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周边郊区发洪水的新闻,几乎被刷屏了,这种事,现在几乎每年都来一回,尤其是那些洪水施虐后的惨状,是个人都不能当做没看见,但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十有八九冒出这样的想法:为何不想办法解决此事?
我老家安庆,是滨江城市,在我童年记忆中,几乎每年都要有内涝,原因很简单:城市扩充太快,原先星罗棋布的池塘是应对季节性暴雨的迷你水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渐被填平作为其他用途了,既然如此,那么内涝是必然的
这个角度看,你是没法城市内涝问题的,因为既有的排水系统被打破,新的排水系统也没建立起来,那么自然也就这样了
而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城市,这些年来的内涝,不是这样的,原因是史诗性的:2000年前后,中国气候出现了自唐代之后最大的变化,400毫米降水线向北向东部大规模推移,原先的不毛之地,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些年都出现了洪水,沙漠中千年枯萎的胡杨都抽出新芽,整个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呈年年递增,一些气象学者判断,中国北部和西部地区可能恢复到周朝时代的情景,由温带转变为亚热带气候
而这时,北方各大城市的基建,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却是按照之前几百年的历史数据作为前提而建设的,自然没法应对了

关于400毫米降水线,这里稍微绍介一下: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主要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它同时也是中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上面是百科知识,明白了吧?它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边界线
现在呢?
直接恢复到汉唐时代光景,有兴趣的看看今天陕北的风光,对比一下1980年代黄土地的情景,简直两个世界
是的,世界变了,但城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却没多大变化。前几天我看有人说,我国的城建中排水设计,主要来源于前苏联的设计思路,因为前苏联的大多数城市降水量都不大,所以导致现在的中国大中城市的排水系统都不咋地
这显然是外行话,因为城市规划在开始做之前,基本要将所在地区的地质水文资料,能搜集到的,都要搜集一遍,规划人员不可能傻到刻舟求剑学习苏联好榜样,正常情况下,他们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时候,都要参考该地区上百年有记录的水文资料,越详细越好
建设者们规划设计的时候,是按着正常思路来的,譬如过往五百年,北京的年降水量都在600毫米上下浮动,如果出现规模大点的洪涝灾害,汛期降水量,顶多也就200毫米,顶天了,结果这数年来,几乎每年汛期降水量都飙升到200毫米以上,动辄N年一遇……
而且每次之后,气象部门都出来解释说,按概率说,这次夏季汛情是小概率事件……
结果是隔一两年,夏天就来一次大内涝,非但北京如此,北方不少大城市这些年都这样
所以你要问我缘由,我的回答,那就是大众对未来缺乏想象力,尤其是千年级别的大变化,从上到下反应都很迟钝,因为这题严重超纲,别说筒子们没见过这个题型变化,就是将历史上的所有卷子捋一下,也没见过这题型
而且你就说出来,也没几个人相信,官方更是要谨慎,因为这牵扯到方方面面更多,胜不胜数,光是扩容地下管网建设,就是天文数字的金钱,更别说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这就好比外星人来地球这事,尽管谁私下说,这是真的,但你要政府公开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来,立即舆情沸腾,觉得老爷们尸餐素位,没事搞笑话
所以只要灵刀是正常人,都不会找这个麻烦

所以北方大城市的夏季洪涝灾害,啥时候能得到改善呢?
是在从大众到精英都将北方降水量暴增这事当做常识的时候,社会上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特么的,气候确实发生巨大变化,夏季大洪水,不是小概率事件
这时,我们才能看到事情变化,否则的话,嗯,我不说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