小孩”的社会论调,成为了一名与众不同的女记者。
她卧底混进精神病院,饱受摧残,最终报道了妇女正遭遇秘密折磨的惊天丑闻,震惊世界,也因此开创了秘密采访的先河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她,又独自花72天环游世界,打破了世界记录
她又在一战爆发时,毅然决然地深入前线,成了第一位女性战地记者
一辈子以笔为戈的 Nellie 告诉世界:
“真相有时是残酷的,
但只有揭露真相,才能带来改变。”
此外,我非常喜欢这部剧的一点是,选材非常多元,有种世界女性百花齐放的感觉,很是振奋人心!
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各种做自己的可能性。认识到自己的潜能,重新出发,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
犯罪现场微缩艺术家,法医学之母 Frances Lee的人生第二春,始于离婚后的55岁。在此之前的37年,她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从小就对法医学很感兴趣的她,决定在离婚后去追逐梦想。
她一路从哈佛大学医学系毕业,并融合自己擅长的“编织”,开创性地建立了微型犯罪现场模型,细节让人惊叹……
想不到吧,家庭主妇的得意技能,有朝一日会用在高大上的“法医学”里哦!
剧里的每一位女性,都活出了自己的传奇,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就像作者所说:
她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阶层、什么历史背景,都勇于打破壁垒,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还以一己之力开拓了边界。
——佩内洛普·芭桔
所以啊,我们的人生故事,才刚刚开场呢。
#4
  书《爱的艺术》
   豆瓣:8.8分
一本短短100多页,却分量十足的小书,推荐给所有成年男女。
爱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它让我思考,作为一个爱者和被爱的人,我真的有爱伴侣、父母、子女、爱自己的合格能力吗?
孩童式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是的,这是一本讲“如何去爱”的书,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依然被认为是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是精神分析法创始人,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他认为:
心理学的最终归宿,必然是爱。
然而它不是一本“爱情宝典”,不是讲怎么做才能获得甜甜的爱情、稳定的婚姻,而是涉及了心理、哲学、社会学、宗教等领域,涵盖男女之爱、父母之爱、博爱及性爱、神爱等广义的爱,我觉得读起来是很有意思。
↑ 看到的最有趣的一条高赞评论
正如他在前言里所写:
本书也许会使那些希望从中得到爱的艺术简单指导的人失望
本书目的在于使读者确信: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使之形成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外,一切爱的尝试都一定是要失败的
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没有真诚的谦恭、勇气、忠诚、自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个人的爱。
在罕见这些品质的一种文化中,获得爱的能力注定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而在刚分享的波伏瓦自传中,波伏瓦也是这样的爱情观:
书是纯理论书,部分翻译比较杂乱,但整体是好啃的,作者贯穿全书的观点是:
👉 很多人其实并不具备爱人的“能力”,普遍认为爱是“对象”的问题。
(就像一个人画不出好作品,不认为是自己的绘画功底差,总觉得是没找到能够画的东西。)
👉 人格健全的人,才能有生产性的爱。
(不是因为对某种情感的缺失而向往爱)
👉 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是个“技术活儿”,并不简单。
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洗炼,就像医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一样。
书里很多内容读起来都发人深省,或者这本讲“爱的逻辑”的书,好扎心💔。其实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下,身边又有几个真正会爱的人呢?
分享一些我做笔记的片段给大家,部分做了简化👇
#1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与他人的结合。
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
爱的灵魂在于“给”,而不是“得”。
在给予行为中,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让我快乐,充满活力。
就像马克思说的: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2
#3
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其中我觉得最难的是“尊重”的板块,适用于一切爱的关系中,大概意思为:

尊重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接受他/她本来的样子。
尊重意为没有剥削,没有支配和占有,不是为我而用,而是让我爱的人自由生长。
只有我自身独立,并且足够了解他/她的情况下,尊重才是可能实现的。
爱是自由之子,决不是支配的产物。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母爱并不企图阻碍孩子成长,不鼓励他的依赖。母亲应对生活抱有信心,因而不会过分焦虑,这样才不会把她的焦虑传染给孩子。
孩子完成独立,并最终离开母亲,应是母爱的目标。
#4
人必先自爱,然后人爱之。爱与被爱,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生时间来学习。
送上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点击 阅读原文加入好书福利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