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江湖上多了一栋可以行走的房子,名曰莲花楼。
莲花楼里住着一人,一狗。狗叫狐狸精,人叫李莲花,是个神医。
他身世不详、来历不详、但据说可以把死人医活。
最近 ,他却卷入了江湖事端,屡破奇案,被迫当上了“神探”,真实身份也随之浮出水面……
这个听上去就很让人感兴趣的设定出自近期热播剧《莲花楼》
因看过藤萍的原著小说《吉祥纹莲花楼》,我对本剧期待良久。
本以为能复制《唐朝诡事录》的盛况,没想到追剧后却大失所望。
《莲花楼》不算差,但也不够好。各方面都差了口气,结合在一起便失去了江湖探案剧的精气神。
神医李莲花(成毅 饰)的平静生活被热血少年方多病(曾舜晞 饰)打断了。
四顾门的百川院负责裁决江湖纷争,一心闯荡江湖的世家子弟方多病有意成为其中一员。
方多病偶然结识了李莲花,认为凭借他的智力和自己的武力,定能屡破奇案。
多起案件的背后,都指向了臭名昭著的金鸳盟,其盟主笛飞声(肖顺尧 饰)于近日出山。
但方多病不知道的是,李莲花的真实身份是十年前失踪的前武林盟主李相夷。昔日,他与笛飞声的东海一战致使两人元气尽失,他也从此隐退、不问江湖事。
可命运总是不遂人意,方多病使其频繁抛头露面,老对手笛飞声也找上门来,李莲花不得不选择面对过去……
如果给《莲花楼》总结出两个关键词,那必然是探案+江湖。李莲花破奇案只为还公道、救人心,却不知不觉被卷入到了江湖旧事中。先有探案,再探江湖。但《莲花楼》的问题是江湖线尚可,探案线潦草。
在探案剧中,若是互动感不足,那么逻辑线便输了一半。
《莲花楼》平均3集一个案件,拆解案件时快刀斩乱麻,可“过快”便失去了侦破过程的紧张与悬念。剧中通常是:李莲花透过细枝末节,便已经发现了常人不会联想到的破案关键,从而自信满满地做出正确判断。但这些细节是否能确切地指向真相,却有些经不起推敲。
譬如第一案中,他发现圆寂大师有一本《三字经》,随即开展思路:《三字经》只有小孩会读→大师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大师有一个私生子。这并不是逻辑严明的断案思路。
再如第二案中,他在玉城调查命案,恰好就碰到了一名多话的婢女,她恰好讲出了涉案人的私情。李莲花一拍脑瓜,便推断出了剪不乱、理还断的乱伦私情。
线索靠碰,输出靠嘴,让《莲花楼》的探案线显得有些许儿戏,过分顺利的破案过程也让观众失去了参与感和互动感。
其实侦探也会出错,适当的错判不会削减他的角色魅力,反而会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少年包青天》中包拯在调查隐逸村干尸之谜时,发现六个人却有七具尸体,他一开始以为第七具尸体是由其他六具的残躯拼成的。但检查后发现第七具尸体是完整的,他这才判断其他六具不仅残缺,而且看似完整的部位也是拼就而成。
《大宋提刑官》中,宋慈被刁光斗利用,错判了清官竹如海,致其在狱中自杀。这一案件也成为了宋慈辞官回乡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波三折的剧情才会在收放自如中调动观众的情绪,过于一帆风顺的剧情只会无限神化侦探角色,把他和观众的距离越推越远。
在描述氛围感帅哥时,我们通常会说“颜值不够,氛围来凑”,这个道理放在剧集里也是一样,强氛围感一定程度上可以拯救不过硬的探案剧情。
可惜《莲花楼》整体色调偏亮,在明晃晃白乎乎的滤镜中失去了神秘氛围,也缺乏足够引人入胜的惊悚镜头,这些短镜头本是足以由微博kol转发打造出圈梗的。
《莲花楼》的预告片就比正片更有氛围感,它集结了分散在全剧范围内的惊悚镜头进行重组,可谓是浓缩的才是精华。
在氛围感方面,单靠文字输出的原著都要胜过剧集。
书中是这样描绘一品坟中的阴暗氛围的:“观影门顶上露出了一个三尺左右的黑洞,里头一片漆黑,就如一只地狱鬼眼,阴森森的往人间张望。”
剧中是这样呈现的,不像鬼眼,倒像天窗。
不知是怕观众承受不了,还是预算实在有限,《莲花楼》把原著的奇诡氛围弱化了很多。
去年的爆剧《唐朝诡事录》在“强视听”上做出了优秀范例,值得国产探案剧学习。甘棠驿案件的剧情非常简单,苏无名和卢凌风也几乎没有怎么破案,最后的隐秘真相直接由凶手口述。
但前期的环境氛围感已然足够:风雨飘摇间阴森恐怖的驿站、夜间造访不知来路的客人们、永远挂着诡异微笑的刘家兄弟、发出嘶嘶声隐藏在角落里的巨蟒。
《莲花楼》的玉城案里也出现了风雨交加夜和闹鬼的小棉客栈,但相似的情境下,呈现效果远不如《唐朝诡事录》的甘棠驿。
《莲花楼》保留了小说的主线,但对人物关系和背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书粉最失望的,恐怕是方多病和笛飞声的“加戏”。
原著中,方多病“瘦骨嶙峋,貌若饿殍”,是自以为很聪明的病娇贵公子。他和李莲花是朋友,经常充当其破案的传话筒。
剧中的方多病被改编成了近年来流行的“阳光小狗”人设,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永远元气满满、天真明媚。他和李莲花的关系更偏向于前辈和后辈的师徒之情。
笛飞声的人设也被改得温和许多,更像是一心battle的武痴,而非叱咤风云的魔头。
他竟然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被李莲花拿捏,并与他、方多病组成三人探案小组,一派拆家互怼、其乐融融的合家欢氛围。
《莲花楼》把李莲花的大男主戏改为群像式的CP探案模式,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吃到男色消费的福利。
男男组团打怪冒险,诚然是颠扑不破的爆款模式。近期热映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就参透了这个奥秘,营销重心由“大制作”变为“质子团”,以姬发殷郊的CP为卖点,让诸多观众嗑生磕死。
但《莲花楼》把男性角色捆绑在一起,倒不是太明智的选择。它既要走探案线,也要归拢于最后的江湖线,难以拿捏亦友亦敌的分寸。
从目前来看,《莲花楼》并没有爆款之相,想复制《唐朝诡事录》的成功亦是希望渺茫。
可惜的不是这部略显平庸的探案剧,而是颇具人格魅力的纸片人李莲花。
作者 | lemon
编辑 | 楼   主
校对 | 胡   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